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基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版)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金元 杜维波 苏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共12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科属组成、特有性、濒危状况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依据2021年9月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查阅对比文献和馆藏标本,梳理总结了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结...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科属组成、特有性、濒危状况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依据2021年9月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查阅对比文献和馆藏标本,梳理总结了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相比199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青海省新增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大类22科30属53种1变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1种(发菜),二级保护植物52种1变种。3)物种数量最多的科、属分别为兰科(10种)、杓兰属(8种)。4)中国特有属1个,中国特有属+青藏高原特有属3个,中国特有物种9种,青藏高原特有物种9种,中国特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13种,另有青海省特有种1种(久治绿绒蒿)。5)青海省54种(含变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有18种处于易危(VU)等级,12种处于濒危(EN)等级,总计受威胁等级物种数30种,占所有物种的55.55%。6)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绝大多数分布在青海东南部,主要在玉树州、果洛州和海东市草原及森林生境中,与青海省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54种(含变种),绝大多数为二级保护植物;特有种类有32个,占所有物种的59.25%;受威胁物种3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多数分布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苦马豆研究进展及种质资源收集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亚男 张雨 +3 位作者 郑长远 苏丹丹 刘玉萍 苏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6期79-81,共3页
苦马豆是豆科苦马豆属一种草本或半灌木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苦马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种质资源收... 苦马豆是豆科苦马豆属一种草本或半灌木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苦马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种质资源收集对未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 药用植物 研究进展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苯乙醇苷类代谢及其代谢基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祖夏 王路昊 +1 位作者 尹崇鑫 乔枫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4期45-51,共7页
苯乙醇苷类是许多药用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出200多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物活性成分,表现出护肝、抗菌消炎、抗氧化、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功能。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以药用植物中苯乙醇苷代谢... 苯乙醇苷类是许多药用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出200多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物活性成分,表现出护肝、抗菌消炎、抗氧化、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功能。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以药用植物中苯乙醇苷代谢途径及其相关酶基因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深入理解这些酶基因对苯乙醇苷化合物代谢物积累的调节作用,为苯乙醇苷类成分积累与调控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醇苷类成分 生物合成途径 代谢酶基因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2种百合科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富忠 陈振宁 +1 位作者 任飞 马志婷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第1期99-101,共3页
报道了青海省野生百合科植物新纪录2种,分别为川甘韭Allium cyathophorum var.farreri Stearn、腺毛粉条儿菜Aletris glandulifera Bureau&Franchet。凭证标本保存于麦秀林场标本室。
关键词 百合科 新记录种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栽培木本植物调查研究
5
作者 胡樱 贾慧萍 王慧春 《防护林科技》 2022年第1期48-49,55,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走访调查法,对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栽培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乐都区木本植物共有25科44属93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12种,被子植物21科36属81种。该区栽培木本植物科属分布集中在单种科(60.00%)和单种属(6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走访调查法,对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栽培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乐都区木本植物共有25科44属93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12种,被子植物21科36属81种。该区栽培木本植物科属分布集中在单种科(60.00%)和单种属(63.64%)中,具狭窄性,同时,栽培种中乔木与小乔木占有优势(69.89%)。调查结果可为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栽培木本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海东市 乐都区 栽培植物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建霞 侯英 +5 位作者 陈梦娜 吴晓卓 桑杰措 却旦吉 盛鸿盈 乔枫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硒是生物体内关键矿物质之一,植物可以将无机硒转变为有机硒。有机硒被动植物有效利用,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需要。适当硒量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缓解非生物胁迫。本文主要综述了硒对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代谢调控的影响,植... 硒是生物体内关键矿物质之一,植物可以将无机硒转变为有机硒。有机硒被动植物有效利用,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需要。适当硒量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缓解非生物胁迫。本文主要综述了硒对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代谢调控的影响,植物体内硒的吸收、积累和价态,硒在植物的蛋白水平、转录水平上的作用和硒处理下植物非编码RNA的研究。本文为植物的富硒机理的探究奠定基础,为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代谢调控 硒转运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羌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董宁宁 陈海娟 +1 位作者 尚军 张国燕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8,共7页
本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低共熔溶剂(DES)提取羌活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氯化胆碱/乙二醇以摩尔比为2:1时所制备的DES,当料液比为1:14.43,含水量为40%,超声温度为75.41℃,超声时间为52.2 min时,羌... 本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低共熔溶剂(DES)提取羌活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氯化胆碱/乙二醇以摩尔比为2:1时所制备的DES,当料液比为1:14.43,含水量为40%,超声温度为75.41℃,超声时间为52.2 min时,羌活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6.19 mg/mL,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所得结果相符合;体外抗氧化的试验结果显示:当羌活总黄酮的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95.54%和81.22%,表明羌活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为羌活价值的开发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响应面 低共熔溶剂 总黄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土壤因子解释 被引量:14
8
作者 罗巧玉 王彦龙 +3 位作者 杜雷 刘念 李丽 马玉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9,共10页
本研究以黄河源区发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境地植物群落物种结构组成、多样性分布、土壤理化特性等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RDA排序法分析了黄河源区玛沁县5个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和土壤影响因子及其关系,以期揭示影响发草种群在... 本研究以黄河源区发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境地植物群落物种结构组成、多样性分布、土壤理化特性等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RDA排序法分析了黄河源区玛沁县5个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和土壤影响因子及其关系,以期揭示影响发草种群在复杂多样高寒沼泽异质生境中适应性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指标明显不同,菊科、禾本科、莎草科、毛茛科、龙胆科和玄参科物种为发草适生地常见物种;2)不同发草适生地之间在土壤氮(N)、磷(P)、碳(C)、有机质(SOM)、土壤水分含量(W)和pH上也具有显著差异;3)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中发草的盖度、株高、生物量和重要值与群落物种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和W呈显著负相关,与Alatalo均匀度指数、pH值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发草更加适应低P、湿润偏中生的土壤环境,而随着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发草在群落中的重要值显著下降则说明发草具有部分的先锋种特性,显示了利用发草修复和治理退化草地的可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发草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构成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孔杨云 罗巧玉 陈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6-1053,共8页
【目的】了解3种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分异特征,探究草地稳定性维持的适宜管理模式。【方法】定量分析封育(EG)、传统冷季放牧(TG)及连续放牧(CG)管理下,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重要值、群落结构、功能群生物... 【目的】了解3种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分异特征,探究草地稳定性维持的适宜管理模式。【方法】定量分析封育(EG)、传统冷季放牧(TG)及连续放牧(CG)管理下,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重要值、群落结构、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物种Raunkiaer频度系数及演替度。【结果】(1)EG、TG和CG草地植物群落植物种构成差异大,均以禾草为优势,重要值分别为0.672、0.617和0.490。(2)与放牧(TG和CG)相比,EG管理可提高草地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及地上和根系生物量,降低植物属、种的多样性。(3)EG草地地上+地面芽植物地上生物量比例(80.8%)高于TG和CG草地,但后者地下芽植物地上生物量比例(40.3%和50.1%)高于前者,CG草地莎草地上植物量比例较高(11.9%)。(4)TG和CG草地植物群落植物物种Raunkiaer频度大致呈反“J”形,群落趋于相对成熟且稳定阶段;EG草地的演替度(81.72)高于CG(68.29)和TG(63.33)草地。【结论】封育(EG)促进草地恢复,使草地植物群落趋于演替顶极阶段;放牧(TG和CG)利于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模式 物种构成 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演替度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TQD-MS/MS分析青海川贝母药材中的生物碱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鸿萍 徐顺连 +1 位作者 曹佳佳 张明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64-2369,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TQD-MS/MS)技术,建立了青海产不同基源川贝母药材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和西贝母碱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用ACQUITY UPLC BEH C18(1.7μm,2.1×100mm)色谱柱分离,乙腈-0.0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TQD-MS/MS)技术,建立了青海产不同基源川贝母药材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和西贝母碱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用ACQUITY UPLC BEH C18(1.7μm,2.1×100mm)色谱柱分离,乙腈-0.05%氨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4种生物碱在0.01~0.5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40~0.9990,4种生物碱的方法检出限(LOD S/N≥3)为0.0025μg·g^(-1),定量限(LOQ S/N=10)为0.0075μg·g^(-1),三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1%~11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贝母药材中生物碱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生物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不同生境蝶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成帆 鲍敏 +4 位作者 才项卓玛 郝会文 李雷雷 马强 陈振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79-83,共5页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盆地的蝶类多样性,分别于2016—2018年5—8月对共和盆地5种不同生境(农田、干旱草原、干旱灌丛、高山草原、高寒灌丛)的蝶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蝴蝶个体数2411头,鉴定出36种,隶属于7科26属。其中凤蝶科和绢蝶科物种数...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盆地的蝶类多样性,分别于2016—2018年5—8月对共和盆地5种不同生境(农田、干旱草原、干旱灌丛、高山草原、高寒灌丛)的蝶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蝴蝶个体数2411头,鉴定出36种,隶属于7科26属。其中凤蝶科和绢蝶科物种数最少,均只有1属1种;粉蝶科物种数最多,为6属11种。研究区域内牧女珍眼蝶(Coenonympha amaryllis)、仁眼蝶(Eumenis autonoe)、青海红珠灰蝶(Lycaeides qinghaiensis)、菜粉蝶(Pieris rapae)为优势种类。分析了5种生境中分布的蝴蝶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J)和相似性系数(I)。高山草原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干旱草原生境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丰富度指数最低的是干旱灌丛生境。结果表明,蝶类多样性与生境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境越复杂,蝶类多样性越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 生境 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兰 陈志 乔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8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外界因素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用低温和不同激素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结果]五脉绿绒蒿种子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发芽,低温处理90 d的种子,发芽率和发... [目的]研究不同外界因素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用低温和不同激素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结果]五脉绿绒蒿种子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发芽,低温处理90 d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为最高,分别是25.28%和23.00%;低温处理120 d的五脉绿绒蒿种子,再用IAA、GA_(3)、6-BA处理,均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IAA、GA_(3)和6-BA的最适处理浓度分别为100、200、20 mg/L,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是53.03%、85.61%和38.09%。[结论]低温处理能促进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的发育,3种生长激素均可促进青海五脉绿绒蒿的种子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 种子 发芽 低温 激素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虚拟仿真实验辅助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被引量:9
13
作者 宿永倩 王慧春 杨疆英 《中国新通信》 2021年第8期243-244,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根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将虚拟仿真实验辅助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通过"虚实结合",为有效增...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根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将虚拟仿真实验辅助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通过"虚实结合",为有效增强中学生生物实践能力、完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昊坤 戢爽 +2 位作者 邱巡巡 杜少波 谢惠春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1-580,共10页
土壤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海拔高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以青海北山林场5个海拔高度(2400、2500、2600、2700、2800 m)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 土壤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海拔高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以青海北山林场5个海拔高度(2400、2500、2600、2700、2800 m)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探讨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个海拔高度土壤真菌共有15门59纲144目302科633属。在门分类上,主要的优势真菌群落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以及被孢霉门。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Ace、Chao指数)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总体上随着海拔的上升呈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含水率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随着海拔的上升呈升高的趋势,脲酶活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下降再升高再下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共同解释了真菌群落变异的81.23%,土壤硝态氮含量、全磷含量和pH值是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林场 海拔 真菌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酒有机酸变化及复合降酸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龙瑞 周连玉 +1 位作者 孙文娟 马学兰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90-94,101,共6页
有机酸是果酒中主要的呈味物质,适量的酸能赋予果酒清凉、柔顺的口感,过量的有机酸会使果酒出现酸涩、刺舌等不良口感。因此掌握果酒中有机酸的变化和降酸方法对果酒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果酒中有机酸的变化,论述了果酒的复... 有机酸是果酒中主要的呈味物质,适量的酸能赋予果酒清凉、柔顺的口感,过量的有机酸会使果酒出现酸涩、刺舌等不良口感。因此掌握果酒中有机酸的变化和降酸方法对果酒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果酒中有机酸的变化,论述了果酒的复合降酸技术方法及应用,以期为生产优质果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酒 有机酸 复合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不同储存时间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
16
作者 张艳荣 吴家虞 +4 位作者 景慧 刘力宽 左文明 李锦萍 曾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44-51,共8页
为研究储存时间对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测定2019年、2020年、2021年金露梅红茶中VOCs组成。结果表明,GC... 为研究储存时间对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测定2019年、2020年、2021年金露梅红茶中VOCs组成。结果表明,GC-IMS技术从不同时间金露梅红茶样品中鉴定出61个信号峰,通过内置数据库定性出43种VOCs,包括20种醛类、8种酮类、7种醇类、2种酯类、2种烯类、2种吡嗪类和1种呋喃类等。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2019年样品和2020年、2021年样品差异较大。由指纹图谱分析发现,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021年样品中VOCs的种类和浓度相对较大,2019年样品中VOCs的种类和浓度最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值(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判定,分析出金露梅红茶中14种潜在特征性VOCs,结合聚类热图结果发现,金露梅红茶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乙醇、苯甲醛(M)、2-甲基丁醛(D)、二甲基三硫、NF-12等含量逐渐升高,而3-羟基丁酮、己醛、丙酮、反式-2-戊烯醛、壬醛(M)、2-己烯醛(M)、NF-3、NF-4、NF-18等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 红茶 储存时间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自养微生物固碳潜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连玉 巨家升 +3 位作者 马学兰 孙文娟 王龙瑞 魏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165,共9页
自养微生物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在农田土壤固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自养微生物固碳途径以及农田土壤自养微生物种群,阐述了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自养... 自养微生物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在农田土壤固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自养微生物固碳途径以及农田土壤自养微生物种群,阐述了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自养微生物固碳能力的影响以及农田固碳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并对今后农田自养微生物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农田土壤的固碳潜能、增强农田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自养微生物 固碳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羊茅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巧玉 还克加 马永贵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7年第6期57-59,35,共4页
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书籍的查阅和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搜索,系统地阐述了高羊茅组织培养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组织培养技术在草坪草育种中的局限性,对今后草坪草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所提供的资料对于我国草坪草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书籍的查阅和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搜索,系统地阐述了高羊茅组织培养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组织培养技术在草坪草育种中的局限性,对今后草坪草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所提供的资料对于我国草坪草的研究和应用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组织培养 培养基 激素 外植体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的鬼箭羽及其混伪品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丽嵘 赵伟 +3 位作者 杨丽 陈海娟 杨志刚 李一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鬼箭羽及其混伪品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分析的方法,对16批鬼箭羽药材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测序及序列拼接,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鬼箭羽近源种及混伪品的系统发育分析树。结果16...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鬼箭羽及其混伪品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分析的方法,对16批鬼箭羽药材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测序及序列拼接,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鬼箭羽近源种及混伪品的系统发育分析树。结果16批鬼箭羽药材中共检测到2种ITS2单倍型,单倍型之间仅有一个位点的突变,说明不同产地鬼箭羽种内保守性高,遗传稳定。系统聚类分析表明,鬼箭羽与其近源种并为一个大分支,而其混伪品自成一支,可相互区分。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够方便、快速地鉴别鬼箭羽及其混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箭羽 DNA条形码 ITS2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逆境对发草脯氨酸及其代谢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巧玉 王彦龙 +3 位作者 陈志 马永贵 任启梅 马玉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83,共9页
本研究以发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模拟水分胁迫,研究干旱、水涝胁迫下发草地上部分及根系中脯氨酸(Pro)积累状况及其代谢途径中底物、中间产物和关键酶的变化。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均使发草Pro含量显著升高(P<0.05),相同... 本研究以发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模拟水分胁迫,研究干旱、水涝胁迫下发草地上部分及根系中脯氨酸(Pro)积累状况及其代谢途径中底物、中间产物和关键酶的变化。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均使发草Pro含量显著升高(P<0.05),相同的水分处理下发草地上部分及根系中Pro含量相差不大。2)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下,发草地上部分和根系中谷氨酸(Glu)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相同的水分处理下根系中Glu含量大于地上部分。水分胁迫使发草地上部分的鸟氨酸(Orn)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根系中Or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同时,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下,发草地上部分和根系中Δ^(1)-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鸟氨酸转氨酶(δ-OAT)、Δ^(1)-吡咯琳-5-羧酸还原酶的活性均显著增强(P<0.05),且地上部分δ-OAT活性强于根系。另外,Δ^(1)-吡咯琳-5-羧酸脱氢酶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发草通过积累Pro缓解干旱和水涝胁迫,地上部分Pro的积累是Glu途径和Orn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但根系中Pro的积累以Glu途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草 干旱胁迫 水涝胁迫 脯氨酸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