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蛋白精料补充料对泌乳期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
作者 袁金泉 张潇戈 +4 位作者 别欣亚 周亚楠 杨得玉 冯宇哲 崔占鸿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1-6,72,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精料补充料并补充两种主要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期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4头泌乳牦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高蛋白组(HP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6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精料补充料并补充两种主要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期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4头泌乳牦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高蛋白组(HP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66%的精料补充料,中蛋白组(MP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5.05%的精料补充料并额外添加0.23%过瘤胃赖氨酸和0.03%过瘤胃蛋氨酸,低蛋白组(LP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3.57%的精料补充料并额外添加0.46%过瘤胃赖氨酸和0.07%过瘤胃蛋氨酸。预试期8 d,正式试验40 d。结果表明,(1)瘤胃发酵参数中,三组之间乙酸和丙酸具有显著差异的趋势(0.05≤P<0.1);(2)低蛋白精料补充料不影响三组之间的优势菌门,HP组的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丰度显著高于MP组和LP组(P<0.05),HP组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MP和LP组(P<0.05)。综上得出,降低泌乳期牦牛精料补充料的粗蛋白水平并补充相应的过瘤胃氨基酸在不改变瘤胃中优势菌群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降低脱硫菌门的丰度减少疾病发生,从而有助于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牦牛 低蛋白质精料补充料 放牧加补饲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精料补充料对泌乳期放牧牦牛体增重、血清生化指标及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潇戈 安乐乐 +5 位作者 李世关 袁金泉 冯宇哲 杨得玉 刘书杰 崔占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精料补充料补充两种主要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期放牧牦牛体增重、血清生化指标及乳成分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4头泌乳牦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高蛋白组(HP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6.66...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精料补充料补充两种主要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期放牧牦牛体增重、血清生化指标及乳成分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4头泌乳牦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高蛋白组(HP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6.66%的精料补充料,中蛋白组(MP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5.05%的精料补充料并额外添加0.23%过瘤胃赖氨酸和0.03%过瘤胃蛋氨酸、低蛋白组(LP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3.57%的精料补充料并额外添加0.46%过瘤胃赖氨酸和0.07%过瘤胃蛋氨酸。预试期8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3组母牦牛终末体重及净增重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LP组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HP组血清尿素氮的含量显著高于LP组(P<0.05),各组间血清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泌乳期牦牛产奶量无显著差异(P>0.05),LP组乳脂率显著高于MP组和HP组(P<0.05),HP组总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MP组和LP组(P<0.05)。综上得出,降低泌乳期牦牛精料补充料的粗蛋白水平并补充相应的过瘤胃氨基酸不影响泌乳期牦牛的生产性能,且在降低饲料中豆粕用量的同时能改善机体蛋白质的利用情况,提高了饲粮的氮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低蛋白精料补充料 放牧加补饲 血清生化 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对放牧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血液和被毛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得玉 黄文植 +3 位作者 冯宇哲 薛斌 张晓卫 崔占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118,共14页
为探讨放牧条件下补饲矿物质盐砖对牦牛生产力的影响,选取12头2.5岁体重接近[(139±6)kg]的健康公牦牛,随机等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开展了全放牧组(CG组)和放牧+补饲矿物质盐砖组(SG组)2个控制性放牧试验,研究了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 为探讨放牧条件下补饲矿物质盐砖对牦牛生产力的影响,选取12头2.5岁体重接近[(139±6)kg]的健康公牦牛,随机等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开展了全放牧组(CG组)和放牧+补饲矿物质盐砖组(SG组)2个控制性放牧试验,研究了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对放牧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血液及被毛矿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G组牦牛总增重为20.75 kg,平均日增重为244 g·d^(-1);SG组牦牛总增重为39.45 kg,平均日增重为464 g·d^(-1),较CG组提高90.12%。SG组牦牛对牧草的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CG组(P<0.05),试验第30和90天SG组对牧草粗蛋白消化率(CPD)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显著高于CG组(P<0.05),试验第30和60天SG组对牧草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DFD)显著高于CG组(P<0.05)。SG组牦牛瘤胃丁酸、异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以及NH3-N的产量显著高于CG组(P<0.05),试验第30天CG和SG组的pH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60和90天SG组的pH显著低于CG组(P<0.05)。试验第30天CG组牦牛血清中Ca、P、Mg、K、Fe含量与SG组差异不显著(P>0.05),CG组Na、Co含量显著高于SG组(P<0.05),SG组血清Cu、Zn、Mn含量显著高于CG组(P<0.05);试验第60和90天CG组血清Ca、P、Na含量与SG组差异不显著(P>0.05),SG组血清Mg、K、Fe、Cu、Zn、Mn、Co含量显著高于CG组(P<0.05)。试验第30天CG组被毛中Ca、Mg、Na、K、Mn含量与SG组差异不显著(P>0.05),CG组被毛Fe含量显著高于SG组(P<0.05),SG组被毛中Cu、Zn含量显著高于CG组(P<0.05);试验第60和90天CG组被毛中Ca、Na、K含量与SG组差异不显著(P>0.05),SG组被毛中Mg、Fe、Cu、Zn、Mn含量显著高于CG组(P<0.05)。综上,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能提高牦牛体增重,以及对牧草的养分消化率,促进瘤胃发酵,增加矿物质元素在血液的代谢以及被毛的沉积,改善暖季放牧牦牛矿物质营养平衡状况,挖掘牦牛的生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盐砖 暖季放牧牦牛 日增重 瘤胃发酵 矿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共和县4种燕麦品种营养及对牦牛饲用潜力的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鹏宇 崔占鸿 +3 位作者 王迅 马金秀 孙璐 刘书杰 《草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72-2983,共12页
牦牛(Bos grunniens)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家畜之一,为高原地区人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活物资及经济来源。燕麦(Avena sativa)作为一种重要的牧草品种,对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筛选饲草品质高且适宜饲喂牦牛的燕麦品种,本试... 牦牛(Bos grunniens)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家畜之一,为高原地区人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活物资及经济来源。燕麦(Avena sativa)作为一种重要的牧草品种,对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筛选饲草品质高且适宜饲喂牦牛的燕麦品种,本试验通过产量指标、常规营养指标及体外产气指标对‘青燕4号’‘青燕3号’‘陇燕1号’‘白燕7号’4种燕麦进行饲用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单位营养物质输出量,‘青燕4号’和‘青燕3号’显著高于‘陇燕1号’和‘白燕7号’(P<0.05),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以‘青燕4号’最高,鲜草产量较产量最低的‘陇燕1号’高了10.88%;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及粗灰分,4种燕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青燕4号’与‘青燕3号’显著高于‘白燕7号’,其中‘青燕4号’含量最高,较含量最低的‘白燕7号’高出14.13%;中性洗涤纤维,‘白燕7号’显著高于其他3种人工种植燕麦,含量最高的‘白燕7号’较含量最低的‘青燕3号’高出10.61%;在体外产气指标中‘陇燕1号’产气量显著高出‘白燕7号’34.19%;pH,‘白燕7号’显著高于‘青燕3号’;挥发性脂肪酸方面,异丁酸,‘青燕3号’和‘陇燕1号’显著高于‘白燕7号’;丁酸,‘青燕3号’显著高于‘青燕4号’和‘白燕7号’;异戊酸,‘陇燕1号’显著高于‘白燕7号’;戊酸,‘陇燕1号’显著高于其他3种燕麦;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陇燕1号’显著高于其他3组,‘陇燕1号’最高,为47.48%,‘白燕7号’最低,为35.28%;代谢能,‘陇燕1号’显著高出‘青燕3号’13.31%。综上,‘陇燕1号’的产量、常规营养指标和产气指标综合表现较佳,可以为青海省共和县地区牦牛提供优质的粗饲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牦牛 体外产气法 营养价值评价 青藏高原 品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精料补充料对泌乳期放牧牦牛瘤胃发酵参数、血清免疫指标及泌乳激素的影响
5
作者 李世关 张潇戈 +3 位作者 杨得玉 冯宇哲 张晓卫 崔占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8-8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精料补充料并补充过瘤胃赖氨酸和过瘤胃蛋氨酸对泌乳期放牧牦牛血清免疫指标、泌乳期激素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4头泌乳期放牧牦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高蛋白组(HP组)...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精料补充料并补充过瘤胃赖氨酸和过瘤胃蛋氨酸对泌乳期放牧牦牛血清免疫指标、泌乳期激素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4头泌乳期放牧牦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高蛋白组(HP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6.66%的精料补充料,中蛋白组(MP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5.05%的精料补充料并额外添加0.23%过瘤胃赖氨酸和0.03%过瘤胃蛋氨酸,低蛋白组(LP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3.57%的精料补充料并额外添加0.46%过瘤胃赖氨酸和0.07%过瘤胃蛋氨酸。预试期8 d,正式试验40 d。结果表明,①3组间泌乳期牦牛各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②3组间泌乳期牦牛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乙酸和丙酸浓度有增加的趋势(0.05≤P<0.10);③3组间泌乳期牦牛血液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球蛋白G有增加的趋势(0.05≤P<0.10);④3组间泌乳期牦牛血清中泌乳激素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将泌乳期牦牛精料补充料中粗蛋白水平降低1.5%~3.0%并补充相应的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期牦牛的瘤胃发酵不产生影响,也不影响泌乳期牦牛的免疫指标及泌乳激素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牦牛 低蛋白精料补充料 放牧加补饲 瘤胃发酵 血清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乳粉饲喂量对42日龄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别欣亚 袁金泉 +7 位作者 周亚楠 徐玉麟 谷颖超 周玉青 丁海玲 杨得玉 刘书杰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3150,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代乳粉饲喂量对42日龄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育的影响。选取14头体重[(36.30±1.09) kg]相近、健康的42日龄断奶牦牛犊牛(公),随机分为2组,每组7头牛。2组代乳粉饲喂量分别为0.8%(dC组)和1.2%平均体重(dH组)... 本试验旨在探究代乳粉饲喂量对42日龄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育的影响。选取14头体重[(36.30±1.09) kg]相近、健康的42日龄断奶牦牛犊牛(公),随机分为2组,每组7头牛。2组代乳粉饲喂量分别为0.8%(dC组)和1.2%平均体重(dH组)。预试期30 d,正试期112 d。结果表明:1)dH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净增重、体斜长和管围均显著高于dC组(P<0.05),胸围极显著高于dC组(P<0.01)。2) dH组的瘤胃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dC组(P<0.05)。3)在门水平上,dH组的瘤胃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C组(P<0.05);在属水平上,dH组的瘤胃毛螺菌科-ND3007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C组(P<0.05)。4)在代谢组学中,主要的差异代谢通路有:嘌呤代谢、硫胺素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天冬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维生素B_(6)代谢和鞘脂代谢。由此可见,提高代乳粉饲喂量能够改善牦牛犊牛瘤胃发酵功能,增加瘤胃毛螺菌科-ND3007群的相对丰度,促进丁酸的生成和纤维素的分解,从而提高牦牛犊牛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乳粉 牦牛犊牛 早期断奶 瘤胃发育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早期断奶牦牛犊牛脾脏和胸腺发育的转录组学分析
7
作者 徐玉麟 薛国良 +3 位作者 安乐乐 周亚楠 刘书杰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66-2488,共23页
本试验旨在基于转录组学探究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早期断奶牦牛犊牛胸腺和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日龄(45日龄左右)和体重[(36.47±0.99)kg]相近且健康的21头大通牦牛犊牛(公)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牛。苜... 本试验旨在基于转录组学探究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早期断奶牦牛犊牛胸腺和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日龄(45日龄左右)和体重[(36.47±0.99)kg]相近且健康的21头大通牦牛犊牛(公)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牛。苜蓿干草组(AH组)饲喂代乳粉+开食料+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OH组)饲喂代乳粉+开食料+燕麦干草;混合饲喂组(AO组)饲喂代乳粉+开食料+苜蓿干草+燕麦干草,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1∶1混合。3组代乳粉饲喂量以及开食料+干草的干物质采食量相同,开食料:粗饲料为3∶7。预试期21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与AH组和OH组相比,AO组终末体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经转录组学分析可知,相较于AH组和OH组,AO组主要通过上调ABC转运蛋白通路和下调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来促进脾脏的免疫能力。3)相较于AH组,AO组上调了抗原处理和呈递及视黄醇代谢通路,下调了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提高了胸腺的免疫功能。相较于OH组,AO组上调了抗原处理和呈递及叶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下调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传导途径,提高了胸腺的免疫功能。4)牦牛犊牛胸腺和脾脏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准确。综上所述,相较于单一饲喂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二者混合饲喂能提高牦牛犊牛的生长性能;同时,二者混合饲喂提高了脾脏和胸腺的免疫功能,进而提高了犊牛的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苜蓿干草 燕麦干草 胸腺 脾脏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哺乳期牦牛犊牛复胃组织形态发育和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8
作者 别欣亚 李世关 +4 位作者 周亚楠 袁金泉 杨得玉 刘书杰 崔占鸿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6-83,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青海地区哺乳期牦牛犊牛的复胃发育规律,为牦牛犊牛提质培育提供重要参考。选取日龄、体重相近的牦牛公犊牛21头,随机等分为3组:初期屠宰组(IS组)、中期屠宰组(MS组)和末期屠宰组(FS组),3组犊牛在投喂等量代乳粉基础上,开... 试验旨在探究青海地区哺乳期牦牛犊牛的复胃发育规律,为牦牛犊牛提质培育提供重要参考。选取日龄、体重相近的牦牛公犊牛21头,随机等分为3组:初期屠宰组(IS组)、中期屠宰组(MS组)和末期屠宰组(FS组),3组犊牛在投喂等量代乳粉基础上,开食料和苜蓿干草均自由采食。试验期120d。结果表明:①IS、MS、FS组犊牛各项指标均呈现递增趋势,各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体高、胸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IS组和MS组犊牛体斜长和体高显著低于FS组(P<0.05)。②MS组和FS组瘤胃的黏膜上皮、浆膜厚度显著低于IS组(P<0.05),网胃黏膜上皮、瓣胃黏膜下层厚度显著高于IS组(P<0.05);IS组和MS组网胃的乳头高度、皱胃的浆膜厚度显著低于FS组(P<0.05);MS组皱胃的黏膜下层厚度显著低于FS组(P<0.05);IS组皱胃的黏膜下层厚度显著低于MS组(P<0.05)。③FS组的瘤胃淀粉酶、瘤胃木聚糖酶、皱胃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IS组(P<0.05);MS组的瘤胃淀粉酶、皱胃凝乳酶活性显著低于IS组(P<0.05);FS组皱胃凝乳酶活性显著低于MS组(P<0.05)。综上所述,针对哺乳期的牦牛犊牛,在采用“人工代乳+固体饲料补充饲喂”的培育方式下,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其复胃组织形态发育和消化酶活性日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生长阶段 复胃 组织形态发育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脾脏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薄夫全 梁玉鸿 +2 位作者 徐玉麟 谷颖超 崔占鸿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固体饲料饲喂量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脾脏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21头(60±3)日龄、体重(54.20±3.28) kg的健康公牦牛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低饲喂量组(40%采食量,IR40组)、中饲喂量组(70%采食量,IR70组)和高饲...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固体饲料饲喂量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脾脏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21头(60±3)日龄、体重(54.20±3.28) kg的健康公牦牛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低饲喂量组(40%采食量,IR40组)、中饲喂量组(70%采食量,IR70组)和高饲喂量组(自由采食,AL组),每组7头。所有试验犊牛均在饲喂等量代乳粉的基础上,分别采食不同饲喂量的固体饲料(精料和苜蓿干草),试验包括30 d的预试期和90 d的正式期。结果表明:1)与IR40组和IR70组相比,AL组的终末体重、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2)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AL组牦牛犊牛的脾脏细胞和脾索更为密集,白髓结构也更为清晰,且AL组的脾脏边缘区面积显著高于IR40组和IR70组(P<0.05);3)在抗氧化指标方面,AL组的脾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IR40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和IR70组(P<0.05),过氧化氢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含量则均显著低于IR70组(P<0.05);4)在免疫指标方面,与IR40组相比,AL组脾脏的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虽低于IR40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IR70组相比,AL组脾脏的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较高水平的固体饲料饲喂不仅促进哺乳期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和脾脏组织形态发育,还可能通过调节抗氧化酶和细胞因子影响其脾脏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饲料 饲喂水平 牦牛犊牛 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9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铜、铁、锌营养需要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操君 张博 +6 位作者 段嘉钰 冯宇哲 刘书杰 杨得玉 张晓卫 周磊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05-1715,共11页
为探究70~9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铜、铁、锌的分布规律及营养需要量,采用比较屠宰法,选取21头体质健康、体重[(60.44±4.59)kg]相近的公牦牛犊牛,随机分为3组,试验犊牛分别在平均体重达到73.61、81.96和96.53 kg时屠宰,即初期屠宰... 为探究70~9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铜、铁、锌的分布规律及营养需要量,采用比较屠宰法,选取21头体质健康、体重[(60.44±4.59)kg]相近的公牦牛犊牛,随机分为3组,试验犊牛分别在平均体重达到73.61、81.96和96.53 kg时屠宰,即初期屠宰组(BL组)、中期屠宰组(M组)和末期屠宰组(F组)。对内脏(含血)、骨骼(含头蹄)、肌肉、脂肪、皮、毛称重并记录数据,测定各组织中矿物质元素铜、铁、锌含量,分析各组犊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矿物质元素体内分布规律,并建立70~9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铜、铁、锌净生长需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宰前活重(SBW)、空腹体重(EBW)、干物质采食量、胴体重、肉重、内脏(含血液)重、毛重均显著增加(P<0.05)。F组的骨重显著高于BL组和M组(P<0.05),M组的屠宰率显著高于BL组和F组(P<0.05)。2)铜、铁在内脏(含血)中的占比最高,锌在肌肉中的占比最高,铜、铁、锌在脂肪中占比均较低。3)牦牛犊牛体内铜、铁、锌含量与EBW具有高度相关性,70~90 kg牦牛犊牛铜、铁、锌的净生长需要量预测模型和净生长需要量分别为:铜净生长需要量=4.4025×EBW^(-0.1228),净生长需要量为2.65~2.72 mg/kg EBW;铁净生长需要量=94.4258×EBW^(0.0039),净生长需要量为95.88~95.97 mg/kg EBW;锌净生长需要量=5.1939×EBW^(0.4161),净生长需要量为26.55~29.19 mg/kg EBW。综上所述,本试验得出了70~90 kg牦牛犊牛铜、铁、锌净生长需要量参数及分布规律,为牦牛犊牛的科学饲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屠宰性能 分布规律 净生长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得玉 黄文植 +3 位作者 薛斌 张晓卫 崔占鸿 冯宇哲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8-87,共10页
为探究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接近的2.5岁雄性牦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纯放牧,盐砖组则采用放牧+补饲矿物质盐砖的饲养方式。结果表明:盐砖组牦牛瘤胃乙酸、丁酸、异戊... 为探究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接近的2.5岁雄性牦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纯放牧,盐砖组则采用放牧+补饲矿物质盐砖的饲养方式。结果表明:盐砖组牦牛瘤胃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以及氨态氮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30天对照组和盐砖组的瘤胃液pH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60天、90天盐砖组的瘤胃液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饲矿物质盐砖能显著降低牦牛瘤胃甲烷杆菌、克里斯滕森菌科、克里斯滕森菌R-7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放线菌纲、红细菌科、纤维素单胞菌科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能改变牦牦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的活性,促进瘤胃发酵,提高牦牛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季 矿物质盐砖 放牧牦牛 瘤胃发酵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地方标准《有机牦牛生产技术规范》解析
12
作者 孙璐 崔占鸿 +1 位作者 王迅 刘书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
本文对青海省地方标准《有机牦牛生产技术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饲草料、引入与转换期、繁殖、饲养管理、平行生产、疾病防治、运输、屠宰及分割、档案管理及溯源等内容进行解析,为该标准的推广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牦牛 标准 技术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精料日粮和高精料日粮对牦牛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申迪 曾子铭 +9 位作者 庞凯悦 柴沙驼 聂洪辛 李毓敏 廖扬 王迅 黄伟华 刘书杰 杨英魁 王书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16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精料日粮和高精料日粮对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相近的12头牦牛,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用低精料[精粗比30∶70(C30组)]的日粮和高精料[精粗比70∶30(C70组)]的日粮,饲喂2个月。结果表明:1)C70组...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精料日粮和高精料日粮对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相近的12头牦牛,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用低精料[精粗比30∶70(C30组)]的日粮和高精料[精粗比70∶30(C70组)]的日粮,饲喂2个月。结果表明:1)C70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2)C30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谱系多样性指数都极显著高于C70组(P<0.01)。3)在门水平上,髌骨细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蓝藻菌门相对丰富度C30组显著高于C70组(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富度C30组极显著高于C70组(P<0.01)。拟杆菌门相对丰富度C70组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变形菌门C70组显著高于C30组(P<0.05)。在属水平上C30组牦牛的瘤胃微生物克里斯滕森菌科_R-7、未分类瘤胃细菌、NK4A214属、未培养菌(uncultured bacterium)和不确定的菌属(unidentified)的相对丰富度极显著高于C70组牦牛瘤胃微生物丰富度(P<0.01)。理研菌属丰富度C30组显著高于C70组(P<0.05)。普雷沃氏菌属、毛螺菌科-NK3A20、瘤胃球菌属C70组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4)在KEGG2水平上,所有的牦牛瘤胃样本中有31个基因家族。C70组运输和分解代谢(transport and catabolism)、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以及能量代谢显著高于C30组(P<0.05)。C70组的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C30组的免疫疾病(immune disease)极显著高于C70组,C70组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other secondary metabolites)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综上所述,与低精料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降低了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并减少了不利于瘤胃菌群健康的菌群丰富度,同时提高了优势菌群的丰富度。在代谢功能上,高精料日粮增加了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其他营养因子代谢,降低了免疫疾病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生长性能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 瘤胃微生物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国良 周亚楠 +4 位作者 安乐乐 徐玉麟 杨得玉 刘书杰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06-3116,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日龄(45日龄左右)和体重[(36.47±0.99) kg]相近的21头大通牦牛犊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牛。苜蓿干草组(AT组)在饲喂代乳...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日龄(45日龄左右)和体重[(36.47±0.99) kg]相近的21头大通牦牛犊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牛。苜蓿干草组(AT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OT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燕麦干草,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组(AOT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苜蓿干草∶燕麦干草=1∶1)。预试期21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与AT组和OT组相比,AOT组的终末体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AT组和OT组相比,AOT组的脾脏中红髓和白髓界限明显,白髓半径较大,并且脾脏中促吞噬素、干扰素-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AT组和OT组相比,AOT组的胸腺中皮质面积大,并且胸腺中胸腺素β-4、前胸腺素α、胸腺肽、免疫球蛋白G、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相比单一饲喂苜蓿干草或燕麦干草,二者混合饲喂更有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断奶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同时,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混合饲喂可以促进脾脏和胸腺器官的发育,提高断奶牦牛犊牛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苜蓿干草 燕麦干草 免疫器官 生长性能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哺乳期牦牛犊牛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组织形态、免疫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乐乐 薛国良 +4 位作者 周亚楠 谷颖超 杨得玉 刘书杰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17-5827,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哺乳期牦牛犊牛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组织形态、免疫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1头45日龄体重[(36.47±0.99)kg]相近的健康牦牛犊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牛。苜蓿干草组(AH组)在饲喂...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哺乳期牦牛犊牛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组织形态、免疫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1头45日龄体重[(36.47±0.99)kg]相近的健康牦牛犊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牛。苜蓿干草组(AH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OH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燕麦干草,混合干草组(AO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苜蓿干草∶燕麦干草=1∶1)。预试期21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AO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5)。2)AO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显著低于AH组和OH组(P<0.05),AO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5),AO组和OH组的结肠黏膜厚度显著低于AH组(P<0.05)。3)AO组的空肠和结肠干扰素-γ含量、盲肠白细胞介素-1β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AH组(P<0.05),AH组的结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AO组和OH组(P<0.05)。4)AO组的空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OH组(P<0.05),AO组的回肠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5),OH组的空肠α-淀粉酶活性、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结肠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AH组和AO组(P<0.05),OH组的回肠、结肠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AO组(P<0.05)。由此可见,相比单一饲喂苜蓿干草或燕麦干草,混合饲喂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提高了牦牛犊牛NDF、ADF、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提高了肠道主要消化酶活性,改善了肠道免疫功能,促进了肠道发育,更有利于牦牛犊牛早期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干草 燕麦干草 牦牛犊牛 肠道组织形态 消化酶活性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90 kg牦牛犊牛硒营养需要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国良 操君 +2 位作者 杨得玉 刘书杰 崔占鸿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6期8-14,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40~90 kg牦牛犊牛硒的维持需要量及净生长需要量,为牦牛犊牛的饲养标准提供基础依据。选取(60±3)d日龄、身体健康、出生体重相近的35头公牦牛犊作为试验动物,分为起始屠宰组(BL组)、中期屠宰组(M组)、末期自由采食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40~90 kg牦牛犊牛硒的维持需要量及净生长需要量,为牦牛犊牛的饲养标准提供基础依据。选取(60±3)d日龄、身体健康、出生体重相近的35头公牦牛犊作为试验动物,分为起始屠宰组(BL组)、中期屠宰组(M组)、末期自由采食组(AL高饲喂水平组)、70%自由采食组(IR70中饲喂水平组)和40%自由采食组(IR40低饲喂水平组)。在试验开始时对BL组进行屠宰,平均体重为48 kg;在平均体重达到约64 kg时对M组进行屠宰;在AL组体重达到约88 kg时,从AL组、IR70组和IR40组各组随机选取5头犊牛进行屠宰。对样品进行处理并测定各组织中的硒含量,计算出试验期间硒的沉积量,根据硒沉积量与EBW和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关系,分别建立牦牛犊牛硒元素生长需要量模型和维持需要量模型。结果表明,硒主要分布于牦牛犊牛的肌肉和内脏,分别占体内总硒量的47.43%和23.85%;硒的维持需要量=-0.1627+0.8322 DMI,硒的净生长需要量=0.0966×EBW0.3483。综上所述,40~90 kg牦牛犊牛硒的维持需要量为0.16 mg·d^(-1),净生长需要量为0.35~0.44 mg·kg^(-1)E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生长需要量 维持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犊牛体内矿物质元素钙、磷、钠、钾、镁沉积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丹 段嘉钰 +3 位作者 梁玉鸿 李世关 刘书杰 崔占鸿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40~90 kg牦牛犊牛体内主要常量矿物质元素分布规律。选取35头体重(46.40±6.50)kg、日龄(60±3)d、健康的牦牛公犊牛为试验动物,随机等分为5组,即起始屠宰组(BL),中期屠宰组(M),终末期屠宰的高饲喂组(自由采食,AL组... 试验旨在探究40~90 kg牦牛犊牛体内主要常量矿物质元素分布规律。选取35头体重(46.40±6.50)kg、日龄(60±3)d、健康的牦牛公犊牛为试验动物,随机等分为5组,即起始屠宰组(BL),中期屠宰组(M),终末期屠宰的高饲喂组(自由采食,AL组)、中饲喂组(70%自由采食,IR70)和低饲喂组(40%自由采食,IR40)。试验各组犊牛按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一定量代乳粉,同时自由采食苜蓿干草和开食料;高饲喂组、中饲喂组和低饲喂组犊牛在同期饲喂等量代乳粉基础上,分别按自由采食、70%采食量、40%采食量补充饲喂苜蓿干草和开食料,精粗比均为3∶7。根据试验不同时间点每组随机选取5头牦牛进行屠宰采样,测定体内各组织中的主要常量矿物质含量,分析获得钙、磷、钠、钾、镁在牦牛犊牛体内沉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内脏(含血液)、脂肪组织中的干物质含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且AL、IR70组和IR40组均高于M组和BL组。(2)钙主要分布在骨骼(98.14%);磷也主要分布在骨骼(86.19%),在肉和内脏(含血液)中有少量分布;钠元素35.69%分布在骨骼中,18.39%分布在牛皮,17.81%分布在内脏(含血),16.22%分布在肉中,其余少量的钠分布于脂肪和毛中;钾在肉中分布量最大,为41.65%,在内脏(含血液)中的含量为36.41%,牛毛(8.21%)、牛皮(6.04%)和骨骼(5.26%)中钾含量也较为丰富,在脂肪中的含量(2.43%)较少;72.81%的镁分布在骨骼中,在肉中的含量为13.76%,在内脏(含血液)和牛毛中含量相近,剩余少量分布在牛皮和脂肪中。综上得出,牦牛犊牛体内主要常量矿物质元素沉积量随体重和饲喂量增加而增加;钙、磷、钠、镁主要分布于骨骼中,钾主要分布于肉中,在软组织和牛毛中含量也较为丰富;各主要常量矿物质元素在脂肪中分布均匀,且含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喂水平 牦牛犊牛 常量矿物质元素 体组织 沉积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90 kg牦牛犊牛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研究
18
作者 李世关 刘燕红 +4 位作者 杨得玉 刘书杰 周玉青 张万明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12-2523,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40~90 kg牦牛犊牛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选取35头健康、体重相近的(60±3)日龄牦牛犊牛(公),分为3组,分别为初期屠宰组(IS组,7头)、中期屠宰组(MS组,7头)、末期屠宰组(FS组,21头),而FS组又分为自由采食组(AL组,21头)... 本试验旨在探究40~90 kg牦牛犊牛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选取35头健康、体重相近的(60±3)日龄牦牛犊牛(公),分为3组,分别为初期屠宰组(IS组,7头)、中期屠宰组(MS组,7头)、末期屠宰组(FS组,21头),而FS组又分为自由采食组(AL组,21头)、70%采食组(IR70组,21头)和40%采食组(IR40组,21头)。预试期30 d,正试期90 d。AL组、IR70组和IR40组牦牛犊牛分梯度饲喂基础饲粮。当IS组、MS组、AL组牦牛犊牛体重分别达到48、64、88 kg时,5组各选择5头牦牛犊牛进行屠宰。在试验结束前2周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AL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2)AL组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AL组的总能、粪能、代谢能和消化能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AL组和IR40组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显著高于IR70组(P<0.05)。3)AL组和IR70组的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3组之间呼吸熵和甲烷产生量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熵在0.65~0.80。4)组织中能量含量从高到低为:脂肪>肌肉>血液+内脏>皮>骨骼>毛。5)40~90 kg牦牛犊牛平均日增重在100~500 g/d的生长净能需要量为1.37~8.10 MJ/d,生长净能需要量的模型为:log 10能量=0.8309+1.232×log 10空腹体重。维持净能需要量的回归方程为:log 10产热量=0.000138×代谢能摄入量+2.573,维持净能需要量为374.10 kJ/kg SBW 0.75。综上得出,40~90 kg牦牛犊牛气体代谢的呼吸熵为0.65~0.80,维持净能需要量为374.1 kJ/kg SBW 0.75,平均日增重在100~500 g/d的生长净能需要量为1.37~8.10 MJ/d,补充了饲养标准中牦牛犊牛营养需要的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能量需要量 饲喂水平 消化代谢 气体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对早期断奶牦牛犊牛皱胃形态与功能发育的影响
19
作者 李世关 张颖楠 +4 位作者 杨得玉 刘书杰 周玉青 单青生 崔占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64,共10页
试验旨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对断奶牦牛犊牛皱胃发育的影响。选取21头60日龄左右健康的牦牛公犊牛,分为高饲喂水平组(AL组)、中饲喂水平组(IR70组)和低饲喂水平组(IR40组),每组7头。各组在饲喂等量代乳粉的基础上,分... 试验旨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对断奶牦牛犊牛皱胃发育的影响。选取21头60日龄左右健康的牦牛公犊牛,分为高饲喂水平组(AL组)、中饲喂水平组(IR70组)和低饲喂水平组(IR40组),每组7头。各组在饲喂等量代乳粉的基础上,分梯度投喂由苜蓿干草和开食料组成的固体饲料。预试期30 d,正试期90 d。待试验结束空腹称重后,每组分别随机选取5头犊牛进行屠宰,采集皱胃组织及内容物样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AL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浆膜层厚度显著高于IR70组(P<0.05);IR70组的终末体重、日增重、黏膜上皮厚度、肌层厚度显著高于IR40组(P<0.05);AL组的黏膜上皮、黏膜肌层、肌层、浆膜层厚度显著高于IR40组(P<0.05);IR70组的黏膜肌层厚度显著高于AL组(P<0.05);IR40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AL组(P<0.05)。②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与IR40组和AL组相比,IR70组在咖啡因代谢途径中,差异代谢物黄嘌呤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AL组相比,IR70组在泛醌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和叶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差异代谢物4-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得出,在饲喂代乳粉的基础上提高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利于牦牛犊牛体重的增长,促进了其早期的健康成长;通过代谢组学发现中饲喂水平提高了牦牛犊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能力,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更有利于断奶牦牛犊牛的早期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早期断奶 固体饲料饲喂水平 皱胃发育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对青燕2号牧草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贾向前 刘昕 +5 位作者 周亚楠 谷颖超 别欣亚 袁金泉 冯宇哲 崔占鸿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112,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在新品种燕麦牧草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纤维素酶对其体外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选择青燕2号燕麦牧草,设置6组,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Y组不添加复合纤维素酶,Y5K、Y10K、Y15K、Y20K、Y25K组分别添加复合纤维素酶5000、10000、15000... 试验旨在探究在新品种燕麦牧草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纤维素酶对其体外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选择青燕2号燕麦牧草,设置6组,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Y组不添加复合纤维素酶,Y5K、Y10K、Y15K、Y20K、Y25K组分别添加复合纤维素酶5000、10000、15000、20000、25000 U/kg。测定6、12、24、48、72 h各时间点的产气量及72 h理论产气量,72 h发酵后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48 h和72 h时,Y25K组累计产气量及理论产气量均最大;各试验组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C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Y25K丙酸含量与Y组无显著差异(P>0.05),Y5K、Y10K、Y15K、Y20K组显著低于Y组(P<0.05),Y25K组显著高于Y5K、Y10K、Y15K、Y20K组(P<0.05)。在青燕2号燕麦牧草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能够提高理论产气量、NH3-N和MCP浓度,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复合纤维素酶推荐添加水平为25000 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产气法 牦牛 复合纤维素酶 添加水平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