-
题名从考古发现考证司马迁的出生地
- 1
-
-
作者
高增岳
-
机构
陕西韩城市司马迁中学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6-88,共3页
-
文摘
司马迁《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对其出生地交代得很清楚,只因为后人对少梁、夏阳、龙门等古地名的具体所在和所指认识不同,才产生了对司马迁的出生地有种种说法。如:山陕之争的河津说和韩城说;在韩城境内的五种说法是华池、高门、芝川镇、夏阳城内和龙门砦等。
-
关键词
司马迁
出生地
龙门砦
故城
居住遗址
考古发现
阳城
华池
陕西韩城
《太史公自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营养和环境因子对地木耳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梁文裕
秦剑侠
-
机构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韩城市司马迁中学
-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22-1427,共6页
-
基金
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ZR0619)
-
文摘
采用BG11培养基研究了营养、温度、pH值、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等对地木耳(Nostoc commune)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Ca、N和P缺失会显著降低地木耳细胞的生长速率,明显抑制胞外多糖的分泌和蛋白质的合成,定期通入体积分数为0.3%的CO2有利于细胞增殖和蛋白质的合成;(2)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地木耳细胞的生长速率、胞外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先增加然后降低,并于25℃时达最大值;(3)过酸或过碱的培养环境均不利于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速率和蛋白质含量于pH为7.5时最大,而胞外多糖含量于pH为8.0时最大;(4)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率和蛋白质的合成先增加然后降低,并在2000 lx时达最大值,但胞外多糖分泌量持续增加;随着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胞外多糖含量持续上升、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12 h光照/12 h黑暗光周期最有利于细胞的生长。结果表明,25℃、pH 7.5、光照强度为2000 lx、光周期为12 h光照/12 h黑暗是人工培养地木耳细胞比较适宜的环境条件,而Ca、N和P是地木耳细胞必需的营养元素。
-
关键词
地木耳
培养条件
生长影响
胞外多糖
蛋白质
-
Keywords
Nostoc commune
culture conditions
effects of growth
exopolysaccharides(EPS)
protein
-
分类号
S646.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假冷蕨属孢子形态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徐皓
秦剑侠
王玛丽
-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韩城市司马迁中学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80-1383,共4页
-
基金
陕西理工学院科研基金(SLG0627)
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2006C119)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07JK211)
-
文摘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假冷蕨属4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详细观察,并与亲缘关系较近的冷蕨属、蹄盖蕨属植物孢子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假冷蕨属孢子均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周壁表面具不规则脊状褶皱,连接成网状。假冷蕨属与蹄盖蕨属孢子形态特征相似,亲缘关系较近。
-
关键词
假冷蕨属
冷蕨属
蹄盖蕨属
孢子形态
-
Keywords
P seudoc y sto pteris
C yto pteris
Ath yrium
spore morphology
-
分类号
Q949.36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