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光伏支架阵列区盐碱地植物群落结构与构建机制
1
作者 罗久富 庞秀岚 +6 位作者 杨若婷 张嘉宸 陈杰 罗忠新 齐国彪 何凤琴 隋欣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8,共11页
光伏建设切割阵列区下垫面生境,直接影响地表植物群落。研究光伏板下和行间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周转和嵌套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光伏场区异质微生境植物群落构建过程。调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建成2年后的固定式和平单轴... 光伏建设切割阵列区下垫面生境,直接影响地表植物群落。研究光伏板下和行间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周转和嵌套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光伏场区异质微生境植物群落构建过程。调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建成2年后的固定式和平单轴板下、行间植物群落,计算群落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功能群组成和净亲缘关系指数(N_(NRI))。结果表明:1)光伏板下群落α多样性无显著变化(P>0.05),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固定式板下群落均匀度升高13.10%。2)与行间相比,固定式板下丛生禾草重要值降低55.74%,根茎禾草和杂类草重要值分别增加10.03%.和11.89%;而平单轴板下丛生禾草重要值增加401.52%,根茎禾草和杂类草重要值分别降低7.38%和23.76%。3)与行间相比,2种支架类型板下生态位重叠种对比例、重叠均值、重叠值>0.50的种对比例均增加;板下群落NNRI均为正值,板间均为负值。固定式和平单轴阵列区物种周转组分分别占76.79%和83.10%。综上,光伏建设改变群落物种和功能群结构,板下的环境筛效应聚集了亲缘关系更近的物种,种间竞争增强,行间与板下物种β多样性的周转组分占主导地位,且固定式比平单轴更容易筛选耐受型植物种类与功能群重构板下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支架 系统发育 物种周转与嵌套 群落构建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燃料储能的离网式风-光-储混合能源系统配置规划及运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倩鹏 陈晓文 +3 位作者 王辉 贾鹏程 岳宗宇 尧命发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针对风-光-储可再生综合能源系统不同储能时间尺度配置规划问题,构建了基于风-光-电池-储氢的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并进行了综合能源系统配置规划-运行策略协同的多目标优化研究.现有综合系统规划模型方面研究在考虑经济性和稳定性多目标... 针对风-光-储可再生综合能源系统不同储能时间尺度配置规划问题,构建了基于风-光-电池-储氢的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并进行了综合能源系统配置规划-运行策略协同的多目标优化研究.现有综合系统规划模型方面研究在考虑经济性和稳定性多目标优化的同时对于兼顾跨季节储能的研究较少,并存在无法兼顾和平衡经济性和稳定性以获得最优配置规划方案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入了储氢和氢内燃机发电作为储能系统的一部分,减少了电池的配置容量,同时氢内燃机在成本和技术成熟度上比燃料电池存在一定的优势,既降低了系统成本,又实现了长时储能.首先通过单目标优化,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确定系统经济性最优的条件,再通过多目标优化,基于粒子群算法以系统运行负荷缺电率最小和系统平准化度电成本最小为目标获取最优配置方案.通过模拟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建立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基于当地气象数据与用电数据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证明了所得优化配置和运行策略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风电-电池-储氢综合能源系统 负荷缺电率 平准化度电成本 跨季节储能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硅光伏组件回收中硅材料提纯产业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马昀锋 韩金豆 +2 位作者 何银凤 郑璐 侯雯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前对于晶硅光伏组件中硅材料的提纯回收尚处于试验阶段,所用原料仅为10g左右,对于光伏电池中的硅材料提纯产业化的指导作用有限。通过简易硅材料提纯设备,对质量为3kg左右的光伏电池碎片进行产业化提纯工艺试验,确定了利用10%氢氧化... 目前对于晶硅光伏组件中硅材料的提纯回收尚处于试验阶段,所用原料仅为10g左右,对于光伏电池中的硅材料提纯产业化的指导作用有限。通过简易硅材料提纯设备,对质量为3kg左右的光伏电池碎片进行产业化提纯工艺试验,确定了利用10%氢氧化钠与电池颗粒反应15min,30%硝酸与电池颗粒反应60min,30%氢氟酸与电池颗粒反应15min的化学方法对硅材料进行提纯,当提纯硅材料的粒度为1~4mm时,提纯效果最佳,且能够保证硅材料回收率在90%左右。提纯后的硅材料中杂质含量满足工业硅粉对杂质含量的要求,且纯度在99.9%以上,能够用于多晶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硅光伏组件 晶硅光伏电池 硅材料 提纯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用锂电池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权朝明 陈晓文 +4 位作者 孟祥飞 王建华 殷霄飞 杨发虎 李世斌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储能介质,在储能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无论是在电池制造阶段,还是服役阶段,提前发现电池内部缺陷或者失效行为都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常规的拆解检测方法虽然能够直观...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储能介质,在储能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无论是在电池制造阶段,还是服役阶段,提前发现电池内部缺陷或者失效行为都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常规的拆解检测方法虽然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电池内部失效后的特征,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带来的破坏性是不可逆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真实的环境和使用工况下对电池实施原位检测分析,具有非破坏性、实时检测等优点,能够精准反馈电池失效、寿命衰减等动态变化过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材料设计、精进电池制造过程、提升电池安全水平。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基于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中子散射、超声波探测、电化学阻抗谱等方向开展的锂电池无损检测相关工作,并对各类方法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锂离子电池 安全 无损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权朝明 孟祥飞 +3 位作者 李世斌 王冬冬 朱豪飞 成世杰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5,共10页
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当下新型储能领域装机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储能技术。随着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装机规模增长,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需要针对储能系统安全防控技术进行研究... 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当下新型储能领域装机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储能技术。随着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装机规模增长,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需要针对储能系统安全防控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防控理念贯穿于电池制造、电站设计建设、电站运行维护、事故后消防等环节。从锂离子电池本征安全、热失控蔓延与抑制、热失控监测预警、储能系统热管理、储能系统多级安全防控等五个方面分析评述了锂电池储能安全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储能系统 安全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背板用氟塑料薄膜耐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勇洲 姚方刚 +1 位作者 王晓鸥 张月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2,共4页
氟塑料薄膜由于其优异的耐紫外老化、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光伏组件背板的耐候层,是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的关键基础材料。普通的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具有横向断裂伸长率低的缺陷,尤其是在老化测试后,其横向断裂伸长率仅为10... 氟塑料薄膜由于其优异的耐紫外老化、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光伏组件背板的耐候层,是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的关键基础材料。普通的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具有横向断裂伸长率低的缺陷,尤其是在老化测试后,其横向断裂伸长率仅为10%左右;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PVDF薄膜生产企业通过化学改性、物理改性等方法,改进了薄膜耐老化性能。为了掌握国产氟塑料薄膜最新质量状况,选取国内某公司三代耐低温氟膜,同国产普通PVDF薄膜、进口PVDF薄膜以及PVF薄膜进行耐老化性能比对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国产薄膜整体耐老化性能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氟塑料薄膜 PVDF薄膜 PVF薄膜 耐低温性能 耐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纳米填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殷霄飞 王辉 +3 位作者 陈柏旭 王晓 王璐 卢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机械柔性、易成膜、不易燃、成本低,以及良好的界面接触等优点,对解决液态锂离子电池在非常规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聚合物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低、力学性能差、循环寿命短等缺点,限制了...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机械柔性、易成膜、不易燃、成本低,以及良好的界面接触等优点,对解决液态锂离子电池在非常规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聚合物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低、力学性能差、循环寿命短等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大多数研究重点关注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提升和界面性能的改善。基于聚合物电解质的优化,重点介绍纳米填料改性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提升的研究进展,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质 离子传输 离子电导率 聚合物改性 纳米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池储能系统实现削峰填谷的分步优化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蒋迎花 侯少攀 刘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5-1273,共9页
为了同时兼顾削峰填谷作用和系统经济性,针对多种类电池储能系统在削峰填谷场景下的容量配置和功率调度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多电池储能系统(BESS)实现削峰填谷多目标优化的分步求解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以系统负荷标准差最小为优化目标,... 为了同时兼顾削峰填谷作用和系统经济性,针对多种类电池储能系统在削峰填谷场景下的容量配置和功率调度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多电池储能系统(BESS)实现削峰填谷多目标优化的分步求解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以系统负荷标准差最小为优化目标,旨在最小化系统的用户负荷波动;在此基础上,以系统的总费用最小为目标,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文章以一个实际光(PV)-储供电系统为例阐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在操作优化和设计优化中获得了削峰填谷效果最好经济性、最好的系统容量配置和功率调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类电池储能系统 削峰填谷 经济性 容量配置 功率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lySim电子级多晶硅还原炉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有斌 张胜涛 +4 位作者 何银凤 梁世民 韩金豆 付昊 赵丽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4-148,共5页
利用Poly Sim软件建立了国内电子级多晶硅9对棒现役还原炉的三维模型,对还原炉内部的流动、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还原炉内部流场、温场以及硅棒表面温度的分布情况,指出硅棒桥接附近气体流速较小、气体温度及硅棒表面温度过高是该区... 利用Poly Sim软件建立了国内电子级多晶硅9对棒现役还原炉的三维模型,对还原炉内部的流动、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还原炉内部流场、温场以及硅棒表面温度的分布情况,指出硅棒桥接附近气体流速较小、气体温度及硅棒表面温度过高是该区域沉积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和实际生产结果对比表明,模拟计算数据的误差不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级多晶硅 化学气相沉积 数值模拟 气体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背接触异质结太阳电池背面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刚 杨振英 +4 位作者 何凤琴 郑璐 钱俊 封先锋 高嘉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5-49,共5页
利用Silvaco-TCAD软件对N型HIBC晶硅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发射结宽度、背表面场宽度、隔离层宽度等背面结构参数对HIBC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的影响。HIBC电池背面结构优化参数为:背面本征非... 利用Silvaco-TCAD软件对N型HIBC晶硅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发射结宽度、背表面场宽度、隔离层宽度等背面结构参数对HIBC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的影响。HIBC电池背面结构优化参数为:背面本征非晶硅薄膜厚度3nm、P型发射结宽度700μm、背表面场宽度100μm、p-a-Si掺杂浓度1×10^19cm^-3;n-a-Si掺杂浓度5×10^19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BC晶硅太阳电池 发射结宽度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在电网中的应用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28
11
作者 孟祥飞 庞秀岚 +2 位作者 崇锋 侯少攀 祁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S01期38-42,共5页
为促进能源产业的优化升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加大,电网的规划运行和调度管理将面临重大变革,亟需先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来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特性.本文从电化学储能技术在电网系统应用进行探讨,从各种电化学储能安全性、成... 为促进能源产业的优化升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加大,电网的规划运行和调度管理将面临重大变革,亟需先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来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特性.本文从电化学储能技术在电网系统应用进行探讨,从各种电化学储能安全性、成本、技术特点等进行深入解析,归纳各种类型电化学储能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未来电化学储能在电网系统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铅酸电池 液流电池 钠硫电池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电子级多晶硅还原炉流动结构改进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世民 张胜涛 +2 位作者 何银凤 付昊 赵丽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5-549,共5页
针对现役电子级多晶硅还原炉炉内气体循环不强、硅棒桥接处沉积质量较差的问题,提出了调整喷嘴直径的优化方案,并利用建模工具建立了原有设计和优化设计的物理模型,对炉体内部的混合气体流动、硅芯电阻加热、辐射传热等进行了数值模拟计... 针对现役电子级多晶硅还原炉炉内气体循环不强、硅棒桥接处沉积质量较差的问题,提出了调整喷嘴直径的优化方案,并利用建模工具建立了原有设计和优化设计的物理模型,对炉体内部的混合气体流动、硅芯电阻加热、辐射传热等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收敛,经后处理得到不同设计下炉体内部流速、温度及硅棒表面温度分布云图。实验表明,在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优化设计可以提供比原有设计更高的沉积速率和致密料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CVD反应 数值模拟 流动结构 温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背接触异质结太阳电池概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振英 卢刚 +3 位作者 郑璐 何凤琴 刘英 郗复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9-21,共3页
在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提升接近极限的情况下,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因少子寿命长、光致衰减小、对金属污染的容忍度高等优点,在光伏行业内掀起了研究和产业化的新浪潮。目前研究较多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N型电池主要有钝化效果较好、... 在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提升接近极限的情况下,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因少子寿命长、光致衰减小、对金属污染的容忍度高等优点,在光伏行业内掀起了研究和产业化的新浪潮。目前研究较多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N型电池主要有钝化效果较好、开路电压高的异质结电池(HJT电池)和受光面积大、短路电流高的背接触电池(IBC电池)。而HIBC电池则是将HJT电池和IBC电池的结构优点有机结合的叠加电池,其具有转化效率高、光稳定性好、工艺温度低和可薄片化等特点。HIBC电池目前尚在研发阶段,仍需攻克核心工艺技术;且其生产成本较高,目前产业化应用较少。但其作为新型N型太阳电池,是未来光伏行业高效电池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BC电池 P型发射结宽度 背表面场宽度和隔离层间隙 掩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滑输出场景下分布式储能系统多电池操作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少攀 吕欣 +5 位作者 孟祥飞 樊华龙 贺佳佳 陈杰 张杰 海建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S01期74-79,共6页
随着光伏发电在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增加,光伏发电功率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引起的光伏并网和弃电问题已引起关注.而采用“光伏+储能”的模式,却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在考虑储能电池容量衰退和光伏弃电率下,通过对不同光伏子阵配备的不同类... 随着光伏发电在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增加,光伏发电功率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引起的光伏并网和弃电问题已引起关注.而采用“光伏+储能”的模式,却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在考虑储能电池容量衰退和光伏弃电率下,通过对不同光伏子阵配备的不同类型储能电池系统的运行进行仿真模拟,以消除光伏发电随机波动特性对电网的冲击为目的,研究平滑输出场景下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电池的操作策略,优化储能系统中各储能电池子阵的运行.最后,采用共和地区20 MW(峰值)储能实证基地项目多电池储能系统实际案例对本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输出场景 分布式储能 光伏发电 操作策略 容量衰退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晶硅太阳能电池银电极回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应楠 何银凤 韩金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12-216,共5页
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组成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最小单位,组件报废后,需对其上电池进行回收,而电池上的银是最具有回收价值材料之一。废弃组件在由光伏电站运输至处理场所时,一些组件会碎裂成颗粒状,根据废弃组件上粒径较大的片状和粒径较小的... 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组成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最小单位,组件报废后,需对其上电池进行回收,而电池上的银是最具有回收价值材料之一。废弃组件在由光伏电站运输至处理场所时,一些组件会碎裂成颗粒状,根据废弃组件上粒径较大的片状和粒径较小的颗粒状这两种形态的电池,回收电池银电极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氢氟酸溶液处理粒径大于3 mm的电池片,使得银电极脱落而回收银电极,银电极的回收率为96.93%;硝酸溶液处理粒径小于3 mm的电池颗粒,将银电极转化为硝酸银溶液进行回收,银电极的回收率为96.96%~97.12%。实验结果对回收废弃组件电池银电极产业化具有指导意义,故在实验基础上,设计了回收片状、颗粒状晶硅太阳能电池银电极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硅太阳能电池 银电极 回收 工艺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底参数对N型HIBC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何凤琴 郑璐 +2 位作者 卢刚 杨振英 封先锋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2-1625,共4页
利用Silvaco软件对N型叉指背接触异质结(HIBC)太阳电池的特性参数进行了模拟和仿真,主要分析了少子寿命、衬底厚度和掺杂浓度对HIBC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Jsc)、开路电压(Voc)、填充因子(FF)和转换效率(Eff)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少子... 利用Silvaco软件对N型叉指背接触异质结(HIBC)太阳电池的特性参数进行了模拟和仿真,主要分析了少子寿命、衬底厚度和掺杂浓度对HIBC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Jsc)、开路电压(Voc)、填充因子(FF)和转换效率(Eff)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少子寿命越高,HIBC太阳电池Eff越高。当少子寿命≥1.5 ms时,HIBC太阳电池的Eff可达到24%以上;当少子寿命一定,衬底掺杂浓度为3×1016cm-3时,Eff达到最大;当掺杂浓度一定且少子寿命大于1 ms时,Eff对衬底厚度的依赖性较弱,在衬底厚度为120~160μm时,Eff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BC太阳电池 衬底厚度 少子寿命 掺杂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