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部3种野豌豆植物学特性及资源储量
1
作者 吕婷 胥芮 +3 位作者 刘玉萍 张晓宇 拉本 苏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3-867,共5页
采用野外定点法、最小样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3种野豌豆属植物的植物学特性、生态环境、群落数量特征及资源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救荒野豌豆、山野豌豆和三齿萼野豌豆的植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和群落数量特征具有... 采用野外定点法、最小样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3种野豌豆属植物的植物学特性、生态环境、群落数量特征及资源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救荒野豌豆、山野豌豆和三齿萼野豌豆的植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和群落数量特征具有一定差异,3种野豌豆在青海省的资源总储量分别为0.46×10^6、0.23×10^6、0.27×10^6 kg,表明3种野豌豆属植物的资源总量在青海省并不高,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引种驯化,实现人工繁育和增加资源储量,这既可保护青海省甚至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也可对其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救荒野豌豆 山野豌豆 三齿萼野豌豆 植物学特性 资源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3种野豌豆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玉萍 周勇辉 +2 位作者 吕婷 张晓宇 苏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29,共8页
为探讨青藏高原地区野豌豆属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本文采用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对生长于该地区3种野豌豆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厚度为三齿... 为探讨青藏高原地区野豌豆属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本文采用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对生长于该地区3种野豌豆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厚度为三齿萼野豌豆(Vicia bungei)>山野豌豆(V.amoena)>救荒野豌豆(V.sativa);在一定光强范围内,随PFD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_n、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_d和光补偿点I_c增加;总叶绿素(Chlt)、类胡萝卜素(Car)和叶黄素/叶绿素(A505/A652)含量在救荒野豌豆、山野豌豆和三齿萼野豌豆中大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a/b含量呈下降趋势;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速率(Ф_(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随PFD增加而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则随PFD增加而增加。因此,青藏高原地区3种野豌豆属植物光合生理指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救荒野豌豆 山野豌豆 三齿萼野豌豆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肖景义 曹广超 侯光良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32,共8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区域之一,地质公园已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至2009年8月,青藏高原已建有17家国家地质公园。青海和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本文以青海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条件,提出了生... 青藏高原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区域之一,地质公园已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至2009年8月,青藏高原已建有17家国家地质公园。青海和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本文以青海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条件,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6项原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民生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公园实际系统配套开发原则;培育特色开发精品原则;社区参与原则和园内外共同开发原则。并依此建立了由观光、休闲度假避暑、科考科普、体育和宗教旅游等5类产品组成的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国家地质公园 青海坎布拉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3种野豌豆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勇辉 刘玉萍 +3 位作者 李兆孟 苏旭 吕婷 胥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3-1196,共4页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山野豌豆(V.amoena Fisch.)和三齿萼野豌豆(V.bungei Ohwi)种子萌发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3种野生豌豆种子的萌发率较低(0~4%);经恒温、变温、机械破皮...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山野豌豆(V.amoena Fisch.)和三齿萼野豌豆(V.bungei Ohwi)种子萌发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3种野生豌豆种子的萌发率较低(0~4%);经恒温、变温、机械破皮、KNO3和浓硫酸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尤以机械破皮和浓硫酸处理30 min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在20、25、30℃恒温和15/30℃变温条件下,3种野豌豆种子在25℃下萌发率达到最高,温度超过25℃时种子萌发率则逐渐下降,且15/30℃变温处理种子的萌发率介于20、30℃之间,表明25℃恒温处理是最3种野豌豆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救荒野豌豆 山野豌豆 三齿萼野豌豆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野薄荷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玉萍 苏旭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5-267,共3页
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薄荷挥发油,用GC-MS分析野薄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6.48%。野薄荷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为薄荷酮(21.82%)、柠檬烯(21.24%)、葛缕酮(16.00%)、薄... 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薄荷挥发油,用GC-MS分析野薄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6.48%。野薄荷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为薄荷酮(21.82%)、柠檬烯(21.24%)、葛缕酮(16.00%)、薄荷醇(4.65%)、异胡薄荷酮(4.01%)、异薄荷醇(3.5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薄荷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GC-MS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扇穗茅属的分类现状及种质资源收集
6
作者 吕婷 刘玉萍 +1 位作者 周勇辉 苏旭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11-13,共3页
扇穗茅属(Littledalea Hemsl.)是禾本科雀麦族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青藏高原特有属,属内大多数物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上良种繁育和牧草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该属记载有4个种,均分布于青藏高原。扇穗茅属物... 扇穗茅属(Littledalea Hemsl.)是禾本科雀麦族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青藏高原特有属,属内大多数物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上良种繁育和牧草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该属记载有4个种,均分布于青藏高原。扇穗茅属物种形态变异复杂多样,种间界限模糊,演化关系问题较多,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2015—2017年,调查了扇穗茅属物种在青藏高原的分布,并在种群水平上收集了其种子、DNA材料和标本,为将来研究和利用扇穗茅属提供了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禾本科 扇穗茅属(Littledalea Hemsl.) 分类现状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跨越式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风险识别及农村民生需求分析
7
作者 魏晓燕 毛旭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297-298,303,共3页
随着国家投资和全国援疆力度加大,新疆社会经济将出现重大改变,生态环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对新疆10个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查数据以及伊犁州伊宁县五道桥村和撒拉村的调查和问卷,详细分析未来5-10年新疆大规模投资对新疆生态环... 随着国家投资和全国援疆力度加大,新疆社会经济将出现重大改变,生态环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对新疆10个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查数据以及伊犁州伊宁县五道桥村和撒拉村的调查和问卷,详细分析未来5-10年新疆大规模投资对新疆生态环境承载力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新疆实现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中民生改善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投资将使新疆面临着生态环境压力、水资源压力,加上当前民生需求的压力,新疆需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好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之间的关系,期望该研究能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式发展 资源环境 民生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特有属--固沙草属(禾本科)2个类群的修订
8
作者 刘玉萍 吕婷 +3 位作者 周勇辉 张晓宇 刘涛 苏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0-829,共10页
固沙草属(Orinus)是禾本科(Poaceae)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高山特有属,共记载6个物种,它们均具有较强的抗逆特性,是农业良种繁育、畜牧业牧草改良利用的重要资源,但固沙草属物种形态差异不显著,种间界限较模糊。该研究通过标本研究... 固沙草属(Orinus)是禾本科(Poaceae)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高山特有属,共记载6个物种,它们均具有较强的抗逆特性,是农业良种繁育、畜牧业牧草改良利用的重要资源,但固沙草属物种形态差异不显著,种间界限较模糊。该研究通过标本研究、野外考察、形态性状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研究,对固沙草属2个类群进行了分类修订,将长颖固沙草(O.longiglumis)和西藏固沙草(O.tibeticus)以及高秆固沙草(O.alticulmus)和鸡爪草(O.anomala)分别处理为固沙草(O.thoroldii)和青海固沙草(O.kokonorica)的新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禾本科 固沙草属 新异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龙葵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9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7,共4页
龙葵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龙葵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龙葵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龙葵种子萌发率低;经人工... 龙葵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龙葵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龙葵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龙葵种子萌发率低;经人工后熟、低温、温汤浸种、KNO3和GA3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龙葵 人工栽培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唐古特铁线莲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10
作者 拉本 刘玉萍 +1 位作者 苏旭 吴学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78,82,共4页
唐古特铁线莲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唐古特铁线莲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唐古特铁线莲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 唐古特铁线莲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唐古特铁线莲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唐古特铁线莲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唐古特铁线莲种子萌发率低;经变温、温汤浸种、KNO3和GA3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唐古特铁线莲 人工栽培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质资源收集及谱系遗传分化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婷 刘玉萍 +3 位作者 周勇辉 刘涛 张晓宇 苏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3-740,共8页
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是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沙鞭属(Psammochloa)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荒漠特有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一种优质防风固沙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沙地。2013-2016年,本研究调... 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是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沙鞭属(Psammochloa)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荒漠特有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一种优质防风固沙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沙地。2013-2016年,本研究调查了沙鞭野生种质资源在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自然地理分布,并在群体水平上收集了凭证标本、DNA材料和成熟种子;同时,从采集材料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0个个体进行了nrITS序列的扩增和测序,结果发现沙鞭所有参试种群的nrITS序列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谱系遗传分支,即一个分支主要由生长于内蒙古高原东部的所测个体组成,另一个分支由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所测个体构成,这与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鉴分的结果相吻合。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对今后研究和利用沙鞭的重要性和相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沙鞭 荒漠植物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费杜秋 刘峰贵 +2 位作者 周强 陈琼 吴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5-352,共8页
以多重风险评估方法为基础,运用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理论和风险评估模型,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历史灾害数据、地图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数据等,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灾害历史致险性和潜在致险性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以2014年青藏铁路沿线数... 以多重风险评估方法为基础,运用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理论和风险评估模型,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历史灾害数据、地图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数据等,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灾害历史致险性和潜在致险性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以2014年青藏铁路沿线数据为基础的物理暴露、应灾能力和脆弱性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相关24项指标体系综合分析计算,得出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综合风险图。结果显示: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危险区有5个区段,西格段西宁-湟源路段、关角山隧道附近以及格拉段的拉萨河谷路段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最高;当雄-羊八井、安多-那曲路段以及唐古拉山-温泉路段属于中等风险;青藏铁路全线较低风险的路段有3段,分别是青海湖盆地的海晏-天峻路段、柴达木盆地的锡铁山-南山口路段、青南高原的昆仑山口-清水河路段,说明格拉段自然灾害风险大于西格段,西格段滑坡和泥石流分布比较集中,威胁路段较短,而格拉段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较为分散,威胁线路较长,其风险高于西格段。总体来看,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山区路段,高原面、盆地、宽谷路段线程长、区域广,绝大多数路段基本没有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威胁。从分析过程和结果来看,笔者认为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致险性与风险的分析结果能较好的吻合,说明在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结果中,致险性占主导因素。从总体分布情况来看,地势平坦的地方均处于低风险区,说明沿线地形因素是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关键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滑坡 泥石流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迪卡拉纪末期华南盆地深水环境的微量元素约束 被引量:5
13
作者 常华进 储雪蕾 +1 位作者 黄晶 冯连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3,29,共8页
对沉积于埃迪卡拉纪末期(551~542 Ma)华南盆地深水的老堡组硅岩样品中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老堡组硅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中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沉积水体,它们的质量分数和相关比值具有良好的环境指示意义.老堡组硅岩微量元素具... 对沉积于埃迪卡拉纪末期(551~542 Ma)华南盆地深水的老堡组硅岩样品中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老堡组硅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中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沉积水体,它们的质量分数和相关比值具有良好的环境指示意义.老堡组硅岩微量元素具有极低的w(Th)/w(U)(0.15~1.36,平均0.78),高的w(V)/(w(V)+w(Ni))(0.58~0.91,平均0.77),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富集(U,V,Mo的富集系数较高),Mn的质量分数(10.9×10^(-6)~27.6×10^(-6))和富集系数均低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埃迪卡拉纪末期华南盆地深水是缺氧的.然而,硅岩样品相对低的U,V,Mo质量分数以及缺乏黄铁矿指示了当时深水不是硫化的,而是缺氧含铁的,这种水体环境可能为多细胞后生动物的出现和快速演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环境 硅岩 微量元素 华南 埃迪卡拉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畔3种高原盐生植物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勇辉 刘玉萍 +3 位作者 张晓宇 吕婷 胥芮 苏旭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3-77,共5页
以同种非盐生植物作为对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盐胁迫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鹅绒委陵菜、西伯利亚蓼和灰绿藜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盐胁迫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其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而在低温及盐胁迫等多种... 以同种非盐生植物作为对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盐胁迫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鹅绒委陵菜、西伯利亚蓼和灰绿藜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盐胁迫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其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而在低温及盐胁迫等多种逆境生态条件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叶绿体中淀粉粒呈现大量积累且增大的趋势,同时它们多呈圆形沿叶绿体长轴,电子密度中间高、四周低的不均匀分布。此外,还发现3种高原盐生植物产生的潴泡与其叶绿体类囊体程度不同的膨大密切相关。据此,我们认为3种高原盐生植物中淀粉粒增大、增多及潴泡的产生,应是青海湖畔盐渍、低温、低气压、强辐射等多种逆境生态条件胁迫下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盐生植物 亚显微结构 淀粉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青藏地区入境旅游区域合作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唐仲霞 马耀峰 肖景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因为区域背景和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环境,青藏地区旅游在本质上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本文从共生概念和旅游共生关系的内涵入手,研究了青藏地区旅游区域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通过对青藏地区入境旅游流的季节性、旅游收入、转移态、经济联... 因为区域背景和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环境,青藏地区旅游在本质上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本文从共生概念和旅游共生关系的内涵入手,研究了青藏地区旅游区域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通过对青藏地区入境旅游流的季节性、旅游收入、转移态、经济联系强度的定量计算,分析了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条件,进一步说明了青藏地区跨行政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青藏地区 区域合作 入境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皮园村组硅岩的沉积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化
16
作者 常华进 陈雅丽 +2 位作者 刘洪舟 冯连君 黄晶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2-808,共7页
皖南蓝田剖面皮园村组为一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约550~532 Ma)沉积的黑色硅岩.皮园村组硅岩样品的w(Ce)/w(Ce*)为0.68~1.08(平均0.85),w(La N)/w(Ce N)为0.56~1.52(平均1.10),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剖面下部与剖面... 皖南蓝田剖面皮园村组为一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约550~532 Ma)沉积的黑色硅岩.皮园村组硅岩样品的w(Ce)/w(Ce*)为0.68~1.08(平均0.85),w(La N)/w(Ce N)为0.56~1.52(平均1.10),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剖面下部与剖面上部样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稀土配分:剖面下部样品的REE低,具有与现代海水非常相似的稀土配分,表明受陆源碎屑物质影响很小.虽然剖面上部样品依然保留了海水的某些特征,如Ce的负异常和Y的正异常,但总体显示出平坦的REE配分形态,且REE高,接近平均页岩,表明剖面上部样品受陆源碎屑影响大.w(Al2O3)也表现出下部样品低(0.03%~0.94%,平均0.41%)、上部样品高(0.74%~5.04%,平均2.98%)的特征.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皖南皮园村组硅岩很可能沉积于大陆边缘环境,其沉积水体由于海退的影响逐渐变浅,由深水盆地边缘环境转变为斜坡环境.硅岩沉积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造成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早期生命的出现、演化和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岩 古地理环境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 皮园村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澜沧江水系水生生物资源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7
17
作者 唐文家 崔玉香 赵霞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8,共9页
2007-2011年对青海澜沧江上游水系的香曲、扎曲、子曲、巴曲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53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别为13.85×104~34.20×104个/L、4.75×104~38.00×104个/L、22.17×... 2007-2011年对青海澜沧江上游水系的香曲、扎曲、子曲、巴曲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53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别为13.85×104~34.20×104个/L、4.75×104~38.00×104个/L、22.17×104~206.93×104个/L,相应的生物量为0.2197~0.3489mg/L、0.1316~0.2456mg/L、0.1597~1.1260mg/L;浮游动物24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动物数量分别为2.7~4.8个/L、1.1~26.6个/L、0.69~19.49个/L,生物量为0.0080~0.0720mg/L、0.0106~0.0564mg/L、0.0003~0.0165mg/L;底栖动物采集到16种;鱼类采集到6种,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为优势种,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高;初步探讨了渔业资源的变化,分析了其资源受威胁的因素,提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澜沧江水生生物资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澜沧江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41
18
作者 肖景义 侯光良 +2 位作者 唐仲霞 张玉珍 祝佳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在系统阐述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和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在系统阐述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和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形态典型、景观奇特、保存良好;地质遗迹可分为8个大类,16个亚类;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康体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其中尤以水体景观、峰丛地貌和黄河奇石最为典型,属于国家级资源。研究结果不仅为地质遗迹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而且对于正确认识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状况,深入进行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分类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国家地质公园 青海贵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泗里口老堡组硅质岩的常量、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指示 被引量:19
19
作者 常华进 储雪蕾 +2 位作者 冯连君 黄晶 张启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8-1107,共10页
桂北泗里口老堡组为一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大约550~540Ma)深水盆地沉积的硅质岩。它们的SiO2含量普遍高(平均93.8%);Al2O3含量为0.17%~4.92%,沿剖面自下而上明显增加,上部超过2%;Al/(Al+Fe+Mn)比值多高于0.42;Fe/Ti比值大... 桂北泗里口老堡组为一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大约550~540Ma)深水盆地沉积的硅质岩。它们的SiO2含量普遍高(平均93.8%);Al2O3含量为0.17%~4.92%,沿剖面自下而上明显增加,上部超过2%;Al/(Al+Fe+Mn)比值多高于0.42;Fe/Ti比值大都小于16.3;Al2O3/(Al2O3+Fe2O3)比值多高于0.4,剖面上部样品的比值为0.8~0.9;Y/Ho比值为26.4~36.9,中、下部样品较高(多高于32),上部样品的比值接近地壳值(27);Eu/Eu*平均值为1.0,正异常不明显。剖面下部样品的∑REE含量低(15.9×10-6~27.1×10-6),具有与现代海水相近的REE配分,没有正的Eu异常,不同于海底的热液流体和与其有关的碧玉的REE配分;中部样品的∑REE含量为26.2×10-6~49.4×10-6,由于所含陆源碎屑的增加,REE配分变得平坦,但仍有海水REE的某些特征;上部样品的∑REE含量为40.5×10-6~59×10-6,显示与平均页岩相似的平坦的REE配分,但∑REE含量仅为平均页岩的大约1/4~1/3。这些常量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海底热液和陆源碎屑都不可能成为泗里口老堡组硅质岩的重要物源。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华南深水盆地厚层硅质岩沉积反映了这一时期大气高CO2浓度,大量陆源化学风化的硅质流入海洋和大量生物的降解可能是造成这些硅质岩形成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 老堡组 元素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活提取物的抗腹泻作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涛 谢慧春 +3 位作者 于伟 阮瑞曼 冯晓娟 何建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4,共5页
为探讨羌活(Rhizoma Notopterygii)水提物和75%醇提物对小鼠腹泻的止泻作用,分别用羌活水提物高、低剂量(5、15g/kg)和75%乙醇提物高、低剂量(5、15g/kg)对番泻叶(Folium Sennae)、蓖麻油和硫酸镁引起的小鼠腹泻进行灌胃治疗,... 为探讨羌活(Rhizoma Notopterygii)水提物和75%醇提物对小鼠腹泻的止泻作用,分别用羌活水提物高、低剂量(5、15g/kg)和75%乙醇提物高、低剂量(5、15g/kg)对番泻叶(Folium Sennae)、蓖麻油和硫酸镁引起的小鼠腹泻进行灌胃治疗,记录灌胃前后小鼠腹泻次数及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比较不同羌活提取液的止泻效果.结果显示:在番泻叶、蓖麻油和硫酸镁各腹泻模型组,羌活醇提物低剂量组分别在1h及4h、1~8h、3h有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分别在1h、1~8h、2~3h有极显著差异;水提物高剂量组分别在1~3h、1~8h、3h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组仅在番泻叶、蓖麻油腹泻模型1~2h、1~8h有显著差异,在硫酸镁腹泻模型组无显著差异.说明羌活醇提物和水提物主要对渗出性腹泻止泻效果显著,水提物止泻效果显著强于醇提物,对小肠蠕动紊乱所致的腹泻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硫酸镁 番泻叶 蓖麻油 羌活 小肠推进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