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金魁 陈卫东 +2 位作者 林鹏程 周党卫 王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5,共4页
根据青海省兰科(Orchidaceae)植物分布的典型生态系统特点,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主要调查区域,采用路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连续3年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青海省共调查到野生兰科植物19属52种,其中杓兰属(Cypripedium Linn.)种类最... 根据青海省兰科(Orchidaceae)植物分布的典型生态系统特点,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主要调查区域,采用路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连续3年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青海省共调查到野生兰科植物19属52种,其中杓兰属(Cypripedium Linn.)种类最多(9种),占总种数的17.3%;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属11种,占总种数的21.2%;半数种类有濒危风险(包含易危、近危和濒危),其中濒危种和易危种共5属11种;杓兰属和手参属(Gymndenia R.Br.)种类应重点关注,宽唇角盘兰(Herminium josephii Rchb.f.)和波密杓兰(Cypripedium ludlowii Cribb.)为新记录种。江西林场、玛可河林场、互助北山林场、麦秀林场和仙米林场分别有28、25、24、20和19种兰科植物,为青海省野生兰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区。综上所述,当前青海省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丰富,但部分种类面临较高的濒危风险,亟需加强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兰科 物种多样性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物手参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鲍武印 张阳 +4 位作者 林鹏程 南蓬 黄艳燕 靳浩飞 钟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102,共7页
利用叶绿体基因(rbcl和psb A-trn H)对青藏高原地区的10个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种群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旨在揭示手参的遗传谱系分布格局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共得到11个单倍型,分子方差分析显示65.93%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 利用叶绿体基因(rbcl和psb A-trn H)对青藏高原地区的10个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种群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旨在揭示手参的遗传谱系分布格局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共得到11个单倍型,分子方差分析显示65.93%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FST值为0.659(P<0.01),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NST(0.398)小于GST(0.626),说明青藏高原地区的手参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多峰的失配分析曲线和Tajima’s D中性检验(-1.455,P>0.1)表明手参种群近期没有经历扩张;系统发育分析和分歧时间估计表明,现代青藏高原上的手参为本地起源,手参单倍型在19.08 Mya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开始分化,与青藏高原隆起关系密切,青藏高原上手参的遗传分布格局在第四纪冰期之前已基本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参 谱系地理学 遗传多样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委陵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高世宝 马家麟 +1 位作者 达洛嘉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1-13,共3页
从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毒副作用、药理活性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年来沼委陵菜属植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沼委陵菜 西北沼委陵菜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汪成 叶菊 +1 位作者 何旭光 唐媛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1-899,855,共20页
中药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或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的干燥根茎,用药历史悠久,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 中药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或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的干燥根茎,用药历史悠久,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之功效,用于治疗肺虚燥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本文对黄精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进行综述,并基于其药理活性、药效物质、植物亲缘学、药材配伍、加工炮制和网络药理学等研究,预测分析了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初步确定黄芩素、甘草素、β-谷甾醇、薯蓣皂苷元、5,4′-二羟基黄酮、3′-甲氧基大豆苷、新甘草苷和黄精多糖为黄精的质量标志物,为黄精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质量控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新纪录种:波密杓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魁 林鹏程 +1 位作者 周党卫 角杰本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65-68,76,共5页
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杓兰属分布物种。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法对杓兰物种分布点进行详查,并提供其地理信息、形态描述和照片。结果表明: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兰科植物新纪录种——波密杓兰(Cypripedium ludlowii Cribb),... 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杓兰属分布物种。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法对杓兰物种分布点进行详查,并提供其地理信息、形态描述和照片。结果表明: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兰科植物新纪录种——波密杓兰(Cypripedium ludlowii Cribb),共发现3个居群约200株。波密杓兰为首次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发现,为青海省兰科植物新纪录种,该物种的发现为青海兰科植物增添了新的研究资料,也侧面反映出近年来三江源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 新纪录种 波密杓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与GIS的黄精生态适宜分布区研究
6
作者 蒋丝丝 叶菊 +4 位作者 何旭光 汪成 马钰洁 唐媛媛 马敏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2-1630,共9页
通过生态位模型评价中药黄精(Polygonati Rhizoma)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收集了679个黄精分布地理位点,与19项气候因子和4个地形因子相结合,采用MaxEnt算法和GIS技术分别对当前和未来的生境适宜性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生态位模型评价中药黄精(Polygonati Rhizoma)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收集了679个黄精分布地理位点,与19项气候因子和4个地形因子相结合,采用MaxEnt算法和GIS技术分别对当前和未来的生境适宜性进行模拟分析。当前黄精总适生区面积为2142500 km^(2),主要包括浙江、江西、云南东部、四川南部、重庆和湖南。在未来气候情景下,质心迁移中心位于陕西南部、河南北部和山西省,其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面积均呈现扩大趋势,而低适生区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影响黄精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海拔(200~3000 m)、最干季度平均气温(-5℃~5℃)、最干月降水量(19~215 mm)和最暖季度降水量(480~1500 mm)。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靠(AUC=0.824),为黄精野生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MAXENT GIS 生态适宜性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手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金魁 陈卫东 +4 位作者 林鹏程 周党卫 张郝男 刘玉仙 王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对西南手参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并以CDC25A/CDC25B磷酸酶和PD-1/PD-L1作为抗肿瘤活性筛选靶点,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从西南手参根部分离得到20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 对西南手参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并以CDC25A/CDC25B磷酸酶和PD-1/PD-L1作为抗肿瘤活性筛选靶点,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从西南手参根部分离得到20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壳隔孢属(Camarospo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土赤壳属(Ilyonectria)、柔膜菌属(Hyalodendriella)、曲霉属(Aspergillus)、栓菌属(Trametes)、胶膜属(Tulasnellaceae)、油瓶霉属(Lecythophora)、红菇属(Russulaceae)、丝膜菌属(Cortinarius)等11个属;菌株G.orc-10的代谢产物对CDC25A/CDC25B酶活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菌株G.orc-05、G.orc-06的代谢产物对PD-1/PD-L1结合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揭示西南手参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抗肿瘤药物筛选潜力,为从西南手参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发现抗肿瘤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手参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代谢产物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蓝花荆芥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6
8
作者 叶菊 孙立卿 吉守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乙醇热浸提法,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对藏药蓝花荆芥全草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设计方法,对藏药蓝花荆芥全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由实验得到蓝花荆芥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35%... 采用乙醇热浸提法,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对藏药蓝花荆芥全草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设计方法,对藏药蓝花荆芥全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由实验得到蓝花荆芥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35%,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70min,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0.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荆芥 黄酮 响应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优化蓝花荆芥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萃取物GC-MS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叶菊 孙立卿 +2 位作者 曾擎屹 白雪 吉守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94-2296,共3页
目的研究藏药蓝花荆芥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的超临界CO_2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均匀设计法优化萃取工艺,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6 MPa,温度35℃,... 目的研究藏药蓝花荆芥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的超临界CO_2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均匀设计法优化萃取工艺,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6 MPa,温度35℃,萃取时间150 min。萃取物中共分离出91个可识别峰,其中匹配度在85%以上的有33种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植物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荆芥 超临界CO2 萃取 均匀设计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兰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芦永昌 钱帅 +2 位作者 毛继祖 许生胜 马禅娟 《种业导刊》 2016年第11期13-16,共4页
利用正交实验对分离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柳兰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和测定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AlCl_3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得柳兰中总黄酮含量为1.60%,样品平均回收率99.15%,RSD为1.51%(n=5)。结果表明,最佳分离提取条件为:乙... 利用正交实验对分离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柳兰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和测定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AlCl_3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得柳兰中总黄酮含量为1.60%,样品平均回收率99.15%,RSD为1.51%(n=5)。结果表明,最佳分离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固液比为1∶30(g·mL^(-1)),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兰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AlCl3显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花黄堇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作者 确生 陈卫东 +1 位作者 吴江 林鹏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05-2408,共4页
目的研究藏药斑花黄堇Corydalis conspersa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斑花黄堇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连碱(1)、巴... 目的研究藏药斑花黄堇Corydalis conspersa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斑花黄堇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连碱(1)、巴马亭(2)、原阿片碱(3)、血根碱(4)、比枯枯灵(5)、紫堇碱(6)、四氢非洲防己胺(7)、(S)-5-羟基-7-甲氧基黄烷酮(8)、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9)、芦丁(10)、β-谷甾醇(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花黄堇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花黄堇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江 马如媛 林鹏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71-2974,共4页
目的为斑花黄堇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性状鉴别、基原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进行定性鉴别;通过水分、灰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进行药材质量检测;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 目的为斑花黄堇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性状鉴别、基原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进行定性鉴别;通过水分、灰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进行药材质量检测;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斑花黄堇显微专属特征为叶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且连珠状增厚。花粉粒类圆形。非腺毛单细胞,壁厚。导管主要为梯形导管和螺纹导管。薄层鉴别显示不同来源的斑花黄堇出现相同位置的斑点,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斑花黄堇水分7.38%~10.30%;总灰分9.33%~16.20%;酸不溶性灰分0.67%~3.34%;醇溶性浸出物5.73%~8.64%;水溶性浸出物17.73%~27.39%;异紫堇定碱含量0.001%~0.018%。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斑花黄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花黄堇 质量标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苞叶雪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海丽 卢永昌 朱奎德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82-85,共4页
为了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藏药苞叶雪莲中Zn、Fe、Mn、Cr、Ni、Cu、As、Cd、Ag、Pb等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藏药苞叶雪莲进行前处理,以~6Li、^(45)Sc、^(72)Ge、^(89)Y、^(115)In、^(159)Tb、... 为了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藏药苞叶雪莲中Zn、Fe、Mn、Cr、Ni、Cu、As、Cd、Ag、Pb等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藏药苞叶雪莲进行前处理,以~6Li、^(45)Sc、^(72)Ge、^(89)Y、^(115)In、^(159)Tb、^(209)Bi为内标,采用ICP-MS法测定上述10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对各测定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0.9992—0.9998,检出限为0.0041—4.6040μg/L,回收率为98.6%—110.5%。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苞叶雪莲中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苞叶雪莲 金属元素 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散亚菊超临界CO_2萃取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达洛嘉 马家麟 +2 位作者 白雪 高世宝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藏药铺散亚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法萃取铺散亚菊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相对保留指数进行组分分析鉴定,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筛选铺散亚菊挥发油对常见13种致病菌的抑菌... [目的]研究藏药铺散亚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法萃取铺散亚菊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相对保留指数进行组分分析鉴定,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筛选铺散亚菊挥发油对常见13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铺散亚菊超临界CO_2萃取物中共分离出127个可识别峰,含量高于0.02%的化学成分为46种,占总萃取物的67.30%。铺散亚菊挥发油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产气肠杆菌等11种供试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铺散亚菊超临界CO_2萃取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使定性结果更为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铺散亚菊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散亚菊 超临界CO2萃取 GC-MS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超临界提取物的GC-MS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家麟 达洛嘉 +2 位作者 高世宝 曾擎屹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72-174,共3页
[目的]了解红花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检测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超临界CO_2提取的红花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滤纸片法检测萃取物对6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红花萃取物中鉴定了41个化合... [目的]了解红花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检测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超临界CO_2提取的红花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滤纸片法检测萃取物对6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红花萃取物中鉴定了41个化合物,占总萃取物的52.11%。红花超临界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球菌、枯草芽孢菌有抑制作用。[结论]该试验为红花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超临界CO2萃取 GC-MS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致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稳态失衡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盖祥云 赵恩麒 +3 位作者 王金宇 赵悦孚 何彦峰 林鹏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2-496,共5页
慢性缺氧性肺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之一,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导致肺部血管阻力升高的主要机制。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完全阐明。以往研究发现,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 慢性缺氧性肺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之一,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导致肺部血管阻力升高的主要机制。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完全阐明。以往研究发现,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异常升高是肺血管持续收缩和重塑导致HPH发生的主要诱因。通过综合现有文献,对低氧致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稳态失衡的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进行简要总结,发现低氧可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K^(+)、钙库操纵性钙通道、受体操纵性钙通道、钙敏感受体、低氧诱导促有丝分裂因子,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稳态失衡。Ca^(2+)可通过与钙调蛋白结合,启动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收缩装置,导致肺血管收缩。Ca^(2+)又能够激活PKC/MAPKs和PI3K/Akt/mTOR通路,引发肺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钙稳态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低氧性肺血管重塑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遍地金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海洋 林鹏程 +2 位作者 马建滨 姚晶 曾擎屹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898-3900,共3页
建立同时测定遍地金(Hypericum wightianum)药材中槲皮素、槲皮苷、木犀草素、山奈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槲皮素、槲皮苷、木犀草素... 建立同时测定遍地金(Hypericum wightianum)药材中槲皮素、槲皮苷、木犀草素、山奈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槲皮素、槲皮苷、木犀草素、山奈酚线性范围分别为0.078~2.340 μg、0.106~3.180 μg、0.04~1.200μg、0.062~1.860 μg;遍地金中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的含量分别为0.385%、0.022%、0.012%和0.11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遍地金(Hypericum wightianum) 高效液相色谱法 槲皮素 槲皮苷 木犀草素 山奈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肺动脉高压中肺血管重构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盖祥云 赵恩麒 +4 位作者 何彦峰 李占强 赵悦孚 王金宇 李丰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12-1616,共5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高死亡率的疾病。各类PH具有相同特征: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抗凋亡和炎症导致的肺小血管的渐进性增厚,引发肺血管的重构和肺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室...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高死亡率的疾病。各类PH具有相同特征: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抗凋亡和炎症导致的肺小血管的渐进性增厚,引发肺血管的重构和肺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厚、心衰、死亡。目前治疗PH的药物(L型钙通道阻滞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合成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主要通过松弛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不能根本治愈患者。因此,研发有效改善甚至逆转肺血管重构的药物,是治疗PH的关键。近年来,围绕肺血管重构开展的研究主要有:新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成熟药物的改造;联合用药及剂型改造等;基于中医“肺胀”等理论,对中药制剂以及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中药单体的研究;新靶点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构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化学药物 中药制剂及复方 中药单体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止泻木子挥发油超临界提取工艺、GC-MS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南措吉 李毛加 +3 位作者 张金魁 扎西吉 南杰东智 才让南加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68,共5页
为探讨藏药止泻木子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并优化了藏药止泻木子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并对萃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和抑菌试验。发现超临界CO2萃取止泻木子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2.3... 为探讨藏药止泻木子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并优化了藏药止泻木子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并对萃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和抑菌试验。发现超临界CO2萃取止泻木子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2.3 h,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GC-MS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0个主要化合物,其中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的含量较高;在相同的样品浓度下,止泻木子对5种细菌和2种真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2.8%和60%,对宋氏志贺氏菌、短小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等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止泻木子挥发油具有得油率高、速度快等特点,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其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泻木子 超临界CO2 GC-MS分析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线粒体钙信号转导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恩麒 盖祥云 叶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03-1507,共5页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两大病理特征分别为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和低氧性肺血管重构(hypoxic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HPVR)。以往研究表明,细胞内Ca^(2+...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两大病理特征分别为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和低氧性肺血管重构(hypoxic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HPVR)。以往研究表明,细胞内Ca^(2+)储库在HPV和HPVR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线粒体在其中的作用产生了兴趣。在低氧条件下,线粒体中的Ca^(2+)信号转导在调节血管收缩、细胞迁移及细胞增殖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HPH发生发展过程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线粒体Ca^(2+)信号转导通路。导致线粒体中Ca^(2+)水平升高的途径主要有:①内质网和肌浆网内Ca^(2+)通过雷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或者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triphosphate receptor,IP3R)释放进入线粒体;②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R membranes,MAMs)表面有专门的Ca^(2+)通道以及多种蛋白,能够促进线粒体对Ca^(2+)的摄取;③Ca^(2+)单向传递体(mitochondrial Ca^(2+)uniporter,MCU)可介导Ca^(2+)流入线粒体基质;④Ca^(2+)经线粒体膜上的钙转运蛋白、Na^(+)/Ca^(2+)交换蛋白进入线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低氧性肺血管重构 线粒体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