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减”与“加”中彰显语文教材的育人性——以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为例 |
罗丽琴
赵晓林
|
《四川教育》
|
2025 |
0 |
|
2
|
基于人文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
张泽军
|
《四川教育》
|
2017 |
0 |
|
3
|
在“接地气”的劳动场域中精彩成长 |
龚海霞
彭玲
莫艳林
|
《四川教育》
|
2024 |
0 |
|
4
|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育人体系的路径探索 |
梁文静
章晓斌
|
《四川教育》
|
2024 |
0 |
|
5
|
依托实践基地开展乡土特色劳动教育 |
罗丽琴
梁文静
|
《四川教育》
|
2020 |
1
|
|
6
|
课堂教学中非预设性生成的应对策略 |
张泽军
|
《教育家》
|
2015 |
0 |
|
7
|
问题引领、自主探索,培养数学学科素养 |
王海燕
欧建
|
《四川教育》
|
2022 |
0 |
|
8
|
依托基地做劳动,立德铸魂育新人 |
欧建
龚海霞
|
《四川教育》
|
2023 |
0 |
|
9
|
赓续传统文化,打好劳动底色——“小手学竹编”劳动课程设计 |
龚海霞
莫艳林
彭玲
|
《四川教育》
|
2023 |
0 |
|
10
|
抓住“三环节” 做好“三结合” |
佘述全
|
《四川教育》
|
1999 |
0 |
|
11
|
在诵读经典中追寻民族精神之根 |
张泽军
|
《四川教育》
|
2019 |
0 |
|
12
|
基于已有经验,留足探索空间——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
欧建
|
《四川教育》
|
2018 |
0 |
|
13
|
走心诵读,让心柔软而有力量 |
罗丽琴
|
《四川教育》
|
2019 |
0 |
|
14
|
基于实践基地构建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
欧建
邓达
|
《四川教育》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