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镀锌及连退炉快冷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被引量:8
1
作者 凌全伟 董磊 《冶金能源》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主要介绍了现代镀锌及连退炉的快冷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并分别对辊冷技术、气体喷射冷却技术、水冷技术和戊烷超干冷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对比分析了各种冷却技术的优缺点,为镀锌及连退生产线冷却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辊冷 气体喷射冷却 水冷 戊烷超干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钢新3号高炉炉底炉缸大修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波 李益民 《炼铁》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0,共3页
对鞍钢新3号高炉炉底炉缸大修设计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炉缸的合理结构。经过改进设计投产后,高炉开炉顺利达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较好水平。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底炉缸 耐火材料 冷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C发电技术的冷轧连退炉烟气余热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宋丁函 魏馨怡 +2 位作者 张晓玲 韩仁志 王金权 《冶金能源》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针对冷轧连退炉中低温烟气余热利用问题,提出了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ORC)的余热回收方案。基于MATLAB软件和制冷剂物性软件REFPROP进行仿真计算,探讨ORC系统最佳热力参数。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该余热回收方案的可行性,为类似余热回收... 针对冷轧连退炉中低温烟气余热利用问题,提出了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ORC)的余热回收方案。基于MATLAB软件和制冷剂物性软件REFPROP进行仿真计算,探讨ORC系统最佳热力参数。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该余热回收方案的可行性,为类似余热回收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退炉 烟气余热利用 有机朗肯循环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钢新4号高炉的设计特点及投产效果
4
作者 陈兴家 马海林 《炼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7,共5页
对鞍钢新4号高炉设计特点及投产效果进行了总结。新4号高炉立足于全部国产化和自主创新原则,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取得了高产、低耗、节能、环保的效果。
关键词 大型高炉 长寿 节能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钢M701SDA CCPP空气过滤器的运行实践
5
作者 于洋 李艳 +3 位作者 孙畅 孙德俊 邓凯夫 何润全 《冶金能源》 2021年第6期58-61,共4页
文章论述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空气过滤器的分类、材质、结构、优缺点等,介绍了鞍钢M701SD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空气过滤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对新投运的过滤器存在问题进行描述,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 CCPP 脉冲过滤器 脉冲反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钢鲅鱼圈4038m^3高炉炉底炉缸大修改造设计
6
作者 李益民 李世明 +2 位作者 赵波 张维巍 尚勇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59,共3页
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4038 m^3)炉底炉缸大修改造中,对炉底板以上到风口组合砖以下的全部耐火材料、冷却设备、冷却水系统等进行了改造设计,其中冷却水系统设计,采用了鞍钢集团提出的两段式供水工艺。1号高炉大修改造后,顺利开炉并快速达... 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4038 m^3)炉底炉缸大修改造中,对炉底板以上到风口组合砖以下的全部耐火材料、冷却设备、冷却水系统等进行了改造设计,其中冷却水系统设计,采用了鞍钢集团提出的两段式供水工艺。1号高炉大修改造后,顺利开炉并快速达产,在高强化条件下能够稳定顺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都已经达到了设计值,并创造了1号高炉投产以来的最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底 炉缸 耐火材料 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热轧油泥制备的臭氧催化剂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思佳 刘素玲 +4 位作者 胡绍伟 王飞 李林 徐晓晨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0-479,共10页
使用热轧油泥与ρ-氧化铝粉混合造粒后煅烧制备了一种臭氧催化剂.对制备出的催化剂结构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是以Fe_(3)O_(4)为活性组分的铝基催化剂.与实验室研发的两种铝基催化剂催化臭氧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效果进行对比,结... 使用热轧油泥与ρ-氧化铝粉混合造粒后煅烧制备了一种臭氧催化剂.对制备出的催化剂结构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是以Fe_(3)O_(4)为活性组分的铝基催化剂.与实验室研发的两种铝基催化剂催化臭氧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OD去除率仅分别降低了2.39%、5.30%,但是节省了添加活性组分所需药剂的费用.60 min时催化臭氧体系臭氧利用率相较单独臭氧体系提升了16.41个百分点.对催化臭氧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催化反应时间为60 min、催化剂投加量为100 g/L、臭氧浓度为22.9 mg/L条件下,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COD去除率为62.14%.电子顺磁共振(EPR)和自由基抑制实验表明,催化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是OH和O-2.GC-MS结果表明,催化体系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中含量较高的特征污染物具有较强的降解效果.6次重复利用实验和金属离子溶出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催化性能.研究为热轧油泥的处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催化臭氧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提供了一种可行且低成本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油泥 以废治废 催化臭氧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铈/氮掺杂氮化碳光催化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1
8
作者 安宁 郝玉莹 +5 位作者 胡绍伟 陈鹏 王飞 王永 刘芳 李函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191,204,共9页
焦化废水中毒性物质超过500种,是公认的难处理废水。国内多数焦化企业的生产废水采用生化-物化法处理,最终出水水质指标难以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因此,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成为行业热点。作为... 焦化废水中毒性物质超过500种,是公认的难处理废水。国内多数焦化企业的生产废水采用生化-物化法处理,最终出水水质指标难以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因此,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成为行业热点。作为最受青睐的光催化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被广泛用于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采用二氧化铈(CeO_(2))负载及氮掺杂来优化氮化碳,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吸光性能及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的CeO_(2)/N-g-C_(3)N_(4)(CeO_(2)/NGCN)复合光催化剂。CeO_(2)/NGCN(质量分数1%)展现了极佳的光催化性能,120 min内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UV254的降解效率分别达到了49.79%、69.37%,远高于g-C_(3)N_(4)及氮掺杂g-C_(3)N_(4)。氮掺杂及二氧化铈负载可有效拓宽g-C_(3)N_(4)的光吸收范围,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对构建高性能g-C_(3)N_(4)基光催化剂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沉水植物腐解释放溶解性有机物光谱特性 被引量:24
9
作者 洪志强 熊瑛 +5 位作者 李艳 崔骏 刘钰钦 何江伟 王京刚 袁冬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308-6317,共10页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受污染水体中,水生植物在秋冬季节腐烂分解会释放大量溶解性有机物(DOM),DOM可影响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对水体中的化学和生物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和主...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受污染水体中,水生植物在秋冬季节腐烂分解会释放大量溶解性有机物(DOM),DOM可影响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对水体中的化学和生物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和主成分分析法(PCA)来表征和分析水生植物腐解产物中DOM的组分及其特点。UV-vis的研究表明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样品中DOM的腐殖化程度逐渐升高,当腐殖化程度达到最高值时,腐解进入矿化阶段,此时腐殖化程度逐渐降低。通过PARAFAC分析可以分离出3种类蛋白组分(C1、C2和C5)和2种类腐殖酸组分(C3和C4)。由PCA可以得出在腐解初期,类蛋白组分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类蛋白组分含量逐渐降低,而类腐殖酸组分含量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腐解 溶解性有机物(DOM) 平行因子(PARAFAC) 主成分分析(PCA)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复合振动辅助磁力研磨加工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岩 兰勇 +1 位作者 杨海吉 陈燕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131,共7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研磨加工效率,并获得更好的工件表面质量。方法提出双向复合振动(磁极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法向超声振动和平行于加工表面的切向振动相结合)辅助磁力研磨法实现对工件表面的研磨抛光。以钛合金工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四种不同... 目的进一步提高研磨加工效率,并获得更好的工件表面质量。方法提出双向复合振动(磁极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法向超声振动和平行于加工表面的切向振动相结合)辅助磁力研磨法实现对工件表面的研磨抛光。以钛合金工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四种不同工况的研磨加工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采用双向复合振动辅助磁力研磨法研磨钛合金工件,研磨加工60 min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值Ra由研磨前的3.78μm降至0.36μm,有效去除了原始加工纹理,获得了较好的表面形貌。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由拉应力转化为压应力。结论双向复合振动辅助磁力研磨法既能增加磁性磨粒的瞬时研磨压力,提高研磨加工效率,又能促进磁性磨粒的翻滚与更替,随时改变磁性磨粒的切削刃和切削方向,使磁性磨粒的运动轨迹互相交织,去除工件表面材料更均匀,同时还能有效地改善工件表面的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研磨 法向超声振动 切向振动 双向复合振动 表面质量 加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间动态载荷分配下的齿轮磨损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朱丽莎 向磊 邹常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0,共6页
为了寻求与实际更为符合的直齿圆柱齿轮磨损量计算方法,基于单双齿交替啮合和磨损后轮廓形状改变对齿间载荷的影响,推导了相邻2对轮齿在共同承担载荷时的动态载荷分配公式,得到了啮合轮齿的齿间动态载荷;基于Winkler弹性模型和轮齿啮合... 为了寻求与实际更为符合的直齿圆柱齿轮磨损量计算方法,基于单双齿交替啮合和磨损后轮廓形状改变对齿间载荷的影响,推导了相邻2对轮齿在共同承担载荷时的动态载荷分配公式,得到了啮合轮齿的齿间动态载荷;基于Winkler弹性模型和轮齿啮合原理,获得了磨损量计算所需要的压力分布及啮合速度;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推导了齿轮的磨损量计算模型。算例显示:随着磨损次数的增加,磨损量逐渐增大;齿根处磨损最为剧烈,单双齿转换处的磨损有缓慢微幅波动;磨损与载荷耦合增加;在考虑载荷分配后,最大磨损量大幅减小。研究表明,计算齿轮磨损需考虑齿轮间动态载荷的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磨损 载荷分配 Archard磨损模型 Winkler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瓜子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喜全 邵光绪 +1 位作者 张庆文 井添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0-1373,共4页
以瓜子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通过微波法制备出具有高吸附效率的活性炭,与四氧化三铁结合成磁性活性炭粒子,研究活化温度、磷酸浓度、浸渍比、微波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 XRD、红外光谱对其外貌与官能团进行分析,通过吸附等... 以瓜子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通过微波法制备出具有高吸附效率的活性炭,与四氧化三铁结合成磁性活性炭粒子,研究活化温度、磷酸浓度、浸渍比、微波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 XRD、红外光谱对其外貌与官能团进行分析,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探讨了其机理。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 120℃,浸渍比 4g/15mL,磷酸浓度 20%,微波时间 25min,测得其碘吸附值为 887.349mg/g,亚甲基蓝吸附量 70mg/g,磁性活性炭最佳碳/四氧化三铁为60%。红外谱图显示四氧化三铁与活性炭之间通过油酸相结合,有大量的羧酸基团。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表明,磁性活性炭粒子为均匀单层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瓜子壳 磷酸活化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与木屑共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玉杰 丁毅飞 +1 位作者 张欢 周卫红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3,共8页
文章采用污泥、木屑为原料,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重实验,研究了升温速率和木屑添加量对污泥与木屑共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样品挥发分析出阶段向高温方向移动,最大失重速率增加;随着木... 文章采用污泥、木屑为原料,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重实验,研究了升温速率和木屑添加量对污泥与木屑共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样品挥发分析出阶段向高温方向移动,最大失重速率增加;随着木屑添加量的增加,样品总失重量及最大失重速率均显著增加。动力学分析认为:污泥热解的反应机理为三维扩散,机理函数为Z-L-T函数;污泥与木屑共热解的反应机理为成核和生长,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函数。污泥热解活化能为287.29~390.57 kJ/mol,污泥与木屑共热解活化能为170.16~277.05 kJ/mol,木屑的加入降低了污泥的热解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共热解 热重分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研磨法应用于不同材质工件的光整加工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岩 陈燕 兰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91,共4页
应用ANSYS,分析影响磁力研磨特性的因素。基于数控铣床,将开槽永磁铁作为磁极并替换铣刀,采用相同的研磨加工条件,对非SUS304和磁性材料模具钢NAK80进行磁力研磨加工,SUS304在研磨540 s后能获得最小表面粗糙度R a0.09μm,模具钢NAK80在... 应用ANSYS,分析影响磁力研磨特性的因素。基于数控铣床,将开槽永磁铁作为磁极并替换铣刀,采用相同的研磨加工条件,对非SUS304和磁性材料模具钢NAK80进行磁力研磨加工,SUS304在研磨540 s后能获得最小表面粗糙度R a0.09μm,模具钢NAK80在研磨90 s后能获得最小表面粗糙度R a0.08μm,实验结果表明磁力研磨加工磁性材料工件比加工非磁性材料工件研磨效率更高,研磨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线 磁场强度 磁力研磨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研磨法在航空密封圈模具研磨抛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岩 陈燕 兰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7-40,共4页
航空密封圈模具的沟槽尺寸小,分布于圆锥表面,沟槽表面质量要求高,用传统的研磨加工方法难以实现,提出应用磁力研磨法研磨密封圈模具沟槽,磁极采用圆盘环形径向永磁铁,应用Ansys模拟磁场强度和磁力线分布,基于六自由度机械手进行磁力研... 航空密封圈模具的沟槽尺寸小,分布于圆锥表面,沟槽表面质量要求高,用传统的研磨加工方法难以实现,提出应用磁力研磨法研磨密封圈模具沟槽,磁极采用圆盘环形径向永磁铁,应用Ansys模拟磁场强度和磁力线分布,基于六自由度机械手进行磁力研磨实验,经过磁力研磨模具沟槽表面的原始加工纹理被有效去除,沟槽边缘宽度尺寸变化率为0.275%,满足尺寸要求,验证了磁力研磨法能够实现对航空密封圈沟槽表面的精密研磨抛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研磨 磁力线 磁场强度 径向磁极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缓冲带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思远 许秋瑾 +1 位作者 胡小贞 王玉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4期62-64,共3页
在太湖缓冲带范围确定的基础上,为从宏观尺度上了解近些年来太湖缓冲带内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化情况,购置了20世纪80年代、1995年、2000年和2007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并进行了解译分析。通过对4个时期的遥感解译分析,将缓冲带内的土地利... 在太湖缓冲带范围确定的基础上,为从宏观尺度上了解近些年来太湖缓冲带内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化情况,购置了20世纪80年代、1995年、2000年和2007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并进行了解译分析。通过对4个时期的遥感解译分析,将缓冲带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农田、林地、草地等9种类型,最终解译结果得出太湖缓冲带内农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现面积占32.01%;其次为林地、城镇农村及工交建设用地、水库坑塘等,面积分别占27.56%、18.7%和14.28%;此外还有小部分的滩地、草地、湖泊、河渠及其他用地等。这说明农田面源污染是缓冲带内主要污染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缓冲带 土地利用 遥感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和非磁性材料微小沟槽表面的磁力研磨光整加工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岩 兰勇 陈燕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2-136,共5页
以45钢和不锈钢SUS304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磁力研磨法对磁性和非磁性工件的微小沟槽表面的光整加工。通过理论分析,解析磁力研磨的加工机理。分别采用径向充磁和轴向充磁圆盘环形永磁铁作为磁极,结合Ansys磁场模拟分析与磁力研磨实验,... 以45钢和不锈钢SUS304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磁力研磨法对磁性和非磁性工件的微小沟槽表面的光整加工。通过理论分析,解析磁力研磨的加工机理。分别采用径向充磁和轴向充磁圆盘环形永磁铁作为磁极,结合Ansys磁场模拟分析与磁力研磨实验,探讨不同材质工件微小沟槽表面的光整加工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对于45钢微小沟槽表面的光整加工,不能选用圆盘环形轴向充磁磁极,应该选用圆盘环形径向充磁磁极,研磨加工后沟槽底面的表面质量要好于侧面;对于不锈钢SUS304微小沟槽表面的光整加工,选用圆盘环形轴向充磁磁极更适合,加工后底面和侧面都能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加工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研磨 轴向充磁磁极 径向充磁磁极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锌线上炉内带钢表面选择性氧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凌全伟 董磊 《冶金能源》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对热镀锌线上带钢表面合金元素选择性氧化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合金元素的选择性氧化不仅与露点有关,还与热处理的退火气氛和合金元素的组成成分有关,另外热处理过程的退火时间和保温时间也会影响合金元素的选择性氧化,从... 对热镀锌线上带钢表面合金元素选择性氧化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合金元素的选择性氧化不仅与露点有关,还与热处理的退火气氛和合金元素的组成成分有关,另外热处理过程的退火时间和保温时间也会影响合金元素的选择性氧化,从而影响镀锌的粘附性,进而影响带钢的镀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氧化 露点 退火气氛 粘附性 镀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冷却方式和冷轧压下率对含钛IF钢冷轧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敏莉 秦炜 +1 位作者 杜江波 蓝慧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3,108,共7页
以工业生产的、采用层流冷却和超快速冷却的含钛IF热轧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研究了热轧冷却方式和冷轧压下率对退火后试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冷轧压下率为65%和75%时,与层流冷却相比,超快速冷却试验钢的Rp0.2约低10MPa... 以工业生产的、采用层流冷却和超快速冷却的含钛IF热轧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研究了热轧冷却方式和冷轧压下率对退火后试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冷轧压下率为65%和75%时,与层流冷却相比,超快速冷却试验钢的Rp0.2约低10MPa左右,n值高0.02,r值稍高;当冷轧压率在55%~85%时,试验钢的Rp0.2为100~120MPa;最佳工艺为热轧后采用超快速冷却,PY400温度约为780℃、冷轧压下率为65%~75%、退火温度为730℃;在此最佳工艺下,试验钢具有较低的屈服强度和优良的冲压成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压下率 超快速冷却 退火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O_(3)耦合氧化处理钢铁行业反渗透浓水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雪莲 孙思涵 +4 位作者 徐朝萌 冯占立 张新宇 曹宏斌 谢勇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7-91,共5页
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过程,但其产生的浓水含盐量较高,有机污染物降解难度大。臭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可用于水中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但单独采用臭氧氧化时对有机物有选择性,处理效果有限... 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过程,但其产生的浓水含盐量较高,有机污染物降解难度大。臭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可用于水中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但单独采用臭氧氧化时对有机物有选择性,处理效果有限。采用紫外光-臭氧耦合技术处理钢铁行业的2种反渗透浓水,探究臭氧浓度、紫外光照强度和初始pH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处理前后反渗透浓水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钢铁综合废水和焦化废水处理的最佳操作参数基本相同,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紫外光-臭氧耦合氧化60 min后,2种反渗透浓水的COD去除率分别达到73.3%、53.8%;浓水中难以降解的物质为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 工业废水 反渗透浓水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