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桃醌及其衍生物5,8-二羟基-1,4-萘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全炳武 李翔国 +3 位作者 玄伟 刘海峰 田官荣 Park HoYong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4,共4页
以红景天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等12种病原真菌为供试靶标,测试了胡桃醌(5-羟基-1,4-萘醌)及其衍生物5,8-二羟基-1,4-萘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者对丝核菌属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镰刀属,对3种丝核菌属病... 以红景天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等12种病原真菌为供试靶标,测试了胡桃醌(5-羟基-1,4-萘醌)及其衍生物5,8-二羟基-1,4-萘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者对丝核菌属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镰刀属,对3种丝核菌属病原真菌的EC50分别为10.63~15.88mg/L、9.79~14.69mg/L;两者对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高,在12.5mg/L时,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在50mg/L时,对镰刀属4种病原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到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活性 胡桃醌 5 8-二羟基-1 4-萘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五加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及其抗炎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军 黄玮超 +4 位作者 李芝 张晓丹 刘向前 权玉京 李炯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56-1161,共6页
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吴茱萸五加叶和茎皮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从叶中鉴定出28种成分,占叶总挥发性成分的97.31%;从茎皮中鉴定出36种成分,占茎皮总挥发性成分的92.61%。以脂... 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吴茱萸五加叶和茎皮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从叶中鉴定出28种成分,占叶总挥发性成分的97.31%;从茎皮中鉴定出36种成分,占茎皮总挥发性成分的92.61%。以脂多糖(LPS)刺激RAW 264.7细胞,分别用叶和茎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干预,测定细胞存活率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20 μg/mL浓度范围内两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均表现出轻微的细胞毒性,但叶挥发性成分表现出了显著的一氧化氮抑制活性。本研究为开发利用吴茱萸五加这一丰富的民间药物资源并从中寻找新的天然抗炎物质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五加 挥发性成分 抗炎 一氧化氮 细胞毒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苜蓿MsOr基因烟草光合-光响应和光合-CO2响应曲线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赖帅彬 潘新雅 +4 位作者 简春霞 李军保 郭尚洙 徐炳成 王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0,共11页
为明确苜蓿(Medicago sativa)Orange基因的表达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转Orange(MsOr)基因型烟草(TOR1与TOR2)和野生型烟草(WT)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WT,TOR1和TOR2叶片光响应曲线和CO 2响应曲线,并测定其叶片类胡萝... 为明确苜蓿(Medicago sativa)Orange基因的表达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转Orange(MsOr)基因型烟草(TOR1与TOR2)和野生型烟草(WT)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WT,TOR1和TOR2叶片光响应曲线和CO 2响应曲线,并测定其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较好地拟合烟草光响应曲线和CO 2响应曲线;在一定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CO 2浓度范围内,随光强和CO 2浓度增加,TOR1和TOR2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WT(P<0.05);TOR1和TOR2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CO 2饱和点、羧化效率、暗呼吸速率和光呼吸速率显著高于WT,而CO 2补偿点显著低于WT(P<0.05);TOR1和TOR2的叶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约为WT的2倍。研究表明:苜蓿MsOr基因的表达促进了烟草植株叶片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同时提高了其光能和CO 2利用能力,增强了植株对高光强、高CO 2浓度环境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Or基因 类胡萝卜素 光合作用 最大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曲线 CO 2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幼苗芽、根器官对盐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文斌 金润熙 +3 位作者 邓西平 郭尚洙 王征宏 赵紫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7-223,共7页
【目的】探讨盐胁迫对苜蓿幼苗不同器官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苜蓿植被恢复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新牧一号(盐忍耐品种)和北极星(盐敏感品种)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以0mmol/L NaCl处理为对照,用200mmol/L NaCl胁迫处理... 【目的】探讨盐胁迫对苜蓿幼苗不同器官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苜蓿植被恢复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新牧一号(盐忍耐品种)和北极星(盐敏感品种)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以0mmol/L NaCl处理为对照,用200mmol/L NaCl胁迫处理,测定萌发7d苜蓿幼苗芽、根生长及其H2O2、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质膜透性、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及其同功酶的变化。【结果】200mmol/L NaCl胁迫抑制了苜蓿幼苗的生长,并导致芽、根H2O2、MDA含量及相对质膜透性升高,但新牧一号芽、根器官均表现出比北极星较低程度的生长抑制或质膜损伤。盐胁迫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明显增加。CAT和POD对活性氧的清除具有器官差异性,CAT活性在芽中较强,POD则与之相反。SOD-Ⅱ、APX-Ⅰ、POD-Ⅲ及POD-Ⅳ为芽、根中盐胁迫敏感的同功酶谱带。【结论】苜蓿盐忍耐品种通过更强的抗氧化保护能力,降低了盐胁迫对其幼苗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盐胁迫 植被恢复 活性氧 抗氧化酶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楸青果皮提取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朴仁哲 赵洪颜 +2 位作者 朴京一 田官荣 朴镐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用核桃楸青果皮的氯仿、苯、正丁醇提取液,对萝卜、莴苣、稗草、马唐的发芽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黄瓜子叶叶绿素的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氯仿、苯提取液抑制供试植物发芽和生长和叶绿素的形成,不同浓度的正丁醇提取液对供试植... 用核桃楸青果皮的氯仿、苯、正丁醇提取液,对萝卜、莴苣、稗草、马唐的发芽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黄瓜子叶叶绿素的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氯仿、苯提取液抑制供试植物发芽和生长和叶绿素的形成,不同浓度的正丁醇提取液对供试植物显示抑制或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楸 提取液 抑制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IbOr基因甘薯增强抗旱性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晓丽 李红兵 +4 位作者 王林林 李孟洁 李雨霖 郭尚洙 邓西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0-545,共6页
以超表达甘薯橙色基因(IbOr)的转基因甘薯(TS)以及非转基因甘薯(NT)为实验材料,通过15%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甘薯幼苗在水分胁迫不同时间的光合系统,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防御系统中主要指标的变化情... 以超表达甘薯橙色基因(IbOr)的转基因甘薯(TS)以及非转基因甘薯(NT)为实验材料,通过15%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甘薯幼苗在水分胁迫不同时间的光合系统,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防御系统中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转基因甘薯耐旱性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随PEG-6000胁迫时间延长,甘薯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都显著降低,但转基因株系降低幅度小于非转基因植株。(2)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下,超表达IbOr基因甘薯叶片中O-·2、MDA含量均低于非转基因甘薯,即转基因甘薯具有较低的活性氧水平且脂膜受损伤较小。(3)PEG-6000胁迫24h后,甘薯叶片中SOD、POD酶活性均增加,48h达到最大值,且转基因甘薯中2种酶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甘薯。研究表明,过表达IbOr基因可以有效减轻甘薯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受损害的程度,且可能主要通过提高甘薯的抗氧化胁迫能力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甘薯 水分胁迫 光合系统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提取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朴仁哲 赵洪颜 +3 位作者 金大成 崔英顺 田官荣 Ho Yong-Park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808-3809,3814,共3页
以白头翁的正丁醇、氯仿提取液为供试材料,选用5种受体植物,通过发芽和生长试验以及茎叶处理试验和叶绿素的测定,研究了白头翁提取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白头翁正丁醇提取液对萝卜、稗草和马唐的根系生长抑制作用显著;白头翁氯... 以白头翁的正丁醇、氯仿提取液为供试材料,选用5种受体植物,通过发芽和生长试验以及茎叶处理试验和叶绿素的测定,研究了白头翁提取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白头翁正丁醇提取液对萝卜、稗草和马唐的根系生长抑制作用显著;白头翁氯仿提取液对萝卜、莴苣、稗草和马唐的株高和根系抑制作用显著,在茎叶处理试验中,白头翁氯仿提取液对莴苣和萝卜的株高和鲜重抑制率较高;2种提取液在1000 mg/L浓度下对黄瓜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形成抑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 提取液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多抗基因新疆大叶苜蓿光合生理特征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敏 苏国霞 +4 位作者 熊沛枫 康继月 郭尚洙 王智 徐炳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5-105,共11页
以新疆大叶苜蓿及其为母本的4种转基因株系(SN:转AtNDPK2基因;SC:转codA基因;SOR:转IbOr基因;SAF:转AtABF3基因)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始花期各株系苜蓿的光合和荧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 以新疆大叶苜蓿及其为母本的4种转基因株系(SN:转AtNDPK2基因;SC:转codA基因;SOR:转IbOr基因;SAF:转AtABF3基因)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始花期各株系苜蓿的光合和荧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从80%FC(田间持水量)降至40%FC,各株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呈上升趋势。在40%FC时,各转基因株系Pn值(11.19~21.58μmol·m^(-2)·s^(-1))均显著(P<0.05)大于非转基因株系(6.06μmol·m^(-2)·s^(-1)),各株系间WUEi无差异但以转AtABF3基因株系最大(3.22μmol·mmol^(-1))。土壤水分降低过程中,各株系叶片初始荧光(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值整体呈上升趋势。转基因株系qP值出现显著下降时的土壤水分含量(50%FC)低于非转基因(70%FC)苜蓿。在40%FC时,转基因株系Fv/Fm(0.78~0.82)值显著高于非转基因苜蓿(0.58)。总体表明,转多抗基因均不同程度地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新疆大叶苜蓿的光合性能,其中转codA基因株系可维持较高光合速率,转IbOr基因株系能维持较高光能利用能力,转AtABF3基因株系能够高效利用水分,转AtNDPK2基因株系总生物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抗基因 紫花苜蓿 干旱胁迫 光合特征 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块根膨大后期β-淀粉酶和淀粉含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显让 李红兵 +2 位作者 康乐 郭尚洙 邓西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93-96,共4页
为了研究甘薯β-淀粉酶和淀粉含量相关性,对不同基因型的甘薯薯块在果实膨大期到收获期期间淀粉率和β-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数甘薯薯块淀粉率呈升高趋势,升幅为1到5个百分点,而β-淀粉酶活性多呈下降趋势,并且不同品系间的... 为了研究甘薯β-淀粉酶和淀粉含量相关性,对不同基因型的甘薯薯块在果实膨大期到收获期期间淀粉率和β-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数甘薯薯块淀粉率呈升高趋势,升幅为1到5个百分点,而β-淀粉酶活性多呈下降趋势,并且不同品系间的酶活性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薯膨大后期,薯块中淀粉率变化和β-淀粉酶活性变化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同基因型的相关性正负和显著性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果实膨大期 收获期 淀粉率 淀粉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甘薯旱后复水的修复机制和叶片喷施H_2O_2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永会 邓西平 郭尚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8,共6页
对转入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基因的甘薯和非转基因甘薯进行PEG胁迫处理(PE组)和H2O2处理后再胁迫处理(PE+组),对比胁迫后两个处理组及其对照组的抗氧化酶活性、MDA与H2O2的变化情况。得出胁迫和复水前期... 对转入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基因的甘薯和非转基因甘薯进行PEG胁迫处理(PE组)和H2O2处理后再胁迫处理(PE+组),对比胁迫后两个处理组及其对照组的抗氧化酶活性、MDA与H2O2的变化情况。得出胁迫和复水前期,转基因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速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MDA和H2O2含量则低于非转基因植株,复水后期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较快,出现较高的光合速率以及较低的MDA和H2O2含量;PE+组比PE组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也出现较高的MDA和H2O2含量和较低光合速率。研究表明:转基因甘薯更具有抗旱优势;H2O2预处理后有加重其胁迫程度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转基因 干旱复水 过氧化氢(H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