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C控制的织物面料激光裁剪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朱苏康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
研究了基于PLC控制的织物面料激光裁剪技术。对激光切割点的移动技术、激光切割点移动规律及裁剪过程控制技术、激光发生技术和激光束传输技术作了分析。根据研究的具体对象,选择了切割点在极坐标平面上移动技术、激先切割点移动规律及... 研究了基于PLC控制的织物面料激光裁剪技术。对激光切割点的移动技术、激光切割点移动规律及裁剪过程控制技术、激光发生技术和激光束传输技术作了分析。根据研究的具体对象,选择了切割点在极坐标平面上移动技术、激先切割点移动规律及裁剪过程控制的PLC技术和反射棱镜、聚焦镜等光学元件形成的激光束传输技术。对于激光切割点移动轨迹的多点自动纠偏技术也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裁剪技术 织物 PLC控制 产业用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纹影成像技术的可视化口罩密合性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管晓宁 韩佳祥 +3 位作者 林婧 任祥岭 高晓东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2,共7页
口罩佩戴不当造成的泄漏会显著降低口罩的有效性。现有的口罩密合性测试结果仅判断佩戴口罩过程中是否存在气体泄漏,但无法精确指出气流泄露部位,也不能实时调整口罩佩戴方式。为此,利用纹影成像技术设计口罩密合性检测装置。该技术利... 口罩佩戴不当造成的泄漏会显著降低口罩的有效性。现有的口罩密合性测试结果仅判断佩戴口罩过程中是否存在气体泄漏,但无法精确指出气流泄露部位,也不能实时调整口罩佩戴方式。为此,利用纹影成像技术设计口罩密合性检测装置。该技术利用气流对光波的扰动,将肉眼看不到的气流变化转化为可见的图像,从而实现气流的可视化。利用口罩密合性检测装置可观测不同口罩、不同佩戴个体下的口罩气流泄露情况,同时测量泄露气流的纹影面积。使用该装置测试头模或真人佩戴口罩时的密合性,结果显示:头模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时泄露气流的纹影最明显;不同个体佩戴同类口罩时泄露气流也存在纹影差异。采用医用外科口罩对装置有效性进行验证,数据显示正确佩戴口罩时口罩边缘气流泄漏率为3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影成像技术 密合性测试装置 可视化 口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毛针织面料热传递性能的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薇 雷敏 +2 位作者 沈华 李毓陵 马颜雪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07,共8页
为探究拉毛针织面料的毛羽对面料热传递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预测拉毛针织面料热传递性能的方法,建立了针织线圈-毛羽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拉毛针织面料的热传递性能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对实验面... 为探究拉毛针织面料的毛羽对面料热传递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预测拉毛针织面料热传递性能的方法,建立了针织线圈-毛羽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拉毛针织面料的热传递性能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对实验面料进行测量,得到织物的几何结构参数,利用SolidWorks专业建模软件建立织物的针织线圈结构,利用ANSYS DesignModeler建立织物的毛羽层;然后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Fluent,根据模拟环境设置边界条件,进行迭代运算,得到该模型的温度分布云图;最后将仿真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拉毛针织面料的模拟热阻值与实验热阻值相关系数接近0.993,最大差异小于17.7%,表明该有限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拉毛针织面料的表面毛羽密度越高,织物的热阻值越大,但是毛羽密度达到一定范围后,织物热阻值发生较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递 毛羽 拉毛针织面料 有限元仿真 线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型制服面料弹性测试对比与分析
4
作者 张艳茹 王凤霖 +4 位作者 陈敏 姜爱娟 肖红 李颖 王妮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为了探究含氨纶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双组分复合弹性纤维制备的毛型制服面料之间的弹性差异,参照不同的弹性测试标准和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毛型制服面料的弹性回复性能进行测试,比较面料组分、测试条件... 为了探究含氨纶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双组分复合弹性纤维制备的毛型制服面料之间的弹性差异,参照不同的弹性测试标准和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毛型制服面料的弹性回复性能进行测试,比较面料组分、测试条件等对毛型制服面料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面料初始弹性相近的条件下,含PBT/PET双组分复合弹性纤维的毛型制服面料相较含氨纶型面料具有更好的弹性耐久性;随着反复拉伸次数增加,含氨纶面料和含PBT/PET双组分复合弹性弹性纤维面料弹性回复率下降,塑性变形率增加;当面料中弹性纤维含量一定时,面料中其他组分如涤纶、毛等组成纤维比例的差异会对面料的弹性差异造成一定影响;当测试选用的定伸长率或定负荷值小于屈服点对应值时,定伸长率值或定负荷值与屈服点对应值越接近,面料的塑性积累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型制服面料 氨纶 PBT/PET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素分析的针织面料卷边性评价研究
5
作者 赵孔卫 徐广标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4,共4页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量化评价纬编面料的卷边状况,设计一种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面料卷边后和卷边前的水平数字投影进行像素分析,利用100%减去卷边后投影面积和卷边前投影面积的比值表征面料的卷边程度。具体步骤为:将要进行卷边评价的面...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量化评价纬编面料的卷边状况,设计一种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面料卷边后和卷边前的水平数字投影进行像素分析,利用100%减去卷边后投影面积和卷边前投影面积的比值表征面料的卷边程度。具体步骤为:将要进行卷边评价的面料在恒温室条件下水平松弛4h,用取布器取圆形样品,利用扫描仪扫描得到数字化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像素统计,每个像素代表数字化图片中的一个单位面积,像素数目即代表了面积的大小。通过对8种样品相隔一周前后分别进行两次检测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将面料卷边准确量化,可重复性强,操作简便,可为研究卷边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面料 像素分析 纬编 卷边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符芬 王钰涵 +5 位作者 丁凯 赵帆 李超靖 王璐 曾泳春 王富军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6-234,共9页
针对战时和日常急性创伤引发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导致高死亡率的问题,首先从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入手,剖析了其制品作为高效、安全止血材料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潜力;然后总结了目前纤维素基止血材料的4类研究热点,包括天然纤维素、改性纤... 针对战时和日常急性创伤引发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导致高死亡率的问题,首先从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入手,剖析了其制品作为高效、安全止血材料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潜力;然后总结了目前纤维素基止血材料的4类研究热点,包括天然纤维素、改性纤维素、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素止血材料;详细阐述了氧化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及其它纤维素基止血材料各自独特的止血机制及其6类常见产品形态(止血纤维及织物、粉末制剂、水凝胶、膜、海绵、气凝胶)、3类功能复合、多种应用场景的设计策略及其局限性和解困之法;最后提出了纤维素基止血材料未来临床应用研究聚焦于止血完成后的修复和促愈、靶向释药、智能治疗、个性化可定制设计的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止血 创伤治疗 生物医用纺织品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的开发与技术应用 被引量:35
7
作者 万玉芹 崔运花 俞建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7-129,共3页
分析了竹纤维开发的意义 ,从技术上分析了竹纤维开发的可行性 ,并对竹纤维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竹纤维 竹纤维制取竹纤维脱胶 竹纤维结构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羊毛角蛋白提取技术探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丽静 史吉华 +1 位作者 周奥佳 阎克路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采用熔融尿素和蛋白酶处理羊毛提取角蛋白,羊毛溶解率分别达到99.6%和88.9%,产率分别为89.5%和86.2.%,均好于还原法。2种方法所得角蛋白的分子量分布为45.3~66.2 kD和<2 kD,分别对应于角蛋白大分子和角蛋白肽。红外光谱(ATR-FTIR)、... 采用熔融尿素和蛋白酶处理羊毛提取角蛋白,羊毛溶解率分别达到99.6%和88.9%,产率分别为89.5%和86.2.%,均好于还原法。2种方法所得角蛋白的分子量分布为45.3~66.2 kD和<2 kD,分别对应于角蛋白大分子和角蛋白肽。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结果显示,提取所得角蛋白的分子结构与羊毛基本相同,尿素法角蛋白分子中二硫键未发生断裂,酶法角蛋白分子中二硫键部分断裂;尿素法和蛋白酶法角蛋白质的结晶度均较高,分别为30.14%和45.14%;其热稳定性稍有差异,总失重率分别为79.71%和87.23%,前者热稳定性较好,后者热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角蛋白 提取方法 熔融尿素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压排尿用针织人工膀胱的设计及其力学性能
9
作者 丁凯 符芬 +5 位作者 张智翔 杨语童 李超婧 赵帆 王璐 王富军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178,共10页
为解决异体植入人工膀胱存在装置复杂、短期并发症、组织工程学要求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弹性人工膀胱。利用针织线圈弹性可调、形变灵活的特点,制备高弹性氨纶/聚乙烯人工膀胱和氨纶/聚丙烯人工膀胱,并通过水性聚氨酯覆膜工... 为解决异体植入人工膀胱存在装置复杂、短期并发症、组织工程学要求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弹性人工膀胱。利用针织线圈弹性可调、形变灵活的特点,制备高弹性氨纶/聚乙烯人工膀胱和氨纶/聚丙烯人工膀胱,并通过水性聚氨酯覆膜工艺进一步改善人工膀胱的力学性能。对不同人工膀胱进行拉伸、顶破、耐磨等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覆膜后的氨纶/聚乙烯人工膀胱在100%伸长率拉伸下弹性回复率达到92%,在9 N按压力下,尿液的排尽时间最短为3.2 s,相比于氨纶/聚丙烯人工膀胱和纯聚氨酯人工膀胱具有更好的流量控制和压力响应性,具备了目前商用人工膀胱所不具备的按压排尿性能,这种兼具按压排尿功能的高弹性人工膀胱为膀胱切除后的替代治疗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膀胱 针织 覆膜 包覆弹性丝 高弹性 医用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技术的研发与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曼 丁辛 +1 位作者 甘以明 杨旭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医疗监测技术,其突破了以往医疗机构监测诊断的空间范围限制,能够方便地实现对动态人体足底压力的日常监测,可为人体足部医疗保健、运动姿态矫正及科学制鞋提供依据。通过对穿戴式足底压... 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医疗监测技术,其突破了以往医疗机构监测诊断的空间范围限制,能够方便地实现对动态人体足底压力的日常监测,可为人体足部医疗保健、运动姿态矫正及科学制鞋提供依据。通过对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的组成结构、传感器类型及相关技术特点的介绍,阐述在人体自然运动状态下,测试系统采集足部生理信息的方式,同时概述目前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展望该项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 测试技术 可穿戴性 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ospun纺纱技术及纱线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江 慧 付培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5,共3页
介绍Solospun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用国内研制的Solospun沟槽罗拉分别纺成相同支数的毛纱,并和传统纺纱线进行比较。测试两种纱线的结构及性能,并进行综合性能评判。
关键词 Solospun纺纱技术 纱线结构 纱线性能 模糊数学 毛纺织 新型纺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天然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无浆料浆纱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思 邱夷平 +1 位作者 施楣梧 蒋秋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91,共7页
为改进传统浆纱工艺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并提升上浆性能,需要开发新型浆纱工艺,为此,基于纤维素低温溶解体系,建立了无需使用浆料的纤维素基纱线的浆纱方法,利用部分溶解或溶胀纱线中纤维表面成分,形成较为均匀且较薄的浆膜,以实现纱线的... 为改进传统浆纱工艺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并提升上浆性能,需要开发新型浆纱工艺,为此,基于纤维素低温溶解体系,建立了无需使用浆料的纤维素基纱线的浆纱方法,利用部分溶解或溶胀纱线中纤维表面成分,形成较为均匀且较薄的浆膜,以实现纱线的增强与毛羽的贴伏。与传统上浆处理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无浆料浆纱工艺处理的纱线拥有与传统工艺处理后相当的强度、耐磨性,还具有更优的保伸性,可永久大量减少有害毛羽数量,提升纱线染色性能,且浆纱后纱线柔软,无需进行退浆处理。该工艺生产成本低,能耗小,低碳环保,具有工业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纤维素纱线 浆纱 耐磨性能 力学性能 毛羽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展丝环锭复合纺纱技术及设备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勇 于伟东 王府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0-166,共7页
在线展丝环锭复合纺纱技术能为落棉、木棉、羽绒等偏短、偏弱纤维的高品质、细支化成纱提供专门化的先进技术,因此,回顾国内外已公开的机械、超声波、声波、电极、气吹展丝技术的原理及常用设备,尤其是对适于短绒纤维的在线展丝复合纺... 在线展丝环锭复合纺纱技术能为落棉、木棉、羽绒等偏短、偏弱纤维的高品质、细支化成纱提供专门化的先进技术,因此,回顾国内外已公开的机械、超声波、声波、电极、气吹展丝技术的原理及常用设备,尤其是对适于短绒纤维的在线展丝复合纺纱技术,包括单束展丝、分劈双束展丝、上下层分别展丝机构及纺纱方法做了讨论。同时,对短绒纤维束的裹缠保护与结构稳定和对成纱加工和成纱强度的改善作用做了介绍。显然,基于长丝在线展丝方式的复合纺纱技术不仅适用于偏短偏粗、偏弱偏脆的纤维,尤其是回用纤维,而且是传统环锭纺纱技术中的先进与创新纺纱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丝 扩纤设备 结构复合纱 短绒纤维纺纱 包覆式复合纺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环糊精包合技术的棉织物熏衣草芳香整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艺于 王璐 +1 位作者 C.CAMPAGNE R.ABDESSEMED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97,共4页
为减少纺织品中功能性香精的挥发性,延长留香时间,利用β-环糊精(-βCD)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包合性质,以薰衣草香精为例,采用浸渍法,使用索氏萃取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正交试验设计基础上,研究包合时间、包合温度、pH值及乙醇与水质量比... 为减少纺织品中功能性香精的挥发性,延长留香时间,利用β-环糊精(-βCD)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包合性质,以薰衣草香精为例,采用浸渍法,使用索氏萃取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正交试验设计基础上,研究包合时间、包合温度、pH值及乙醇与水质量比等包合条件对β-环糊精包合效果的影响。得到的最优包合条件:时间为2 h,温度为30℃,pH值为9,乙醇与水的质量比为1∶1。最优条件下,在经5%环糊精处理过的棉织物上,环糊精吸收香精比例可达81.65%,体现了其良好的包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熏衣草香精 芳香整理 包合能力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喂给双分梳转杯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汪军 史倩倩 +1 位作者 李玲 张玉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20,共9页
转杯纺纱技术具有高速高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转杯纺因单分梳辊的配置不适合纺制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而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DFO)转杯纺技术的提出为这类混纺纱开发提供了可能。概述了DFO转杯纺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了... 转杯纺纱技术具有高速高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转杯纺因单分梳辊的配置不适合纺制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而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DFO)转杯纺技术的提出为这类混纺纱开发提供了可能。概述了DFO转杯纺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其与传统单分梳转杯纺在纺纱器气流场分布方面的异同,探讨了2路独立喂入的纤维在纱线中的混合与分布情况,指出了DFO转杯纱质量提高的原因以及DFO纱线结构的特点。此外,综述了DFO转杯纺技术在纱线产品设计和面料开发方面的进展,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出DFO纺纱器的完善和颜色与结构变化花式纱的开发是其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纱 转杯纺 纱线结构 气流场分布 纺纱器 花式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毛起球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爱兰 于伟东 蒋高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7-164,共8页
针对起毛起球机制及问题,结合现有的起球方法和表征技术,介绍了3种常用织物的起毛起球原因及其主观评价方法、图像处理织物表面毛球的客观表征方法、神经网络预测起球的虚拟表征方法,并对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研究认为目... 针对起毛起球机制及问题,结合现有的起球方法和表征技术,介绍了3种常用织物的起毛起球原因及其主观评价方法、图像处理织物表面毛球的客观表征方法、神经网络预测起球的虚拟表征方法,并对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研究认为目前的起毛起球机制研究和表征研究,仅着重于起球成因的解释且只在机制上进行解决和表征,却忽略了对起毛机制及表征方法的深入探究。同时强调了研究起毛起球机制的重要性,指出因机制研究不足导致的各种表征技术存在的缺憾,及表征技术对明晰起毛起球机制的重要性,这将有利于对织物起毛起球机制进行本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毛起球 表征技术 客观表征 虚拟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极相似动物纤维自动识别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跃崎 郭腾伟 +1 位作者 路凯 柴新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1,共6页
针对山羊绒纤维与绵羊毛纤维性质相似、形态相近、鉴别难度大和鉴别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山羊绒、绵羊毛纤维自动鉴别的方法。拍摄6种外观形态极为接近的山羊绒、绵羊毛纤维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并建立了超过60... 针对山羊绒纤维与绵羊毛纤维性质相似、形态相近、鉴别难度大和鉴别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山羊绒、绵羊毛纤维自动鉴别的方法。拍摄6种外观形态极为接近的山羊绒、绵羊毛纤维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并建立了超过60000张图像的数据集。在此基础上,通过迁移学习的方法,在8种不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上进行测试,发现ResNet18的分类识别准确率最高。通过混淆矩阵显示,该方法在6种极相似动物纤维的分类任务中,准确率均在95%以上,可用于实时自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绒 绵羊毛 光学显微镜图像 迁移学习 混淆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unlite~纤维开发轻薄型保暖内衣面料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俐 王启明 +2 位作者 许贻东 谢梅娣 孟天舒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72,共4页
介绍了保暖面料的保暖机理及发展趋势,指出:要想提高织物的保暖性能,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织物能够夹持的静止空气量;未来的针织保暖面料朝着舒适化、时尚化、功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选取棉毛拉绒、单面弹力起绒布、汗布3大类... 介绍了保暖面料的保暖机理及发展趋势,指出:要想提高织物的保暖性能,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织物能够夹持的静止空气量;未来的针织保暖面料朝着舒适化、时尚化、功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选取棉毛拉绒、单面弹力起绒布、汗布3大类共25种针织面料,分别测试了热阻、保温率、厚度、克质量等参数,从原料、生产工艺参数、染整等方面分析影响保暖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使用中空纤维Sunlite及单丝数较少的纱线,采用双罗纹组织,同时进行起绒整理,可以提高织物的保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nlite纤维 针织内衣面料 轻薄 保暖性能 起绒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丝绸设计教育模式转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温润 张瑾 马颜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3,共7页
中国丝绸精美瑰丽,在彰显中华文化的同时,传递着手工艺人夜以继日、心手合一的辛劳与情愫。这得益于师徒制教育的代代传承,但它却因袭固守、时长效低,无法适应新产业背景的变化。清末民初一系列工艺学堂的开办和新式学校的建立,预示着... 中国丝绸精美瑰丽,在彰显中华文化的同时,传递着手工艺人夜以继日、心手合一的辛劳与情愫。这得益于师徒制教育的代代传承,但它却因袭固守、时长效低,无法适应新产业背景的变化。清末民初一系列工艺学堂的开办和新式学校的建立,预示着中国丝绸行业一直沿用的师徒制教育开始让位于具有学校性质的设计教育。这一转型突破了传统生产行业中制作与设计不相分离的局限,为机器工业生产培养了众多专业设计人才,适应了丝绸产业发展,对20世纪的丝绸设计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丝绸设计 教育模式 转型 师徒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PE/PE层合板拉伸破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旭 张慧萍 晏雄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利用声发射技术,对PE/PE层合板拉伸破坏的声发射信号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考察了基本拉伸破坏形式的声发射特性和拉伸破坏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大量细观破坏的复合发生、发展和累积造成材料的最终宏观断裂。从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分... 本文利用声发射技术,对PE/PE层合板拉伸破坏的声发射信号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考察了基本拉伸破坏形式的声发射特性和拉伸破坏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大量细观破坏的复合发生、发展和累积造成材料的最终宏观断裂。从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分布来看,破坏过程的早期主要是来自界面和基体的细观破坏,信号数量大但破坏能量小,破坏过程的中期界面和基体破坏程度加剧,并伴随少量纤维断裂,破坏过程的后期主要是纤维的整体断裂,信号数量小但破坏能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合板 声发射 聚类 判别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