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高寒地区6种全株豆科饲草产量及营养价值比较分析
1
作者 何海轩 张楠楠 +10 位作者 刘毅 张群英 张生萍 杨英魁 周学丽 赵国君 杜雪燕 王雷 周雍森 拜彬强 郝力壮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4,共7页
试验旨在评价青海高寒地区6种全株豆科饲草的产量及营养价值。试验以高寒地区6种全株豆科饲草(全株黄豆、全株绿豆、全株黑豆、饲用豌豆、2005-00蚕豆和青海13号蚕豆)为研究对象。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6种豆科饲草的营养价值,利用体... 试验旨在评价青海高寒地区6种全株豆科饲草的产量及营养价值。试验以高寒地区6种全株豆科饲草(全株黄豆、全株绿豆、全株黑豆、饲用豌豆、2005-00蚕豆和青海13号蚕豆)为研究对象。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6种豆科饲草的营养价值,利用体外产气法分析6种豆科饲草在反刍动物瘤胃的发酵能力,最终结合单位面积产量评定。结果显示:6种豆科饲草中饲用豌豆的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5种豆科类饲草(P<0.05)。6种豆科饲草中全株绿豆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豆科类饲草(P<0.05);青海13号蚕豆的粗脂肪(EE)含量最高,全株绿豆次之;全株绿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略高于全株黑豆,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略高于2005-00蚕豆,差异均不显著(P>0.05)。6种豆科饲草进行体外产气试验后,饲用豌豆的pH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豆科类饲草(P<0.05),饲用豌豆的氨态氮(NH_(3)-N)浓度最高,显著高于除全株黄豆外,其余4种豆科类饲草(P<0.05)。全株绿豆的丙酸(PA)、丁酸(BA)、异丁酸(IBA)、异戊酸(IVA)和戊酸(VA)含量最高,其中IBA和V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豆科类饲草(P<0.05),2005-00蚕豆的乙酸(AA)含量最高;全株黑豆的干物质消化率(IVDMD)最高,全株绿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全株绿豆的营养价值优于其他5种豆科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饲草 产草量 概略养分分析法 体外产气 饲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原鼠害区域草地生物量及盖度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梦蝶 黄晓东 +4 位作者 侯秀敏 冯琦胜 于惠 郭正刚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7-256,共10页
本研究利用Terra/MODIS植被指数产品MOD13A3以及2005-2006年青海省草地调查资料,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分析了青海省鼠害发生区域、危害区域和正常区域草地资源在2001-2010年期间的各月及年际生物量及植被盖... 本研究利用Terra/MODIS植被指数产品MOD13A3以及2005-2006年青海省草地调查资料,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分析了青海省鼠害发生区域、危害区域和正常区域草地资源在2001-2010年期间的各月及年际生物量及植被盖度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EVI指数函数模型为模拟生物量鲜重最优模型,而对数函数模型为植被盖度模拟最优模型,拟合精度分别为70.18%和77.43%;2)研究区不同草地类型鼠害发生区域、危害区域的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随着鼠害危害状况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在盛草季表现最明显,这种趋势近10年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MODIS 植被指数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玛沁草原鼠害调查与D型生物灭鼠剂灭鼠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康海军 王戈平 马利清 《四川草原》 2005年第6期51-52,共2页
在对草原鼠害调查的基础上,对D型生物灭鼠剂灭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D型生物灭鼠剂是一种高效的杀鼠药物,0.10%组的毒饵灭效率为95.32%;0.15%组的毒饵灭效率为97.99%;0.20%组的毒饵灭效率为100%。按照生态平衡与经济学角度来讲,0.10%... 在对草原鼠害调查的基础上,对D型生物灭鼠剂灭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D型生物灭鼠剂是一种高效的杀鼠药物,0.10%组的毒饵灭效率为95.32%;0.15%组的毒饵灭效率为97.99%;0.20%组的毒饵灭效率为100%。按照生态平衡与经济学角度来讲,0.10%为最佳配制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鼠害 D型灭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邓艳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78-81,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资料,初步摸清了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草原生态 生态环境 调查研究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原蝗虫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366-4367,共2页
[目的]筛选对青海省草原蝗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采用超低量喷雾方法,研究了虫毙净、黑克、印楝素3种药剂对青海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喷施4.5%虫毙净300 ml/hm2、20%黑克300 ml/hm2、0.3%印楝素乳油150 ml/hm2时对青... [目的]筛选对青海省草原蝗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采用超低量喷雾方法,研究了虫毙净、黑克、印楝素3种药剂对青海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喷施4.5%虫毙净300 ml/hm2、20%黑克300 ml/hm2、0.3%印楝素乳油150 ml/hm2时对青海草原蝗虫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88.59%、91.14%和86.90%,且三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青海省有效开展草原蝗虫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蝗虫 药剂筛选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原虫害发生危害情况与治理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慈建勋 张生合 丁恺 《养殖与饲料》 2008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虫害发生 草原牧区 危害情况 青海省 治理 草原生态保护 发生面积 草原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艳芳 《草业与畜牧》 2012年第5期40-43,共4页
通过实地及翻阅资料,初步调查研究了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草原生态 生态环境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认识和思考
8
作者 宁静 陆阿飞 《草原与草业》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土地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面积约达3.928亿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0.9%,是现有耕地面积的2.91倍。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固碳减排、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具...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土地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面积约达3.928亿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0.9%,是现有耕地面积的2.91倍。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固碳减排、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然而,二十世纪以来,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原沙化、荒漠化等问题使得草原的面积不断减少。因此,对草原生态进行保护修复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中国在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环境 保护修复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2005年草原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及建议
9
作者 陈国明 侯秀敏 《四川草原》 2006年第5期30-32,共3页
青海省农牧区由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等原因,导致害虫发生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主要危害种类为草原毛虫、草原蝗虫、古毒蛾及草地螟。本文针对防治工作存在经费不足、规模小、器械落后、成本高、孵化期差异性大等问题,科学地提出了... 青海省农牧区由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等原因,导致害虫发生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主要危害种类为草原毛虫、草原蝗虫、古毒蛾及草地螟。本文针对防治工作存在经费不足、规模小、器械落后、成本高、孵化期差异性大等问题,科学地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加强虫防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虫害 防治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原毛虫分布区域及为害等级划分初探 被引量:19
10
作者 何孝德 王薇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5-48,共4页
青海省草原毛虫分布面积达 10 6 19万hm2 ,其中为害面积 70 17万hm2 (≥ 30头 /m2 )。为了便于开展草原毛虫的监测预报工作 ,为防治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 ,依据青海省草地分类原则 ,通过对影响草原毛虫外界因素的综合分析 ,从中找出影... 青海省草原毛虫分布面积达 10 6 19万hm2 ,其中为害面积 70 17万hm2 (≥ 30头 /m2 )。为了便于开展草原毛虫的监测预报工作 ,为防治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 ,依据青海省草地分类原则 ,通过对影响草原毛虫外界因素的综合分析 ,从中找出影响毛虫分布为害的主要因子 ,结合草原毛虫长期形成的自然分布状况和为害程度 ,以及草原毛虫主要分布区多年的虫口平均密度资料 ,采用极限等差法 ,将青海省草原毛虫的分布区域划分为 4个区和 5个亚区 ,为害级别划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草原毛虫 分布区域 为害等级 划分 监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草原防火现状及应对措施
11
作者 任玉英 《草业与畜牧》 2007年第6期31-32,共2页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草原防火现状及火灾成因的系统阐述,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科学的防火机制,开展法制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及预案,控制火源等措施,这是预防火灾发生、蔓延,确保三江源区草原安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三江源 草原防火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地区5种旱寒型禾本科牧草产量及其体外发酵指标比较研究
12
作者 娄新建 刘毅 +10 位作者 张楠楠 苏兴梦 张群英 杨英魁 张生萍 赵国君 周学丽 王雷 杜雪燕 拜彬强 郝力壮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9,共9页
试验旨在评价青海高寒地区不同品种和刈割期牧草的产草量及其体外发酵参数。试验以青海高寒地区常见的5种旱寒型禾本科牧草(星星草、老芒麦、中华羊茅、紫羊茅、披碱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旱寒型禾本科牧草的瘤胃发酵性... 试验旨在评价青海高寒地区不同品种和刈割期牧草的产草量及其体外发酵参数。试验以青海高寒地区常见的5种旱寒型禾本科牧草(星星草、老芒麦、中华羊茅、紫羊茅、披碱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旱寒型禾本科牧草的瘤胃发酵性能。结果表明,5种牧草乳熟期鲜草产量最高,抽穗期鲜干比最高。星星草、老芒麦、中华羊茅和披碱草全熟期的干草产量最高。老芒麦、紫羊茅在发酵12、24、36 h和披碱草在发酵36、48、72 h时抽穗期产气量最大,显著高于同品种其他刈割期(P<0.05);星星草、老芒麦、紫羊茅抽穗期的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期(P<0.05)。5种牧草抽穗期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AA)、丙酸(PA)和丁酸(B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期(P<0.05);同一时期不同牧草相比,抽穗期中华羊茅、灌浆期披碱草以及乳熟时紫羊茅TVFA、A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星星草、老芒麦灌浆期的有机质消化率(OMD)最高,其余3种牧草抽穗期OMD最高。除披碱草在灌浆期干物质消化率(DMD)最高,其余4种牧草抽穗期DMD最高;抽穗期紫羊茅OMD和DMD最高,灌浆期老芒麦OMD和DMD最高,乳熟期星星草OMD和DMD最高。综上所述,5种旱寒型禾本科牧草抽穗期的鲜干比、产气量、NH3-N浓度、VFA、OMD和DMD均较高,该时期刈割能够为青藏高原畜种提供更高的饲用价值,且栽培紫羊茅饲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旱寒型禾本科牧草 产草量 刈割期 体外产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地区4种冷季型禾本科牧草产量及其体外发酵参数比较研究
13
作者 谭倩倩 刘毅 +7 位作者 张群英 周学丽 钟荣珍 王雷 杜雪燕 拜彬强 杨英魁 郝力壮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7,共7页
试验旨在对比青海高寒地区4种冷季型禾本科牧草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及其体外发酵参数,以冰草、黑麦草、冷地早熟禾以及草地早熟禾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抽穗期、灌浆期、乳熟期、成熟期刈割,体外产气法结合不同时期牧草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试验旨在对比青海高寒地区4种冷季型禾本科牧草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及其体外发酵参数,以冰草、黑麦草、冷地早熟禾以及草地早熟禾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抽穗期、灌浆期、乳熟期、成熟期刈割,体外产气法结合不同时期牧草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种和刈割期显著影响了牧草产量及其体外发酵参数。抽穗期的黑麦草各个时间段累积的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牧草(P<0.01),抽穗期黑麦草的乙酸(AA)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牧草(P<0.01);乳熟期冰草的AA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牧草(P<0.01),抽穗期和乳熟期冰草的异丁酸(IBA)和异戊酸(IVA)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牧草(P<0.01)。随着刈割期的推移,4种牧草的鲜草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鲜干比均不断下降,4种牧草72 h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随着刈割期的推移而下降,冷地早熟禾抽穗期的AA、丙酸(PA)、IBA、丁酸(BA)、IVA、戊酸(VA)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1),4种牧草干物质(DM)和有机物质(OM)体外降解率也均随着刈割期的推移而下降。综上所述,黑麦草的综合性能最好;本研究的4种牧草在成熟期刈割干草产量最高,在抽穗期刈割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型禾本科牧草 刈割期 体外产气 产草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地区两种豆科牧草产量及其体外发酵参数比较研究
14
作者 应梅 刘毅 +7 位作者 张群英 周学丽 钟荣珍 王雷 杜雪燕 杨英魁 拜彬强 郝力壮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0,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青海高寒地区两种常见豆科牧草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及其体外发酵参数变化情况,以确定适宜的栽培品种和刈割期,为豆科牧草生产提供理论基础。选用黄花苜蓿和箭筈豌豆两种常见豆科牧草,分别于四个刈割期对其进行产量测定、化学... 试验旨在研究青海高寒地区两种常见豆科牧草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及其体外发酵参数变化情况,以确定适宜的栽培品种和刈割期,为豆科牧草生产提供理论基础。选用黄花苜蓿和箭筈豌豆两种常见豆科牧草,分别于四个刈割期对其进行产量测定、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发酵评价。结果显示:①箭筈豌豆草产量在各个刈割期均显著高于黄花苜蓿(P<0.05);两种牧草干草产量均在盛花期最高;随着生长期的推移,鲜干比逐渐降低;②箭筈豌豆产气量显著高于黄花苜蓿(P<0.05);③氨态氮(NH3-N)含量随刈割期的推移逐渐下降;黄花苜蓿和箭筈豌豆在现蕾期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期(P<0.05),在现蕾期和初花期箭筈豌豆发酵液TVFA含量显著高于黄花苜蓿(P<0.05);④两种牧草在现蕾期体外产气有机物降解率(OMD)均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期(P<0.05)。综上,两种豆科牧草从鲜草产量来看箭筈豌豆较好,对青海地区的气候更适应;仅从产量考虑,在盛花期刈割可获得的干草产量最高,从体外发酵参数的评价来看箭筈豌豆潜在饲喂品质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牧草 刈割期 体外发酵参数 有机物降解率 饲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盐沼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研究
15
作者 吴桂玲 吴晓晖 +3 位作者 欧为友 周华坤 马文文 吉孝菲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8-1239,共12页
为探究高寒盐沼湿地的现状和盐分离子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在青海湖流域倒淌河盐沼湿地(36°27′20″N,100°51′30.9″E)选取3个典型植被群落(华扁穗草、马蔺和杂草群落)共72个样方进行植被群落特征调查,采集0-10、10-20、20-30... 为探究高寒盐沼湿地的现状和盐分离子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在青海湖流域倒淌河盐沼湿地(36°27′20″N,100°51′30.9″E)选取3个典型植被群落(华扁穗草、马蔺和杂草群落)共72个样方进行植被群落特征调查,采集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216个,分析各土层8种盐离子(Ca^(2+)、Mg^(2+)、K^(+)、Na^(+)、SO_(4)^(2−)、Cl^(-)、CO_(3)^(2-)、HCO_(3)^(-))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马蔺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1.50)、Simpson指数(0.74)、Margalof指数(3.08)均显著高于华扁穗草群落(0.47、0.21、2.49)和杂草群落(1.25、0.65、2.49)。2)不同植被群落对土壤中离子的富集作用存在差异,尤其是杂草群落在0-10 cm土层中Na^(+)的质量分数(6.52±0.24)g·kg^(-1)和Cl^(-)的质量分数(8.01±0.32)g·kg^(-1)分别显著高于20-30 cm土层中的Na^(+)的质量分数(2.54±0.18)g·kg^(-1)和Cl^(-)的质量分数(2.00±0.05)g·kg^(-1),而华扁穗草群落和马蔺群落对土壤盐离子含量的影响较弱。土壤盐离子呈表聚特征,土壤盐渍化主要受Na^(+)和Cl^(-)的控制。3)盐离子Na^(+)、Mg^(2+)、Cl^(-)、CO_(3)^(2-)、SO_(4)^(2−)的含量与群落植被盖度、高度和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p<0.01)。该研究可为高寒盐沼湿地修复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理解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盐沼湿地 植被群落 土壤盐分离子 青海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天然草地植物锈病种类及地理分布研究
16
作者 郑开福 严虎 +5 位作者 祁鹤兴 李晶晶 王海春 刘凯 唐炳民 芦光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849,共11页
为明确青海天然草地植物锈病种类和地理分布特征,采用路线调查法按照区域尺度布设样点进行发病植物标本的采集和病原菌的分离,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地理分... 为明确青海天然草地植物锈病种类和地理分布特征,采用路线调查法按照区域尺度布设样点进行发病植物标本的采集和病原菌的分离,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县域25种植物上有锈病发生,祁连县发病植物种类最多,翻白委陵菜(Potentilla sibbaldia)锈病分布最广;锈菌形态学鉴定为柄锈菌属(Puccinia)、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和单胞锈菌属(Uromyces)3个属;委陵菜多胞锈菌(Phragmidium potentillae)在调查县域中发生频次最高,Puccinia atra发生频次最低,苍耳柄锈(Puccinia arenariae)、委陵菜多胞锈菌(Phragmidium potentillae)生态位宽度较大,适于在大多数生境中生存,Puccinia atra生态位宽度最小,属于狭适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天然草地 锈病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原退化现状及建议
17
作者 刘凯 蔡佩云 +2 位作者 朱永平 王凯 张雅宁 《草学》 2022年第1期83-85,共3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青海省草原退化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治理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草原退化 治理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海南州自然因素和载畜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范青慈 杜铁瑛 +1 位作者 王立亚 杨力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18,共3页
以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海南州5个县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与主要自然因素、载畜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州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主要受降水、≥0℃积温、载畜量三因素的制约、干扰(F>F0.01),其中降水为主导因素,其次为载畜... 以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海南州5个县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与主要自然因素、载畜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州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主要受降水、≥0℃积温、载畜量三因素的制约、干扰(F>F0.01),其中降水为主导因素,其次为载畜量,再次为≥0℃积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载畜量 牧草产量 回归分析 青海 海南州 天然草地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6种禾本科牧草的抗寒性研究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京蓉 马真 +9 位作者 张骞 刘泽华 张春辉 乔安海 邓艳芳 王文颖 邵新庆 姚步青 黄小涛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5-411,共7页
为筛选出抗寒性强的牧草种质资源,本试验以同德贫花鹅观草(Roegneria pauciflora Tongde)、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同德短芒... 为筛选出抗寒性强的牧草种质资源,本试验以同德贫花鹅观草(Roegneria pauciflora Tongde)、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Tongde)为研究材料,对不同温度下6种牧草的萌发率进行了研究,并对这6种牧草苗期进行了抗寒锻炼、冷冻及解冻恢复生长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阶段牧草中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而且采用隶属函数对6种牧草进行了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同种牧草的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6种牧草的丙二醛含量在抗寒锻炼后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抗寒锻炼和冷冻处理后升高,返青后降低;6种牧草的抗寒性依次为无芒雀麦>草原看麦娘>同德贫花鹅观草>同德短芒披碱草>扁穗冰草>大颖草。本研究为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的物种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牧草 抗寒性 萌发率 丙二醛 可溶性糖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现状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华坤 王启基 +2 位作者 赵亮 韩发 张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87-93,共7页
在综述泽库县草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泽库县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导致泽库县草地退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两大因素,鼠虫害对... 在综述泽库县草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泽库县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导致泽库县草地退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两大因素,鼠虫害对它们产生的影响起了促进作用。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优化产业结构,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才能使泽库县的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库县 草地退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