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海西部大陆坡自生碳酸盐的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兆凯 崔镇勇 +2 位作者 林东日 李铁刚 李安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7,共7页
对日本海西部大陆坡沉积物柱状样中的自生碳酸盐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主要组成矿物为颗粒状自生高镁方解石微晶,放射状自生文石微晶仅在一个层... 对日本海西部大陆坡沉积物柱状样中的自生碳酸盐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主要组成矿物为颗粒状自生高镁方解石微晶,放射状自生文石微晶仅在一个层位出现。结合碳酸盐的地球化学组成,认为研究区碳酸盐来自于富Ca2+、Mg2+和HCO3-流体的沉淀。中度亏损的13C(-33.85‰~-39.53‰)表明碳来自于甲烷的厌氧氧化,同时,这也是研究区海底存在甲烷冷泉的重要证据。重氧同位素比值(5.28‰~5.31‰)则指示着富18O流体来源,而该流体应源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综上可知,研究区碳酸盐来自于研究区甲烷冷泉上升流的沉淀,指示着海底更深处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与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碳酸盐 化学成分 碳氧同位素 天然气水合物 日本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西南陆坡全新世对马暖流演化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兆凯 崔镇勇 +2 位作者 林东日 李铁刚 李安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4,共10页
对日本海西南陆坡对马暖流主流轴下方高沉积速率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系统研究,以探讨全新世以来对马暖流在研究区的形成与演化,并得出了与附近地区古海洋学方法非常相近的结果,从而为今后研究区的对马暖流演化研究提供... 对日本海西南陆坡对马暖流主流轴下方高沉积速率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系统研究,以探讨全新世以来对马暖流在研究区的形成与演化,并得出了与附近地区古海洋学方法非常相近的结果,从而为今后研究区的对马暖流演化研究提供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指标。据此,该柱状样中所记录的对马暖流演化可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全新世初期(9.6kaBP),对马暖流开始进入日本海,其强度较弱,同时,伴随着富营养东海沿岸水的影响,海底环境由还原性向氧化性转变;6.5kaBP时,对马暖流控制下的日本海南部现代对流模式最终建立起来,东海沿岸水的影响基本消失,随后,对马暖流明显减弱;3.0kaBP时,对马暖流再次增强并基本达到现在水平,且在随后的3ka里保持总体稳定,期间在2.0~0.7kaBP存在一次较弱的减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马暖流 全新世 沉积学 地球化学 日本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西南陆坡对马暖流影响下的全新世沉积物物源演化
3
作者 徐兆凯 崔镇勇 +2 位作者 林东日 李铁刚 李安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3,共7页
对日本海西南陆坡对马暖流主流轴下方高沉积速率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典型元素比值和物源判别函数方面的系统研究,以探讨全新世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变化。结果表明,韩国的洛东江和中国的长江为所研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它们对研... 对日本海西南陆坡对马暖流主流轴下方高沉积速率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典型元素比值和物源判别函数方面的系统研究,以探讨全新世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变化。结果表明,韩国的洛东江和中国的长江为所研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它们对研究区的物质贡献变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并主要受对马暖流演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全新世早期(9.6~6.5kaBP),特别是在两次冰融水事件MWP-1C(9.4~8.7kaBP)和MWP-1D(7.8~7.4kaBP)发生时,洛东江和长江对研究区沉积物组成的影响较大。随后,6.5~3.0和2.0~0.7kaBP,它们对研究区的影响减小,对应着此时东海北部及日本海西南部相对较弱的对马暖流强度。而在3.0~2.0和0.7kaBP以来,较强的对马暖流则将较多的洛东江和长江来源物质携带至研究区并沉降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马暖流 沉积物来源 地球化学 全新世 日本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