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和韩国渔业现状-着重海洋农牧化(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异舜吉 许亨泽 +1 位作者 朱明远 季如宝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7年第4期57-71,共15页
海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与渔业资源的衰竭之间的矛盾是中韩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韩两国渔业发展的历史,比较了海洋捕捞业与海水增养殖业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海洋农牧化的日趋重要性,并着重从海水养殖品种(包括鱼、虾、... 海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与渔业资源的衰竭之间的矛盾是中韩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韩两国渔业发展的历史,比较了海洋捕捞业与海水增养殖业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海洋农牧化的日趋重要性,并着重从海水养殖品种(包括鱼、虾、贝、藻养殖)、养殖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两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与现状。同时,结合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海洋农牧化方面的工作,重点论述了中韩两国在此领域的现状和今后的计划。本文所提供的基础信息对今后海洋农牧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渔业 海洋 农牧化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韩国渔业现状——着重海洋农牧化(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异舜吉 许亨泽 +1 位作者 朱明远 季如宝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8年第1期65-73,共9页
海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与渔业资源的衰竭之间的矛盾是中韩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韩两国渔业发展的历史,比较了海洋捕捞业与海水增养殖业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海洋农牧化的日趋重要性,并着重从海水养殖品种(包括鱼、虾、... 海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与渔业资源的衰竭之间的矛盾是中韩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韩两国渔业发展的历史,比较了海洋捕捞业与海水增养殖业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海洋农牧化的日趋重要性,并着重从海水养殖品种(包括鱼、虾、贝、藻养殖)、养殖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两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与现状。同时,结合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海洋农牧化方面的工作,重点论述了中韩两国在此领域的现状和今后的计划。本文所提供的基础信息对今后海洋农牧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发展 中国 韩国 海洋 农牧化 海水增养殖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氮磷营养盐的循环和收支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田恬 魏皓 +2 位作者 苏健 郑昌硕 孙文心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共11页
建立了一个生物-物理耦合的三维营养盐动力学模型,模拟了黄海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叶绿素a的年循环规律,估算了黄海营养盐的收支情况和季节差异,并将数值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海无机氮和无机磷经历了春、夏的消耗及秋、... 建立了一个生物-物理耦合的三维营养盐动力学模型,模拟了黄海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叶绿素a的年循环规律,估算了黄海营养盐的收支情况和季节差异,并将数值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海无机氮和无机磷经历了春、夏的消耗及秋、冬的补充,维持了黄海全年较高的生产力,年平均初级生产力达508mgC·m-2·d-1。黄海水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营养盐的分布和生态功能:黄海中部深水区季节性热层化在春季萌发、秋末消衰,使夏季表层水营养盐匮乏,底层冷水团营养盐大量蓄集,因此初级生产力在5-6月和11月出现双峰特征,而近岸海水几乎全年混合均匀,初级生产力单峰出现在6-8月。河流每年为黄海输送225.4×103t无机氮和6.82×103t无机磷,使北黄海及近岸营养盐丰富,尤其朝鲜沿岸径流注入大量的营养盐,使其新生生产力较高,f比平均达5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营养盐最大的汇和源,黄海中部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向水体提供大量的硝酸氮,为新生产贡献56%的氮。大气沉降补充的营养盐占年初级生产所需氮、磷的6%和1.5%,为河流输入营养盐的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收支 年循环 生态模型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东北部夏季水文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汤毓祥 李兴宰 +1 位作者 赵哲复 李载学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7年第1期8-19,共12页
本文主要根据韩国海洋研究所通过东海沿岸海洋过程试验(即COPEX-ECS)收集的CTD资料,较详细地研究了东海东北部夏季的水文状况.文中首先分析了夏季出现在该海域最重要的几件海洋现象.其中主要包括长江冲淡水的东向扩展,黄海底层... 本文主要根据韩国海洋研究所通过东海沿岸海洋过程试验(即COPEX-ECS)收集的CTD资料,较详细地研究了东海东北部夏季的水文状况.文中首先分析了夏季出现在该海域最重要的几件海洋现象.其中主要包括长江冲淡水的东向扩展,黄海底层冷水南向插入,以及黑潮水的爬升和渗透。然后,使用t-S分析法,并参考有关研究成果,对东海东北部夏季水团进行了划分,并重点探讨了黑潮水和对马暖流水的结构特征。最后,本文讨论了朝鲜/对马海峡东、西水道夏季水文结构的差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水文状况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若干水文特征和环流的分析 被引量:55
5
作者 邹娥梅 郭炳火 +2 位作者 汤毓祥 李载学 李兴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0-348,共9页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1 997年 7月航次和“黄海综合环境调查”1 998年 8月航次观测所得的CTD资料 ,对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的水文特征和特大洪水年长江冲淡水扩展特征进行探讨。同时还根据夏季所施放的卫星跟踪漂流浮...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1 997年 7月航次和“黄海综合环境调查”1 998年 8月航次观测所得的CTD资料 ,对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的水文特征和特大洪水年长江冲淡水扩展特征进行探讨。同时还根据夏季所施放的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轨迹、底层人工水母的漂移路径及等密面深度的分布对夏季环流作了阐述 ,提出夏季南黄海环流并非单一的气旋式系统 ,其内部还存在着气旋、反气旋的多个较小的环流 ;东海北部交替出现气旋、反气旋涡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水文特征 潮致冷水域 气旋 环流 涡旋 漂流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81
6
作者 汤毓祥 邹娥梅 +1 位作者 李兴宰 李载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6,共16页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对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认识为:(1)南黄海环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冬、夏季环流的基本形态有着较大的差别.(2)黄海暖流的路径和强...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对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认识为:(1)南黄海环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冬、夏季环流的基本形态有着较大的差别.(2)黄海暖流的路径和强度均有一定的年际变化.分析显示,1997年冬季,暖流路径明显偏于槽的西侧;而1986年冬,暖流的主流路径则沿槽北上.(3)黄海暖流并非对马暖流的直接分支.黄海暖流水是对马暖流水和陆架水混合而成.而且,它主要是在济州岛西侧海域,从锋区中衍生出来的.(4)夏季黄海表、底层环流大致皆是由一大的道时针向流系构成.但在其表层海盐尺度的气旋式环流内部还存在小的气旋和反气旋流环.分析亦表明,不论表层或底层,皆无高盐暖水从济州岛邻近海域进入黄海东部的明显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环流 特征 海水循环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春南黄海水文特征及环流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汤毓祥 邹娥梅 +1 位作者 李兴宰 李载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1,共11页
根据1996年初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所获资料,分析了南黄海水文特征及其环流状况,并获得了以下几点主要认识:(1)初春南黄海的温、盐分布特征及环流基本形态,与以往所揭示的冬季状况基本相似.然而,本次调查发现,在30m... 根据1996年初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所获资料,分析了南黄海水文特征及其环流状况,并获得了以下几点主要认识:(1)初春南黄海的温、盐分布特征及环流基本形态,与以往所揭示的冬季状况基本相似.然而,本次调查发现,在30m以浅,黄海中部暖水舌轴线比冬季的明显偏东;且出现一范围较小的孤立的相对高温高盐区.在垂向,一种中层冷水和表层逆温跃层现象出现在黄海局部区域.(2)直接测流的结果,不仅部分地印证了由温、盐场所显示的环流基本形态,而且较好地揭示了流场中发生的一些新现象,其中尤其是绕济州岛的流动.(3)黄海暖流水是对马暖流水和陆架水混合而成.而且,它主要是在济州岛西侧水域,从锋带中衍生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春 南黄海 水文特征 环流状况 海洋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溶解氧的垂直分布特性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保栋 王桂云 +1 位作者 郑昌洙 梁东范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2-77,共6页
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项目1996~1998年对南黄海全海域6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对南黄海溶解氧的断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并对更半年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地理分布、强度及与温... 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项目1996~1998年对南黄海全海域6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对南黄海溶解氧的断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并对更半年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地理分布、强度及与温跃层和生物活动的关系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垂直分布 南黄海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中部营养盐的贯跃层输运 被引量:21
9
作者 魏皓 王磊 +1 位作者 林以安 CHUNG Chang-Soo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0,共6页
黄海中部层化季节上下混合层的温差远高于其他近岸海区,温跃层较强,但通过湍流卷挟仍存在贯跃层物质输运。根据从能量平衡出发的混合层理论模型,计算了黄海中部上、下层的卷挟速度,根据3个航次调查资料,定量估计了层化季节贯跃层的营养... 黄海中部层化季节上下混合层的温差远高于其他近岸海区,温跃层较强,但通过湍流卷挟仍存在贯跃层物质输运。根据从能量平衡出发的混合层理论模型,计算了黄海中部上、下层的卷挟速度,根据3个航次调查资料,定量估计了层化季节贯跃层的营养盐输运。结果表明:下层黄海冷水团是真光层的营养盐储库,通过湍流卷挟夏季可带来15.9mgC·m-2·d-1的新生产,半个月之内它可以更新上层海洋的营养盐,与大气氮输入作用同量级,远大于大气磷输入;春秋两季贯跃层输入比大气氮输入更为重要,春秋季前者带来的新生产分别为初级生产力的21%和30%,而大气氮输入带来的新生产春季为初级生产的5.7%,秋季为初级生产的9.5%。在整个层化季节营养盐的贯跃层输运带来的新生产在整个初级生产中可能占有很大份额。秋末强风过程带来的强湍流卷挟,可在一周之内更新上层海洋的营养盐,并在风停后刺激上层初级生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贯跃层输运 混合层理论模型 冰水团 温度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汤毓祥 邹娥梅 LIE Heung-Jae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共12页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与以往类似研究不同的主要有两点:(l)初步探讨了黄海暖流路径的季节和年际变异,并指出这种变异与北向风的强弱...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与以往类似研究不同的主要有两点:(l)初步探讨了黄海暖流路径的季节和年际变异,并指出这种变异与北向风的强弱密切相关;(2)通过分析济州岛西侧海域混合水的去向,进一步确认了部分混合水绕济州岛运行,并进入济州海峡这一事实.同时,初步揭示进入黄海的混合水,即黄海暖流水,含有更多的东海陆架水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暖流 路径 起源 季节变化 年际变异 北向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冬季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保栋 王桂云 +1 位作者 郑昌洙 梁东范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年第1期40-45,共6页
本文对冬季南黄海横贯东西断面的生源要素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1)冬季黄海暖流水除了具有高温、高盐等物理特征外,还具有低氧、高pH和低营养盐等化学特征;2)南黄海西南部海域具有高温、高盐、低氧和高营养盐特征,这是台... 本文对冬季南黄海横贯东西断面的生源要素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1)冬季黄海暖流水除了具有高温、高盐等物理特征外,还具有低氧、高pH和低营养盐等化学特征;2)南黄海西南部海域具有高温、高盐、低氧和高营养盐特征,这是台湾暖流前缘水北上所致;3)南黄海中部营养盐含量较高,西部近岸含量较低;4)叶绿素a含量及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结果还表明,冬季南黄海溶解氧含量及分布主要受水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要素 分布特征 南黄海 冬季 海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对马暖流区黑潮水与陆架水的相互作用──兼论对马暖流的起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炳火 李兴宰 +2 位作者 李载学. Korea Ocean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stitute Ansan Korea) Abstract--The separation of the Kuroshio water in the northeaster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2,共12页
根据1994年8月28日至9月7日韩国“Onnuri”号海洋调查船获得的CTD资料及在调查期间投放的11个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资料,分析研究了东海东北部黑潮水的分离及其与陆架水的相互作用,进而探讨了夏季的对马暖流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黑潮水 陆架水 相互作用 对马暖流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弥散效应及其对波浪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瑞杰 Dong-Young Lee 诸裕良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1,共6页
针对Hedges、Kirby和Dalrymple提出的非线性弥散关系的修正式在浅水区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 ,给出了一个在整个水深范围内具有单值性的新的非线性弥散关系。比较可知 ,它具有在深水与中等水深逼近二阶Stokes波的弥散关系式 ,在浅水较Hedge... 针对Hedges、Kirby和Dalrymple提出的非线性弥散关系的修正式在浅水区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 ,给出了一个在整个水深范围内具有单值性的新的非线性弥散关系。比较可知 ,它具有在深水与中等水深逼近二阶Stokes波的弥散关系式 ,在浅水较Hedges、Kirby和Dalrymple的修正表达式与Hedges的关系式更加吻合的优点 ,且形式简练。用近似该非线性弥散关系的显式表达式 ,结合弱非线性效应的缓坡方程 ,得到考虑非线性弥散影响的波浪变形模型。数值验证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弥散关系 显式非线性弥散关系 波浪变形 缓坡方程 波浪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