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高速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稳定性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宗伟 程云 +1 位作者 杨占武 宋志强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针对青海省高速公路沿线植被退化现象严重问题,以青海省马平、平西、平阿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通过调查和试验对影响公路人工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苗木适应性、栽植密度以及... 针对青海省高速公路沿线植被退化现象严重问题,以青海省马平、平西、平阿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通过调查和试验对影响公路人工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苗木适应性、栽植密度以及降雨量是该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植物成活率与土壤盐分含量呈一元一次负线性关系,栽植密度与其分盖度和植被总盖度均呈一元二次关系。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整这些主要影响因子,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盐分含量,选用乡土植物,调整合理栽植密度,保证土壤水分含量,使其向有利于植被恢复的方向发展,为类似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植物群落 稳定性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大型红层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 被引量:7
2
作者 晁刚 王鸿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2,共4页
青海省大型红层滑坡极为发育,本文以一影响公路运营的红层老滑坡复活形成的堆积层滑坡为例,探讨该类滑坡的治理措施。从地质、地震影响、水文与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形成滑坡的主控条件,并对滑坡的形成机制与变形机理予以分析。结合工程... 青海省大型红层滑坡极为发育,本文以一影响公路运营的红层老滑坡复活形成的堆积层滑坡为例,探讨该类滑坡的治理措施。从地质、地震影响、水文与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形成滑坡的主控条件,并对滑坡的形成机制与变形机理予以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对两排抗滑桩方案与单排抗滑桩方案进行比较后,选用单排抗滑桩方案对滑坡进行治理,给出治理工程具体参数。工程实施后,滑坡体稳定,公路路基未再出现明显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大型红层滑坡 形成机理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喷播在黄土地区边坡植被建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学平 江玉林 宋志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6-269,共4页
液压喷播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边坡快速绿化播种工程技术,目前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应用,但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黄土地区应用效果不理想。为解决黄土地区喷播植被群落建设问题,开展了微环境改良技术(土壤改良、覆盖改良)、植物选择... 液压喷播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边坡快速绿化播种工程技术,目前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应用,但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黄土地区应用效果不理想。为解决黄土地区喷播植被群落建设问题,开展了微环境改良技术(土壤改良、覆盖改良)、植物选择与配比、边坡坡向等不同处理措施对植被建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开挖水平阶截持水分量是未处理的1.75倍,初始植株保存数量较未处理高82.5%;覆盖稻草与遮光网下的截持水量是覆盖无纺布的1.14倍与1.71倍,最高,遮光网与无纺布覆盖下初始植株保存数量分别为麦草覆盖下的43%与52%;麦草比无纺布覆盖下植被盖度高5%~23.7%;柠条+外来草种与唐古特白刺+本地草种当年生长季末盖度可分别达到59%和56.5%,第2年为52.5%和77.5%。研究指出,黄土地区边坡土壤可蚀性强,喷播层易于流失,干旱、盐碱性突出等因素是造成喷播植被难以建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微环境改良、选择乡土灌木+乡土草种组合可以成功建植液压喷播植被,实现持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喷播 黄土地区 植被恢复 边坡 微环境改良 植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温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季德钧 刘江 +1 位作者 张瑑芳 刘永健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对比了当前各国规范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竖向温度梯度形式及温度基数取值的相关规定,其中英国规范和欧洲规范最为详尽合理。在英国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桥位处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结果对温度基数的取值进行修正。以青海黄南地区哇加滩黄河特... 对比了当前各国规范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竖向温度梯度形式及温度基数取值的相关规定,其中英国规范和欧洲规范最为详尽合理。在英国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桥位处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结果对温度基数的取值进行修正。以青海黄南地区哇加滩黄河特大桥为背景,建立全桥有限元杆系模型,对比分析了修正的英国规范温度梯度模式和中国规范的温度梯度模式作用下主梁的应力分布,以及斜拉桥在整体温差、索梁(塔)温差、主梁竖向温度梯度和主塔顺桥向温差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及各构件的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在青海高原高寒地区,进行桥梁设计时采用考虑地理位置修正的英国规范主梁竖向温度梯度模式进行计算并指导设计更偏于安全;对于主桥的某些构件,温度作用已经成为仅次于恒载的第二大控制作用,所得出的全桥各构件温度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为高原高寒地区同类桥梁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 高原高寒地区 温度效应 竖向温度梯度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阮小丽 王波 +2 位作者 荆国强 季德钧 王永亮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59,共5页
为了满足桥梁检测发展的需求,提高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的识别精度,基于既有图像预处理技术,提出一种新的裂缝提取及宽度计算方法。在图像预处理基础上,通过裂缝连接保留细小裂缝,将裂缝区域当作连通区域,根据裂缝特征参数过滤虚假裂缝,... 为了满足桥梁检测发展的需求,提高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的识别精度,基于既有图像预处理技术,提出一种新的裂缝提取及宽度计算方法。在图像预处理基础上,通过裂缝连接保留细小裂缝,将裂缝区域当作连通区域,根据裂缝特征参数过滤虚假裂缝,提取真实裂缝;寻找裂缝区域的交叉点,通过交叉点将整个裂缝区域划分成多个小裂缝,将小裂缝的最小外接矩形分割成多个小矩形区域,计算小矩形区域中裂缝特征参数,得到裂缝宽度。以混凝土试件重力加载形成的表面裂缝为对象,改变相机拍摄距离与拍摄倾斜角度获取裂缝图像,应用该方法计算裂缝宽度,并与裂缝观测仪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裂缝识别率高、检测误差小,裂缝检测误差随拍摄距离或拍摄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为了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采集裂缝图像时,拍摄距离最好保持在1m以内,倾斜角度尽量不要超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混凝土结构 裂缝 图像采集 裂缝自动识别 裂缝提取 裂缝连接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哇加滩黄河特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 被引量:8
6
作者 叶生春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4,共5页
青海省哇加滩黄河特大桥主桥为(104+116+560+116+104)m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承台长42m、宽25.5m、高6m,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桥址区气温垂直分布,日夜温差较大。为避免该桥承台表面出现大面积的温度裂缝,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温度控... 青海省哇加滩黄河特大桥主桥为(104+116+560+116+104)m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承台长42m、宽25.5m、高6m,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桥址区气温垂直分布,日夜温差较大。为避免该桥承台表面出现大面积的温度裂缝,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温度控制。针对桥址气候特点、承台的特殊位置等因素,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等方面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水化热总量;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承台1/4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合理布置冷却水管、制定保温方案等;通过在混凝土内布设温度传感器,对施工过程进行温度监控,并根据温度数据及时调整保温和水化热排出措施、调整混凝土内外温差。采取以上措施,承台施工完成时,未发现大面积的温度裂缝,且混凝土的温度峰值和内外温差均在规范允许值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台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温度 裂缝 混凝土配合比 冷却水管 有限元法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健康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叶仲韬 王永亮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47,共5页
军山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460m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2001年12月建成通车,2011年建立健康监测系统。为评价该桥长期运营后的整体和局部力学状态,并评估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对该桥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依据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的海量数... 军山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460m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2001年12月建成通车,2011年建立健康监测系统。为评价该桥长期运营后的整体和局部力学状态,并评估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对该桥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依据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的海量数据,采用恒载状态参数比较法和活载效应统计最值包络法对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基于线性累积损伤准则和疲劳强度曲线进行钢箱梁疲劳分析;通过比较斜拉索振动时程与理论控制阈值,判断斜拉索发生有害振动及抑振措施的失效;通过统计监测数据完整率、有效率及相关参数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评价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整体力学性能良好;钢箱梁局部存在疲劳破坏风险;斜拉索存在有害振动;健康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健康监测 数据分析 恒载状态 活载响应 疲劳分析 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力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金保 彭瑜 +2 位作者 王鹏炜 刘宇 李沁蔚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46,共9页
梯形断面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治理水毁滑坡的新结构。针对其结构的力学计算方法问题,建立计算模型和数值模型,探讨梯形抗滑桩的结构计算方法及内力和变形特征,并分析竖向预应力抗滑桩主要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通过偏心距计算和绕曲... 梯形断面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治理水毁滑坡的新结构。针对其结构的力学计算方法问题,建立计算模型和数值模型,探讨梯形抗滑桩的结构计算方法及内力和变形特征,并分析竖向预应力抗滑桩主要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通过偏心距计算和绕曲线近似微分计算方法,推导出承载力设计验算及桩体结构受力和变形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外荷载以抛物线计算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当参数条件一定时,承载力大小与外荷载的集中力和滑动面距离成反比,位移和转角大小与配筋强度成正比;桩身布置的竖向预应力增强了桩身结构抗弯性能并抑制了抗滑桩变形;量化对比分析了公式和模型计算变形效果,竖向预应力锚索结构分别优于竖向预应力锚索与钢筋共同结构的16.2%和14.2%,并分析得出了计算公式比模型变形算法值略大,其两种设计结构的算法偏差率分别为5.7%和7.5%。研究成果为同类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抗滑桩 计算模型 计算公式 受力特征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沙山隧道地温场测试与分析
9
作者 赖金星 谢永利 李群善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82,共5页
采用埋入式铂金属热敏电阻测试方法,对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沙山公路隧道地温场进行现场实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地温差值分布明显,隧道进出口段衬砌背后出现相当长时间的负温;隧道洞内段,11月至次年3月,环... 采用埋入式铂金属热敏电阻测试方法,对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沙山公路隧道地温场进行现场实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地温差值分布明显,隧道进出口段衬砌背后出现相当长时间的负温;隧道洞内段,11月至次年3月,环境温度与所测地温相差很大,4月至7月,地温不稳定,围岩内各测点的温度曲线按位置重新进行调整,低温曲线上升到最高温处,高温的曲线则到达最低温处;7月至11月,隧道进口端地温下降曲线同隧道区环境温度变化同步,而隧道出口端地温比该处隧道内环境温度滞后;在冬季,衬砌内温度始终呈现倒U型,从隧道口向隧道中间,地温是上升的,地温上升呈现进口幅度小,出口幅度大,在低温度月份进口温度稍高于出口温度,在较高温月份进口温度低于出口温度;随着围岩深度的加深,温度是增加的,浅处的温度增量要大于深处;围岩内隧道径向存在某一比较稳定的温度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地温场 现场测试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