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生学 刘思嘉 +7 位作者 田菲 祁洪芳 俞录贤 柴长凯 汪洋 江华敏 李晓环 赵凯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0,共9页
分析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种群的影响,为今后实施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2020—2022年间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的幼鱼群体(FL)、野生群体(SS)、保种群体(BZ)3个群体以及增殖放流前的历史群体(LS)进行形态学测量、文... 分析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种群的影响,为今后实施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2020—2022年间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的幼鱼群体(FL)、野生群体(SS)、保种群体(BZ)3个群体以及增殖放流前的历史群体(LS)进行形态学测量、文献调研及线粒体基因测序,对形态特征、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形态特征上,青海湖裸鲤第一鳃弓外鳃耙数和体长体高比等形态特征SS与LS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3461个样本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测序后共获得20个变异位点和23个单倍型,比较分析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SS、FL、BZ与LS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SS、FL、BZ与LS的遗传结构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人工增殖放流措施并没有影响青海湖裸鲤种群原有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遗传多样性 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 线粒体细胞色素B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吉河中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2
作者 付生云 祁洪芳 +2 位作者 罗颖 汪鹏程 田少锋 《渔业研究》 2025年第2期230-237,共8页
[背景]2023年对标记了被动集成应答器(PIT)芯片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溯河群体进行监测,发现不同河道的溯河群体有分组现象。[目的]研究青海湖裸鲤群体出现洄游分组现象后的繁殖生物学特征。[方法]2023年5月至8月在泉... [背景]2023年对标记了被动集成应答器(PIT)芯片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溯河群体进行监测,发现不同河道的溯河群体有分组现象。[目的]研究青海湖裸鲤群体出现洄游分组现象后的繁殖生物学特征。[方法]2023年5月至8月在泉吉河采集了552尾青海湖裸鲤样本,从性腺采集与处理、初次性成熟体长、卵径分布、性腺指数、繁殖力及年龄鉴定等方面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采集的青海湖裸鲤样本平均体长为(224.5±20.4)mm,平均体质量为(179.5±62.1)g,其中雌鱼有253尾,平均体长为(240.4±28.7)mm,平均体质量为(140.9±76.9)g;雄鱼有299尾,平均体长为(188.8±63.0)mm,平均体质量为(159.3±55.6)g。雌鱼的年龄由4龄~11龄7个年龄段组成,以4龄、5龄为主,占比为78.6%;雄鱼的年龄由3龄~6龄4个年龄段组成,以3龄、4龄为主,占比为86.5%。根据L_(50)的方法,求得雌性L_(50)方程为L_(50)=1=[1+e^(-0:65(Lmid-173:1))],初次性成熟体长为167.5 mm;雄性L_(50)=1=[1+e^(-0:98(Lmid-157:2))],初次性成熟体长为154.6 mm。雌鱼卵巢发育Ⅱ期的平均卵径为(0.98±0.05)mm,Ⅲ期为(1.45±0.02)mm,Ⅳ期为(1.63±0.05)mm,Ⅴ期为(1.88±0.05)mm。青海湖裸鲤的繁殖期集中在6月至7月,属于溯河产卵类型。雌鱼性腺指数(GSI)自5月起逐渐增大,7月达到高峰,8月开始下降;绝对繁殖力为720.0~16080.0粒,平均值为(4261.4±3343.4)粒;相对繁殖力为9.1~131.4粒/g,平均值为(29.4±10.3)粒/g;绝对繁殖力(AF)与体长(L)呈对数相关,AF=149851nL-76978(R^(2)=0.7688,P<0.0001);绝对繁殖力(AF)和体质量(W)呈对数相关,AF=5078.9lnW-20610.0(R^(2)=0.8480,P<0.0001)。雌鱼体长(Y_♀)与体质量(W_♀)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2)=0.9085,P<0.0001),Y_♀=0.0153W_♀~2-5.2191W_♀+516.6300;雄鱼体长(Y_(♂))与体质量(W_(♂))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2)=0.8653,P<0.0001),Y_(♂)=0.0015 W_(♂)~2-0.2068W_(♂)+53.7840。青海湖裸鲤的微耳石磨片为不规则的马蹄形,其中心区在透射光下较暗,接近圆形;中心区外围在透射光的照射下分布有明暗相间的不规则环形亮带。[结论]青海湖裸鲤溯河群体出现分组现象后,泉吉河溯河群体未出现明显的特征变化。本研究为青海湖裸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性别比 繁殖力 繁殖期 繁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药浴麻醉对青海湖裸鲤麻醉效率及安全性优化研究
3
作者 田少锋 付生云 +3 位作者 罗颖 井顺龙 王建鑫 李瑾 《科学养鱼》 2025年第7期78-80,共3页
鱼的麻醉技术是水产养殖、资源保护及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尤其在濒危物种保护领域,往往需要将鱼捞出水面短暂置于空气中,以完成采卵授精、活鱼抽血、注射免疫及试验取样等操作,在此过程中鱼容易弹跳、受伤或缺氧死亡(王金林... 鱼的麻醉技术是水产养殖、资源保护及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尤其在濒危物种保护领域,往往需要将鱼捞出水面短暂置于空气中,以完成采卵授精、活鱼抽血、注射免疫及试验取样等操作,在此过程中鱼容易弹跳、受伤或缺氧死亡(王金林等,2021)。此外,国际常用的麻醉剂如MS-222虽效果显著,但其代谢残留等问题可能对濒危物种的长期健康构成威胁(徐建华等,2018)。因此,开发高效、低毒的麻醉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 麻醉效率 丁香酚 青海湖裸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早期生长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洋 方弟安 +5 位作者 匡箴 谈龙飞 梁翼东 罗慧 祁洪芳 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拟合耳石轮纹数、轮纹间距与日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呈日周期性,日龄以轮纹数(N)+1进行推算;根据日龄和采样日期推算,2020年从青海湖支流沙柳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5日—8月14日,主要集中于7月中旬和8月初,从泉吉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27日—8月3日,孵化高峰期在7月中旬,与早期野外资源现场调查发现鱼卵的孵化期时间基本吻合;野生与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LT)与日龄(t)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01),耳石长度与仔稚鱼全长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其中,15℃条件下人工培育的仔稚鱼相关系数最高,此条件下的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拟合方程为L_(T)=0.1672t+10.377(R^(2)=0.6890,P<0.001)。研究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且耳石的沉积变化与仔稚鱼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耳石轮纹 日龄 孵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开口饵料对青海湖裸鲤水花鱼苗生长影响研究
5
作者 郭若晨 闫丽婷 +2 位作者 罗颖 付生云 吴洪芳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76-77,共2页
绿色水产养殖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鱼的早期生活史阶段是其对外界环境最敏感的时期,也是死亡高峰时期,其中仔鱼开口摄食阶段为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的... 绿色水产养殖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鱼的早期生活史阶段是其对外界环境最敏感的时期,也是死亡高峰时期,其中仔鱼开口摄食阶段为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的阶段(李娟等,2023;康鹏天等,2024),选择合适的开口饵料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鱼苗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本研究探究轮虫、蛋黄和卤虫无节幼体3种不同开口饵料对青海湖裸鲤水花鱼苗生长性能的影响,以筛选出青海湖裸鲤水花鱼苗较理想的开口饵料,为今后开展青海湖裸鲤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水产养殖 开口饵料 死亡高峰 外源性营养 苗种培育 养殖效益 水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孵化模式对青海湖裸鲤孵化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魏盼盼 丰朝晖 +2 位作者 俞录贤 祁洪芳 董在杰 《科学养鱼》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在最初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孵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平列槽流水孵化模式,该法占地面积大、耗能高,且因受精卵为沉性卵,具有微黏性的特征,在孵化过程中卵粒易粘连结块,造成死亡,孵化率很难进一步提升。2013年,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将孵化模式逐... 在最初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孵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平列槽流水孵化模式,该法占地面积大、耗能高,且因受精卵为沉性卵,具有微黏性的特征,在孵化过程中卵粒易粘连结块,造成死亡,孵化率很难进一步提升。2013年,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将孵化模式逐渐改进为立体式流水孵化与圆缸淋浴转动孵化联合使用的模式,在提升孵化率的基础上,实现了优化空间、节水增效的目的(俞录贤等,2016)。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立体式孵化器与圆缸配套使用的模式,程序较为繁琐,且人力需求和生产成本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过程 孵化效果 人工孵化 占地面积 节水增效 青海湖裸鲤 卵粒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夏花”鱼苗池塘培育技术
7
作者 侯永辉 汪鹏程 +1 位作者 朱乾祥 付生云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2期17-18,共2页
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鱼种的培育环节主要为“水花”“乌仔”“夏花”“秋片”四种不同规格鱼苗的培育,其中“夏花”鱼苗为培育4~5周,全长能达到3~4厘米的个体。“夏花”鱼苗的培育过程中,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为了能培育出规格整齐、... 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鱼种的培育环节主要为“水花”“乌仔”“夏花”“秋片”四种不同规格鱼苗的培育,其中“夏花”鱼苗为培育4~5周,全长能达到3~4厘米的个体。“夏花”鱼苗的培育过程中,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为了能培育出规格整齐、健康无病的“夏花”鱼苗,本研究以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18口户外池塘为研究对象,对池塘的条件、消毒、肥水等不断进行试验,找出最佳参数,为青海湖裸鲤1+龄鱼种的增殖放流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池塘培育 夏花 不同规格 培育过程 青海湖裸鲤 乌仔 最佳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放养密度对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罗颖 闫丽婷 +2 位作者 丰朝晖 汪洋 祁洪芳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1期46-51,59,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养殖池塘中养殖密度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养殖密度的青海湖裸鲤池塘进行连续的采样调查,测定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水质指标以及青海湖裸鲤的生长情况。讨论并分析青... 为进一步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养殖池塘中养殖密度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养殖密度的青海湖裸鲤池塘进行连续的采样调查,测定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水质指标以及青海湖裸鲤的生长情况。讨论并分析青海湖裸鲤养殖密度对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共测定出浮游动物38种,以轮虫为主,其数量占整个浮游动物种类的61. 5%;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在中、高养殖密度条件下均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高密度养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中、高密度养殖鱼苗对浮游动物的高摄食压力使浮游动物生长受到限制,浮游动物种类减少并趋于小型化,不利于养殖水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池塘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柳河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发生量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8
9
作者 谈龙飞 徐东坡 +6 位作者 祁洪芳 方弟安 丁隆强 阿怀云 李元冬 吴艳红 毛成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2,共8页
为了掌握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ksii)资源补充状况,于2019年5月26日至9月2日逐日在青海湖第二大支流沙柳河开展了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丰度时空变化特征的调查研究,共采集青海湖裸鲤鱼卵3386粒,仔鱼4690尾。调查发现,亲鱼自5月... 为了掌握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ksii)资源补充状况,于2019年5月26日至9月2日逐日在青海湖第二大支流沙柳河开展了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丰度时空变化特征的调查研究,共采集青海湖裸鲤鱼卵3386粒,仔鱼4690尾。调查发现,亲鱼自5月底开始洄游,鱼卵6月初出现,6月底至7月初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8月中旬基本消失。仔鱼数量自7月初呈波动式上升,8月达到高峰,9月初逐渐消失。经估算,沙柳河鱼卵径流量为25.58×10^(6)粒,仔鱼径流量为62.00×10^(6)尾。鱼卵仔鱼空间分布为从河口往上丰度依次递减,断面水平分布为右岸>左岸>中心。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昼夜鱼卵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昼夜仔鱼丰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鱼卵仔鱼漂流高峰期均集中在夜间。鱼卵丰度与流速呈显著正相关(P<0.05),仔鱼丰度与流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径流量日上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报道了沙柳河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现状,填补了该水域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研究的空缺,为青海湖裸鲤上溯亲本资源量和入湖幼鱼资源量估算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为青海湖裸鲤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早期资源 资源量补充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沙柳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络合物对青海湖裸鲤幼鱼的耳石标记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华敏 吴金平 +4 位作者 吴艳红 祁洪芳 周卫国 付生云 杜浩 《科学养鱼》 2021年第3期72-74,共3页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鱼种,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构成日益低龄化...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鱼种,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构成日益低龄化,资源面临枯竭,已严重影响青海湖及周边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张金兰等,1997;史建全等,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捕捞 共生生态 种群构成 青海湖裸鲤 茜素络合物 良性循环 裂腹鱼亚科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11
作者 魏盼盼 丰朝晖 +3 位作者 俞录贤 阿怀云 祁洪芳 董在杰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1期55-56,共2页
聚维酮碘又名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是一种高效的广谱杀菌剂,具有刺激性小、作用时间长、无污染、无残留等特点,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广泛应用。为有效掌握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受精卵... 聚维酮碘又名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是一种高效的广谱杀菌剂,具有刺激性小、作用时间长、无污染、无残留等特点,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广泛应用。为有效掌握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受精卵进行处理,观察孵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受精卵孵化 广谱杀菌剂 孵化效果 水产养殖 聚维酮碘 刺激性 无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小瓜虫病治疗实例
12
作者 安长珍 祁洪芳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2期61-62,共2页
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是由多个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及鳃部引起的一种鱼的侵袭性寄生虫病。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工厂化恒温循环水车间中青海湖裸鲤... 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是由多个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及鳃部引起的一种鱼的侵袭性寄生虫病。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工厂化恒温循环水车间中青海湖裸鲤鱼苗培育水温一般控制在16~18℃,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率高,缺乏光照,换水量大,外部进水中的小瓜虫病原体携带率较高,故易发小瓜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瓜虫病 高密度养殖 鱼苗培育 适宜水温 换水量 白点病 投饵率 活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入湖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及渔产潜力估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廷锋 和雅静 +4 位作者 赵永晶 徐东坡 俞录贤 王洪铸 崔永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78,共9页
探究青海湖及其入湖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与时空分布,根据底栖动物现存量估算渔产潜力,可为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增殖放流和种群持续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湖5条主要入湖河流(黑马河、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 探究青海湖及其入湖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与时空分布,根据底栖动物现存量估算渔产潜力,可为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增殖放流和种群持续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湖5条主要入湖河流(黑马河、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哈尔盖河)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在青海湖裸鲤洄游前期、中期和后期对18个断面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101种(属),隶属于5门7纲9目44科。空间分布上,黑马河种类最多,有56种(属),哈尔盖河最少仅27种(属),且EPT(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自上游至下游呈减少趋势;密度和生物量均以泉吉河最高(544个/m2,4.77 g/m2),生物多样性各指数以黑马河最高。时间尺度上,青海湖裸鲤洄游前期、中期和后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无明显变化,但密度和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生物多样性各指数呈降低趋势。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底质类型、海拔高度、水温、浊度和电导率(P?0.05)。基于大型底栖动物估算的渔产潜力以布哈河最高(285 129 kg),其次是泉吉河(20 694 kg)和沙柳河(18 857 kg),与青海湖裸鲤密度及产卵场空间分布较为一致,这与亲鱼洄游产卵需要大量的食物来源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时空分布 渔产潜力 青海湖裸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色遥感产品在青海湖鱼产潜力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班璇 舒鹏 +7 位作者 祁涛 龙奥运 祁洪芳 杜浩 杨建新 史建全 杨海乐 李君轶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1283,共13页
鱼产潜力可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传统的鱼产潜力估算方法在大型湖泊中往往成本高、采样率低、时效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非冰封期(510月)在青海湖的实测数据,通过提取和校对海洋水色遥感MODIS卫星数据反演产品(1 km分辨... 鱼产潜力可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传统的鱼产潜力估算方法在大型湖泊中往往成本高、采样率低、时效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非冰封期(510月)在青海湖的实测数据,通过提取和校对海洋水色遥感MODIS卫星数据反演产品(1 km分辨率)并结合垂向归纳模型(VGPM)构建了青海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鱼产潜力估算模型,估算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实测值对比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5%.利用该模型估算20182020年非冰封期青海湖基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鱼产潜力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青海湖鱼产潜力在510月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季节波动规律,最大值出现在夏季(78月);空间分布上呈现湖心小,岸边及靠近入湖支流河口区域大的分布状态,全湖总鱼产潜力月均变化范围为2.5万~17.6万t.鱼产潜力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受气温、外源营养物质、裸鲤摄食等影响.研究表明青海湖非冰封期的鱼类资源承载力年累计值可达45.8万t,明显高于现有裸鲤资源的现存量和历史产量高峰值,表明青海湖仍然具备很大的鱼类资源承载力与增殖空间.本研究为同类型的大型高原湖泊基于卫星遥感的高效长期鱼产潜力监测估算提供了范例,为青海湖“封湖育鱼”政策制定和增殖放流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海洋水色遥感 垂向归纳模型(VGPM)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鱼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度胁迫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情况的影响
15
作者 杨博添 罗颖 +1 位作者 吴洪芳 付生云 《河北渔业》 2024年第9期17-18,27,共3页
为优化轮虫养殖条件,探讨了低盐度环境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增殖和产卵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同盐度处理组(盐度分别为3‰、4‰、5‰、6‰),在控制水温和pH值的条件下,每日投喂小球藻,并监测轮虫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 为优化轮虫养殖条件,探讨了低盐度环境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增殖和产卵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同盐度处理组(盐度分别为3‰、4‰、5‰、6‰),在控制水温和pH值的条件下,每日投喂小球藻,并监测轮虫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增加,轮虫的增殖率和产卵率均显著提高,其中6‰盐度组的增殖率最高。这表明褶皱臂尾轮虫在低盐度下虽能存活,但其繁殖性能在更高盐度下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低盐驯化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低盐驯化褶皱臂尾轮虫生活史参数的影响
16
作者 崔宇翔 张树林 +5 位作者 刘毅 罗颖 祁洪芳 杨建新 吴洪芳 张清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8-976,共9页
为探索低盐驯化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规模化扩繁的最适温度范围,以盐度23条件下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和低盐(盐度6)驯化后的褶皱臂尾轮虫为试验对象,设置6个温度(18、20、22、24、26、28℃)组,采用单个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 为探索低盐驯化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规模化扩繁的最适温度范围,以盐度23条件下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和低盐(盐度6)驯化后的褶皱臂尾轮虫为试验对象,设置6个温度(18、20、22、24、26、28℃)组,采用单个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两个盐度组褶皱臂尾轮虫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两个盐度组轮虫的生命期望(e_(0))、世代时间(T)、净生殖率(R_(0))、内禀增长率(r_(m))、平均寿命和产卵量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盐度6组轮虫的生命期望、平均寿命和世代时间均在26℃下最大,而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产卵量则在28℃时最大;在相同温度下,盐度6组轮虫的生命期望、平均寿命均与盐度23组轮虫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20℃外,其余温度下,盐度6组轮虫的净生殖率显著低于盐度23组(P<0.05),但两个盐度组间世代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盐度组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在18、20℃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余温度下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20、22℃外,其余温度下,盐度23组轮虫的产卵量均显著高于盐度6组(P<0.05)。研究表明,在温度为26~28℃时,低盐驯化的褶皱臂尾轮虫在低盐培养液中具有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低盐驯化 温度 盐度 生活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沙柳河流域自然径流驱动的流域生物信息流量化特征——以环境微生物为指标
17
作者 杨海乐 杜浩 +2 位作者 祁洪芳 俞录贤 危起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475-3487,共13页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是生态系统过程研究中的三大主题。然而,在流域生态学研究中,有关信息流的研究一直缺位。为了推动流域信息流研究,从生物信息流切入,提出"流域生物信息流"概念,将其定义为"生物信息依托于流域生...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是生态系统过程研究中的三大主题。然而,在流域生态学研究中,有关信息流的研究一直缺位。为了推动流域信息流研究,从生物信息流切入,提出"流域生物信息流"概念,将其定义为"生物信息依托于流域生态系统过程在不同空间和系统之间进行传递、交流、作用、反馈的路径、过程与控制",并将其研究内容拟定为主要关注于水陆间、干支流间、上下游间、不同生态斑块间的流域生物信息流及其周期性节律和趋势性变迁,以及地貌、水文、人类活动等对这些生物信息流的影响等。然后,以青藏高原上青海湖重要入湖河流——沙柳河的河流水体微生物和岸带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DNA技术,对沙柳河流域的自然径流驱动的流域生物信息流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岸带土壤到水体的流域生物信息流主要由地表表面流、地下潜流等驱动,并受环境过滤效应影响,其输移效率降雨天约为62.76%、晴天约为44.16%,其中输移能力降雨天约为68.49%、晴天约为56.82%,环境过滤效应降雨天约为8.38%、晴天约为22.28%;(2)水体上游到下游的流域生物信息流主要由河川径流驱动,并受衰减效应影响,其基础综合输移效率约为97.41%/km,其中径流输移能力约为99.42%/km,无效流域生物信息流占比约为43.46%,无效流域生物信息流的半衰距离约为14.52 km;(3)降雨通过增加地表表面流等的冲蚀搬运能力并削弱环境过滤效应,促使岸带土壤到水体的流域生物信息流输移能力和输移效率增大;(4)流域生物信息流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输入地的可检出生物多样性,但这种增加对于流水生态系统来讲是非累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物信息流 流域生态系统过程 水体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 环境DNA 流域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