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白腐真菌降解DDTs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肖鹏飞 尤铁学 +1 位作者 宋玉珍 王剑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3,共5页
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DDTs在水相中的增溶作用,对白腐真菌PhlebialindtneriGBl027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该菌株降解DDT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鼠李糖脂可明显增加各DDTs的表观溶解度,其中对4,4’一DDD的... 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DDTs在水相中的增溶作用,对白腐真菌PhlebialindtneriGBl027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该菌株降解DDT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鼠李糖脂可明显增加各DDTs的表观溶解度,其中对4,4’一DDD的增溶效果最好。低浓度(〈O.05g/L)的鼠李糖脂会促进白腐真菌在PDB培养基中的生长,而高于0.1g/L浓度的鼠李糖脂则对菌株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可达到42%。在0.02~0.5g/L浓度范围内,鼠李糖脂可促进白腐真菌对DDTs的降解效果,且降解率随着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5g/L的鼠李糖脂添加体系培养14d后,白腐真菌对4,4'-DDT、2,4’-DDT、4,4’-DDD和2,4’一DDD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4.0%,22.8%,25.06%和22.0%。而鼠李糖脂浓度进一步升高至1.0g/L时,由于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对DDTs降解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白腐真菌 生物降解 DD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被引量:8
2
作者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1 位作者 宇田津彻朗 孙加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3-197,共5页
采用根据炭化米叶绿体DNA差异鉴别其亚种类型和根据水稻植物蛋白石形状差异判断稻种类型的方法,分析中国草鞋山遗址各文化时期的稻种类型,结果均认定该地区古代各时期种植的稻种类型是粳稻。
关键词 植物蛋白石 叶绿体DNA 稻种类型 草鞋山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对东北黑土中多环芳烃的洗脱 被引量:7
3
作者 肖鹏飞 王剑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7-272,共6页
采用室内序批实验研究4种Twee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人工污染东北黑土中几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化合物蒽、菲、萘和芴的增溶和洗脱特性,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损失以及几种助表面活性剂对PAHs洗脱效率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Twee... 采用室内序批实验研究4种Twee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人工污染东北黑土中几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化合物蒽、菲、萘和芴的增溶和洗脱特性,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损失以及几种助表面活性剂对PAHs洗脱效率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均能大幅度增加PAHs的水溶解度,具有较好的增溶能力,其中Tween80对PAHs的增溶效果最佳,其次为Tween60。4种表面活性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洗脱土壤中的PAHs,且洗脱率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菲的洗脱效果最好,浓度为4 000mg/L时的菲去除率在60%-80%之间。比较各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发现,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PAHs的洗脱能力大小顺序为Tween80〉Tween60〉Tween40〉Tween20。各表面活性剂在黑土中的吸附等温线均为近似S形,Tween60和Tween80在土壤中的吸附损失(1 300-1 400mg/kg)低于Tween20和Twen40(1 600-1 700mg/kg)。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加入一定浓度的正丙醇、正丁醇和正己醇会促进Tween80对PAHs的洗脱作用,其促进效果大小顺序为正丙醇〉正丁醇〉正己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EN 表面活性剂 多环芳烃 黑土 增溶 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菌Phlebia brevispora TMIC34596对林丹的酶促降解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肖鹏飞 秦必达 王剑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164,共4页
为了阐明白腐菌株Phlebia brevispora TMIC34596对有机氯杀虫剂林丹的酶促降解机理及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菌株的纯培养、超声波破碎和高速离心等过程,提取到胞内粗酶液和胞外粗酶液,并研究了胞内及胞外酶对林丹的降解特性、最佳降... 为了阐明白腐菌株Phlebia brevispora TMIC34596对有机氯杀虫剂林丹的酶促降解机理及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菌株的纯培养、超声波破碎和高速离心等过程,提取到胞内粗酶液和胞外粗酶液,并研究了胞内及胞外酶对林丹的降解特性、最佳降解条件及动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胞内酶起主要的降解催化作用,相同处理时间内对林丹的降解率是胞外酶的4~5倍。胞内酶降解林丹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5.0,最适条件下反应2 h后的林丹降解率为64.0%。胞内酶在25~40℃、p H值在4.0~6.5时能保持较高的降解活性,对林丹的降解率在50%以上。胞内酶降解林丹的米氏常数Km为1.30μ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18μmol/min,表明胞内酶对林丹有较强的亲和力,降解林丹速度较快。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五氯环己醇和四氯环己二醇被鉴定为林丹的胞内酶代谢产物,表明胞内酶可通过连续的脱氯及羟基化作用将林丹转化为多羟基化产物,该途径不同于目前所报道的白腐菌对林丹的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林丹 白腐菌 酶促降解 降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