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不同燕麦品种粒色与籽粒功能营养成分关系分析
1
作者 胡泽龙 梁国玲 +2 位作者 刘文辉 琚泽亮 李文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3-1851,共9页
为明确青藏高原不同粒色燕麦(Avena sativa)籽粒的营养特性,本研究选取青海省推广应用的8个燕麦品种,对不同品种籽粒内总酚、类黄酮、花色苷、β-葡聚糖、氨基酸、总蛋白、维生素E、锰和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粒色燕麦品种与籽粒... 为明确青藏高原不同粒色燕麦(Avena sativa)籽粒的营养特性,本研究选取青海省推广应用的8个燕麦品种,对不同品种籽粒内总酚、类黄酮、花色苷、β-葡聚糖、氨基酸、总蛋白、维生素E、锰和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粒色燕麦品种与籽粒功能营养成分的关系,为高寒区燕麦种质资源的鉴定、专用品种选育及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8个燕麦品种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青燕2号’总酚(4.678 mg·g^(-1))、类黄酮(3.288 mg·g^(-1))和花色苷含量较高(122.053µg·g^(-1)),较其他参试品种分别平均高59.71%,99.43%和29.67%;‘青燕6号’氨基酸(4.328 mg·g^(-1))、总蛋白(17.582 mg·g^(-1))、维生素E(120.653µg·g^(-1))和锰含量最高(46.427 mg·kg^(-1))较其他参试品种平均分别高62.85%,30.57%,48.12%和26.46%;‘林纳’β-葡聚糖(4.095 mg·g^(-1))含量高,较其他参试品种平均高52.25%;‘青引2号’锌(46.427 mg·kg^(-1))含量高,较其他参试品种平均高82.10%;粒色分析显示,黑色籽粒燕麦的总酚、类黄酮、花色苷、维生素E和锰含量分别较黄色籽粒燕麦高35.15%,110.57%,34.46%,19.29%和19.70%,而黄色燕麦β-葡聚糖含量较黑色燕麦高3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 燕麦 粒色 营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不同老芒麦种质资源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瑞 刘文辉 +6 位作者 张永超 刘敏洁 刘凯强 张燕 杨晶 秦燕 魏小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5-865,共11页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产优质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品种,以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区域采集的11份老芒麦种质资源为对象,以国审登记品种青牧1号和同德老芒麦为对照,进行了连续3年的种子生产性能评价,为进一步选育种用型老芒麦材料提...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产优质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品种,以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区域采集的11份老芒麦种质资源为对象,以国审登记品种青牧1号和同德老芒麦为对照,进行了连续3年的种子生产性能评价,为进一步选育种用型老芒麦材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各材料在不同年份间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I-1-5-13和I-1-5-19产量表现最优,平均产量达到1494.93 kg/hm2和1386.82 kg/hm2,较青牧1号老芒麦高81.49%和68.36%,较同德老芒麦高90.92%和77.11%。(2)随种植年份的增加,老芒麦种子产量呈下降变化。从种子稳产性来看,I-1-5-47和I-1-5-50两份材料3年内均表现为高产稳产,均可作为种用型老芒麦进行重点培育。(3)从各材料种子产量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单序籽粒数、种子长、小穗数、穗长和单序籽粒重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单序籽粒数与种子产量间的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为0.809),且其对种子产量增产的直接效应最大,可作为种用型老芒麦种子产量评价的关键性状。(4)13份材料种子产量及产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来源于海拔较高地区,平均海拔为3696 m,其产量表现中等;第Ⅱ类群材料来源于平均海拔为3244 m的低海拔地区,其种子产量高;第Ⅲ类群材料来源于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为4392 m,其种子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种子产量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生产性能评价筛选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慢 秦燕 +3 位作者 刘文辉 张永超 吴雨涵 起惠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9-1480,共12页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产优质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品种,本试验以俄罗斯引进51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为对象,对供试材料的生产性能和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稳定性评价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无芒雀麦材...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产优质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品种,本试验以俄罗斯引进51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为对象,对供试材料的生产性能和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稳定性评价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无芒雀麦材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千粒重、叶占比的增加均显著提高种子产量;株高、茎粗、总分蘖数、穗占比、叶面积和根干重的增加均显著提高饲草产量;各材料在2018年和2019年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B21和B49种子产量表现最优;B12的饲草产量表现最优,在2018—2020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种植年份的增加,无芒雀麦饲草产量、种子产量均呈下降变化;从稳产性来看,饲草和种子高产期均在第1年,最佳利用年限为2~3年;B21和B49种子产量和种子产量性状均表现最优,有极大潜力发展为长期产籽型品种;B30,B12和B49饲草产量和饲草产量性状表现最优,有极大潜力发展为长期产草型品种;B49的综合表现最优,可作为种用型和产草型育种目标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产量 农艺性状 高寒区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氮磷钾肥施用对‘青引1号’燕麦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起惠芳 刘文辉 +2 位作者 刘凯强 贾志锋 梁国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9-1060,共12页
探讨高寒地区氮、磷、钾肥及其施肥水平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青藏高原高寒区燕麦饲草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青引1号’燕麦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N(0、30、45、60、75、90... 探讨高寒地区氮、磷、钾肥及其施肥水平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青藏高原高寒区燕麦饲草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青引1号’燕麦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N(0、30、45、60、75、90、105 kg·hm^(-2))、P(0、15、30、45、60、75、90 kg·hm^(-2))和K(0、10、20、30、40、50、60 kg·hm^(-2))各7个水平,研究氮、磷、钾肥不同肥料水平对‘青引1号’燕麦饲草产量和根系发育的影响并获得最适施肥水平。结果表明,N、P和K肥的添加均显著提高了燕麦干草产量(P<0.05);N、P和K肥处理下分别以纯N 75 kg·hm^(-2)、P_(2)O_(5)60 kg·hm^(-2)和K_(2)O 40 kg·hm^(-2)下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到31803.3 kg·hm^(-2)、29855.0 kg·hm^(-2)和28308.3 kg·hm^(-2)。K肥处理下,燕麦株高、分蘖数、茎粗、根量、根长和根数表现优于N和P肥处理;N肥促进了燕麦地上生物量的形成;P肥有利于燕麦地下根系发育,而K肥对燕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根系发育均影响较大;P、K单施量小于60 kg·hm^(-2)和40 kg·hm^(-2)时,其肥料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均优于N肥;而单施量高于60 kg·hm^(-2)时,N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表现最佳。利用TOPSIS模型对燕麦饲草生长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 75kg·hm^(-2)、P_(2)O_(5)60kg·hm^(-2)和K_(2)O40 kg·hm^(-2)为最适宜燕麦饲草的施肥模式组合。因此,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水平下,少量施肥时,P和K肥对干草产量增加的效果优于N肥,高量施肥时,N肥效果较优;相对于N和P肥,K肥具有协调燕麦地上和地下部分发育优势,青海地区少量施K肥能有效增加饲用燕麦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施肥 生物量 根系发育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因子对青藏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表型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凤宇 梁国玲 +1 位作者 胡泽龙 刘文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8-214,共17页
以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来源的20份垂穗披碱草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探究地理因子对其表型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选择出适宜采集垂穗披碱草材料的地理位置和海拔梯度,旨在为青藏高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品种选育... 以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来源的20份垂穗披碱草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探究地理因子对其表型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选择出适宜采集垂穗披碱草材料的地理位置和海拔梯度,旨在为青藏高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6.560%~33.164%,各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在1.4以上,说明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构方程表明:旗叶长、花序长、穗轴第一节间长和单序籽粒重是影响种子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发现,旗叶长、花序长、穗轴第一节间长、单序籽粒重以及种子产量受地理因子影响较大,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经度、纬度的升高而升高。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分布在海拔为2600~3350 m,经度为101°E左右和纬度为35°-37°N的植物叶部和穗部性状表现优异并且具有丰富的变异类型,可以在此区域进行优良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表型性状 种子产量性状 地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六种披碱草属牧草落粒性差异及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任春燕 刘文辉 +5 位作者 梁国玲 张永超 李文 于辉 胡伟 王凤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8-1015,共8页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Elymus)不同物种间落粒性的差异,明确影响披碱草属落粒的主要农艺性状,筛选低落粒性披碱草属资源,为披碱草属抗落粒性牧草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自于青海不同地区的披碱草属6种共18份资源...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Elymus)不同物种间落粒性的差异,明确影响披碱草属落粒的主要农艺性状,筛选低落粒性披碱草属资源,为披碱草属抗落粒性牧草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自于青海不同地区的披碱草属6种共18份资源为研究对象,对供试材料的落粒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披碱草属牧草自然落粒率存在显著差异,垂穗披碱草(E.nutans)自然落粒率最高,达到49.54%;披碱草属牧草自然落粒率与小穗长、外稃长、芒长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与单序籽粒数、小穗数、穗轴节数、株高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单序籽粒数、小穗数、株高、穗轴节数是培育低落粒性披碱草属牧草的目标性状,芒长、小穗长和外稃长是影响披碱草属牧草落粒的关键农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披碱草属 落粒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早熟燕麦资源筛选和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任春燕 梁国玲 +2 位作者 刘文辉 刘凯强 段嘉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129,共14页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高产优质的早熟燕麦品种,对西宁地区种植的595份燕麦资源进行熟性划分,筛选出22份产量优异的早熟燕麦资源,在海北和湟中2个试验点进行适应性评价,选择生产性能良好的早熟燕麦资源进行籽粒性状比较,为选育...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高产优质的早熟燕麦品种,对西宁地区种植的595份燕麦资源进行熟性划分,筛选出22份产量优异的早熟燕麦资源,在海北和湟中2个试验点进行适应性评价,选择生产性能良好的早熟燕麦资源进行籽粒性状比较,为选育适宜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种植推广的早熟燕麦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早熟燕麦主要是缩短了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完熟期的时间,从而缩短了整个生育期。中熟和晚熟燕麦资源干草产量表现较高,平均为4744.8和4999.9 kg·hm^(-2);而中熟燕麦资源平均种子产量表现最高,为3186.9 kg·hm^(-2)。2)筛选的22份早熟燕麦资源中,平均饲草产量以海北试验点表现较高,为10209.5 kg·hm^(-2),平均种子产量以湟中试验点表现较高,为2640.6 kg·hm^(-2);海拔3100 m的海北试验点燕麦平均生育期较海拔2700 m的湟中试验点推迟15.3 d,生育期超过116 d不能在海北地区进行种子生产。3)湟中试验点燕麦种子萌发性能远高于海北试验点,其中青永久782、青永久797在2个试验点萌发性能均较好。综合评价燕麦生产性能和籽粒性状,青永久782、青永久797适宜在青海省环湖地区海拔3100 m左右的地区种植并能完成生育期,且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明显优于现推广品种,可作为该区域的推荐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早熟 生育期 生产性能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0份燕麦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凤宇 梁国玲 刘文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为明确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为燕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590份燕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对其从地上器官质量性... 为明确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为燕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590份燕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对其从地上器官质量性状、茎部性状、叶部性状和分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分析,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其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590份燕麦种质资源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以茎节绒毛最高(1.026),苗期株型最低(0.162);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第三茎节茎粗最高(2.09),旗叶叶面积最低(1.87);变异系数以无效分蘖数(54.92%)最大,茎节数最小(12.20%);茎部性状和倒二叶长、倒二叶叶面积是影响燕麦种子和饲草产量的重要因子。590份燕麦资源可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Ⅲ可作为饲草型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类群IV可作为抗倒伏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茎部性状 叶部性状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段鹏 张永超 +2 位作者 王金贵 王婷 赵之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9-767,共9页
为给高寒湿地的退化监测和恢复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试验在三江源黄河源区选取退化高寒湿地,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退化阶段并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 为给高寒湿地的退化监测和恢复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试验在三江源黄河源区选取退化高寒湿地,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退化阶段并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寒湿地、沼泽化草甸和退化草甸样地微生物群系相似性更高。不同退化程度的土壤微生物活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沼泽化草甸>退化草甸>湿地>重度退化草甸>退化草原。整个退化过程土壤微生物对酯类碳源代谢能力均为最强,在退化早期土壤微生物对酸类碳源的利用率较低。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主要受到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全磷、植物盖度、土壤含水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AWCD 逆演替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份早熟禾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10
作者 金玲 宋美琪 +4 位作者 鲍根生 刘勇 徐航 何霖 魏小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4-1335,共12页
本研究以32份早熟禾(Poa)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其表型性状的变异水平,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早熟禾种质资源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总... 本研究以32份早熟禾(Poa)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其表型性状的变异水平,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早熟禾种质资源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总生物量(H′=2.2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高(31.70%),其次是根长(22.04%)、总生物量(19.21%)和茎粗(16.38%);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第1主成分贡献率最大(30.274%),载荷量由高到低分别是花序长(0.748)、叶面积(0.746)、叶宽(0.705)、茎粗(0.704);通过聚类分析和综合得分,将资源分为Ⅲ大类,第Ⅰ类具有植株高大、茎叶比大、花序多,茎秆粗壮等特点,筛选出18-182、18-004、17-060这3份材料适合在饲草生产、混播草地等方面应用;第Ⅱ类具有植株矮小、叶片短而宽等特点,筛选出14-061这1份材料适合在生态恢复方面加以利用;第Ⅲ类具有植株矮小、叶片长而窄、生物量大等特点,筛选出17-105、17-332、18-064、18-139、15-048、17-044这6份材料可作为观赏利用型目标亲本进行品种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禾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表型性状 筛选优质种质 表型变异性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9个燕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伟 梁国玲 +2 位作者 刘凯强 刘文辉 李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8-179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燕麦种质资源抗倒伏能力差异,明确影响燕麦(Avena sativa L.)抗倒伏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青藏高原地区9个燕麦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茎部力学特性、显微结构及根系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燕麦各部位... 为探究不同燕麦种质资源抗倒伏能力差异,明确影响燕麦(Avena sativa L.)抗倒伏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青藏高原地区9个燕麦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茎部力学特性、显微结构及根系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燕麦各部位性状特征对燕麦倒伏率影响的路径及路径系数。结果表明:9份燕麦品种中‘林纳’(A.sativa‘LENA’)的抗倒伏能力最强,其穗长、株高、重心高、第二节节长显著低于‘青引2号’(A.sativa‘Qingyin No.2’)和‘青永久870’(A.sativa‘Qingyongjiu 870’)(P<0.05),而第二节壁厚、弯曲性能、穿刺强度、茎秆折断力、单株根重、主根长和毛细根长均显著高于‘青引2号’和‘青永久870’(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茎部形态结构对燕麦抗倒伏能力直接效应最大,根系特征对燕麦抗倒伏能力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突出。因此,进行抗倒伏燕麦品种选育时,应综合考虑茎部形态结构和根系特征,以提高品种选育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抗倒伏 表型性状 茎秆力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老芒麦落粒性及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瑞 刘文辉 +3 位作者 张永超 秦燕 魏小星 刘敏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抗落粒老芒麦种质的筛选及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以15份采自青海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老芒麦的落粒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5份...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抗落粒老芒麦种质的筛选及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以15份采自青海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老芒麦的落粒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5份老芒麦资源自然落粒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7-124的落粒最严重,平均落粒率为56.92%。以17-064和17-050的抗落粒性最强,落粒率分别为17.54%和18.63%,且各资源间落粒性存在较大遗传差异。2)各资源的动态落粒率表明从乳熟后第3天至第15天落粒率不断增加,且各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从各材料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落粒率与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37。与穗轴节数、花序长、小穗宽和外稃长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花序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芒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小穗数、芒长和花序宽是影响落粒率的主要因素。4)15份资源通过农艺性状与落粒率被聚为4类,第Ⅰ类群平均落粒率较高,为41.24%,但小穗数多,单序籽粒数多;第Ⅱ类群和第Ⅳ类群落粒率低,仅为18.63%和17.54%,可作为低落粒种质筛选的候选材料;第Ⅲ类群平均落粒率高达42.41%,小穗数较多,单序籽粒数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老芒麦 落粒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披碱草属花序分支种质资源穗型特征分析
13
作者 张永超 于辉 +1 位作者 魏小星 刘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7-1712,共16页
披碱草属牧草生态适应性强,是青藏高原地区草地改良的主要种质资源。为了研究高寒地区披碱草属种质资源花序分支穗型的多样性,本研究以来自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76份披碱草属花序分支种质资源为对象,测量和分析了花序分支的24个表型性状... 披碱草属牧草生态适应性强,是青藏高原地区草地改良的主要种质资源。为了研究高寒地区披碱草属种质资源花序分支穗型的多样性,本研究以来自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76份披碱草属花序分支种质资源为对象,测量和分析了花序分支的24个表型性状。结果发现:(1)76份种质资源群体间变异大,2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高,各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5.19。(2)披碱草属花序分支仅有一级分支,发生的分支数均值为7.03个,分支率均值为33.90%,分支一般发生在主花序轴中下部,分支始点变异系数最大(98.14%)。(3)相关性分析发现,分支数与分支率、分支宽度、分支穗总长、花序总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分支率与分支宽度、分支终点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分支穗总长与花序总长、分支穗种子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4)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达84%,第1主成分(36%)与花序分支的数量和长度密切相关,反映了分支特征相关的变异;第2主成分(30%)反映了种子重量和分布特征;第3主成分(12%)反映了分支发生的位点和总花序长度等变异特征;第4主成分(6%)反映了分支轴占花序长的比例和种子数质量密度等特征。(5)聚类分析表明,76份披碱草属花序分支种质资源可分为3类,包括少分支型、多分支型和均衡分支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亲缘关系分析,进一步分为9类种质,包括高位多支型、密支型、长支稀疏型、均衡分支型、重籽多产型、中等分支型、稀疏分支型、短支少产型、均匀稳产型。9种类型主要体现了分支特征和种子产量特征,为进一步筛选理想的花序分支穗型提供了基础。本研究的76份披碱草属花序分支种质资源多样性高,表型差异大,分支的发生改变了种子产量的格局,研究结果为改良高寒地区披碱草属牧草的种子产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花序分支 多样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湿地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婷 张永超 赵之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8,共10页
为了给青藏高原地区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三江源黄河源区选取退化高寒河流湿地,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湿地退化阶段,分析了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探究湿地退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土壤呈碱性,土... 为了给青藏高原地区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三江源黄河源区选取退化高寒河流湿地,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湿地退化阶段,分析了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探究湿地退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土壤呈碱性,土壤pH在各土层中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0~20 cm土层,退化严重的湿地土壤pH(8.5~9.0)显著高于未退化湿地的土壤pH(8.0)。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结构趋向复杂;土壤盐分富集层逐渐下移,土壤含水量、全碳含量明显降低,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全磷含量趋于升高,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玛多河流湿地退化的首要原因,而退化主要影响群落的高度,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含水量和全碳含量明显降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湿地 高寒河流湿地 植物群落结构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沙地3种治沙草本根系形态格局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有军 苟小林 +2 位作者 孙建 董全民 周青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137-1147,I0013,共12页
植物根系是沙化地中植物固沙的重要基础,为明确不同治沙草本植物根系形态格局特征,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比较了资源圃和沙化地中一年生燕麦(Avena sativa)、多年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以礼草(Kengyilia hirsuta)地下根系根尖... 植物根系是沙化地中植物固沙的重要基础,为明确不同治沙草本植物根系形态格局特征,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比较了资源圃和沙化地中一年生燕麦(Avena sativa)、多年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以礼草(Kengyilia hirsuta)地下根系根尖数、分枝数、平均直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形态特征,分析了3种草本根尖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比、根体积比的形态格局特征,探讨3种草本根系对沙化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一年生燕麦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在资源圃中显著高于沙地(P <0.05);垂穗披碱草根系形态在资源圃和沙地中没有明显差异(P> 0.05);以礼草根系根尖数、根分枝数、根长、根表面积在资源圃中明显低于沙地,但是以礼草根系平均直径在资源圃中明显高于沙地(P <0.05)。一年生燕麦根系体积在沙地中大量减少,增加0.2~0.4 mm各径级下的根尖比、根长比、表面积比、体积比用于适应沙化环境;多年生的垂穗披碱草并未显著调整自身根系结构用于适应沙化环境;多年生以礼草通过减少了较大径级(0.7~0.8 mm)的根长和表面积来增加了小径级(0.1~0.2 mm)的根长、表面积和体积的格局,来增加对沙化环境的适应性;垂穗披碱草和以礼草根系形态格局比燕麦根系形态格局更加适应沙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垂穗披碱草 以礼草 根系 治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区不同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种子产量评价
16
作者 刘慢 秦燕 +3 位作者 刘文辉 张永超 吴雨涵 起惠芳 《中国草地学报》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筛选出适宜种植推广的无芒雀麦种用型资源,对已筛选出饲草产量高的14份无芒雀麦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分别从籽粒产量、营养成分和种子活力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饲草兼种用型无芒雀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 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筛选出适宜种植推广的无芒雀麦种用型资源,对已筛选出饲草产量高的14份无芒雀麦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分别从籽粒产量、营养成分和种子活力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饲草兼种用型无芒雀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B10外,其余材料2年间的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14的两年累计种子产量表现最高,为8314.99 kg/hm^(2)。从无芒雀麦各材料产量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单序籽粒数、有效分蘖、单序籽粒重和小穗宽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有效分蘖与种子产量间的正相关性最大,且其对种子产量增产的直接效应最大,可作为种用型无芒雀麦种子产量评价的关键性状。综合以上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种子活力,以B14、B13和B10,3份无芒雀麦资源总体表现较好,适合于青藏高原高寒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种子产量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种披碱草属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勇 张永超 +1 位作者 魏小星 周改娥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第6期16-23,共8页
试验选取18份来自不同地区的披碱草属(Elymus L.)种质材料进行抗旱性研究,对牧草苗期进行连续干旱,并测定干旱第0d,5d,10d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并运用Fuzzy数学中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判,... 试验选取18份来自不同地区的披碱草属(Elymus L.)种质材料进行抗旱性研究,对牧草苗期进行连续干旱,并测定干旱第0d,5d,10d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并运用Fuzzy数学中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判,比较18种材料的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连续干旱胁迫下,披碱草属各牧草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种间也具显著差异(P<0.05);而细胞膜透性、脯氨酸、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种间也具显著差异(P<0.05);经评定披碱草属18种牧草苗期抗旱性顺序为:I-1-1-21>I-1-5-63>09-202>I-1-17-5>09-037>5>I-1-5-39>I-1-5-67>I-1-1-26>09-050>3>2>I-1-5-44>4>I-1-5-37>I-1-1-35>I-1-5-12>I-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牧草 抗旱性 细胞膜透性 可溶性糖 脯氨酸 丙二醛(MDA)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150份豌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鹏 鲍根生 +1 位作者 贾志锋 刘文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16-2127,共12页
高寒区匮乏的豆科牧草限制了其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发展产量高、品质优的豌豆是高寒人工饲草基地建设的关键。为筛选高寒区优良的豌豆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国内外150份豌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供试豌豆种质资... 高寒区匮乏的豆科牧草限制了其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发展产量高、品质优的豌豆是高寒人工饲草基地建设的关键。为筛选高寒区优良的豌豆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国内外150份豌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供试豌豆种质资源开展农艺性状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豌豆种质资源的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大,6个质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与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2.22%和0.96,17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与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是41.39%,1.79。17个农艺性状简化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2.25%;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150份豌豆材料分为产草量、籽粒数量和籽粒大小3大类群。因此,本研究可为适宜高寒区种植优异豌豆种质资源筛选、选育及豌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不同燕麦种质资源产量性状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继秀 马祥 +4 位作者 琚泽亮 刘凯强 何纪桐 马小龙 贾志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60-2170,共11页
为选育适宜青海省东部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Avena sativa)种质,对国内外引进的21份燕麦种质资源产量性状进行研究,并应用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燕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种质间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 为选育适宜青海省东部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Avena sativa)种质,对国内外引进的21份燕麦种质资源产量性状进行研究,并应用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燕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种质间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以ZY003178和ZY004067表现最优,达16 230和16 400 kg·hm^(-2)。饲草产量各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为1.60~1.88。聚类分析将21份燕麦材料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适合作为选育高产抗倒伏品种的亲本;类群Ⅱ适合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亲本;类群Ⅲ有益性状不明显。综合表现较佳的燕麦种质有ZY004067、ZY000519、ZY004071、ZY003178、ZY004080、ZY004106、ZY004105、ZY004101和ZY004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种质资源 干草产量 农艺性状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干旱胁迫下45份早熟禾种质资源种子萌发特性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佳豪 何克燕 +4 位作者 鲍根生 张永超 秦燕 吴浩 魏小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6,共10页
干旱胁迫是限制早熟禾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素。以青藏高原地区的45份早熟禾(Poa L.)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等6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法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评... 干旱胁迫是限制早熟禾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素。以青藏高原地区的45份早熟禾(Poa L.)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等6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法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各试验材料6个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活力指数受干旱胁迫影响较大,可以作为早熟禾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的关键指标;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3大类:09-066草地早熟禾等10份材料为抗旱材料,09-237冷地早熟禾等20份材料为中等抗旱材料,09-016冷地早熟禾等15份材料为干旱敏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早熟禾 种质资源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