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减”与“加”中彰显语文教材的育人性——以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为例
1
作者 罗丽琴 赵晓林 《四川教育》 2025年第2期28-29,共2页
本文以新教材语文园地栏目的“日积月累”为例,探讨新教材的育人功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透研教材,打底色;走心阅读,染本色;着力辨析,练特色;巧用练习,增亮色”四个方面进行实践。
关键词 新教材 小学语文 “日积月累”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文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
作者 张泽军 《四川教育》 2017年第Z1期66-66,共1页
【案例一】让学生面对原生态的问题师:(呈现题目)你们能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吗?生:能.学生展示的综合算式有:207-120÷3207-120÷3<207-120>÷3(207-120)÷3……生1:我列的综合算式是:207-120÷3。我的想法... 【案例一】让学生面对原生态的问题师:(呈现题目)你们能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吗?生:能.学生展示的综合算式有:207-120÷3207-120÷3<207-120>÷3(207-120)÷3……生1:我列的综合算式是:207-120÷3。我的想法是:把两分步算式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养 数学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接地气”的劳动场域中精彩成长
3
作者 龚海霞 彭玲 莫艳林 《四川教育》 2024年第33期20-21,共2页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主张学校教育应当与生活密切结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发掘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让劳动教育“接地气”,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主张学校教育应当与生活密切结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发掘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让劳动教育“接地气”,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助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即教育 接地气 陶行知 教育资源 综合素养 真实体验 培养能力 习得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育人体系的路径探索
4
作者 梁文静 章晓斌 《四川教育》 2024年第19期20-21,共2页
“双减”背景下,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育人体系,以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行为习惯?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环境与资源的缺失、课程内容的零散性以及教育活动的系统性、长效性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青神县学道街小学以“学道自... “双减”背景下,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育人体系,以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行为习惯?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环境与资源的缺失、课程内容的零散性以及教育活动的系统性、长效性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青神县学道街小学以“学道自然天地间”的教育理念为指引,通过构建绿色学校、打造绿色课堂、开展绿色活动以及践行绿色生活等路径,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的环境、课堂、活动和学生的习惯,引导学生热爱、探索、保护大自然,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体系 绿色课堂 生态文明教育 绿色学校 知行合一 零散性 珍惜资源 行为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实践基地开展乡土特色劳动教育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丽琴 梁文静 《四川教育》 2020年第19期25-26,共2页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的校外实践基地创建于1994年9月,距县城7.5千米,当时是全国第三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基地占地约300亩,有种植园约20亩,各类树木3000多棵,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日常生活、实践活动、水保教育等设备设...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的校外实践基地创建于1994年9月,距县城7.5千米,当时是全国第三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基地占地约300亩,有种植园约20亩,各类树木3000多棵,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日常生活、实践活动、水保教育等设备设施齐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实践基地 乡土特色 设备设施 青神县 种植园 西南地区 建筑面积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教学中非预设性生成的应对策略
6
作者 张泽军 《教育家》 2015年第9期94-95,共2页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较以前更容易遇到一些非预设性生成。如何应对这些非预设性生成十分重要,应...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较以前更容易遇到一些非预设性生成。如何应对这些非预设性生成十分重要,应对得好与坏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非预设性生成的应对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设性 课堂教学 后续教学 教学情境 乘法分配律 课堂气氛 活动课 上网查阅 云师 试误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引领、自主探索,培养数学学科素养
7
作者 王海燕 欧建 《四川教育》 2022年第6期28-28,共1页
一般来说,公开课是精雕细琢的结果,背后往往是一个强大的团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而常态课则更能体现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弓|领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怪”问题,激发兴趣;巧借学生的“真”问题,促进思... 一般来说,公开课是精雕细琢的结果,背后往往是一个强大的团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而常态课则更能体现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弓|领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怪”问题,激发兴趣;巧借学生的“真”问题,促进思考深入,助推学生自主探索,引发思维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探索 思维碰撞 问题引领 常态课 专业素养 公开课 激发兴趣 数学学科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基地做劳动,立德铸魂育新人
8
作者 欧建 龚海霞 《四川教育》 2023年第6期36-36,共1页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学道街小学校打造了校外劳动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依托基地校园、家庭和社区独特的教育资源,编写了《劳动习惯养成》《竹编》《气象》《水土...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学道街小学校打造了校外劳动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依托基地校园、家庭和社区独特的教育资源,编写了《劳动习惯养成》《竹编》《气象》《水土保持》等10本读本,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劳动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习惯 劳动观念 习惯养成 劳动态度 教育资源 立德 小学校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赓续传统文化,打好劳动底色——“小手学竹编”劳动课程设计
9
作者 龚海霞 莫艳林 彭玲 《四川教育》 2023年第27期31-31,共1页
传统工艺制作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3~4年级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的内容涵盖了考察工艺博物馆和体验非遗项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3~4年级学生能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传统工艺作品,感受传统工艺技术的精湛,形成... 传统工艺制作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3~4年级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的内容涵盖了考察工艺博物馆和体验非遗项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3~4年级学生能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传统工艺作品,感受传统工艺技术的精湛,形成传承并发扬传统工艺的意识,初步养成专心致志的劳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技术 工艺制作 义务教育 课程设计 课程标准 博物馆 非遗项目 发扬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三环节” 做好“三结合”
10
作者 佘述全 《四川教育》 1999年第6期40-40,共1页
思想品德课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抓住教学的三个环节,做好三个结合.下面以第十一册《要讲效率》一课为例,作一简要说明.
关键词 “三环节” 思想品德课 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文明的行为习惯 三个结合 提高效率 三个环节 道德行为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诵读经典中追寻民族精神之根
11
作者 张泽军 《四川教育》 2019年第19期35-35,共1页
中华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 中华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少年儿童的道德素养和语文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之根 诵读经典 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伦理道德教育 少年儿童 经典诗文 民族自豪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已有经验,留足探索空间——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12
作者 欧建 《四川教育》 2018年第07X期44-44,共1页
《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数学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目标之一。所谓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现实的问题隋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能够自觉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和观念去发现其中所... 《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数学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目标之一。所谓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现实的问题隋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能够自觉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和观念去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并能够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思考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思考” 培养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知识 经验 鲫鱼 能力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心诵读,让心柔软而有力量
13
作者 罗丽琴 《四川教育》 2019年第28期43-44,共2页
古诗词如同文化长河中的明珠,成为经典,一定有它的现代价值。经过历史的“淘洗”,留存至今的古诗词是文化的精粹,用词巧妙,意境优美,含义深远。因此,我个人认为古诗词的现代价值在于“养文字”“养心境”“养神韵”。现在,中小学掀起了... 古诗词如同文化长河中的明珠,成为经典,一定有它的现代价值。经过历史的“淘洗”,留存至今的古诗词是文化的精粹,用词巧妙,意境优美,含义深远。因此,我个人认为古诗词的现代价值在于“养文字”“养心境”“养神韵”。现在,中小学掀起了一股“背诗”热潮,似乎背得越多越厉害。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我发现只图背得多的孩子,他的文字并没有灵动起来。多年组织学生参加诵读活动,欣赏了不少的亮丽风景,也看到了一些“拿腔作势”“矫揉造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古诗词 中小学 诵读活动 文化长河 亮丽风景 意境优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践基地构建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14
作者 欧建 邓达 《四川教育》 2021年第19期57-58,共2页
为提高学生劳动和实践能力,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在远离农村的条件下,于1994年创造性地构建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20余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四五”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即“一个中心--劳动教育基地”,“四维贯通--基地、学校... 为提高学生劳动和实践能力,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在远离农村的条件下,于1994年创造性地构建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20余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四五”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即“一个中心--劳动教育基地”,“四维贯通--基地、学校、家庭和社区”,“‘五育’融合--‘劳动+’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 教育实践基地 青神县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