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元素锌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万栋 张晓卫 +1 位作者 崔占鸿 冯宇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42-4449,共8页
锌在反刍动物体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锌是维持反刍动物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以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称为“生命元素”。本文综述了锌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繁殖性能、瘤胃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反刍动物锌需要量,... 锌在反刍动物体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锌是维持反刍动物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以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称为“生命元素”。本文综述了锌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繁殖性能、瘤胃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反刍动物锌需要量,旨在为锌在反刍动物生产及应用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免疫功能 瘤胃发酵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GHR基因exon 10-1序列SN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金鑫燕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3期39-43,共5页
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HR被认为是重要的泌乳性状候选基因。研究牦牛GHR基因SNP多态性是下一步开展牦牛乳用性能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重要基础。本试验对牦牛GHR基因exon 10-1片段进行了SNP检测,结果表明:牦牛GHR基因exon 10-1含SNP多态位点3... 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HR被认为是重要的泌乳性状候选基因。研究牦牛GHR基因SNP多态性是下一步开展牦牛乳用性能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重要基础。本试验对牦牛GHR基因exon 10-1片段进行了SNP检测,结果表明:牦牛GHR基因exon 10-1含SNP多态位点3个,第267位G,形成GG和AG两种基因型,第336位T,形成TT和GT两种基因型,第650位A,形成AA和AC两种基因型,所有样本形成四种基因型GG/GT/AA、GG/TT/AC、GG/TT/AA、AG/TT/AA,其中GG/TT/AA为优势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GHR EXON 10 SNP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生长激素受体基因exon 5序列SN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鑫燕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3期8-11,共4页
生长激素受体基因是泌乳性状重要候选基因,本试验对牦牛GHR基因exon 5片段进行了SNP检测,该结果表明牦牛GHR基因exon 5含SNP多态位点1个,第82位T,形成C/C和C/T两种基因型,且该SNP为非同义cSNP,碱基C/T的转换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精氨酸/半... 生长激素受体基因是泌乳性状重要候选基因,本试验对牦牛GHR基因exon 5片段进行了SNP检测,该结果表明牦牛GHR基因exon 5含SNP多态位点1个,第82位T,形成C/C和C/T两种基因型,且该SNP为非同义cSNP,碱基C/T的转换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精氨酸/半胱氨酸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GHR exon5 SNP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体外产气法及CNCPS体系评定豆渣、菜籽粕的营养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学燕 崔占鸿 +2 位作者 孙璐 王通 刘书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7年第3期18-22,共5页
本研究以青海高原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体外产气法评定豆渣、菜籽粕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从常规营养含量分析来看,菜籽粕的CP和EE含量明显优于豆渣;在此基础上,通过CNCPS体系和体外发酵... 本研究以青海高原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体外产气法评定豆渣、菜籽粕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从常规营养含量分析来看,菜籽粕的CP和EE含量明显优于豆渣;在此基础上,通过CNCPS体系和体外发酵参数指标的评定看出,豆渣的饲用营养价值要优于菜籽粕。因此,建议开展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时应结合常规养分分析、CNCPS体系和体外产气法进行综合评定,同时针对豆渣和菜籽粕蛋白质类饲料在牦牛生产上应用需进一步研究其营养组合搭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豆渣 菜籽粕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 体外产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价蚕豆秸秆与3种作物秸秆营养组合发酵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涵 刘书杰 +2 位作者 夏洪泽 崔占鸿 孙璐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5期16-21,共6页
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蚕豆秸秆按不同质量比(0∶100、25∶75、50∶50、75∶25、100∶0)分别于小麦秸秆、青贮玉米秸秆和燕麦青干草两两组合后的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从GP 24h、ME和IVOMD三个产气发酵指标看,农作物秸秆中由高... 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蚕豆秸秆按不同质量比(0∶100、25∶75、50∶50、75∶25、100∶0)分别于小麦秸秆、青贮玉米秸秆和燕麦青干草两两组合后的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从GP 24h、ME和IVOMD三个产气发酵指标看,农作物秸秆中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青贮玉米秸秆>蚕豆秸秆>小麦秸秆>燕麦青干草,且体外发酵理论最大产气量(A)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而产气延滞时间(Lag)则与之相反。蚕豆秸秆与3种禾本科植物秸秆组合后,产气量均较单一的禾本科植物秸秆有所提高,且随着各组合中蚕豆秸秆质量比增加,产气量也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当蚕豆秸秆与小麦秸秆25∶75或50∶50比例组合,蚕豆秸秆与青贮玉米秸以25∶75比例组合,蚕豆秸秆与燕麦青干草50∶50比例组合时正组合效应最优。因此,科学的组合搭配作物秸秆能有效提高作物秸秆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产气法 组合效应 蚕豆秸秆 作物秸秆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