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鞍山市大气环境中苯并(a)芘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汪立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2年第5期14-17,共4页
研究了马鞍山市大气环境中苯并 (a)芘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监测了马鞍山市各功能区、新老市区的居民区及交通要道大气环境中苯并 (a)芘的含量 ,该市功能区内的工业区大气中苯并 (a)芘污染严重 ,最高质量浓度达 5 0 .31ng/m3 ,居民区内老... 研究了马鞍山市大气环境中苯并 (a)芘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监测了马鞍山市各功能区、新老市区的居民区及交通要道大气环境中苯并 (a)芘的含量 ,该市功能区内的工业区大气中苯并 (a)芘污染严重 ,最高质量浓度达 5 0 .31ng/m3 ,居民区内老市区大气中的苯并 (a)芘污染明显高于新市区 ,究其原因 ,老市区是马鞍山市工业发源地 ,属居民、商业及工业混合区。研究中发现 ,大气中苯并 (a)芘含量高低有季节性和昼夜变化现象 ,时空分布和迁移变化规律明显 ,并且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与苯并 (a)芘的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市 苯并(A)芘 大气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夏冬季PM_(2.5)中碳组分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伟 姬亚芹 +5 位作者 李金 孙洪峰 李树立 赵杰 王士宝 王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57-1662,共6页
为研究鞍山市PM_(2.5)中碳组分的化学特征,于2014年7月和2015年1月在鞍山市建成区6个监测点位采集PM_(2.5)样品,并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通过分析2个季节PM_(2.5)中OC和EC的化学特征、比值及其相关... 为研究鞍山市PM_(2.5)中碳组分的化学特征,于2014年7月和2015年1月在鞍山市建成区6个监测点位采集PM_(2.5)样品,并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通过分析2个季节PM_(2.5)中OC和EC的化学特征、比值及其相关性,以及SOC的估算值,定性分析了鞍山市PM_(2.5)中碳质气溶胶的来源;利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3.4±18.0)和(124.9±60.1)μg/m3.夏季PM_(2.5)中OC和E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44±0.84)和(2.29±0.49)μg/m3;冬季PM_(2.5)中OC和E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1.47±12.45)和(4.68±1.79)μg/m3.夏季和冬季各点位的OC/EC值的变动范围分别为2.18~2.70和4.04~4.95.相比冬天,夏季OC和EC的相关性较强.夏季和冬季SOC的估算值分别为2.12,11.95μg/m3.鞍山市大气PM_(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源、燃煤源、汽车排放和道路扬尘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元素碳 有机碳 来源解析 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冬季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蕾 姬亚芹 +3 位作者 赵静波 王伟 王士宝 张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68-2675,共8页
2015年1月份采集鞍山市主城区共6个采样点的PM_(2.5)样品,并采集了固定源、移动源、开放源、生物质燃烧源、餐饮油烟等5类污染源,使用GC-MS进行16种多环芳烃(PAHs)质量浓度的分析,运用PMF法和毒性当量分别进行了来源解析和毒性评价.结... 2015年1月份采集鞍山市主城区共6个采样点的PM_(2.5)样品,并采集了固定源、移动源、开放源、生物质燃烧源、餐饮油烟等5类污染源,使用GC-MS进行16种多环芳烃(PAHs)质量浓度的分析,运用PMF法和毒性当量分别进行了来源解析和毒性评价.结果表明,鞍山市主城区冬季大气PM_(2.5)中ρ(PAHs)和ρ(BaP)较高,PAHs以3环、4环为主,占PAHs总浓度的82.56%;冬季大气中PAHs主要来源为煤烟尘、焦化尘、移动源、开放源、生物质燃烧源和其他污染源,其贡献率分别为27.8%、24.2%、18.1%、13.4%、4.7%和11.8%;毒性评价表明,鞍山市冬季PAHs的TEQ均值为33.51 ng·m^(-3),铁西三道街的毒性当量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来源解析 PMF模型 毒性评估 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大气尘和金属元素沉降通量及污染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邢小茹 薛生国 +1 位作者 张乃英 魏复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5,共5页
通过采集鞍山市11个点位的降尘样品以及土壤样品,用ICP-MS分析了Cu、Mn、Zn、Pb等元素含量,并计算其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鞍山地区大气降尘的沉降通量为2.92~59.8g/(m2.month),其中鞍钢厂区沉降通量均值为31.6g/(m2.month),分别是周边... 通过采集鞍山市11个点位的降尘样品以及土壤样品,用ICP-MS分析了Cu、Mn、Zn、Pb等元素含量,并计算其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鞍山地区大气降尘的沉降通量为2.92~59.8g/(m2.month),其中鞍钢厂区沉降通量均值为31.6g/(m2.month),分别是周边地区和对照地区的4.72倍和10.5倍。重金属As、Cr、Pb和Cd的沉降通量分别为3.78、45.5、42.8、0.457g/(hm2.month)。降尘中各元素的富集系数为0.29~190,其中Cu、Fe、Zn、Mo、Cd、Pb和Se的富集系数大于10,说明这些元素主要来自于人为源。鞍钢厂区土壤中Cu、Pb、Mn、Zn、Mo、Cd、Ca、Fe和Se的含量较辽宁省土壤背景值高,说明其土壤环境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沉降 沉降通量 金属元素 鞍山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城区夏季PM_(2.5)中多环芳烃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静波 姬亚芹 +5 位作者 单春艳 王伟 李金 丁岚 张诗建 朱振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2-75,82,共5页
通过采集鞍山市城市PM2。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PM25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进行PAHs组成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市6个采样点13种PAHs质量浓度总和为10.54~14.26ng/m^3,平均为12.08ng/m^3,苯并[a... 通过采集鞍山市城市PM2。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PM25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进行PAHs组成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市6个采样点13种PAHs质量浓度总和为10.54~14.26ng/m^3,平均为12.08ng/m^3,苯并[a]芘日均浓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均浓度限值;低分子量PAHs比例较低,5、6环PAHs呈相对优势分布,表明交通污染源对鞍山市PMzs中的PAHs贡献较大;利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PCA)法对PAHs来源进行解析,两种方法均表明,PAHs污染主要来自柴油、煤炭燃烧源和焦炉源,污染类型为煤烟和交通复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PM2.5 分布 来源解析 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空气颗粒物中酞酸酯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 被引量:8
6
作者 朱媛媛 田靖 +1 位作者 吴国平 魏复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辽宁省鞍山市空气颗粒物中15种酞酸酯夏季和冬季的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酞酸酯污染水平的季节变化,不同功能区酞酸酯浓度的差异,以及DBP和DEHP在夏冬两季中的污染特点,将鞍山市夏冬两季酞酸酯的浓度...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辽宁省鞍山市空气颗粒物中15种酞酸酯夏季和冬季的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酞酸酯污染水平的季节变化,不同功能区酞酸酯浓度的差异,以及DBP和DEHP在夏冬两季中的污染特点,将鞍山市夏冬两季酞酸酯的浓度与国内外部分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基本说明了鞍山市空气颗粒物中酞酸酯的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酞酸酯 季节变化 功能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鞍山市城区主干道近地面空气质量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汪立河 秦波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1年第3期27-28,33,共3页
为调查马鞍山市城区主干道近地面空气质量状况 ,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 1999年 1月 19日~ 1月 2 1日对城区 3条主干道的 5个监测点近地面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在城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 ,交通干道近地面空气污... 为调查马鞍山市城区主干道近地面空气质量状况 ,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 1999年 1月 19日~ 1月 2 1日对城区 3条主干道的 5个监测点近地面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在城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 ,交通干道近地面空气污染较严重 ,主要污染源是机动车尾气 ,NOx、CO、TSP是特征性污染物 ,其中NOx平均分布浓度与车流量近似成正相关 ,从时间分布上看 ,NOx平均分布浓度早上最高 ,晚上次之 ,中午最低。指出 ,为改善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道 近地面空气质量 机动车尾气 马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鞍山市秋季PM_(2.5)中元素的污染状况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金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6-51,共6页
2014年秋季对鞍山市区6个监测点分别进行了PM_(2.5)样品采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分析PM_(2.5)中Na、K、Cd、V、Cr、Mn、Ni、Cu、Zn、Pb、Al、Mg、Ca、Fe、Ba、As等16种元素的浓度... 2014年秋季对鞍山市区6个监测点分别进行了PM_(2.5)样品采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分析PM_(2.5)中Na、K、Cd、V、Cr、Mn、Ni、Cu、Zn、Pb、Al、Mg、Ca、Fe、Ba、As等16种元素的浓度,通过地质累积指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鞍山市秋季PM_(2.5)中16种元素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鞍山市秋季PM_(2.5)中Pb、Cd、C、As4种元素在各监测点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大于2,差别较大,其中As元素在监测点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达12.19;Na、K、V、Mn、Ni、Cu、Zn、Al、Mg、Ca、Fe、Ba 12种元素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小于2,差别较小。地质累积指数结果显示:Cd、Zn、Pb、As元素处于严重污染,其污染主要来源于钢铁冶炼、煤质燃烧和汽车尾气及轮胎磨损。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与Zn、Pb、Cu来自同一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地质累积指数 鞍山市 元素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秋季大气PM_(2.5)中元素污染特征和来源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栾孟孝 姬亚芹 +6 位作者 王伟 张伟 赵杰 李树立 李金 费士桐 赵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97-2203,共7页
为了解鞍山市秋季大气细颗粒(PM2.5)中污染元素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4年10月在鞍山市6个监测点位采集PM_(2.5)样品,运用富集因子和相关分析法对元素的污染特征和来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Fe、Ca、Zn、Mg、Na、Pb元素浓度含量之和占所有... 为了解鞍山市秋季大气细颗粒(PM2.5)中污染元素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4年10月在鞍山市6个监测点位采集PM_(2.5)样品,运用富集因子和相关分析法对元素的污染特征和来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Fe、Ca、Zn、Mg、Na、Pb元素浓度含量之和占所有检测的12种元素浓度的98.13%,是主要的污染元素;鞍山市秋季大气细颗粒物中污染元素主要来源于钢铁冶炼、机动车尾气与燃煤的混合型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富集因子(EF) 相关分析 鞍山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南沙河污染物排放现状及控制对策
10
作者 李金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209-211,共3页
南沙河作为横穿鞍山主城区的纳污河,多年来污染状况严重,为了实现碧水工程,近年来,鞍山市一直大力推进治理工程,并建设运行2家污水处理厂,收纳治理该流域周围面源、点源废水,达标后排入南沙河。通过对该流域各主要排污断面监测数据整理... 南沙河作为横穿鞍山主城区的纳污河,多年来污染状况严重,为了实现碧水工程,近年来,鞍山市一直大力推进治理工程,并建设运行2家污水处理厂,收纳治理该流域周围面源、点源废水,达标后排入南沙河。通过对该流域各主要排污断面监测数据整理,了解主要污染现状,为后期一系列治理工作提供可靠可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现状 控制对策 南沙河 辽宁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春秋季PM_(2.5)中碳组分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宇 姬亚芹 +4 位作者 赵静琦 林孜 国纪良 马妍 王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3,共7页
为研究鞍山市春秋季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该文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4月在鞍山市设立6个点位采集PM_(2.5)样品,并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通过对鞍山市PM_(2.5)中OC和EC的浓度水平、OC与EC的相关性及比值... 为研究鞍山市春秋季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该文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4月在鞍山市设立6个点位采集PM_(2.5)样品,并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通过对鞍山市PM_(2.5)中OC和EC的浓度水平、OC与EC的相关性及比值、二次有机碳(SOC)的估算和主成分分析等进行研究,分析了鞍山市春秋季PM_(2.5)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PM_(2.5)浓度的日均值分别为(94.28±10.27)μg/m^(3)和(118.60±12.92)μg/m^(3);春季PM_(2.5)中OC和E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2.44±1.53)μg/m^(3)和(3.80±0.74)μg/m^(3);秋季PM_(2.5)中OC和E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8.53±1.92)μg/m^(3)和(4.74±1.24)μg/m^(3),OC、EC在春秋季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监测点位OC与EC浓度均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春季和秋季各点位的OC/EC值均大于2,说明各采样点位在春秋季均存在二次污染;相关分析表明,春秋季的OC与EC均显著相关,说明春秋季OC与EC来源相似;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SOC含量,得到春季和秋季SOC浓度分别为4.65和10.37μg/m^(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市大气PM_(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燃煤、生物质燃烧、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OC EC 来源解析 SOC 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来旭国 《绿色科技》 2020年第8期72-74,共3页
分析了鞍山市利用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中水补给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的可行性,设计了中水回用方案。结果表明:鞍山市城区各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方案的应用,既能减少新水源的开采、浪费,又能减少污水的排放,同时为鞍山市政府制定中水价格提供... 分析了鞍山市利用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中水补给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的可行性,设计了中水回用方案。结果表明:鞍山市城区各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方案的应用,既能减少新水源的开采、浪费,又能减少污水的排放,同时为鞍山市政府制定中水价格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中水回用 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周边铁矿废弃地几种复垦模式的比较
13
作者 刘忠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3-85,共3页
以鞍山市周边经复垦的铁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几种复垦模式的复垦效果进行了比对分析,总结出几种可行的铁矿废弃地复垦方式,即:在满足灌溉的条件下直接在尾矿沙上种植杨树,采用覆土植被法种植杨树,采用柳框固土法... 以鞍山市周边经复垦的铁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几种复垦模式的复垦效果进行了比对分析,总结出几种可行的铁矿废弃地复垦方式,即:在满足灌溉的条件下直接在尾矿沙上种植杨树,采用覆土植被法种植杨树,采用柳框固土法复垦排岩场边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废弃地 复垦 刺槐 速生杨 沙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作环境人群多环芳烃的日暴露总量 被引量:11
14
作者 段小丽 魏复盛 +3 位作者 杨洪彪 Zhang Jim Zhang Lin 许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研究了100名处于不同工作与生活环境人群14种PAHs化合物的24h个体呼吸(PM10和气相)及饮食暴露量.结果表明,参试人群按PAHs暴露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焦炉炉顶工人>焦炉炉侧工人>焦炉炉底工人>炼钢管理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 研究了100名处于不同工作与生活环境人群14种PAHs化合物的24h个体呼吸(PM10和气相)及饮食暴露量.结果表明,参试人群按PAHs暴露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焦炉炉顶工人>焦炉炉侧工人>焦炉炉底工人>炼钢管理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焦炉工人BaP日暴露量可达8~25μg/d;焦炉工人PAHs日暴露量为一般人群的几十至上百倍,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人群日呼吸暴露量的不同,而饮食暴露量的组间差异不大;除二苯并(a,h)蒽外的13种PAHs化合物日暴露量两两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苯并(a)芘(BaP) 呼吸 饮食 暴露量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城区夏季PM_(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伟 姬亚芹 +4 位作者 赵哲 李金 孙洪峰 张静 张诗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1-96,共6页
2014年7月采集鞍山市大气中PM2.5样品,采用IMPROVE-TOR方法准确测量了样品中的8个碳组分,研究了鞍山城区夏季PM2.5及其载带的碳组分的污染特征。鞍山市夏季PM2.5浓度为(53.4±18.0)μg/m3,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总碳(TC)占PM2.5... 2014年7月采集鞍山市大气中PM2.5样品,采用IMPROVE-TOR方法准确测量了样品中的8个碳组分,研究了鞍山城区夏季PM2.5及其载带的碳组分的污染特征。鞍山市夏季PM2.5浓度为(53.4±18.0)μg/m3,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总碳(TC)占PM2.5的比例分别为(11.89±3.86)%、(4.79±1.31)%和(16.68±5.02)%,表明碳是鞍山城区夏季PM2.5中的重要成分。PM2.5中OC、EC浓度显著相关,R=0.715;另外,全市OC/EC的平均值为2.49±0.43,所有监测点位OC/EC的平均值均>2,表明PM2.5中二次有机碳(SOC)对OC有贡献,从而说明OC、EC的来源相同。8个碳组分(OC1、OC2、OC3、OC4、EC1、EC2、EC3、OPC)的丰度研究显示,鞍山市城区夏季PM2.5中碳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尘、道路尘和燃煤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厂及其周围环境中二噁(口英)和多氯联苯土-气交换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英明 张庆华 +1 位作者 杨洪彪 江桂斌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利用逸度模型及其相关算法,研究了东北某钢铁厂及其周围居住区、背景对照区二噁(口英)和多氯联苯污染物土-气迁移方向和交换通量。结果表明,二噁(口英)主要由大气向土壤迁移,其土-气交换通量为每月618~5373mg/km2,多氯联苯污染物主要... 利用逸度模型及其相关算法,研究了东北某钢铁厂及其周围居住区、背景对照区二噁(口英)和多氯联苯污染物土-气迁移方向和交换通量。结果表明,二噁(口英)主要由大气向土壤迁移,其土-气交换通量为每月618~5373mg/km2,多氯联苯污染物主要由土壤向大气迁移,交换通量为每月47~230mg/km2。基于实测污染物的浓度和逸度模型能较好地估算该地区二噁(口英)、多氯联苯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土-气界面迁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口英) 多氯联苯 钢铁厂 土-气交换 逸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靖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4,共4页
布设鞍钢工业区6个点位,周边2个点位,居民区2个点位和千山对照点等11个点位,分别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测定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掌握了鞍山市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空间和时间变化趋势。全年有机氯农药各组分和ΣOPC浓度最高的功能区均为工... 布设鞍钢工业区6个点位,周边2个点位,居民区2个点位和千山对照点等11个点位,分别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测定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掌握了鞍山市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空间和时间变化趋势。全年有机氯农药各组分和ΣOPC浓度最高的功能区均为工业区周边,最低的功能区是千山对照点,六六六、滴滴涕和ΣOPC浓度变化趋势为工业区周边>工业区>居住区>千山对照点,全市各功能区采暖期有机氯农药各组分和ΣOPC总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有机氯农药 空间变化趋势 时间变化趋势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宋三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乃英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5年第3期41-44,共4页
通过对1989年和2003年鞍山市宋三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表明,As、Cr、Cu、Pb在土壤中的累积量较小,均不超标;而Hg、Cd在土壤中的累积显著,污染严重,Cd的超标率由23.0%提高至40.0%,Hg的超标率由0.0%提高至33.3%。污灌区Cd、Hg的... 通过对1989年和2003年鞍山市宋三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表明,As、Cr、Cu、Pb在土壤中的累积量较小,均不超标;而Hg、Cd在土壤中的累积显著,污染严重,Cd的超标率由23.0%提高至40.0%,Hg的超标率由0.0%提高至33.3%。污灌区Cd、Hg的污染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污灌区 状况评价 重金属含量 2003年 1989年 超标率 分析表 鞍山市 累积量 Hg Cd As Ph 起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尘监测中仪器的使用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由洋 《绿色科技》 2010年第12期89-91,共3页
从监测工况、测点位置、采样过程、结果计算等方面出发,结合实际经验,总结了3012H烟尘测试仪的使用方法,分析了影响烟尘监测的几个原因并对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仪器使用 废气监测 问题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自动监测技术在城市空气质量检测中的运用
20
作者 董雷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18期25-26,共2页
国内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但让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治理城市中的空气污染问题,应使用科学有效的自动监测系统,可以自动化采集城市中的空气质量... 国内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但让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治理城市中的空气污染问题,应使用科学有效的自动监测系统,可以自动化采集城市中的空气质量,使得实际质量分析的结果更加科学和有效,同时能给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文章通过分析自动监测化系统的构成,提出了自动监测技术在城市空气质量检测中的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监测技术 城市空气 质量检测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