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流域南岸温性草原CO_(2)排放特征对模拟降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星玥 杜岩功 +1 位作者 陈克龙 杨紫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96-2504,共9页
近20年,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呈增加趋势。为准确揭示降雨变化对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温性草原CO_(2)排放速率的影响及调控因素,本研究以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不同降雨处理下CO_(2)排放特征,基于主成分和回归模型分析,解析CO_(2)... 近20年,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呈增加趋势。为准确揭示降雨变化对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温性草原CO_(2)排放速率的影响及调控因素,本研究以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不同降雨处理下CO_(2)排放特征,基于主成分和回归模型分析,解析CO_(2)排放特征的主要调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5—8月各降雨处理下温性草原CO_(2)基本为排放状态。5—8月五种实验处理下草地CO_(2)平均排放速率之和的顺序为J25>Z75>CK>Z25>J75。增雨控制下CO_(2)排放为自然对照的-3.53%~65.64%,减雨控制下CO_(2)排放为自然对照的-33.35%~83.85%。降雨变化显著影响土壤湿度、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雨季未到时CO_(2)排放主要靠根系呼吸,雨季来临时土壤湿度对CO_(2)排放影响显著高于土壤温度。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将影响因子进行逐步筛选,建立与CO_(2)排放速率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与各影响因子同CO_(2)排放速率的相关分析相互印证,这对未来青海湖流域暖湿化背景下的温性草原CO_(2)排放速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温性草原 不同降雨处理 CO_(2)排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青海湖高山嵩草夏季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祁闻 陈克龙 +1 位作者 李琳 李炎坤 《生态科学》 2025年第3期197-201,共5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利用开顶式增温箱进行模拟增温处理,监测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优势种高山嵩草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的夏季日变化规律。结果表...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光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利用开顶式增温箱进行模拟增温处理,监测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优势种高山嵩草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的夏季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山嵩草的净光合速率呈双峰型曲线,其峰值出现在9:00和15:00左右,光合午休出现在13:00左右。高山嵩草光合参数如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各项数值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高寒草甸植被已经对青海湖流域较强太阳辐射和低CO_(2)分压等特征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在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的适应性改变。增温能提高高寒草甸地上植被的生物量,同时也拉长了青草期,有利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高山嵩草 光合作用 日变化规律 青海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哈河流域不同水体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亚荣 李星玥 陈克龙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105,共8页
基于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夏季降水、河水、土壤水和泉水δ^(2)H、δ^(18)O数据,对研究区不同水体稳定同位素及氘盈余(d-excess)进行特征分析,探讨海拔对河水和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利用后向轨迹模型模拟降水水汽来源。结果表明:(1)水体... 基于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夏季降水、河水、土壤水和泉水δ^(2)H、δ^(18)O数据,对研究区不同水体稳定同位素及氘盈余(d-excess)进行特征分析,探讨海拔对河水和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利用后向轨迹模型模拟降水水汽来源。结果表明:(1)水体稳定同位素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水>河水>泉水>降水,相对于河水、土壤水和泉水,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幅更大,降水d-excess均值最大,土壤水d-excess均值最小。(2)布哈河流域夏季大气降水线为:δ^(2)H=8.34δ^(18)O+36.05(R2=0.99),其斜率和截距均高于河水、土壤水和泉水,降水是其他水体主要补给来源,河水特征线的斜率与土壤特征线的斜率相近,二者的补给关系最为密切。(3)河水δ^(2)H和δ^(18)O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水δ^(2)H和δ^(18)O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河水和土壤水海拔效应均不显著。(4)后向轨迹模拟布哈河流域夏季降水水汽主要来自西风携带的大西洋水汽,占比为50%,同时低海拔水汽源地以局地蒸发的陆地气团为主。研究结果可为布哈河流域水文循环和气候应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哈河流域 稳定同位素 河水 土壤水 降水 泉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降水和凋落物对温性草原土壤碳矿化激发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祉蕴 王奕钧 +2 位作者 杨艳丽 杜岩功 陈克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888,共10页
脉冲式降水和凋落物输入均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但温性草原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对其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青海湖流域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脉冲式降水频次(0~2次)、凋落物添加和对照处理,通过14 d室内培养试验,开展脉冲式降... 脉冲式降水和凋落物输入均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但温性草原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对其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青海湖流域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脉冲式降水频次(0~2次)、凋落物添加和对照处理,通过14 d室内培养试验,开展脉冲式降水(P)、凋落物添加(L)及两者交互作用(L+P)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显著促进矿化速率和累计碳矿化量,增幅为L+P>P>L>CK。L及L+P处理均产生极显著正激发效应,且L+P>L。3种处理均提高了MBC,降低了电导率。L和L+P处理下碳矿化速率与pH值、NO_(3)^(-)-N显著正相关,与MBC,MBN呈负相关关系,P处理与MBC,NO_(3)^(-)-N显著负相关,与pH值、NH+4-N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脉冲式降水和凋落物添加及其交互作用显著促进青海湖流域温性草原土壤碳矿化速率和激发效应,增强其碳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效应 凋落物添加 土壤碳矿化 激发效应 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岛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群落对不同降水梯度的响应
5
作者 王霞 陈克龙 +4 位作者 杜岩功 章妮 车子涵 暴涵 王恒生 《草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84-296,共13页
产甲烷菌在湿地CH4排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降水格局的改变已经并将持续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对湿地CH_(4)排放过程产生影响。本研究以青海湖鸟岛湖滨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降水梯度处理,并利用mcr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土... 产甲烷菌在湿地CH4排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降水格局的改变已经并将持续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对湿地CH_(4)排放过程产生影响。本研究以青海湖鸟岛湖滨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降水梯度处理,并利用mcr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土壤产甲烷菌进行检测,探究鸟岛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特征对不同降水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鸟岛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的优势菌目为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和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FAPROTAX功能预测显示土壤中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占优势,由此推测H_(2)/CO_(2)还原为鸟岛土壤CH_(4)产生的主要途径。LEfSe分析表明,5个降水梯度共存在31个差异菌群,以增雨50%处理下差异菌群数量最多,从目水平到种水平共有10个差异菌群。整体而言,鸟岛土壤产甲烷菌的群落多样性较为稳定,而群落结构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部分菌群的相对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研究结果可为预测降水变化对鸟岛湿地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碳循环 气候变化 产甲烷菌 微生物群落 mcrA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