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Noah-MP陆面模式的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分布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树舟
马耀明
吴文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4,共10页
利用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数据集作为大气强迫场,驱动修改了热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后的NoahMP陆面模式进行了2000-2018年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用野外观测资料校验模拟结果后,分析了地表感热通量(SH)、潜热通量(LH)的分布及变化特征...
利用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数据集作为大气强迫场,驱动修改了热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后的NoahMP陆面模式进行了2000-2018年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用野外观测资料校验模拟结果后,分析了地表感热通量(SH)、潜热通量(LH)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合理模拟高原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高原的中、西部为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年际变率较大区域。模拟的高原中、西部地区感热通量强于东部地区,且绝大部分区域的感热通量是有增强趋势的。对于整个高原,感热通量从2002年前后呈较明显的增强趋势。总体上,四个季节的平均感热都有较明显的增强,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潜热通量在高原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地区。潜热通量的年际变率相对于感热通量的变率要小。中部地区潜热呈减弱趋势,西部和东部都有弱的增强。对于整个高原,潜热通量在2000-2018年呈弱的增强趋势。其中,2000-2003年潜热通量是增强的,2003-2015年呈减弱趋势,主要因素为在夏季潜热通量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感热通量(SH)
潜热通量(LH)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大西洋-东亚和北亚型遥相关的机制及其对新疆夏季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樊威伟
马伟强
+3 位作者
胡泽勇
马耀明
杨耀先
韩翔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1,共12页
北大西洋-东亚和北亚(简称NAENA)型遥相关是夏季欧亚大陆对流层上层经向风异常的第二主导模态,对欧亚大陆多尺度气候变率有显著影响。本文在分析NAENA型维持的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该遥相关型对新疆夏季旱涝异常的影响及其可能机...
北大西洋-东亚和北亚(简称NAENA)型遥相关是夏季欧亚大陆对流层上层经向风异常的第二主导模态,对欧亚大陆多尺度气候变率有显著影响。本文在分析NAENA型维持的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该遥相关型对新疆夏季旱涝异常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大气波列的涡度收支分析表明,气候态的旋转纬向风引起的扰动涡度平流可以被扰动旋转经向风引起的平均涡度平流所补偿。能量转换过程分析表明,该大气波列有效地从平均流中提取有效位能,通过斜压能量转换过程得以维持。大西洋海温异常三极子模态则是NAENA型维持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回归分析表明NAENA型遥相关能通过促进南疆夏季降水,显著影响新疆的旱涝异常。NAENA型位于中亚的气旋性低压一方面增强了南疆地区的垂直上升运动,同时气旋性环流将更多的水汽输送到该地区,有利于水汽在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辐合,进而对南疆的降水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相关型
新疆降水
维持机制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亚干旱地区降水异常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赵文清
马耀明
曹殿斌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9,共12页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内部,地处西风控制关键区。在近年全球加速变暖的背景下,观测和模拟均展现出中亚地区的暖湿化趋势。北大西洋的海温异常激发大气的涡度异常,通过罗斯贝波列的方式传播影响中亚地区的大尺度环流和垂直运动的异常,从...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内部,地处西风控制关键区。在近年全球加速变暖的背景下,观测和模拟均展现出中亚地区的暖湿化趋势。北大西洋的海温异常激发大气的涡度异常,通过罗斯贝波列的方式传播影响中亚地区的大尺度环流和垂直运动的异常,从而导致中亚地区的降水异常。同时,赤道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引起阿拉伯半岛向中亚地区的水汽输送异常,以及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丝绸之路遥相关相位转换、地表类型和局地环流的变化等均不同程度地贡献和加速了中亚地区的暖湿化进程。本文意在总结近20年关于中亚地区降水异常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背后机理,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中亚
暖湿化
涡度异常
水汽输送异常
西风-季风协同作用
遥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Noah-MP陆面模式的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分布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树舟
马耀明
吴文玉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
中国科学院
青藏高原
环境
变化与地表过程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兰州大学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4,共10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156,91837208)。
文摘
利用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数据集作为大气强迫场,驱动修改了热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后的NoahMP陆面模式进行了2000-2018年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用野外观测资料校验模拟结果后,分析了地表感热通量(SH)、潜热通量(LH)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合理模拟高原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高原的中、西部为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年际变率较大区域。模拟的高原中、西部地区感热通量强于东部地区,且绝大部分区域的感热通量是有增强趋势的。对于整个高原,感热通量从2002年前后呈较明显的增强趋势。总体上,四个季节的平均感热都有较明显的增强,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潜热通量在高原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地区。潜热通量的年际变率相对于感热通量的变率要小。中部地区潜热呈减弱趋势,西部和东部都有弱的增强。对于整个高原,潜热通量在2000-2018年呈弱的增强趋势。其中,2000-2003年潜热通量是增强的,2003-2015年呈减弱趋势,主要因素为在夏季潜热通量的减弱。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感热通量(SH)
潜热通量(LH)
数值模拟
Keywords
Qinghai-Xizang Plateau
sensible heat fluxes(SH)
latent heat fluxes(LH)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40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大西洋-东亚和北亚型遥相关的机制及其对新疆夏季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樊威伟
马伟强
胡泽勇
马耀明
杨耀先
韩翔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
环境
资源
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
与气候
变化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
环境
资源
研究院/那曲高寒
气候
环境
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球
与行星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
青藏高原
研究所
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
环境
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1,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30650,91837208)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3)。
文摘
北大西洋-东亚和北亚(简称NAENA)型遥相关是夏季欧亚大陆对流层上层经向风异常的第二主导模态,对欧亚大陆多尺度气候变率有显著影响。本文在分析NAENA型维持的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该遥相关型对新疆夏季旱涝异常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大气波列的涡度收支分析表明,气候态的旋转纬向风引起的扰动涡度平流可以被扰动旋转经向风引起的平均涡度平流所补偿。能量转换过程分析表明,该大气波列有效地从平均流中提取有效位能,通过斜压能量转换过程得以维持。大西洋海温异常三极子模态则是NAENA型维持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回归分析表明NAENA型遥相关能通过促进南疆夏季降水,显著影响新疆的旱涝异常。NAENA型位于中亚的气旋性低压一方面增强了南疆地区的垂直上升运动,同时气旋性环流将更多的水汽输送到该地区,有利于水汽在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辐合,进而对南疆的降水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遥相关型
新疆降水
维持机制
年际变化
Keywords
teleconnection pattern
precipitation over Xinjiang
maintenance mechanism
interannual variation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亚干旱地区降水异常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赵文清
马耀明
曹殿斌
机构
中国科学院
青藏高原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兰州大学
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
环境
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
中国科学院中巴
地球
科学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9,共12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30610)。
文摘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内部,地处西风控制关键区。在近年全球加速变暖的背景下,观测和模拟均展现出中亚地区的暖湿化趋势。北大西洋的海温异常激发大气的涡度异常,通过罗斯贝波列的方式传播影响中亚地区的大尺度环流和垂直运动的异常,从而导致中亚地区的降水异常。同时,赤道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引起阿拉伯半岛向中亚地区的水汽输送异常,以及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丝绸之路遥相关相位转换、地表类型和局地环流的变化等均不同程度地贡献和加速了中亚地区的暖湿化进程。本文意在总结近20年关于中亚地区降水异常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背后机理,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全球变暖
中亚
暖湿化
涡度异常
水汽输送异常
西风-季风协同作用
遥相关
Keywords
global warming
Central Asia
warm humidification
abnormal vorticity
abnormal water vapor transport
westerly-monsoon synergy
teleconnection
分类号
P42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Noah-MP陆面模式的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分布及变化特征
王树舟
马耀明
吴文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大西洋-东亚和北亚型遥相关的机制及其对新疆夏季旱涝的影响
樊威伟
马伟强
胡泽勇
马耀明
杨耀先
韩翔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亚干旱地区降水异常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赵文清
马耀明
曹殿斌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