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8
1
作者 万军 顾伟瑾 +4 位作者 王海云 叶磊 王玮 张磊 纪莉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大出血急诊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CSP大出血患者平均出血量(2200±1400)ml,采用Seldinger法先行猪尾导管腹主动脉造影,明确是否为双侧子宫动脉出血后,选择或超选择性插管,...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大出血急诊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CSP大出血患者平均出血量(2200±1400)ml,采用Seldinger法先行猪尾导管腹主动脉造影,明确是否为双侧子宫动脉出血后,选择或超选择性插管,造影证实后分别经导管于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5-Fu或MTX和明胶海绵条栓塞。结果16例CSP大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随访3~6个月无再次大出血。结论急诊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CSP大出血既安全、有效,又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明胶海绵 剖宫产子宫瘢痕 妊娠 妇科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MTX经动脉灌注治疗切口妊娠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顾伟瑾 王海云 +5 位作者 万军 张磊 王颖 王玮 季芳 纪莉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妊娠经子宫动脉灌注MTX的有效剂量。方法孕周在5~9周的36例切口瘢痕妊娠,经两侧子宫动脉灌注MTX,剂量从60mg起逐渐加至100、150、200mg,每一剂量组均为9例,灌注后用明胶海绵阻塞两侧子宫动脉直至DSA下子宫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妊娠经子宫动脉灌注MTX的有效剂量。方法孕周在5~9周的36例切口瘢痕妊娠,经两侧子宫动脉灌注MTX,剂量从60mg起逐渐加至100、150、200mg,每一剂量组均为9例,灌注后用明胶海绵阻塞两侧子宫动脉直至DSA下子宫动脉造影染色消失,3d至1周内行刮宫术。结果介入术后1周内血β-HCG和血孕酮的下降速度与MTX用量大小存在一定关系。60、200mg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150m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200mg组<100、150mg组<60mg组。结论切口妊娠经动脉灌注MTX的有效用量建议为200mg,介入术后可杀死胚胎,迅速降低血β-HCG和血孕酮,缩短住院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 动脉灌注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万军 张晓龙 +7 位作者 鲁刚 耿道颖 顾伟瑾 张磊 胡宙 洪泳 何俊 马春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破裂与非破裂的形态学,了解破裂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将DSA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171例分为破裂动脉瘤(指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38例和未破裂动脉瘤组3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瘤部位分布、大小及形态。结果破裂...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破裂与非破裂的形态学,了解破裂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将DSA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171例分为破裂动脉瘤(指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38例和未破裂动脉瘤组3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瘤部位分布、大小及形态。结果破裂动脉瘤组138例患者共有149枚囊状动脉瘤。115枚(77%)动脉瘤位于前循环,34枚(23%)动脉瘤位于后循环;124枚(83%)为单囊;25枚(17%)远端可见假性动脉瘤形成。未破裂动脉瘤组33例患者,共34枚动脉瘤。29枚(85.3%)动脉瘤位于前循环,5枚(14.7%)动脉瘤位于后循环;32枚(94.1%)动脉瘤为单囊,2枚(5.9%)动脉瘤为不规则形,所有动脉瘤瘤壁均光整,瘤腔内对比剂均匀。结论破裂动脉瘤常可见典型的表现,包括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破口处瘤壁不光整,破口周围易形成假性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壁切应力与动脉瘤破裂关系的初步研究——基于患者的三维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鲁刚 黄磊 +5 位作者 张晓龙 王盛章 万军 洪泳 胡宙 耿道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8-571,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颅内无症状动脉瘤和症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寻找与动脉瘤破裂有关的血流动力学因素。方法5例患者DSA检查共发现8个颈内动脉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及颈眼动脉段。通过旋转DSA,重建动脉瘤三维模型,并使用有限... 目的通过比较颅内无症状动脉瘤和症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寻找与动脉瘤破裂有关的血流动力学因素。方法5例患者DSA检查共发现8个颈内动脉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及颈眼动脉段。通过旋转DSA,重建动脉瘤三维模型,并使用有限体积法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组动脉瘤及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两组数据对比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瘤颈与载瘤动脉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无症状组和症状组动脉瘤瘤颈部平均切应力分别为(5.54±2.89)Pa和(4.78±3.84)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动脉瘤临近载瘤动脉平均切应力分别为(6.6±3.47)Pa和(7.30±3.80)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动脉瘤低切应力区域的大小分别为0.33%和4.7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瘤壁低切应力区域的大小可能是影响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计算机流体力学 侧壁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及大肠癌术后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和腹腔泵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顾伟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索胃及大肠癌术后的治疗、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方法。方法对50例术后1~12个月胃及大肠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取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泵温热灌注化疗;对照组26例采取术后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跟踪随... 目的探索胃及大肠癌术后的治疗、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方法。方法对50例术后1~12个月胃及大肠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取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泵温热灌注化疗;对照组26例采取术后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跟踪随访12~36个月。结果治疗组生存率提高、术后肝转移率及腹腔内种植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结论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泵温热灌注化疗疗效明确,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胃及大肠癌术后复发及腹腔内转移,并对术前已有腹腔内转移者能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大肠癌 介入治疗 腹腔泵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壁弹性模量对颈动脉狭窄血流储备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余龙 徐柯淞 +2 位作者 万军 王盛章 卢海燕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索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引入颈动脉狭窄评估的可行性,并且分析血管壁弹性模量对颈动脉狭窄中血液动力学参数和FFR计算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颈动脉分叉标准模型并获得不同狭窄率的... 目的探索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引入颈动脉狭窄评估的可行性,并且分析血管壁弹性模量对颈动脉狭窄中血液动力学参数和FFR计算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颈动脉分叉标准模型并获得不同狭窄率的模型。假设血管壁为线弹性材料,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在脉动流条件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颈动脉狭窄模型中血液流动的流固耦数值模拟,获得各种血液动力学参数,并计算相应的FFR值。结果当弹性模量固定时,随着狭窄率增加,模型中狭窄部位的FFR逐渐减小,且此时其弹性壁与刚性壁的FFR相对差异随着狭窄率的增加而增加;当狭窄率固定为70%时,随着弹性模量增加,FFR会逐渐减小。结论采用FFR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功能性评估需要考虑血管壁弹性的影响;狭窄率越大,血管壁弹性模量对FFR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流储备分数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