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经验的叙述策略和作家位置——以韩国作家赵南柱的《82年生的金智英》为例
1
作者 王雨珊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本文借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韩国作家赵南柱的《82年生的金智英》进行了文本细读。赵南柱根据统计数据塑造出一个82年出生的典型女性形象金智英,通过展示金智英的成长过程,揭露被习惯性忽视的女性歧视,并着重分析了女性文本中常出现的... 本文借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韩国作家赵南柱的《82年生的金智英》进行了文本细读。赵南柱根据统计数据塑造出一个82年出生的典型女性形象金智英,通过展示金智英的成长过程,揭露被习惯性忽视的女性歧视,并着重分析了女性文本中常出现的“疯癫”的隐喻和“母亲的神话”,揭示了父权制社会对韩国女性的压迫。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而从文本内部跨越到文本外部,试图从文学走向现实,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疯癫 作家位置 母亲的神话 《82年生的金智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的小孩——浅析蒂姆·波顿电影风格成因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文 《电影评介》 2013年第3期12-13,共2页
提起蒂姆·波顿,人们多会冠他以"鬼才"导演,哥特风格,B级片的黑色元素,以及童话温情的名号。他的电影大多带有离奇诡异,毛骨悚然的风格。蒂姆·波顿的电影风格与其幼年成长经历有关,他的童年深深影响到以后他所拍摄... 提起蒂姆·波顿,人们多会冠他以"鬼才"导演,哥特风格,B级片的黑色元素,以及童话温情的名号。他的电影大多带有离奇诡异,毛骨悚然的风格。蒂姆·波顿的电影风格与其幼年成长经历有关,他的童年深深影响到以后他所拍摄的多部影片。在很多部电影中,都可以找到蒂姆·波顿童年的翻版,也是他成长的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姆·波顿 黑色童话 电影风格 孤独的小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丽前期骈体文与古文的对立 被引量:1
3
作者 金乾坤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6,共7页
高丽前期,《文选》和遣唐留学生带回的晚唐文风影响还未散去,加之科举制度的实施以及历代好文之主的文学奖励政策,雕章琢句的文风盛行,骈文大行其道。同时,从高丽建国开始,重视儒家经典的传统一直没有中断过,这使得在骈文盛行的高丽前期... 高丽前期,《文选》和遣唐留学生带回的晚唐文风影响还未散去,加之科举制度的实施以及历代好文之主的文学奖励政策,雕章琢句的文风盛行,骈文大行其道。同时,从高丽建国开始,重视儒家经典的传统一直没有中断过,这使得在骈文盛行的高丽前期,古文依旧有所发展,并且出现了金黄元、金富轼等杰出的古文家,从而形成了古文与骈文对立并存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古文 科举制度 金黄元 金富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韩传统簿记之异同比较
4
作者 张文 全成昊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155,共7页
在西式簿记进入东亚之前,中国与韩国都是由传统簿记占主导地位。面对西式簿记的挑战,传统簿记也开始具备近代化的特征。中国的收付记账法和韩国的四介松都治簿法是两国代表的传统记账方法。通过比较两国现存账簿史料,厘清相似之处与不... 在西式簿记进入东亚之前,中国与韩国都是由传统簿记占主导地位。面对西式簿记的挑战,传统簿记也开始具备近代化的特征。中国的收付记账法和韩国的四介松都治簿法是两国代表的传统记账方法。通过比较两国现存账簿史料,厘清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对理解近代中韩传统簿记的结构形式及会计发展变迁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看来,中国和韩国的传统簿记应该同属东亚传统会计的流派,是一种重视现金流向的主观会计簿记方法,与西方复式簿记整理的法则不同,但是遵循同样的会计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簿记 西式簿记 收付记账法 四介松都治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於于野谈》中所体现的中国认识考察
5
作者 付博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4期79-87,共9页
朝鲜朝宣祖时期文人柳梦寅在《於于野谭》中对16—17世纪的东亚世界进行了形象建构:明的形象虽仍高大,但却已显现出一种"中华主义"的动摇态势;日本则被视为凶残野蛮的战争狂;西方世界的总体印象虽模糊,但却体现了"西学东... 朝鲜朝宣祖时期文人柳梦寅在《於于野谭》中对16—17世纪的东亚世界进行了形象建构:明的形象虽仍高大,但却已显现出一种"中华主义"的动摇态势;日本则被视为凶残野蛮的战争狂;西方世界的总体印象虽模糊,但却体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对《於于野谭》中所体现的东亚世界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此时期朝鲜文人眼中的世界及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於于野谭》 对外认识 中国 日本 天主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以"盆子"为词源的汉语介词词义分化
6
作者 金春月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本文以"盆子"为词源的"■"和"■/■,■/■"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同一词源汉语借词的词义分化现象,阐述了两者在词义上的不同。其中"■"是指"尿盆","■/■,■/■"则... 本文以"盆子"为词源的"■"和"■/■,■/■"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同一词源汉语借词的词义分化现象,阐述了两者在词义上的不同。其中"■"是指"尿盆","■/■,■/■"则表示盛放食物的"器皿";"■"和"■/■,■/■"在流入朝鲜半岛的时间及书写形式存在较大差异。从流入时间上看,"■"在15-19世纪文献中均有所发现,但"■/■,■/■"则在18世纪中期才出现,并在一定时期与"■"共存。从书写形式上讲,两者首音节的无气音与有气音相对应,第二音节的"■"与"■"分别与"子"的中古音及近代音相一致。此外,"■/■"的出现则缘于"■>■"的音韵变化及齿音下"■"与"■"的混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子 借词 词义分化 历时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