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盐湖K、Li、B等盐类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饶辉辉 潘彤 +3 位作者 贺茂勇 侯殿保 陈建洲 周江迪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96,共21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高原型内陆盆地,拥有着丰富的盐湖矿产资源,其中K、Li、B等资源储量和品质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文章详细探讨了这些资源的富集成因,并将其归纳为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化学风化与沉积、水体补给四个方面。...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高原型内陆盆地,拥有着丰富的盐湖矿产资源,其中K、Li、B等资源储量和品质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文章详细探讨了这些资源的富集成因,并将其归纳为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化学风化与沉积、水体补给四个方面。其中地质构造运动塑造了柴达木盆地独特的“高山深盆”环境,为盐类物质的沉积提供了初始条件;气候变化特别是干旱气候的出现,促进了盐分的蒸发浓缩;化学风化作用则为盐湖提供了矿物质来源,而沉积过程决定了这些物质在盆地何处富集;水体补给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热泉和深层油田水的补给,这些都显著影响了盐湖中K、Li、B等盐类资源的富集。同位素地球化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揭示盐湖卤水的物源、补给源及其成矿过程,为全面系统地揭示盐湖地球化学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在柴达木古湖的演化、Ca-Cl型卤水混合作用下的钾盐成矿等方面仍存在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解决这些科学问题对我国盐湖盐类战略性资源富集及其成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盐湖 盐类资源 富集成因 物源 成矿机制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背景复杂区的找矿技术组合研究——以青海省柳弯区块状硫化物矿床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忠 芦文泉 +2 位作者 姬丙艳 袁桂林 李延庆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23,共12页
青海省柳弯区矿集区内块状硫化物矿床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海相火山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次火山岩中,受后期构造破坏,矿体分布规律难以掌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多金属矿找矿利用了地、物、化、遥等多种方法手段,涉及该区及周边... 青海省柳弯区矿集区内块状硫化物矿床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海相火山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次火山岩中,受后期构造破坏,矿体分布规律难以掌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多金属矿找矿利用了地、物、化、遥等多种方法手段,涉及该区及周边各种地质工作较多,但未能系统总结不同方法、不同物化探工作在该区铜多金属矿找矿上的应用效果,因此在找矿方面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本次研究从分析多金属矿床覆盖层厚度、矿床和矿体地质特征、不同物化探异常特征入手,总结地质背景下矿化体的物化探特征,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并通过钻探深部验证,在下柳沟、弯阳河、下沟老矿段深部发现隐伏矿体,在老矿段之间的空白区圈定了工业矿体,同时在矿区外围的下沟沟脑-苇夏沟一带发现较好的找矿线索。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有效的找矿技术组合为重力+激电+地气+可控源+钻探,可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在哪找、怎么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锌矿 老矿区 找矿技术 方法组合 柳弯区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水溶氦气资源现状及赋存特征
3
作者 晁海德 韩生林 +7 位作者 安生婷 徐永锋 巩志远 李青 谢菁 李吉庆 蔡廷俊 王琪玮 《西北地质》 2025年第5期33-45,共13页
水溶氦气作为氦气藏的一种特殊赋存类型,近年来逐步得到广泛关注。青海省地域广阔,温泉等地下水资源丰富,通过对温泉、冷泉、卤水的系统调查,系统探究了水溶氦资源分布、含量、成因特征及其与温度、矿化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青海省水溶... 水溶氦气作为氦气藏的一种特殊赋存类型,近年来逐步得到广泛关注。青海省地域广阔,温泉等地下水资源丰富,通过对温泉、冷泉、卤水的系统调查,系统探究了水溶氦资源分布、含量、成因特征及其与温度、矿化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青海省水溶氦气资源的分布与侵入岩关系密切,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玛多地区、南祁连盆地,其中柴达木盆地水溶氦含量最大,8最高达1.1%;估算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玛多地区、南祁连盆地生氦量,分别为39.49×10 m^(3)、82.16×10 m^(3)、1.46×108 m^(3)、1.90×108 m^(3);水溶氦R值为0.42×10^(-8)~11.07×10^(-8),R/Ra为0.003~0.068,属典型壳源成因气;氦含量与温度呈弱正相关关系、与矿化度呈正相关关系,且水温大于25℃的温泉及矿化度大于1 g/l的咸水是青海省水溶氦资源赋存的有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氦气 资源现状 赋存特征 矿化度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水溶氦气资源的发现及富集机理 被引量:6
4
作者 晁海德 陈建洲 +5 位作者 王国仓 赵维孝 蔡廷俊 李吉庆 李青 谢菁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73,共13页
通过采集、测试柴达木盆地卤水井、温泉水样品,以及氦源岩及其生氦强度研究,梳理水溶性氦气分布特征,总结成因,探究富集机理,以期了解柴达木盆地水溶性氦气资源现状,并拓展氦气藏勘探、研究的新思路。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氦源岩是多元... 通过采集、测试柴达木盆地卤水井、温泉水样品,以及氦源岩及其生氦强度研究,梳理水溶性氦气分布特征,总结成因,探究富集机理,以期了解柴达木盆地水溶性氦气资源现状,并拓展氦气藏勘探、研究的新思路。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氦源岩是多元的、开放的,除花岗岩外,侏罗纪、石炭纪泥页岩是潜在的生氦母岩,且侏罗纪泥页岩生氦强度最大,志留纪二长花岗岩次之,石炭纪泥页岩最低;以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为主要聚集层的水溶性氦气分布于柴中断裂以北区域,且存在北、中、南3条控氦断裂带;柴达木盆地水溶性氦气基本为壳源型氦气,幔源氦仅占0.005%~0.42%;水溶性氦气成藏的关键在于“生、运、储”,其中泥页岩、中酸性岩体是氦气潜在生成母源,地下水、断裂提供运移载体及通道,油砂山组、狮子沟组提供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氦气 氦源岩 生氦强度 富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自生自储型氦气的初步发现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建洲 王瑾 +3 位作者 王国仓 谢菁 安生婷 李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5-1639,共15页
为查明共和盆地潜在氦气源岩(干热岩)稀有气体、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笔者在共和盆地采集了与干热岩相关的花岗岩进行了稀有气体和放射性铀钍测试、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发现花岗岩中氦气含量达到49×10^(-6)~851×10^(-6)... 为查明共和盆地潜在氦气源岩(干热岩)稀有气体、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笔者在共和盆地采集了与干热岩相关的花岗岩进行了稀有气体和放射性铀钍测试、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发现花岗岩中氦气含量达到49×10^(-6)~851×10^(-6),每吨岩石中氦气含量达到0.27798~4.76992 m^(3),局部区段氦气含量更高。计算3 He/4 He同位素值在7.30×10^(-10)~2.5×10^(-8)之间,确定该区氦气为放射性成因。共和盆地花岗岩体中常见铀钍独立矿物及分散矿物,铀含量在0.74×10^(-6)~38.1×10^(-6),钍含量在4.7×10^(-6)~42.2×10^(-6)。估算研究区氦生成量约269×10^(8)m^(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花岗岩氦气储层储集特征研究,岩体中存在低密度、较高孔隙度和微裂缝发育区段,测井数据也显示花岗岩体中储集特征和脆性良好的区段,是氦气赋存的空间。花岗岩中的富铀矿物对氦气的封闭温度(27~250℃)与干热岩相关的花岗岩温度(80~236℃)基本一致,具备封存条件,估算岩体中封闭氦量为4.03×10^(8)~46.8×10^(8)m^(3)。岩体中浅部、深部和压裂返排液中均有氦气,深部高含量氦气存在,压裂后返排液中氦气聚集明显,初步证明了自生自储型氦气藏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氦气 生成 储集 自生自储型 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巴伦马海盆地盐湖黏土型钾锂矿的物质组成及溶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桂林 马玉亮 +5 位作者 陈建洲 蒋远山 徐永锋 晁海德 丁成旺 梁辉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93,共15页
为评价柴达木巴伦马海盆地盐湖黏土型钾锂矿可加工性和可利用性,开展了X射线衍射分析、TOFSIM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元素面扫描分析等岩矿测试和溶矿试验。结果表明:盐湖黏土型钾锂矿主要矿物类型为造岩矿物碎屑、盐类矿物、吸附于矿... 为评价柴达木巴伦马海盆地盐湖黏土型钾锂矿可加工性和可利用性,开展了X射线衍射分析、TOFSIM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元素面扫描分析等岩矿测试和溶矿试验。结果表明:盐湖黏土型钾锂矿主要矿物类型为造岩矿物碎屑、盐类矿物、吸附于矿物表面或层状矿物结构面的物质。主要化学成分为K、Na、O、Cl,盐类矿物成分Cl^(-)、SO_(4)^(2-)、K、Ca、Na、Mg、B_(2)O_(3)含量高,稀有元素Li、Rb、Cs、Sr富集明显。黏土层中水可溶物为石盐、光卤石和水氯镁石,Li、K可以通过水溶方式溶取利用。分析认为K的赋存类型主要为可溶性盐类矿物、长石和黏土矿物;锂的赋存类型主要为吸附锂和结构型锂,吸附锂包括水溶锂和酸浸锂,残渣态锂属于结构型锂。溶矿试验显示巴伦马海盐湖黏土型钾锂矿中K达到固体矿工业指标,Li达到液体矿综合评价指标,证实是可采出、有价值、可加工、可利用的矿产,估算潜在LiCl资源为114.41万t,KCl资源为1395.22万t。推荐Li≥32.25×10^(-6)为黏土型钾锂矿的锂综合利用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矿 钾锂矿 盐湖黏土型 巴伦马海盆地 矿物类型 潜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下柳沟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文忠 袁桂林 +5 位作者 宋生春 谢海林 宋维刚 巩志远 马永胜 安生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7-460,共14页
青海祁连下柳沟铜铅锌矿床位于北祁连走廊南山南坡一带,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赋存于中寒武统黑茨沟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和地层控制,产状随地层变化而变化。本次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入手,再对区内不... 青海祁连下柳沟铜铅锌矿床位于北祁连走廊南山南坡一带,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赋存于中寒武统黑茨沟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和地层控制,产状随地层变化而变化。本次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入手,再对区内不同阶段的硫化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金属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矿环境,从而对本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可知,下柳沟地区矿体形态复杂,矿体沿走向、倾向品位及厚度变化均较大,主要呈似层状、条带状、网脉状、透镜状等产出,矿石组合以铜铅锌矿石和铅锌矿石为主。通过对闪锌矿中Zn、S、Cd、Fe、S、Co、Ni等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本区矿床为火山喷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黝铜矿电子探针分析可知,本区目前揭露的仅为矿体的中上部,深部可能还存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锌矿 硫化物 电子探针 成矿环境 下柳沟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同仁兰采地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任文恺 王生云 +2 位作者 陈礼标 吴少锋 张海青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9-1074,共16页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同仁—泽库构造岩浆岩带,位于青海同仁县以西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是该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本文对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兰采地区花岗闪长...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同仁—泽库构造岩浆岩带,位于青海同仁县以西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是该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本文对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兰采地区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31.4±2.9)Ma(MSWD=0.024),即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稀土元素总量为138.76×10^-6~197.19×10^-6,具有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La/Yb)N值为11.53~17.19),Eu具有负异常;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Sr、Ba、P呈明显负异常,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类。结合区域地质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兰采地区花岗闪长岩的源区物质为变基性岩类,幔源岩浆的参与可能对该岩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于以整体挤压为主、局部剪切伸展为辅的地壳逐渐加厚的动力学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兰采地区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柳弯区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忠 袁桂林 +5 位作者 谢海林 宋生春 宋维刚 巩志远 马晓萍 李青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柳弯区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VMS型矿床之一。由于本区地质背景复杂,矿体受后期构造改造严重,矿体分布规律难以掌握,一直未能取得找矿突破。笔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进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带... 柳弯区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VMS型矿床之一。由于本区地质背景复杂,矿体受后期构造改造严重,矿体分布规律难以掌握,一直未能取得找矿突破。笔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进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带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矿物成分及伴生关系、围岩蚀变特征等;对本区矿床控矿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和国内外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本区成矿明显受地层、构造及变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柳弯区35线以西,矿体主要控制高程为3 000~3 500m;而柳弯区35线以东,矿体主要控制高程为2 700~3 000m。矿体向深部仍未圈闭,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S型 柳弯区矿床 矿床地质 控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地区三叠系页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晁海德 陈建洲 +8 位作者 王瑾 李吉庆 王国仓 赵洪岳 蔡廷俊 刘立波 李生福 任文恺 邱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2-1064,共13页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地区八宝山盆地作为高原页岩气成藏特征探索的典型区域之一,对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成岩作用的研究程度很低,不足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勘探价值。基于岩性观察及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地区八宝山盆地作为高原页岩气成藏特征探索的典型区域之一,对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成岩作用的研究程度很低,不足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勘探价值。基于岩性观察及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分析资料,对该区三叠系页岩成岩作用及对储层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三叠系八宝山组页岩成岩作用共有6类:压实、胶结、黏土矿物转化、交代、溶蚀及有机质热成熟作用。综合有机质成熟度、岩石热解最高峰温、伊蒙混层比中蒙皂石占比、黏土矿物组合、孔隙类型等指标得出:研究区页岩处于中成岩B期-晚成岩阶段。结合各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研究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易于造成孔隙度的减小,溶蚀作用、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易于孔隙度的增大,而交代作用对孔隙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三叠系 成岩作用 储层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柴北缘滩间山地区金龙沟金矿成矿模式总结与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安生婷 李培庚 +3 位作者 杜生鹏 吴永娟 赵胜楠 晁海德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7,共9页
金龙沟金矿是青海柴北缘成矿带发现的首个大型金矿床,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金龙沟金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质量、成矿期次及蚀变等成矿作用特征,认为金龙沟金矿为两期成矿作用形成的复合叠加浅成中温热液型金矿床,分别... 金龙沟金矿是青海柴北缘成矿带发现的首个大型金矿床,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金龙沟金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质量、成矿期次及蚀变等成矿作用特征,认为金龙沟金矿为两期成矿作用形成的复合叠加浅成中温热液型金矿床,分别为晚志留世(425~400 Ma)变质变形成矿期和中泥盆世(374 Ma)岩浆热液成矿期,主成矿期次为中泥盆世岩浆热液成矿期,与该时代花岗闪长斑岩杂岩体的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成生关系,成矿构造环境分别为加里东晚期陆壳俯冲碰撞、华力西早期后造山陆内隆升环境;控矿构造样式组合为:北西向剪切带+近北东向皱褶+滑脱断裂裂隙。从控矿构造样式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认为金龙沟金矿深部和走向上找矿潜力较小,但其一级控矿构造(区域性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内叠加有次级皱褶和和断裂构造的区域是该区有利的金成矿部位并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沟 金矿 成矿模式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盐湖黏土中锂、铷、铯超常富集及其开发潜力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彤 陈建洲 +5 位作者 丁成旺 马玉亮 梁辉 薛晟 张涛 杜小春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5-1927,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盐类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钾、钠、镁、锂、硼、溴、碘等盐类矿产。前人针对第四纪现代盐湖矿床、碎屑孔隙卤水矿床、古近纪—新近纪盐类矿床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和研究工作,为建设世界级盐湖... 1研究目的(Objective)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盐类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钾、钠、镁、锂、硼、溴、碘等盐类矿产。前人针对第四纪现代盐湖矿床、碎屑孔隙卤水矿床、古近纪—新近纪盐类矿床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和研究工作,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盐类沉积 古近纪—新近纪 盐类矿产 盐类矿床 超常富集 产业基地 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巴伦马海盆地锂稀有轻金属黏土型矿赋存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彤 陈建洲 +4 位作者 丁成旺 马玉亮 梁辉 张涛 杜小春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359-377,共19页
为了查明黏土层中稀有金属矿的赋存形式、富集特征和分布范围,了解稀有轻金属矿组分变化特征,评价资源潜力,在柴达木巴伦马海盆地开展了以锂稀有轻金属为主攻矿种的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在全新统(Qh)、上更新统(Qp3)和中更新统(Qp2)圈定... 为了查明黏土层中稀有金属矿的赋存形式、富集特征和分布范围,了解稀有轻金属矿组分变化特征,评价资源潜力,在柴达木巴伦马海盆地开展了以锂稀有轻金属为主攻矿种的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在全新统(Qh)、上更新统(Qp3)和中更新统(Qp2)圈定含矿黏土层3层,估算LiCl潜在资源总量可达114.41万t。选矿试验锂浸取率达到51%~55%。含矿黏土层厚度和Li、Rb、Cs含量变化稳定。锂以铁锰结合态为主,残渣态次之。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Li、Rb和Cs含量与黏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本区黏土型锂矿中既有结构型锂,也有吸附型锂,是介于碳酸盐黏土型锂矿与火山岩黏土型锂矿之间的一类黏土型锂矿。首次针对黏土层开展了锂稀有轻金属矿的调查评价工作并发现了黏土型锂稀有轻金属资源,其与液体矿、固体盐矿相生相伴,是盐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赋存特征 沉积型锂矿 稀有金属矿床 资源潜力 调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