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被引量:
5
1
作者
万杰清
李善泉
+3 位作者
Young-Joon Kim
熊文浩
郑彦
罗其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评估电解式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病人,共44个动...
目的 评估电解式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病人,共44个动脉瘤。12例病人中所有动脉瘤都在前循环,8例病人至少有1个动脉瘤在后循环。根据Hunt和Hess评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3例。结果 18例病人1次治疗将所有动脉瘤栓塞,其余2例在1周内分2次治疗。43个(97.6%)动脉瘤得以完全栓塞(占59%)和次全栓塞(占38.6%),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5%,无死亡病例。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无再出血,GOS评分Ⅰ和Ⅱ级18例。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并应尽可能在1次治疗中将所有动脉瘤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电解式可脱性铂金弹簧圈
栓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被引量:
5
1
作者
万杰清
李善泉
Young-Joon Kim
熊文浩
郑彦
罗其中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神经
外科
韩国dankook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6-438,共3页
文摘
目的 评估电解式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病人,共44个动脉瘤。12例病人中所有动脉瘤都在前循环,8例病人至少有1个动脉瘤在后循环。根据Hunt和Hess评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3例。结果 18例病人1次治疗将所有动脉瘤栓塞,其余2例在1周内分2次治疗。43个(97.6%)动脉瘤得以完全栓塞(占59%)和次全栓塞(占38.6%),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5%,无死亡病例。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无再出血,GOS评分Ⅰ和Ⅱ级18例。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并应尽可能在1次治疗中将所有动脉瘤栓塞。
关键词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电解式可脱性铂金弹簧圈
栓塞疗法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万杰清
李善泉
Young-Joon Kim
熊文浩
郑彦
罗其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