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供给—消耗关系的青海省高寒草地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高婕 赵新全 +7 位作者 刘文亭 杨晓霞 张春平 俞旸 曹铨 刘玉祯 张雪 董全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共12页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究当地的草畜平衡状况,揭示其草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对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放牧家畜养殖为切入点,结合遥感影像数据与青海省畜牧业统计数据,对...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究当地的草畜平衡状况,揭示其草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对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放牧家畜养殖为切入点,结合遥感影像数据与青海省畜牧业统计数据,对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5-2020年青海省放牧家畜数量共增长了25.35%;从家畜结构来看,玉树藏族自治州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以牦牛饲养为主,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及海东市以绵羊饲养为主。2)青海省草地资源消耗量在这16年间增加了13.21%,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且各地级行政区间有所差异。3)青海省严重超载的地级行政区数量在2010年首次降至3个以下,整体草畜平衡状况于2013年表现最佳,草地承载压力总体有减缓趋势;分地区而言,压力增幅最明显的为海南藏族自治州,降幅最明显的为果洛藏族自治州。结果表明,2005-2020年青海省放牧家畜数量有所增加,但载畜压力有缓解趋势,省内各地级行政区在牲畜结构和压力变化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明确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该结果可为青海省高寒草地生态管理及畜牧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畜平衡 草地承载状态 载畜压力 草地资源消耗 草地资源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草地早熟禾原种扩繁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彦龙 马玉寿 +4 位作者 李世雄 施建军 刘颖 马源 王晓丽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5期66-67,共2页
青海草地早熟禾作为优良的乡土生态草种,近年来已经被大量应用于黑土滩(山)、高寒矿区等相关生态领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青海草地早熟禾原种扩繁技术对保障种子生产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原种扩繁的地域性要求出发,结合栽培技... 青海草地早熟禾作为优良的乡土生态草种,近年来已经被大量应用于黑土滩(山)、高寒矿区等相关生态领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青海草地早熟禾原种扩繁技术对保障种子生产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原种扩繁的地域性要求出发,结合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以及收获、清选等技术,详细探究青海草地早熟禾原种扩繁技术,以期为青海草地早熟禾原种繁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地早熟禾 原种扩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方式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彩彩 董全民 +9 位作者 刘文亭 冯斌 时光 刘玉祯 俞旸 张春平 张小芳 李彩弟 杨增增 杨晓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75,共14页
土壤节肢动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可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放牧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不仅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同时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以土壤为... 土壤节肢动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可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放牧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不仅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同时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以土壤为主要生存场所的土壤节肢动物。为了明确不同放牧家畜及其混合比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于2020年7月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设置中等放牧强度下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2混合放牧(MG1∶2)、牦牛藏羊1∶4混合放牧(MG1∶4)和牦牛藏羊1∶6混合放牧(MG1∶6)5个放牧样地,以无放牧(CK)为对照样地,采集0~5 cm、5~10cm、10~15 cm的土样,利用干漏斗法(Tullgren法)分离土壤节肢动物,并进行鉴定统计。结果表明:1)试验样地分离得到的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为螨总科(Acaroidae)和甲螨总科(Oiibatida),分别占土壤节肢动物总捕获量的36.67%和41.14%,且在0~5 cm土层数量最多,具有表聚性;2)不同放牧方式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组成、群落结构、密度及多样性存在不同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放牧降低了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螨总科的组成比例,而增加了甲螨总科的组成比例;无放牧样地与其他放牧方式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土壤节肢动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类群数均表现为藏羊单牧放牧样地较高,而均匀度指数与之相反;3)土壤节肢动物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全碳、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有机质、pH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节肢动物丰富度指数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节肢动物平均密度、总类群数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4)土壤全氮、全磷、全碳、速效氮、速效磷在藏羊单牧放牧样地较高;速效钾、有机质在无放牧样地最高;pH、土壤含水量在牦牛藏羊1∶6混合放牧样地最高。综上所述,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藏羊单牧对于土壤节肢动物密度、群落组成以及群落多样性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放牧方式 土壤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高寒草地紫花针茅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宋梅玲 王玉琴 +1 位作者 王宏生 鲍根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0-158,共9页
禾草内生真菌对于提高宿主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性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凋落物分解对于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紫花针茅为研究对象,比较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植株凋落物分... 禾草内生真菌对于提高宿主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性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凋落物分解对于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紫花针茅为研究对象,比较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植株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重量及全氮、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以及木质素∶N、纤维素∶N与全氮、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的变化,以期揭示内生真菌在紫花针茅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E+紫花针茅凋落物分解速率高于E-,具有更短的分解周期;随着时间的延长,紫花针茅凋落物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N由E+显著高于E-逐渐变为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纤维素含量、纤维素∶N和纤维素残留率则逐渐变为E+显著低于E-;另外,随着分解时间延长,E+和E-凋落物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全氮残留率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且后期E+显著低于E-。因此,内生真菌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紫花针茅凋落物全氮、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紫花针茅 凋落物分解 高寒草地 凋落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对优势物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生态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源 王晓丽 +1 位作者 马玉寿 张德罡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7,共13页
为明确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优势物种改变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IT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FUNGuild预测和分子生态网... 为明确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优势物种改变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IT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FUNGuild预测和分子生态网络模型方法,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对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功能群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退化程度对根际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根际土壤真菌的Beta多样性;退化程度仅对根际真菌优势种群的相对丰度产生影响,对真菌优势种群没有影响,4个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根际土壤中真菌优势种群均为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子囊菌门;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发现了29个生物标志物,其中大部分属于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草地退化过程中根际真菌群落主要由共生营养型向腐生营养型转变;网络分析发现,退化高寒草甸根际真菌群落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主要以负相关关系为主,并且退化程度越高负相关程度越强烈。同时结合网络拓扑参数,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将会导致根际真菌结构呈更为松散和不稳定的态势。综上所述,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对优势物种根际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类型产生了显著影响,并降低了真菌群落的稳定性和复杂性。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高寒草甸根际微生态的适应性机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优势物种 根际土壤真菌群落 分子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晶晶 尹亚丽 +2 位作者 刘燕 李世雄 赵文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3期27-31,15,共6页
磷是微生物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也是微生物细胞成分的组成元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作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中的一部分,其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含量对检测土壤环境及其土壤养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 磷是微生物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也是微生物细胞成分的组成元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作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中的一部分,其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含量对检测土壤环境及其土壤养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硫酸过硫酸钾消化,高温高压湿热处理对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5mL的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液,依次经1mL33%硫酸和4mL5%过硫酸钾消化后,110℃~115℃处理25min或120℃处理10min测得的微生物磷与文献报道的土壤微生物磷含量范围吻合,该法可为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的测定方法,减少实验过程中磷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氮循环 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卫东 董全民 +8 位作者 杨增增 刘玉祯 冯斌 孙彩彩 刘文亭 俞旸 曹铨 张春平 杨晓霞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1期51-59,共9页
氮循环在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元素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放牧是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家畜可以通过采食、践踏和粪尿排放对氮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本文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和Web of... 氮循环在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元素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放牧是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家畜可以通过采食、践踏和粪尿排放对氮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本文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2001~2021年期间关于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氮循环的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在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氮循环方面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英文文献的发文量较多,且多发表在具有影响力的高级期刊上。经关键词聚类和突现分析发现,适度的放牧能够保持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增加氮的矿化速率,且对轻度退化的草地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过度放牧使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透气性减弱,反硝化速率降低,最终导致土壤总氮含量下降。在放牧制度方面,与连续放牧相比,划区轮牧或者季节性休牧下的草地,植物均匀度、土壤含水量、全氮、全磷等均有所增加。经关键词突现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正在发生由地上部分到地下部分、由宏观到微观研究的转变,预测在未来的几年放牧对高寒草地地下生态学的研究会成为一大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放牧 高寒草地 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管理下祁连山区冬季牧场植被-土壤协同耦合效应评价
8
作者 于泽航 俞旸 +4 位作者 曹铨 刘玉祯 冯斌 张小芳 董全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共12页
植被-土壤系统的协同耦合度是衡量草地生态系统一致性和协调度的综合评价指标,是实现对草地量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以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为研究区域,以冬季完全放牧、冬季放牧+补饲、冬季围封(不放牧)等3种不同放牧管理的植被-土壤系统... 植被-土壤系统的协同耦合度是衡量草地生态系统一致性和协调度的综合评价指标,是实现对草地量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以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为研究区域,以冬季完全放牧、冬季放牧+补饲、冬季围封(不放牧)等3种不同放牧管理的植被-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植被因子与土壤因子组成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获取协同耦合度模型,用于评价植被-土壤系统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管理下植被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放牧+补饲草地的植被系统评分最高,完全放牧草地评分最低。不同放牧管理的土壤全碳、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围封草地的土壤系统评分最高,完全放牧草地评分最低。不同放牧管理下协同耦合度依次为围封(0.510)>放牧+补饲(0.482)>完全放牧(0.397),其中围封草地属于勉强协调土壤滞后发展型,放牧+补饲草地属于濒临失调土壤滞后发展型,完全放牧草地属于轻度失调同步衰退发展型。综上,祁连山区冬季围封草地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但未达到最佳协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放牧管理 植被-土壤系统 协同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根窗技术在独角金内酯增加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深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颖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5期39-42,共4页
植物根系的深度与其抗逆性和生产性能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且独角金内酯在调控植物根系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利用微根窗技术原位观测了独角金内酯(GR24)处理下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GR24可显著促进青... 植物根系的深度与其抗逆性和生产性能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且独角金内酯在调控植物根系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利用微根窗技术原位观测了独角金内酯(GR24)处理下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GR24可显著促进青海草地早熟禾的根系深度、总根长和单根伸长速率。本研究可为青海草地早熟禾利用独角金内酯栽培改良其根系深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地早熟禾 独角金内酯 根系深度 总根长 根系伸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紫花苜蓿对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区弃耕地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彦龙 俞旸 +3 位作者 张春平 刘文亭 董全民 杨晓霞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5期22-26,共5页
柴达木盆地现存大面积的盐碱化严重、土壤贫瘠的弃耕地,种植苜蓿可有效增加土壤中氮含量,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本研究选择耐盐碱的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Zhongmu No. 1)品种,探讨其对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区弃耕地盐碱土壤... 柴达木盆地现存大面积的盐碱化严重、土壤贫瘠的弃耕地,种植苜蓿可有效增加土壤中氮含量,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本研究选择耐盐碱的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Zhongmu No. 1)品种,探讨其对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区弃耕地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土壤生态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弃耕地土壤pH较高(>8),种植苜蓿后对土壤pH并无影响,说明中苜1号紫花苜蓿对碱性土壤适应良好;种植苜蓿后土壤中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而有效氮的含量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说明全氮含量更能表现苜蓿种植对增加土壤中氮含量的效应;苜蓿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磷钾,种植苜蓿后有效磷含量降低,而有效钾含量增加,说明苜蓿种植后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效钾的转化。因此,在柴达木弃耕退化地种植中苜1号紫花苜蓿可以有效地适应盐碱环境,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从而有效增加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 盐碱土壤 紫花苜蓿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植被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世雄 王玉琴 +1 位作者 王彦龙 尹亚丽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2期27-34,共8页
研究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植被演替以及草地生产力特征,对进一步探究高寒草甸退化机制,科学评估草地状况和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植被调查,对黄河源区高寒草甸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黑土... 研究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植被演替以及草地生产力特征,对进一步探究高寒草甸退化机制,科学评估草地状况和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植被调查,对黄河源区高寒草甸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生物量等植被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甸共有植物48种;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线叶嵩草、垂穗披碱草、高原早熟禾等优势植物种呈下降趋势,黄帚橐吾、青海刺参和臭蒿等则呈上升趋势。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群落物种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则无明显变化。将高寒草地植被划分为禾本科、莎草科、龙胆科、菊科、杂类草和毒害草六类,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禾本科、莎草科和龙胆科牧草比例显著降低,菊科和毒害草比例则显著升高。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呈"V"形变化,轻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中度退化草地最低,与未退化、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之间差异显著。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80%以上集中于表层土壤,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退化阶段 物种组成 多样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地区不同栽培年限麦宾草对黑土滩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丽 马玉寿 +4 位作者 王彦龙 李世雄 景美玲 施建军 温军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2期7-13,70,共8页
为研究麦宾草种植后对黑土滩土壤的修复作用,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年限的麦宾草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并计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为研究麦宾草种植后对黑土滩土壤的修复作用,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年限的麦宾草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并计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土壤团聚体结构,探讨麦宾草的种植对黑土滩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在7.14~7.99间,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容重(BD)在0.98~1.44 g·cm^-3间,呈降低趋势;土壤碳(SOC)、土壤全氮(TN)和土壤含水量(SM)在不同种植年限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全磷(TP)在种植麦宾草后降低,黑土滩样地最高,为1.07g·kg^-1;全钾(TK)随着种植年限先增加后降低,种植第二、三年分别为23.61 mg·kg^-1和22.25 mg·kg^-1;速效氮(NH4+-N、NO3--N)显著增加,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无显著差异;土壤团粒指数(ELT)有减小趋势;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在不同种植年限间无显著差异。麦宾草栽培的2~4年间对黑土滩土壤容重、团聚体稳定性、速效养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要全面深入的讨论麦宾草对黑土滩土壤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需要从更长的时间尺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宾草 土壤团聚体 祁连山区 团粒指数 土壤性质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科观赏植物驯化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周豪 刘颖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菊科植物的物种特性、药用价值、驯化选育方式、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针对当前菊科植物资源研究和栽培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 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菊科植物的物种特性、药用价值、驯化选育方式、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针对当前菊科植物资源研究和栽培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菊科植物及其近缘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也为新药源的探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物种特性 药用价值 繁殖技术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洛州推行“草长制”草地生态保护制度 被引量:4
14
作者 贺有龙 王晓丽 +6 位作者 施建军 汪海波 王彦龙 马玉寿 刘颖 华热 刘永琦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4期49-52,39,共5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目前,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目前,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管理和修复,青海省果洛州率先提出和制定“草长制”这一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及实施意见。本文从推行“草长制”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草长制”的组织体系及主要职责,“草长制”实施的主要任务、重要保障措施和重要目标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草长制”草地保护制度。草长制工作运行规范,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草地生态保护管理体系,进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腹地 草长制 草地生态保护制度 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彩彩 董全民 +3 位作者 刘文亭 张春平 俞旸 杨晓霞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3期57-61,共5页
土壤动物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关草地土壤动物的研究日益增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综述近10年国内外文献,从环境因子、季节、不同生境等多方面对土壤动... 土壤动物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关草地土壤动物的研究日益增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综述近10年国内外文献,从环境因子、季节、不同生境等多方面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响应机制。以期增强对草地土壤动物的认识和了解,为日后关于草地土壤动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对草地土壤动物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草地土壤动物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播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亚丽 王玉琴 +1 位作者 李世雄 马玉寿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退化草地修复不仅是植被的修复,更重要的是土壤状况的修复。为明确补播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修复效应,对青藏高原青海草地早熟禾补播草地土壤碳氮磷等化学性质及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寒草甸中度退化草地实施... 退化草地修复不仅是植被的修复,更重要的是土壤状况的修复。为明确补播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修复效应,对青藏高原青海草地早熟禾补播草地土壤碳氮磷等化学性质及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寒草甸中度退化草地实施补播后,表层土壤酸碱度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钾、硝态氮、碳氮比及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土壤全磷、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升高。草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全钾及土壤碳氮比无关,补播改变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全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调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高寒草甸 补播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休牧对三江源区典型高寒草甸植物经济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乐乐 马玉寿 +2 位作者 王晓丽 周选博 王彦龙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4期1-5,19,共6页
为深入了解春季休牧对典型高寒草甸植物经济类群的影响,以果洛州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三年的春季休牧,于2019年牧草生长旺季(8月中旬),采用样方法调查休牧区与对照区植物不同经济类群的特征,研究春季休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春季休牧对典型高寒草甸植物经济类群的影响,以果洛州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三年的春季休牧,于2019年牧草生长旺季(8月中旬),采用样方法调查休牧区与对照区植物不同经济类群的特征,研究春季休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休牧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均在增加,其中莎草科功能群生物量增加较快,其次为禾本科功能群,阔叶型可食草功能群增加缓慢,而杂类草功能群却逐渐减少。因此,春季休牧对于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甸 春季休牧 退化草地恢复 经济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害抑制对三江源区轻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选博 王晓丽 +3 位作者 马玉寿 王彦龙 罗少辉 谢乐乐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研究鼠害抑制对三江源区轻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于2019年3月18日—22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的典型高寒草甸上开展人工鼠害抑制试验,未抑制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鼠害抑制试验区莎草科和禾本科的重要值分别较对照... 为研究鼠害抑制对三江源区轻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于2019年3月18日—22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的典型高寒草甸上开展人工鼠害抑制试验,未抑制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鼠害抑制试验区莎草科和禾本科的重要值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阔叶型可食草和毒害草的重要值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鼠害抑制试验区草地群落的总盖度较对照降低了13.7%,差异显著(P=0.003)。鼠害抑制提高了莎草科、禾本科和毒害草的株高,差异显著(P<0.05)。鼠害抑制试验区草地群落的地上总生物量降低了2.6%,由123.6g·m^(-2)降至120.4 g·m^(-2),但差异不显著(P=0.740)。鼠害抑制试验区莎草科、禾本科和毒害草的地上生物量分别较对照增加,差异显著(P<0.05),而阔叶型可食草的地上生物量较对照降低了65.1%,由63.0g·m^(-2)降至22.0 g·m^(-2),差异显著(P=0.000)。由此可见,鼠害抑制可以改善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优质牧草的状况,促进高寒草甸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甸 高原鼠兔 植被特征 鼠害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君玲 刘颖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5期62-65,共4页
干旱是影响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可对草地早熟禾的生产性能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因此,草地早熟禾抗旱机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形态、解剖结构、代谢机制及基因调控等方面综述了草地早熟禾对干旱的胁迫响应... 干旱是影响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可对草地早熟禾的生产性能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因此,草地早熟禾抗旱机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形态、解剖结构、代谢机制及基因调控等方面综述了草地早熟禾对干旱的胁迫响应,以期为草地早熟禾抗旱基因的筛选和抗旱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干旱胁迫 代谢机理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J系列羊肚菌品种氨基酸特征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卫 梁健 +4 位作者 王乐 王其才 尚千涵 董全民 洒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以自主选育的QJ系列羊肚菌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检测子实体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明确氨基酸营养特征。使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 以自主选育的QJ系列羊肚菌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检测子实体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明确氨基酸营养特征。使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标准模式谱、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氨基酸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系列品种总体表现为氨基酸种类丰富、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的基本特征。其中标准模式谱评价可知QJ-10、QJ-12明显优于其他品种,QJ-9是系列品种中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聚类分析将系列品种分为4类,第一类为氨基酸总量高、呈味氨基酸丰富,包括QJ-3、QJ-6、QJ-8和QJ-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氨基酸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为QJ-6、QJ-8、QJ-9、QJ-12、QJ-3、QJ-7、QJ-10、QJ-2,其中QJ-6羊肚菌综合得分最高,为0.38。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丰富QJ系列羊肚菌基础研究数据,为羊肚菌品种的差异化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J系列羊肚菌 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