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明芳 吴国芳 王磊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乳酸菌制剂作为纯天然饲料添加剂,因其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免疫机能等功效且具有无毒、无害、低耐药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该综述旨在突出乳酸菌作为猪、家禽、反刍动物和水产动物养殖中抗生素替代品的潜... 乳酸菌制剂作为纯天然饲料添加剂,因其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免疫机能等功效且具有无毒、无害、低耐药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该综述旨在突出乳酸菌作为猪、家禽、反刍动物和水产动物养殖中抗生素替代品的潜在价值,以期为乳酸菌在动物生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动物生产 替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发酵条件优化及品质鉴定 被引量:16
2
作者 万里 吴国芳 +2 位作者 王磊 张晓卫 冯宇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58-3375,共1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选用3株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干酪乳杆菌)、2株酵母菌(酿酒酵母菌、毕赤酵母菌),采用4因素(接种比例、接种量、水料比、温度)3水平正交设计对精补料发酵条件...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选用3株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干酪乳杆菌)、2株酵母菌(酿酒酵母菌、毕赤酵母菌),采用4因素(接种比例、接种量、水料比、温度)3水平正交设计对精补料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共设9个组,测定各组发酵饲料中氨态氮(NH3-N)、可溶性糖(SS)、淀粉(ST)含量,pH以及3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用极差分析法确定综合指标最优时的发酵条件;将精补料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发酵不同时间(0、1、3、5、7、10、15 d),通过测定发酵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酶活性、霉菌毒素含量以及有氧稳定性,确定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1)AFB1、ZEN含量优化组为G1(接种量5%,接种比例1∶1、温度20℃、水料比0.4∶1)、G7组(接种量15%,接种比例2∶1、温度20℃、水料比1∶1),NH3-N含量优化组为G3(接种量5%,接种比例2∶1、温度30℃、水料比1∶1)、G7组,ST含量优化组为G6组(接种量10%,接种比例2∶1、温度30℃、水料比0.4∶1),DON含量优化组为G5(接种量10%,接种比例1∶2、温度25℃、水料比1∶1)、G7组,SS含量优化组为G4(接种量10%,接种比例2∶1、温度20℃、水料比0.6∶1)、G6组。2)16S测序结果显示,G3组发酵饲料中微生物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显著高于G1、G2(接种量5%,接种比例1∶2、温度25℃、水料比0.6∶1)、G4、G6、G7、G8(接种量15%,接种比例1∶1、温度30℃、水料比0.4∶1)、G9组(接种量15%,接种比例1∶2、温度25℃、水料比0.6∶1)(P<0.05),略高于G5组(P>0.05);G3组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G1、G2、G4、G5、G6、G8、G9组(P<0.05),与G7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与发酵第0天(未发酵)时相比,发酵饲料粗蛋白质(CP)含量、纤维素酶(CL)、脂肪酶(LPS)、酸性蛋白酶(ACP)活性均在发酵第5天时显著升高(P<0.05),NH3-N、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在发酵第5天时显著降低(P<0.05),β-淀粉酶(β-AL)活性、pH以及SS、ST、AFB1、ZEN、DON含量均在发酵第10天时显著降低(P<0.05)。4)发酵饲料有氧暴露20 d后,其中心温度高出环境温度2℃,同时pH异常增大。结论:1)精补料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接种比例2∶1、温度30℃、水料比1∶1,该发酵条件能够有效提高发酵饲料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Lactobacillus brevis的相对丰度。2)精补料最佳发酵时间为5 d,该发酵时间可提高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降低霉菌毒素含量。3)发酵结束开盖后,发酵饲料应在20 d内喂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精补料 发酵 条件优化 品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日粮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志鹏 吴国芳 王磊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8,25,共7页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是养猪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日粮模式,以理想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为理论基础,在不影响生长性能的前提下,将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从NRC(1998)推荐水平的基础上降低2%~4%,同时合理添加合成氨基酸来满足畜禽的需要。与传统日粮...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是养猪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日粮模式,以理想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为理论基础,在不影响生长性能的前提下,将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从NRC(1998)推荐水平的基础上降低2%~4%,同时合理添加合成氨基酸来满足畜禽的需要。与传统日粮相比,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具有提高蛋白利用效率、节约饲料成本、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提高肉品质、降低环境污染等优点。文章从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对猪的生长性能、氮排泄、肠道菌群、肉品质这四个方面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平衡 低蛋白日粮 氮排泄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饲料条件优化及营养价值评定 被引量:4
4
作者 万里 吴国芳 +3 位作者 王磊 姚志芳 张志鹏 张俊峰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8,共7页
为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益生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毕赤酵母菌JZ10发酵精补料,采用3因素(接种量、水料比、温度)3水平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随机分为9个组,测定每组饲料中的氨态氮(NH_(3)-N)、可溶性糖(SS)、淀粉(ST)、pH... 为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益生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毕赤酵母菌JZ10发酵精补料,采用3因素(接种量、水料比、温度)3水平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随机分为9个组,测定每组饲料中的氨态氮(NH_(3)-N)、可溶性糖(SS)、淀粉(ST)、pH,使用极差分析法找到综合指标最优的组合,测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含量,从而确定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1)pH最优组为F3(接种量5%、发酵温度30℃、水料比1∶1),ST最优组为F_(1)(接种量5%、发酵温度30℃、水料比0.4∶1),NH_(3)-N最优组为F5(接种量10%、发酵温度25℃、水料比1∶1),SS最优组为F4(接种量10%、发酵温度20℃、水料比0.6∶1)。(2)发酵第5天,粗蛋白(CP)、ST、SS含量显著升高(P<0.05),pH、黄曲霉毒素B_(1)(AFB_(1))、呕吐毒素(DON)含量显著降低(P<0.05)。发酵第7天,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显著降低(P<0.05),NH 3-N含量显著升高(P<0.05)。精补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温度25℃,水料比1∶1,发酵时间5~7 d,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降低霉菌毒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菌 精补料 条件优化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日粮不同氨基酸比例对八眉三元猪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志鹏 吴国芳 +1 位作者 王磊 张剑博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6,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不同氨基酸比例对八眉三元猪氨基酸、脂肪酸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重约16 kg的八眉三元猪(杜×长×八) 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参照美国NRC (2012)推荐的日粮氨基酸...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不同氨基酸比例对八眉三元猪氨基酸、脂肪酸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重约16 kg的八眉三元猪(杜×长×八) 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参照美国NRC (2012)推荐的日粮氨基酸比例、八眉猪(BMZ)肌肉氨基酸比例、中国地方猪(NYT)推荐的日粮氨基酸比例设计了3种氨基酸比例日粮,分别为NRC组、BMZ组和NYT组。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与NRC组和NYT组相比,BMZ组八眉三元猪背最长肌赖氨酸(Lys)和甘氨酸(Gly)含量显著提高(P<0.05),油酸(C18∶1n9c)、顺-9-棕榈油酸(C16∶1)含量显著提高(P<0.05),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BMZ组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色氨酸(Trp)为100∶11∶71∶14时,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日粮 氨基酸 八眉三元猪 脂肪酸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对黑藏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明芳 吴国芳 +2 位作者 马遥 索宏德 王磊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3-80,共8页
为探究复合乳酸菌对黑藏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4只健康、体重[(30.64±0.30)kg]相近的5月龄青海黑藏羊公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其中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LAB组)饲喂... 为探究复合乳酸菌对黑藏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4只健康、体重[(30.64±0.30)kg]相近的5月龄青海黑藏羊公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其中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LAB组)饲喂基础日粮+300 mg/kg复合乳酸菌,试验期74 d。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LAB组日增重提高了19.98%(P<0.05),料重比降低了17.42%,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两组间肌肉剪切力、pH45 min及肉色无显著差异(P>0.05)。(2)LAB组脂肪酸中硬脂酸含量较CK组降低了10.89%,豆蔻脑酸、棕榈一烯酸及芥酸含量分别比CK组提高了42.86%、25.83%和100.00%(P<0.05)。(3)与CK组相比,LAB组风味物质中己醛、壬醛、(E)-2-辛烯醛、(E)-2-壬烯醛、(E)-2-十一烯醛、(E)-2-十二烯醛、(2Z)-2-辛烯-1-醇、二甲基硅烷二醇含量分别降低了40.81%、13.96%、22.73%、11.76%、41.67%、12.82%、31.08%和23.32%(P<0.05),十六醛、苯甲醛、1-辛烯-3醇含量分别提高了56.79%、26.99%和40.85%(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复合乳酸菌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黑藏羊生长性能,提高黑藏羊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肌肉抗氧化能力,同时对羊肉的风味也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 藏羊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60日龄藏绵羊瘤胃真菌群落的动态演替
7
作者 王磊 马玉红 +2 位作者 吴国芳 索宏德 贺丽霞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35,共10页
为研究放牧条件下藏绵羊从出生到成年瘤胃真菌群落的动态演替过程,采集9个时间点(0、2、7、14、28、42、56、70和360日龄)27只藏绵羊瘤胃液,进行ITS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瘤胃真菌的动态演替过程与日龄和饮食因素有关,在门水平上占优势的... 为研究放牧条件下藏绵羊从出生到成年瘤胃真菌群落的动态演替过程,采集9个时间点(0、2、7、14、28、42、56、70和360日龄)27只藏绵羊瘤胃液,进行ITS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瘤胃真菌的动态演替过程与日龄和饮食因素有关,在门水平上占优势的真菌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新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75%的总相对丰度)。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和新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丰度随日龄的增长显著变化。从D0~D360,子囊菌门(Ascomycot)相对丰度由75.4%下降到10%,新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相对丰度由0.5%上升到86.1%。在属水平上,真菌群落呈现日龄相关性。D2的优势属为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和分枝孢子菌属(Cladosporium),D70的优势属为新丽鞭毛菌属(Neocallimastix)。综上所述,绵羊瘤胃真菌的演替过程受饲养条件和日龄的显著影响,在出生后第1天未发育的瘤胃即出现真菌,研究结果为研究瘤胃真菌在放牧羔羊体内的定植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制定新的管理策略,促进目标真菌的定植,从而改善宿主的瘤胃消化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 放牧 瘤胃真菌 ITS基因测序 演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