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勒布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海拔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李星冉 刘怡萱 +4 位作者 董石 汪昱言 张继峰 拉琼 曹鹏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9465-9475,共11页
西藏勒布沟是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生物多样性热点研究区域之一,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维持高寒山地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勒布沟8个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勒布沟沿海拔梯度土壤细菌... 西藏勒布沟是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生物多样性热点研究区域之一,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维持高寒山地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勒布沟8个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勒布沟沿海拔梯度土壤细菌、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勒布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存在不同的海拔分布模式,土壤细菌、真菌群落多样性呈显著单调递减海拔模式;群落组成方面,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随海拔的升高,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真菌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贡献不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pH值的影响;真菌群落结构主要受电导率和盐度的影响;中性群落模型结果显示,随机性过程在勒布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装中发挥主导作用。为深入了解高寒地区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勒布沟 山地微生物 菌群结构 群落组装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枇杷花药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高枫 邓国翠 +2 位作者 张伍 张野驰 龚燕兵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果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大多依赖传粉者实现繁殖成功以保证产量。花药微生物能影响植物的花粉活力,其组成也可能受到传粉者访问的影响;理解花药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模式对于提高果树的繁殖适合度具有潜在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仍... 果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大多依赖传粉者实现繁殖成功以保证产量。花药微生物能影响植物的花粉活力,其组成也可能受到传粉者访问的影响;理解花药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模式对于提高果树的繁殖适合度具有潜在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仍相对缺乏。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传粉者访问前(套袋组)与访问后(访问组)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花药中真菌与细菌的组成及差异。结果显示,传粉者访问未显著改变花药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组成,套袋组中优势真菌科为枝孢菌科与球腔菌科,访问组优势真菌科则为枝孢菌科与梅奇酵母科。此外,两组中优势细菌科均为产碱杆菌科与欧文菌科。研究结果表明,枇杷花药微生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传粉者不是驱动花药微生物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者访问 花药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生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羊峡水库鱼类多维度β多样性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钧乐 卓玉 +7 位作者 李英钦 李柯懋 简生龙 隋晓云 冯秀 朱仁 贾银涛 陈毅峰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6,共11页
研究选择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物种有无、个体数和生物量三种数据类型,对龙羊峡水库鱼类物种、功能和系统发育β多样性及其周转和嵌套组分的格局和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整体鱼类而言,基于物种有... 研究选择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物种有无、个体数和生物量三种数据类型,对龙羊峡水库鱼类物种、功能和系统发育β多样性及其周转和嵌套组分的格局和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整体鱼类而言,基于物种有无数据,周转组分主导了物种、功能和系统发育β多样性,而基于个体数和生物量数据时,嵌套组分在三种维度β多样性占主导地位;(2)对于土著鱼类而言,基于物种有无数据,物种β多样性由周转组分主导,功能和系统发育β多样性由嵌套组分主导,而基于个体数和生物量数据时,三种维度β多样性均由嵌套组分主导;(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距下游大坝距离和外来鱼类数量占比对所有维度β多样性格局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强调,在β多样性分析中应综合考虑多种数据类型和多样性的不同维度,以更全面地了解β多样性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此外,鉴于龙羊峡鱼类β多样性以嵌套组分为主,同时具有一定比例的周转组分,因此,制定龙羊峡水库鱼类保护对策时应综合考虑α多样性较高的重点区域,同时需要兼顾多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多样性 多维多样性 周转 嵌套 驱动因子 龙羊峡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典型高山河流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4
作者 母雪艳 李佳蔚 +4 位作者 郝兆 王艳红 黄帅帅 德吉 周永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710-7721,共12页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发现尼洋河上中下游以及支流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水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门、浮霉菌门等类群组成,优势种多为未知种...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发现尼洋河上中下游以及支流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水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门、浮霉菌门等类群组成,优势种多为未知种,分别为Sporichthyaceae_sp.、Pseudarcicella_sp.、Limnohabitans_sp.、Flavobacterium_sp.、Candidatus_planktophila、Rhodoferax_sp.、Candidatus_nanopelagicus、f-Ilumatobacteraceae和hgcI_sp.,大量未知种的发现为青藏高原远古细菌多样性研究以及开发相关生物功能提供了可能。尼洋河上游的ASV数明显高于其它河段,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其Shannon指数、ACE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以及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分段,说明尼洋河上游水体细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中性群落拟合分析显示,相较于确定性过程而言,随机性过程对尼洋河水体细菌群落构建过程影响更大,不同区段细菌菌群差异主要与物种替换相关。生态位分析显示,巴河区段水体的生态位宽度均值最高但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最低,说明巴河区段细菌优势种之间竞争程度较低。总的来说尼洋河水体细菌资源丰富,这对于青藏高原细菌多样性研究以及高原极端环境下功能性细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河流 尼洋河 水体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察隅县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5
作者 董彪 张林 +2 位作者 王忠 袁龙义 乔秀娟 《高原科学研究》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察隅县植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但目前对该区植物区系研究较少。文章结合标本引证和文献引证的方法确定察隅县维管植物名录,系统分析了该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维管植物共有18...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察隅县植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但目前对该区植物区系研究较少。文章结合标本引证和文献引证的方法确定察隅县维管植物名录,系统分析了该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维管植物共有186科973属4461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76属375种,裸子植物4科15属61种,被子植物155科882属4025种;(2)优势科、属均有20个,表征科有7科,表征属有8属,优势现象明显;(3)该植物区系种类丰富,有120种珍稀濒危植物,23个特有属,既有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如松科(Pinaceae)、柏科(Cupressaceae)、远志科(Polygalaceae)等,也有杜鹃花属(Rhododendron)、虎耳草属(Saxifraga)、龙胆属(Gentiana)等新兴植物;(4)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多样,科有13个分布型,属有15个分布型,以泛热带、北温带和东亚分布为主,具有明显的热带向温带过渡性质。文章阐明了察隅县维管植物区系特征,可为该县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隅县 维管植物 植物区系 分布区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扎布耶盐湖冰川棘豆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特征
6
作者 李星冉 刘怡萱 +2 位作者 刘星 拉琼 曹鹏熙 《高原科学研究》 2025年第2期32-42,共11页
以西藏扎布耶盐湖冰川棘豆内生真菌、根际土壤真菌和大田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冰川棘豆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冰川棘豆内生真菌、根际土壤真菌和大田土壤真菌共有476个OTUs,隶... 以西藏扎布耶盐湖冰川棘豆内生真菌、根际土壤真菌和大田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冰川棘豆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冰川棘豆内生真菌、根际土壤真菌和大田土壤真菌共有476个OTUs,隶属于9门28纲56目129科206属281种,不同组织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存在一定差异。(2)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茎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门水平上看,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冰川棘豆内生和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茎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属为柄孢壳菌属(Podospora),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属为赤霉菌属(Gibberella),大田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属为枝顶孢属(Acremonium)。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冰川棘豆内生和根际土壤真菌中含有多个潜在的产苦马豆素Alternaria属;冰川棘豆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主要受pH值和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明确了生长在扎布耶盐湖的冰川棘豆茎、叶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特征,为高寒盐漠植物真菌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布耶盐湖 冰川棘豆 内生真菌 根际土壤真菌 多样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岗巴拉山土壤细菌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伊凡 王俊伟 +2 位作者 陈永豪 何柄枚 拉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722,共11页
高原山地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研究高原山地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山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以西藏岗巴拉山作为研究对象,运用Illumina MiSeq... 高原山地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研究高原山地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山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以西藏岗巴拉山作为研究对象,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精细样方尺度分析了岗巴拉山沿海拔梯度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岗巴拉山土壤细菌共包含36门125纲307目477科838属1878种,将12个海拔带分为高中低3组(低海拔从3800—4100 m、中海拔从4200—4500 m、高海拔从4600—4900 m),中海拔总分类操作单元(OTU)数最多,特有OTU数最少,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单峰趋势,但其特异性随海拔呈U型分布格局。岗巴拉山土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是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等,土壤细菌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小,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高海拔最高,Chao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趋势。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低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内也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DA)表明海拔、pH、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pH、总氮、总磷和有机碳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显著相关,曼特尔检验表明pH和海拔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素。岗巴拉山土壤细菌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单调下降趋势,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变化特征的关键环境因子,总氮、总磷和有机碳也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巴拉山 土壤细菌 多样性 海拔 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高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拉萨拉鲁湿地为例
8
作者 刘傲 王陈 +5 位作者 韩梦姣 棚琼 卫佩佩 安瑞志 巴桑 刘洋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73-2188,共16页
城市湿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湿地的当前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探究西藏拉萨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5月(春季)在拉鲁湿... 城市湿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湿地的当前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探究西藏拉萨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5月(春季)在拉鲁湿地主要水系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并测定水环境因子,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并计算其细胞丰度和生物量,利用浮游植物形态功能群(MBFG)、水质指数(WQI)和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分析水质及形态功能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P-IBI值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基于WQI值评价,拉鲁湿地水质总体为“良好”~“中等”,水质存在时空差异,春季最好、秋季次之、夏季最差,东部优于西部。(2)基于P-IBI值评价,拉鲁湿地3个季节整体的水生态健康状态为“健康~亚健康”,春季水生态健康状态优于秋季和夏季,中东部样点普遍优于西南部和东北部。(3)P-IBI值与WQI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P-IBI评价拉鲁湿地水生态健康状态与WQI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溶解氧是影响拉鲁湿地水生态健康状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气温、水量、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拉鲁湿地水质和水生态健康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4)春季浮游植物Ⅰ和Ⅲ类功能群丰度随拉鲁湿地水生态健康状况的下降而上升,夏季水体生态健康状况与功能群丰度变化关系不大,秋季Ⅲ和Ⅶ类功能群丰度的增加与水体生态健康状况的下降有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鲁湿地 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形态功能群 水质指数 生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市入侵植物曼陀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俊伟 陈永豪 +2 位作者 曾哲飞 陈孟焱 拉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0-907,共8页
拉萨市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前沿中心阵地。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在拉萨市已形成严重入侵趋势,对城市人居环境有很大的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选择拉萨市区曼陀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拉萨市曼陀罗入侵地植物群落... 拉萨市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前沿中心阵地。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在拉萨市已形成严重入侵趋势,对城市人居环境有很大的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选择拉萨市区曼陀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拉萨市曼陀罗入侵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相似系数、重要值等数量特征及初步对入侵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城市范围入侵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提供拉萨市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拉萨市曼陀罗入侵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共计22科62属74种,其中菊科、禾本科与苋科的种类居多,且外来植物多达23种,另外一年生草本植物占47.30%。2)曼陀罗群落中出现频率较高(91%-100%)的植物种有4种,占总物种数的5.41%,优势种的优势度现象明显;本土植物菊叶香藜(Dysphania schraderiana)与藜(Chenopodium album)和曼陀罗伴生频率最高,单翅猪毛菜(Kali monopterum)与反苞蒲公英(Taraxacum grypodon)次之,入侵植物中的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与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曼陀罗伴生的频率最高;群落样方的Bray-Curtis相似系数普遍较低,说明曼陀罗群落物种多样性组成变化明显,生态位幅度较宽。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样方物种丰富度与曼陀罗的重要值显著负相关,即随着曼陀罗盖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显著减少。拉萨市曼陀罗植物群落中存在较多具有入侵性质的伴生种,建议下一步加大对整个拉萨市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全面本底调查,加强曼陀罗在高海拔地区入侵机制相关方面的基础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拉萨建成区曼陀罗的入侵性及其预防控制提供植物生态学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曼陀罗 拉萨 植物群落 群落相似性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参数统计方法估算青藏高原臭氧背景浓度
10
作者 谢民生 吉东生 +6 位作者 殷秀峰 辛金元 万欣 李健军 张强弓 布多 丛志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74-4281,共8页
基于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和Robust Extraction of Baseline Signal(REBS)方法处理了青藏高原纳木错站和珠峰站多年连续的近地面臭氧原始观测数据.通过合理选择KZ滤波器和REBS滤波窗口与带宽,成功去除了臭氧时间序列中的短期变动... 基于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和Robust Extraction of Baseline Signal(REBS)方法处理了青藏高原纳木错站和珠峰站多年连续的近地面臭氧原始观测数据.通过合理选择KZ滤波器和REBS滤波窗口与带宽,成功去除了臭氧时间序列中的短期变动,提取了代表两站近地面臭氧背景浓度信号.结果表明,KZ滤波法得到的纳木错站和珠峰站臭氧年平均背景浓度分别为89.71μg/m^(3)和88.98μg/m^(3);REBS方法得到的分别为89.62μg/m^(3)和88.52μg/m^(3).两种方法得到的背景臭氧浓度一致性较好,都呈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4~5月臭氧浓度较高,而季风期间则较低.KZ滤波更侧重反映长期趋势和季节周期性变化,而REBS在局部污染时段的表现更好.两种非参数统计方法均可有效应用于背景区域臭氧时间序列分析,为监测和防治臭氧污染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背景浓度 KZ滤波 REBS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生态关键带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与系统发育结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俊伟 明升平 +1 位作者 许敏 拉琼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77-2786,共10页
为探讨高海拔植物群落多样性海拔格局及其群落构建机制,本研究以生态过渡带布丹拉山南坡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物种丰富度、系统发育多样性、系统发育结构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样方调查共记录了298种种子植物,隶属... 为探讨高海拔植物群落多样性海拔格局及其群落构建机制,本研究以生态过渡带布丹拉山南坡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物种丰富度、系统发育多样性、系统发育结构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样方调查共记录了298种种子植物,隶属于45科149属。布丹拉山南坡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系统发育多样性和海拔相关性均不明显,但沿海拔梯度升高,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显著增大。Shannon-Wiener指数与其他物种多样性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之间都显著正相关,系统发育结构指数与其他多样性指数无显著相关。布丹拉山南坡植物群落系统发育结构主体上表现为聚集,沿海拔梯度并无明显变化趋势。表明高山生态过渡带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与海拔关系都不显著,生境过滤的生态作用对植物群落构建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过渡带 物种多样性 群落系统发育 系统发育多样性 系统发育结构 海拔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特有种子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区系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俊伟 陈永豪 拉琼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4-603,共10页
基于西藏特有种子植物名录,结合物种自然地理分布信息,对西藏特有种子植物科属种多样性组成特征、物种生活型多样性、垂直海拔分布及县域尺度分布格局、属水平植物区系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特有种热点地区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西藏特有... 基于西藏特有种子植物名录,结合物种自然地理分布信息,对西藏特有种子植物科属种多样性组成特征、物种生活型多样性、垂直海拔分布及县域尺度分布格局、属水平植物区系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特有种热点地区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西藏特有种子植物有1079种,隶属89科297属,特有性高,其中含20种以上的科为19个,含特有种最多的科为菊科;含10种以上的属有24个,含特有种最多的属为翠雀属(Delphinium)和小檗属(Berber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特有种中占绝对优势(66.4%)。从区系成分来看,温带性质的属占主导(61.6%)。东南部的墨脱县含特有种数量最多(271种)。总体上,西藏特有种子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极不均匀,喜马拉雅东南麓是丰富度最高的区域。西藏特有种子植物的海拔分布范围宽泛,集中分布在3000~4500 m,特有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呈单峰分布格局。本研究结果可为将来确定西藏植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次序、红色名录制定及自然保护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种 多样性分布格局 植物区系 保护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参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的转录调控模式研究
13
作者 赵宁 韦亦泠 +1 位作者 刘星 丁亚丽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5,97,共13页
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综合分析不同海拔绵参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参与绵参适应高海拔极端流石滩环境的关键代谢物及基因,解析绵参适应青藏高原极端流石滩环境的适应性分子基础。结果表明:参与高海拔适应相关的次级代谢物(黄... 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综合分析不同海拔绵参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参与绵参适应高海拔极端流石滩环境的关键代谢物及基因,解析绵参适应青藏高原极端流石滩环境的适应性分子基础。结果表明:参与高海拔适应相关的次级代谢物(黄酮类、苯丙素类的生物合成),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脂质(不饱和脂肪酸、甘油磷脂、亚油酸)等在绵参总代谢物中被注释到,并且高海拔居群叶片中黄酮类、苯丙素类等抗氧化类代谢物及相关通路被显著富集;叶片中山柰酚-7-O-葡萄糖苷、山柰酚-7-新橘皮糖苷、芹甙元-7-咖啡基葡萄糖苷和山柰酚-3-葡萄糖苷等物质的积累或与绵参绒毛形成有关;高海拔居群根中谷胱甘肽及抗坏血酸合成相关基因被显著富集,这些基因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研究为揭示绵参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参 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 高海拔 适应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贝母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对PM_(2.5)吸附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浩宇 陈莉 +4 位作者 杨博 肖方景 张强英 布多 崔小梅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9-87,共9页
该研究以藏贝母为原材料,改性处理研究其对PM_(2.5)的吸附性能。通过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得出纤维素酶浓度为3.8 mg/mL、酶解温度58℃、灭酶温度78℃时,藏贝母对PM_(2.5)的去除率最高,达到34.04%。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当藏贝母吸... 该研究以藏贝母为原材料,改性处理研究其对PM_(2.5)的吸附性能。通过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得出纤维素酶浓度为3.8 mg/mL、酶解温度58℃、灭酶温度78℃时,藏贝母对PM_(2.5)的去除率最高,达到34.04%。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当藏贝母吸附剂的渣粒径为40目、加入量为2.0 g、环境温度为28℃时,去除率最高。藏贝母吸附PM_(2.5)过程是物理化学协同作用,以化学吸附为主,属于单层、自发、吸热过程(ΔG<0、ΔH>0、ΔS>0),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主要吸附机理是通过羟基(-OH)、羰基(C=O)等官能团与PM_(2.5)进行相互作用。与活性炭、硅藻土、竹炭、AB-8大孔吸附树脂及原始藏贝母进行横向对比,改性藏贝母对PM_(2.5)吸附效率提高8~10倍,是大气环境中PM_(2.5)的有效潜力吸附剂。该研究为藏贝母的高值利用和PM_(2.5)的有效去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贝母 生物吸附剂 纤维素酶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尼湿地洲滩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15
作者 阿旺罗布 王俊伟 +4 位作者 曾哲飞 李伟 闹增措 谭鑫 拉琼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58-1568,共11页
该研究旨在揭示西藏雅尼湿地洲滩植物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及种间联结性,为高原典型河流湿地的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样地调查数据,测定了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采用方差比率(variance ratio,VR)、卡方检... 该研究旨在揭示西藏雅尼湿地洲滩植物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及种间联结性,为高原典型河流湿地的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样地调查数据,测定了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采用方差比率(variance ratio,VR)、卡方检验、种间联结系数(association coefficient,Ac)和Spearman检验,对雅尼湿地洲滩优势植物群落中的15个主要植物物种进行了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表明,雅尼湿地植物群落调查中共记录植物67种,隶属于26科57属,主要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Po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为主。其中,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小花水柏枝(Myricaria wardii)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在群落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总体生态位重叠值较低,表明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相似性较低,各物种间竞争趋于平衡,处于自然演替中期阶段;总体联结性呈显著正关联,χ^(2)检验、Ac值和Spearman检验均显示物种间多呈不显著联结,种间关系较为松散。优势种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Ac值与生态位重叠及生态位相似系数的回归分析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该区域河谷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优先选择生态位较广且适应能力强的植物进行互补种植,以恢复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尼湿地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分析的西藏拉萨市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满意度评价
16
作者 赵永华 曹鹏熙 +2 位作者 张继峰 其美多吉 拉琼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24-238,共15页
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方法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满意度评价对于拓宽绩效评价维度,准确显示优先改进评价指标的机会,以满足不同特征居民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拉萨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IPA... 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方法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满意度评价对于拓宽绩效评价维度,准确显示优先改进评价指标的机会,以满足不同特征居民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拉萨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IPA分析法和李克特量表对拉萨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绘制经验感知得分的IPA象限图。结果显示:(1)卡方检验(置信水平95%)结果验证了居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月收入在绩效满意度指标上存在显著性(P<0.05),表明居民自身特征对绩效满意度影响显著。(2)所有指标的重要性平均得分均在4分以上,且只有空气质量和社会治安2项指标的满意度平均得分在4分及以上,其他指标的满意度平均得分在3.56~3.89之间,配对检验结果显示重要性指标与满意度指标的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表明居民期望超出了对现状的满意度,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3)IPA显示,指标层中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工资与福利水平、就医便利等4项指标集中在第Ⅳ象限(高重要性-低满意度区),且这种象限定位会随着不同特征居民而变化,需要重点完善和改进。研究结果可为加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管理水平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重要性-绩效 李克特量表 满意度评价 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洋河流域川滇高山栎 (Quercus aquifolioides) 叶功能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17
作者 陈瑾芳 田忠琼 +3 位作者 张永娟 王俊伟 曾哲飞 拉琼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03-108,共6页
沿尼洋河流域8个海拔梯度(2963、3100、3212、3300、3392、3512、3602、3701 m)下测定川滇高山栎8个重要叶片性状及其生境的6个土壤环境因子,探讨其叶功能性状对海拔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响应规律,以揭示其在不同生境中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 沿尼洋河流域8个海拔梯度(2963、3100、3212、3300、3392、3512、3602、3701 m)下测定川滇高山栎8个重要叶片性状及其生境的6个土壤环境因子,探讨其叶功能性状对海拔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响应规律,以揭示其在不同生境中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叶厚度(LT)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Chl)、比叶质量(LMA)、叶面积(LA)、叶片长度(LL)和叶片周长(LP)显著下降;而叶片宽度(LW)和叶长宽比(LL/LW)无显著变化,表明川滇高山栎通过调整不同的叶功能性状以适应不同海拔的环境压力。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分析显示:LT沿海拔梯度变化有最高的变异性,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RDA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AP)、土壤体积含水量(VWC)、海拔(H)是影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进一步的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发现,海拔和土壤因子对3个叶功能性状有显著效应。该研究揭示了川滇高山栎叶功能性状对沿海拔梯度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为尼洋河流域关键植物物种的生态保护和植被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叶功能性状 海拔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模式对高原鼠兔行为之间的影响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云 安柏衡 米玛旺堆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高海拔草地之一。家畜放牧直接摄食植物资源改变草地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与其生态位重叠的高原鼠兔的行为模式。高原鼠兔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物种相互作...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高海拔草地之一。家畜放牧直接摄食植物资源改变草地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与其生态位重叠的高原鼠兔的行为模式。高原鼠兔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物种相互作用方面,不同的牧模式通过干扰植物群落结构和食物资源分布,改变了高原鼠兔的觅食、贮食、警戒、攻击和掘洞行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评估家畜放牧与高原鼠兔行为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表明,放牧行为影响了高原鼠兔的觅食、贮草、警戒、掘洞和攻击行为。这些行为变化可能进一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模式放牧 高原鼠兔行为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时空动态及其生态适应性
19
作者 刘洋 张艳秋 +5 位作者 宋文涛 龚秋丽 刘傲 陈俊霖 安瑞志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4-1878,共15页
高寒城市湿地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对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有效保护和管理这一脆弱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根据拉鲁湿地的地理特征和水流状况,设置42个采样点,于2... 高寒城市湿地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对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有效保护和管理这一脆弱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根据拉鲁湿地的地理特征和水流状况,设置42个采样点,于2021年7月(丰水期)、2021年10月(枯水期)和2022年5月(平水期)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采集水样126个,鉴定浮游植物和识别优势种,通过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资源占有率和生态响应速率计算生态位,并结合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计算种间联结性,从时间、空间和时空3个维度对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丰水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09种,枯水期为294种,平水期为284种,其中优势种8种,隶属2门7属,中型脆杆藻为3个水情期均出现的优势种。2)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通过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生态位类群,且时空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幅度受时间维度生态位宽度影响比较明显。3)在时间维度上,达到有意义的生态位重叠值(O_(ik)>0.3)种对比例较高,具有明显的时间同步性;在空间维度上,达到有意义的生态位重叠值(O_(ik)>0.3)种对比例较低,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时空维度上,达到有意义的生态位重叠值(O_(ik)>0.3)种对比例较低,具有明显的时空交互性。4)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响应速率在时间维度上显示出正反馈,在空间和时空维度上表现为负反馈,表明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存在群落多稳态,在空间和时空维度上的群落稳定性明显优于时间维度。5)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总体处于正向演替的稳定阶段,正联结种对多,显示出较为稳定的分布格局。本研究增强了对高寒城市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时空动态及其生态适应性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时空分布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时空生态位 优势种 种间联结 拉鲁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当量因子法的西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永华 曹鹏熙 +1 位作者 拉琼 其美多吉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准确估算西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当量因子法,结合西藏生态系统面积数据和主要粮食作物数据来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西藏不同类型生...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准确估算西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当量因子法,结合西藏生态系统面积数据和主要粮食作物数据来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西藏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3202.57×10^(8)元。草地的价值最高,为16508.80×10^(8)元,占总价值的38.2%,其次是林地、水域和湿地,荒漠和耕地最低,仅占总价值的1.4%;湿地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最高,为178595.58元/hm^(2),占比为43.1%。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的价值和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均最高,占比分别为41.3%和55.7%,食物生产最低,占比分别为1.9%和1.2%。(2)林地生态系统中原材料的价值最高,为1325.15×10^(8)元,价值贡献比例为91.3%。(3)由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增长受其分布面积和单价的影响,因此将草地和荒漠定义为“面积增长型”,耕地、湿地和水域定义为“单价增长型”,林地定义为“稳步增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