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老芒麦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及其分子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彭婧 孙晓旭 +5 位作者 史海涛 陈有军 蔡晓蕊 王茜 柏雪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270-5282,共13页
研究牧草及其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对牧草育种及其营养价值开发非常重要。本试验旨在比较青藏高原老芒麦及其不同部位(茎、叶、穗)的营养价值,并探索其对应的分子结构信息。试验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 研究牧草及其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对牧草育种及其营养价值开发非常重要。本试验旨在比较青藏高原老芒麦及其不同部位(茎、叶、穗)的营养价值,并探索其对应的分子结构信息。试验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老芒麦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不同部位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相关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探求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老芒麦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和CNCPS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叶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CP)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最高,茎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2)通过FTIR技术发现,老芒麦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叶的蛋白质α-螺旋峰高及α-螺旋峰高/β-折叠峰高值均为最高;茎的总碳水化合物峰面积以及纤维素复合物峰面积和峰高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穗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峰面积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3)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老芒麦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分子结构光谱参数与其营养价值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老芒麦可以作为高原草食家畜良好的饲草来源,其叶片的营养价值较高,茎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FTIR技术具备快速评定老芒麦不同部位营养价值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营养价值 分子结构 FTIR 高原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华羊茅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及分子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晓旭 彭婧 +5 位作者 江雨霏 史海涛 陈有军 蔡晓蕊 黄艳玲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50-186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青藏高原中华羊茅不同部位(全株、茎、叶和穗)的营养价值及分子结构特征,为建立高原牧草营养价值快速评定技术和家畜饲粮配方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分析中华... 本试验旨在比较青藏高原中华羊茅不同部位(全株、茎、叶和穗)的营养价值及分子结构特征,为建立高原牧草营养价值快速评定技术和家畜饲粮配方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分析中华羊茅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不同部位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并探求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中华羊茅不同部位蛋白质组分和蛋白质分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穗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NDICP)、难溶性真蛋白质(PB1)、酰胺Ⅱ区峰高、α-螺旋峰高、β-折叠峰高以及α-螺旋峰高/β-折叠峰高值均为最高,茎的上述指标较低;不同部位的蛋白质组分与蛋白质分子结构参数存在相关关系。2)中华羊茅不同部位的碳水化合物组分和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穗的淀粉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最高;茎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和不可消化纤维(CC)含量最高;茎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峰面积、纤维素复合物峰面积和峰高显著高于全株和其他部位(P<0.05);中华羊茅不同部位的碳水化合物组分与其分子结构参数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中华羊茅各部位的营养价值和分子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华羊茅为主要粗饲料来源设计饲粮配方时,应注意搭配补充蛋白质饲料并充分考虑饲粮的可消化性;下一步可利用本研究获取的基础数据,探索建立中华羊茅营养价值的快速评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羊茅 营养价值 FTIR 分子结构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定川西高原青稞秸秆、小麦秸秆与玉米青贮的饲料组合效应
3
作者 钟安熠 姜菲 +7 位作者 张康林 高彦华 黄艳玲 贺莹莹 吴章葵 张佳琦 罗璨 白玛曲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6-193,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青稞秸秆(BS)和小麦秸秆(WS)替代玉米青贮(CS)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性能及组合效应指数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粗饲料组合。试验共设置12个组,每组5个重复,将CS、BS、WS按照不同比例(100%CS、100%BS、100%WS、90%CS+10...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青稞秸秆(BS)和小麦秸秆(WS)替代玉米青贮(CS)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性能及组合效应指数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粗饲料组合。试验共设置12个组,每组5个重复,将CS、BS、WS按照不同比例(100%CS、100%BS、100%WS、90%CS+10%BS、90%CS+10%WS、80%CS+10%BS+10%WS、80%CS+20%BS、80%CS+20%WS、70%CS+30%WS、70%CS+10%BS+20%WS、70%CS+20%BS+10%WS及70%CS+30%BS)组合,通过牦牛体外瘤胃发酵,测定产气量、养分降解率及各项瘤胃发酵参数,并计算各混合组的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确定适宜组合。结果表明:(1)与BS和WS组相比,其余各粗饲料组合72 h累计产气量均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降低(P<0.05),微生物蛋白(MCP)含量与干物质降解率(DMD)均显著提高(P<0.05);除80%CS+10%BS+10%WS组和70%CS+20%BS+10%WS组外,其余各混合组中性洗涤纤维(NDFD)显著提高(P<0.05)。(2)与CS组相比,80%CS+10%BS+10%WS组、70%CS+30%WS组、70%CS+10%BS+20%WS组、70%CS+20%BS+10%WS组及70%CS+30%BS组pH显著提高(P<0.05);除90%CS+10%BS组和90%CS+10%WS组外,其余各混合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低于CS组(P<0.05);70%CS+30%BS组MCP含量显著降低(P<0.05);70%CS+20%BS+10%WS组和70%CS+30%BS组乙酸及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除90%CS+10%BS组外,其余各混合组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70%CS+30%WS组、70%CS+10%BS+20%WS组、70%CS+20%BS+10%WS组和70%CS+30%BS组干物质降解率(DMD)均显著低于CS组(P<0.05);80%CS+20%BS组NDFD显著提高(P<0.05);90%CS+10%BS组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显著提高(P<0.05)。(3)除80%CS+10%BS+20%WS组和70%CS+30%BS组外,其余各混合组均有正向组合效应。综合比较,若选择两种秸秆进行组合,则80%CS+20%BS组和80%CS+20%WS组均为适宜组合;若选择三种粗饲料进行组合,则70%CS+20%BS+10%WS组为更佳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青稞秸秆 组合效应 体外产气 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高山同域鸡形目鸟类的时空分化研究
4
作者 刘名洋 姚雪岚 +6 位作者 李旭琴 赵鹏 李忠伦 李英 蒋勇 阮光发 杨楠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高山生态系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模式,探究高山同域分布物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态位的分化,对于高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20年的红外相机数据... 高山生态系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模式,探究高山同域分布物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生态位的分化,对于高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20年的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了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3种高山雉类的时空分化情况。从空间分布尺度上来看,藏雪鸡偏好海拔≥4000 m的草甸和流石滩生境,而白马鸡和血雉偏好较低海拔的灌丛和林地生境;从栖息地利用尺度上来看,3种雉类对环境变量的偏好存在差异,在繁殖季血雉和藏雪鸡偏好离人为干扰较远、资源丰富的区域,而在非繁殖季3种雉类均偏好温暖且能获取资源的区域。时间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活动节律在繁殖季存在一定差异,且差异在非繁殖季增大。研究结果揭示了高山雉类在时空上的分布差异及栖息地选择偏好,为高山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同域雉类 高山生态系统 日活动节律 生态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调控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钰浚 何翃闳 +3 位作者 杨丽雪 杨小耿 李键 张慧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5-912,共8页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一个进化保守的过程,它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隔离和降解特定靶标。当细胞处于不利的环境下,线粒体自噬通过降解异常或过量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稳态,减轻细胞运行的压力。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调控过程中发挥着...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一个进化保守的过程,它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隔离和降解特定靶标。当细胞处于不利的环境下,线粒体自噬通过降解异常或过量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稳态,减轻细胞运行的压力。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涉及卵母细胞的成熟、衰老和早期胚胎的发育等多种生理过程。本文主要综述了线粒体自噬的生物学功能、线粒体自噬的相关因子调控以及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哺乳动物 卵母细胞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制剂组合对油菜秸秆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永霞 代程程 +3 位作者 吴建平 张康林 史海涛 黄艳玲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4,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植物乳酸杆菌和布氏乳酸杆菌对油菜秸秆的常规营养成分、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组分(CNCPS)和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油菜秸秆为发酵底物,共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不添加任何菌制剂)、LP组(添... 本试验旨在探究植物乳酸杆菌和布氏乳酸杆菌对油菜秸秆的常规营养成分、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组分(CNCPS)和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油菜秸秆为发酵底物,共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不添加任何菌制剂)、LP组(添加1.0 g·kg^(-1)植物乳酸杆菌)、LB组(添加1.0 g·kg^(-1)布氏乳酸杆菌)和LPB组(1.0 g·kg^(-1)植物乳酸杆菌+1.0 g·kg^(-1)布氏乳酸杆菌),每个处理5个重复。油菜秸秆切短至2 cm并与菌制剂混合均匀后,室温厌氧发酵45 d后取样。测定油菜秸秆营养成分、CNCPS和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P、LB和LPB组pH值均降低(P<0.05),乳酸含量升高(P<0.05)且LPB组含量最高。2)与CON组相比,LP、LB和LP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纤维素(cellulose)含量降低(P<0.05),粗脂肪含量升高(P<0.05),且LPB组NDF、ADF及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3)与CON组相比,各处理组的快速降解蛋白(PB1)和中速降解蛋白(PB2)无显著变化(P>0.05),LPB组的非蛋白氮(PA1)含量升高(P<0.05),不可降解蛋白质(PC)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不可利用纤维(CC)含量均降低(P<0.05),可利用纤维(CB2)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显著升高(P<0.05),LPB组的CC含量低于CON、LP和LB组(P<0.05)。4)油菜秸秆经72 h体外产气后,各组瘤胃液pH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NH3-N含量均低于CON组(P<0.05),LPB组的干物质降解率(DMD)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高于CON组(P<0.05)。综上,菌制剂厌氧发酵油菜秸秆后,提高了油菜秸秆的营养价值,且不同种类菌制剂对油菜秸秆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不同,经综合比较,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组分 菌制剂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蛋注射鼠李糖乳杆菌对黄羽肉鸡早期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潇 姚杰 +4 位作者 苏琳洁 吴亚妮 马逸轩 黄艳玲 王茜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8-94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注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对黄羽肉鸡早期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40枚黄羽肉鸡种蛋[(58.70±0.25)g],随机放置于同一...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注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对黄羽肉鸡早期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40枚黄羽肉鸡种蛋[(58.70±0.25)g],随机放置于同一孵化器中8层(区组),每层设置3排。在18.5胚龄时,种蛋通过羊膜腔分别接种100μL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100μL低剂量LR(102 CFU,低LR组)和100μL高剂量LR(104 CFU,高LR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枚蛋。出孵后,3组仔鸡按区组顺序转入对应鸡笼,饲喂相同饲粮至21日龄。每组8个重复(笼),每个重复9~10只鸡。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LR组黄羽肉鸡21日龄体重与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胚蛋注射高、低剂量的LR均显著增加了黄羽肉鸡21日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LR组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4)16S rRNA扩增子测序数据显示,胚蛋注射LR未显著影响黄羽肉鸡盲肠微生物α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指数、Sobs指数,P>0.05),但β多样性分析显示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胚蛋注射高剂量LR显著升高了UCG-005属的相对丰度(P<0.05),胚蛋注射低剂量LR显著提高了蓝绿藻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胚蛋注射LR(10^(2)或10^(4) CFU)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形态、增加肠道有益菌占比提高黄羽肉鸡早期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蛋注射 鼠李糖乳杆菌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MAP3K7基因克隆及其与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关系分析
8
作者 蓝湘一 何洋洋 +5 位作者 张明 黄慈 王海波 王会 柴志欣 钟金城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3,共9页
MAP3K7是MAP3K家族中的一员,在脂肪分化、炎症和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与牦牛脂肪分化的关系未见报道,并且其基因序列未知,制约了相关功能研究。为了获得牦牛MAP3K7基因编码区(CDS)保守区域序列,明确其表达特征,了解其在牦... MAP3K7是MAP3K家族中的一员,在脂肪分化、炎症和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与牦牛脂肪分化的关系未见报道,并且其基因序列未知,制约了相关功能研究。为了获得牦牛MAP3K7基因编码区(CDS)保守区域序列,明确其表达特征,了解其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牦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相关性,利用RT-PCR技术,克隆牦牛MAP3K7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生物学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MAP3K7在牦牛心、肝、脾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不同分化阶段牦牛皮下脂肪细胞中MAP3K7基因和脂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油红O染色,明确MAP3K7基因对牦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所得牦牛MAP3K7基因CDS区长度为1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与野牦牛MAP3K7预测序列CDS区比对发现第967位A>G,导致第323位氨基酸Thr>Ala的突变。理化性质分析发现,该蛋白为整体带负电的亲水酸性蛋白,具有112个氨基酸磷酸化位点,其氨基酸组成中,占比最高的是丝氨酸;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其无规卷曲含量最高,可能与TAB3等蛋白质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核苷酸同源性比对与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MAP3K7在反刍动物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野牦牛同源性最高且进化关系最近。组织定量检测发现,MAP3K7在牦牛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在牦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MAP3K7表达量随着成熟脂肪细胞的增多先上调,至分化到一定程度后下调。综上,MAP3K7基因在牦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前期高表达以促进分化,但当分化到一定程度时,表达下调抑制进一步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AP3K7 基因表达 皮下脂肪 脂肪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间关系的复配菌组对大鼠生长及脂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李媛 周冰冰 +1 位作者 张明 罗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198,共7页
为探讨不同复配关系的菌组对动物生长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生长、产酸性能相近的菌株筛选互促菌组(植物乳杆菌J05与酿酒酵母Y21)以及互抑菌组(屎肠球菌B13与酿酒酵母Y21)饲喂SD雄性大鼠。试验共分为7个组:空白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 为探讨不同复配关系的菌组对动物生长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生长、产酸性能相近的菌株筛选互促菌组(植物乳杆菌J05与酿酒酵母Y21)以及互抑菌组(屎肠球菌B13与酿酒酵母Y21)饲喂SD雄性大鼠。试验共分为7个组:空白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B组)饲喂基础饲粮+金霉素(70 mg/kg饲粮)、植物乳杆菌J05单菌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2×10^(10) CFU/kg J05、屎肠球菌B13单菌组(D组)饲喂基础饲粮+2×10^(10) CFU/kg B13、酿酒酵母Y21单菌组(E组)饲喂基础饲粮+6.6×10^(8) CFU/kg Y21、互促菌组(F组)饲喂基础饲粮+2×10^(10) CFU/kg J05+6.6×10^(8) CFU/kg Y21、互抑菌组(G组)饲喂基础饲粮+2×10^(10) CFU/kg B13+6.6×10^(8) CFU/kg Y21。试验共饲喂28 d。结果表明: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B组采食量最高,G组采食量最低;与B组相比,G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下降了22.48%(P<0.05),与F组无显著差异,但较F组低。G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其余各组均显著降低,其中较A组、B组、F组相比显著下降了3.47%、3.85%、3.26%(P<0.05);G组血清白蛋白含量与A组和D组相比显著降低了43.89%、55.01%(P<0.05),较F组低,但差异不显著。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显示,相较于G组,F组的CYP7A1和FAS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了105.36%、209.31%(P<0.05),而G组与各个单菌组均无显著差异。G组与F组的HMG-CoA与LCAT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出的互抑菌组对大鼠的生长性能和消化性能有消极影响,互促菌组可上调CYP7A1和FAS基因的表达,说明本试验中的菌株互作机制对调控大鼠脂代谢有一定的趋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屎肠球菌 酿酒酵母 大鼠 生长性能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土藏山羊ISSR标记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永 王杰 +4 位作者 许期树 字向东 欧阳熙 刘鲁蜀 小益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08-1212,共5页
应用ISSR标记分析西藏日土藏山羊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从9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对107只藏山羊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完成。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10条引物特异性较好且多态性较高,共扩增出11... 应用ISSR标记分析西藏日土藏山羊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从9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对107只藏山羊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完成。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10条引物特异性较好且多态性较高,共扩增出112条清晰的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1.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5个,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66.96%,扩增片段大小为219~2534bp,群内个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s)为0.4600~0.7405,平均0.5647,个体间平均遗传差异(D)为0.4353。根据多态性位点在样本中出现的几率计算出多态性条带的基因频率(f),频率值的范围为0.0455~1.0000。西藏日土藏山羊的遗传多态性较丰富,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又具有较好的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山羊 ISSR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流式细胞仪建立牦牛X、Y精子分选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显荣 张雁 +5 位作者 熊燕 闵星宇 吴锦波 郝振宇 张贺 李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9-407,共9页
旨在探索与优化牦牛精子分选条件,建立高效的牦牛X、Y精子分选技术体系。本研究制备了牦牛精液细胞悬液,采用不同量的DNA染料Hoechst33342和诱惑红共孵育精子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牦牛X、Y精子,通过比较分选效率、分选后精子活力及... 旨在探索与优化牦牛精子分选条件,建立高效的牦牛X、Y精子分选技术体系。本研究制备了牦牛精液细胞悬液,采用不同量的DNA染料Hoechst33342和诱惑红共孵育精子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牦牛X、Y精子,通过比较分选效率、分选后精子活力及发育潜能,优化分选条件。运用RT-PCR检测分选精子的纯度,利用精子分析系统检测分选后精子的活力。将分选后的精子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统计分选后精子的发育潜力,并采用SRY片段的PCR法检测早期胚胎的性别。结果显示,10μL Hoechst33342染色40 min后的分选效果最佳,其分选产物的准确度和分选效率显著优于其他组,分选后的X、Y精子活力与20μL Hoechest33342染色20 min组相当,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5μmol·L^-1的诱惑红对分选的纯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分选后精子的活力(P<0.05)。分选后X、Y精子分别与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与未分选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胚胎性别比例与分选后精子纯度吻合。综上,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流式细胞仪分选牦牛X、Y精子的方法,添加诱惑红有助于改善分选后牦牛精子的活力,为后期牦牛性控精液的制备及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流式细胞仪 分选 精子活力 胚胎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什库尔干牦牛mtDNA Cytb基因和D-Loop区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丹 钟金城 柴志欣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6,共6页
为探究塔什库尔干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测定和分析塔什库尔干牦牛10个个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D-loop区全序列,分析多态性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牦牛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40bp,4种核苷酸T、A... 为探究塔什库尔干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测定和分析塔什库尔干牦牛10个个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D-loop区全序列,分析多态性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牦牛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40bp,4种核苷酸T、A、G、C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7.72%、33.21%、12.92%、26.15%;在10个个体中鉴定出3种单倍型,3个变异位点,全部为转换,单倍型的多样性(Hd)为0.378,核苷酸的多样性(Pi)为0.00 205;D-loop区序列全长在890~910bp之间,4种核苷酸T、A、G、C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6.12%、34.22%、25.27%、14.39%,共统计出36个SNP位点,其中转换11个,颠换21个,缺失3个,其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78,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 839。在基于Cytb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中,塔什库尔干牦牛首先与巴州牦牛、青海牦牛聚为一类,之后与西藏牦牛、野牦牛聚为一类;在D-loop区的系统进化分析中,塔什库尔干牦牛则先与麦洼牦牛、大通牦牛聚为一类,之后与西藏牦牛、野牦牛聚为一类,展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进一步支持了牦牛和野牦牛划为牛亚科牦牛属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什库尔干牦牛 细胞色素B基因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犏牛和黄牛肺脏比较转录组图谱研究
13
作者 白媛媛 蔡雯祎 +4 位作者 邢嘉仪 姜雨婷 麻志伟 吉文汇 兰道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26-3243,共18页
旨在通过比较牦牛、犏牛和黄牛的转录组数据,探究高原特有哺乳动物低氧适应相关的基因标记及适应机制。本研究采集平均体重330 kg,3~4岁健康雄性牦牛、雄性犏牛(海拔3700 m)和平均体重350 kg雄性黄牛(海拔500 m)的肺脏组织,饲养方式均... 旨在通过比较牦牛、犏牛和黄牛的转录组数据,探究高原特有哺乳动物低氧适应相关的基因标记及适应机制。本研究采集平均体重330 kg,3~4岁健康雄性牦牛、雄性犏牛(海拔3700 m)和平均体重350 kg雄性黄牛(海拔500 m)的肺脏组织,饲养方式均为放牧,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样本。对采集的样本进行RNA提取及转录组测序,随后进行品种间的转录组差异比较、GO和KEGG分析及表达量趋势分析。结果,共获得3个品种372.98 G的CleanData。转录组差异比较发现,牦牛vs.黄牛显著差异基因有2318个,犏牛vs.黄牛显著差异基因有1487个,牦牛与犏牛共同区别于黄牛的显著差异基因有1064个。它们主要涉及细胞外空间、免疫反应、离子跨膜运输、神经肽信号传递、趋化因子活性、造血细胞谱系等生物学过程,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AMP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通路显著富集。表达量趋势分析发现,1064个DEGs中有275个基因的表达量在牦牛-犏牛-黄牛之间表现出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与膜相关的术语和细胞质、细胞核相关术语高频出现,涉及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等方面的通路有较为明确的功能推测。此外还发现了与缺氧适应有关的基因,它们包括IL1B、CHRNA7、ALAS2、HIF3A、CAMK2A等。不仅参与了对缺氧的响应,还广泛涉及免疫、神经、红细胞生成等多方面。本研究揭示了牦牛、犏牛和黄牛在基因表达上的显著差异,涉及免疫、缺氧适应、神经信号等关键通路,阐明了其独特生理特性及环境适应性。本研究结果为杂交优势和高原适应机制提供了分子依据,为高原动物遗传改良和疾病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适应性 肺脏 基因调控 犏牛 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不同补饲方式对牦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4
作者 吴建平 于星宇 +3 位作者 曾钰 涂瑞 彭忠利 黄艳玲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4-64,共11页
为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经济效益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用48头体重相近的公牦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分别为:A组(天然牧草);B组(40%天然牧草+30%青贮玉米秸秆+30%白酒... 为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经济效益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用48头体重相近的公牦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分别为:A组(天然牧草);B组(40%天然牧草+30%青贮玉米秸秆+30%白酒糟+矿物盐);C组(50%青贮玉米秸秆+50%白酒糟+矿物盐);D组(50%天然牧草+50%精料);E组(天然牧草+矿物盐);F组(40%天然牧草+60%青贮玉米秸秆+矿物盐)。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结果表明:(1)在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其他组相比,D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升高(P<0.05);C组的尿素氮(BUN)含量最高,显著高于A组、E组和F组(P<0.05);A组和D组的葡萄糖(Glu)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D组的甘油三酯(TG)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组、E组及F组(P<0.05);A组和D组的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C组(P<0.05)。(2)在经济效益方面,饲料成本最低的是C组,其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C组每日经济效益最高,其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3)在Alpha多样性上,E组的Ace指数和Chao指数均最低,均极显著低于A、B、C、D组(P<0.01);在Beta多样性上,在OTU水平下,D组和B组的微生物群落与其他组相比相似度水平较低,两组的相似度水平也较低(P<0.05);在群落组成及差异物种分析上,各组在门水平上群落组成相似,属水平上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在科至属水平上共鉴定到55种差异菌。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从饲料成本和维持牦牛健康体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冷季较适宜饲养方式是饲喂50%的青贮玉米秸秆和50%的白酒糟,这种方式可以用最少成本维持牦牛冷季健康且不掉膘,使牦牛健康的度过冷季,是值得向牧区大力推广的冷季牦牛养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生产性能 血清生化 经济效益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构树叶片、叶柄、茎秆及全株的营养价值及分子结构特性研究
15
作者 江雨霏 毕小兵 +3 位作者 王茜 马涛 黄艳玲 史海涛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66-2080,共15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杂交构树不同部位(叶片、叶柄、茎秆上部、茎秆下部及全株)的营养价值及分子结构特性,为反刍动物非常规粗饲料资源的开发和饲粮配方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杂交构树不同部位(叶片、叶柄、茎秆上部、茎秆下部及全株)的营养价值及分子结构特性,为反刍动物非常规粗饲料资源的开发和饲粮配方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杂交构树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含量,同时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杂交构树不同部位的分子结构特性。结果表明:1)杂交构树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和CNCPS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茎秆下部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碳水化合物(CHO)和纤维素含量最高;叶片的粗蛋白质(CP)、可溶性纤维(CB_(2))、可消化纤维(CB_(3))和纤维结合蛋白质(PB_(2))含量最高。2)杂交构树不同部位的CHO和蛋白质分子结构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叶片的α-螺旋与β-折叠的峰高比值最高,而叶柄的α-螺旋与β-折叠的峰高比值、酰胺Ⅰ区与酰胺Ⅱ区的峰高比值最低。3)杂交构树不同部位的CHO、蛋白质分子结构参数与其对应的化学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杂交构树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及分子结构特性存在显著差异,设计饲粮配方时,应充分考虑所选用的构树部位及其相对比例。建议侧重选育叶片比例高、茎秆木质化程度低的构树品种,同时适当提高刈割高度,降低茎秆下部的比例,从而提升所收获构树原料的营养价值;营养成分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可为开发快速、无损预测杂交构树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的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构树 营养价值 分子结构 FTIR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州理塘县牦牛高效繁育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会 周仁斌 +1 位作者 彭远义 史海涛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牦牛是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的高山、亚高山地区,是青藏高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牛种和优势畜种,为高原农牧民提供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四川省理塘县牦牛存栏量约为30万头,是川西北地区牦牛的主产县,牦牛产业是其畜牧经济... 牦牛是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的高山、亚高山地区,是青藏高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牛种和优势畜种,为高原农牧民提供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四川省理塘县牦牛存栏量约为30万头,是川西北地区牦牛的主产县,牦牛产业是其畜牧经济的支柱,但也存在牦牛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因此,组建当地“勒通”牦牛核心群,对核心群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并引进优质牦牛品种种公牛进行配种,合理控制产犊时间及断奶时间,加强能繁母牛营养供给和饲养管理等繁育配套措施,构建牦牛一年一胎技术模式,缩短牦牛世代间隔,改善牦牛品种退化问题,从而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增加农牧民收入。据此,提出并实施了“理塘县牦牛高效繁育模式”(以下简称“理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同期发情 营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动物溶菌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鹏 江明锋 王永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8-312,共5页
目前,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副作用日益凸显,寻找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显得尤为迫切。溶菌酶能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具有消化分解细菌、抑制外源微生物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在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体内广泛存在。本文讨... 目前,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副作用日益凸显,寻找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显得尤为迫切。溶菌酶能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具有消化分解细菌、抑制外源微生物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在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体内广泛存在。本文讨论了反刍动物溶菌酶的来源与分布、基因序列、蛋白结构和酶学性质、蛋白功能及活性,对其耐酸分子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阐述了反刍动物溶菌酶基因的进化研究,最后对反刍动物溶菌酶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反刍动物溶菌酶对于基础科学,并应用其转变成现实生产力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溶菌酶 耐酸性 酶学性质 分子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养模式对南江黄羊瘤胃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潘城 李海雁 +4 位作者 张小明 张贞贞 陈瑜 朱江江 赵旺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8,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模式对南江黄羊瘤胃酶活性以及瘤胃菌群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月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南江黄羊32头,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16头。放牧组只进行自然放牧,舍饲组采取全混合日粮的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模式对南江黄羊瘤胃酶活性以及瘤胃菌群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月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南江黄羊32头,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16头。放牧组只进行自然放牧,舍饲组采取全混合日粮的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南江黄羊的瘤胃液进行瘤胃菌群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和酶活性测定,并利用PICRUSt软件预测南江黄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的代谢功能。结果发现,舍饲组的南江黄羊瘤胃α-淀粉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但其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和放牧组瘤胃微生物菌群α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而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放牧组的南江黄羊瘤胃菌群中变形菌门(Patescibacteria)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南江黄羊瘤胃菌群中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但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普雷沃氏菌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在KEGG2水平下检测到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是瘤胃菌群最丰富的途径,在KEGG3水平,发现与代谢相关富集的途径主要有硒化合物代谢(Selenocompound metabolism)、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和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Metabolism of cofactors and vitamins)等;通过斯皮尔曼相关性研究南江黄羊瘤胃酶活性与菌属水平的丰度关系,发现α-淀粉酶与瘤胃球菌属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普雷沃氏菌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纤维素酶活性与丁酸弧菌属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等。综上所述,不同饲养模式对南江黄羊瘤胃菌群结构和酶活性具有一定影响,且瘤胃酶活性的变化与瘤胃菌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江黄羊 饲养模式 瘤胃菌群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分子结构特性及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19
作者 丁倓秋宇 马静 +5 位作者 徐良成 蔡晓蕊 王茜 廖宇鹏 郭春华 史海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青贮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分子结构及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为提升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置对照组、乳酸菌组、有机酸组和丙酸钙组4个处理,分别对应添加...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青贮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分子结构及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为提升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置对照组、乳酸菌组、有机酸组和丙酸钙组4个处理,分别对应添加蒸馏水、乳酸菌(1×10^(8)CFU/g)、有机酸(丙酸铵∶甲酸∶丙酸=9∶7∶1)和丙酸钙(0.3%),各组按1 mL/kg的比例均匀喷洒在原料表面进行青贮,每组6个重复。避光发酵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和分子结构参数等指标。结果表明:①有机酸组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丙酸钙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②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丙酸钙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的可溶性粗蛋白质、非蛋白氮、酸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酸性洗涤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消化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组的氨、可溶性真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难溶性真蛋白质、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丙酸钙组和有机酸组(P<0.05)。有机酸组的非降解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有机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③各处理组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子结构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有机酸组的酰胺区总峰面积、酰胺Ⅰ区峰面积和β-折叠峰高显著高于丙酸钙组和乳酸菌组(P<0.05)。丙酸钙组的总碳水化合物亚峰Ⅱ峰高、峰面积以及总峰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有机酸组(P<0.05)。④各处理组的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乳酸菌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有机酸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丙酸钙组(P<0.05)。对照组的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含量显著高于乳酸菌和有机酸组(P<0.05)。⑤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分子结构参数与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有机酸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全株玉米青贮的pH值,促进乳酸积累,改善青贮发酵品质并提升干物质瘤胃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全株玉米青贮 营养价值 分子结构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防御素yTAP对小鼠肠道形态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20
作者 黎小银 刘萌 +2 位作者 武新学 罗璠 高彦华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79-2391,共13页
【目的】探究β-防御素牦牛气管抗菌肽(yak tracheal antimicrobial peptide,yTAP)对小鼠肠道形态和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揭示yTAP对肠道健康的作用及将其开发为新型抗菌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菌(SPF)ICR... 【目的】探究β-防御素牦牛气管抗菌肽(yak tracheal antimicrobial peptide,yTAP)对小鼠肠道形态和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揭示yTAP对肠道健康的作用及将其开发为新型抗菌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菌(SPF)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5 mg/kg yTAP组(LOW)和10 mg/kg yTAP组(HIGH)(n=8)。试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相应浓度yTAP,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0.5 mL/只。给药后正常饲养7 d,称重后处死小鼠迅速收集各脏器组织并称重,计算脏器系数。采集回肠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肠道形态变化。收集小鼠结肠内容物,提取基因组DNA并基于NovaSeq 6000测序平台进行16S rRNA扩增并测序分析。【结果】5和10 mg/kg yTAP对小鼠体重及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 yTAP组小鼠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显著升高(P<0.05);5 mg/kg yTAP组小鼠结肠菌群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10 mg/kg yTAP组小鼠结肠菌群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 yTAP组小鼠结肠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F/B)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5 mg/kg yTAP组小鼠结肠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P>0.05),10 mg/kg yTAP组小鼠结肠的臭气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5 mg/kg yTAP组相比,10 mg/kg yTAP组小鼠结肠的乳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5 mg/kg yTAP组小鼠结肠的优势菌为乳杆菌属和拟杆菌属,10 mg/kg yTAP组小鼠结肠中的优势菌为葡萄球菌目。【结论】本试验条件下,yTAP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其中10 mg/kg yTAP可改善小鼠回肠黏膜形态,显著降低结肠菌群的Alpha多样性;5 mg/kg yTAP能提高小鼠结肠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等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 牦牛气管抗菌肽(yTAP) 肠道形态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