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悬钩子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悦 余松 +3 位作者 韩永霞 铁芳芳 童丽 杨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0-1096,共7页
目的研究紫色悬钩子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紫色悬钩子对脂肪细胞代谢的潜在机制,为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MCI中压色谱柱分离制备紫色悬钩子提取物。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及试剂盒检测... 目的研究紫色悬钩子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紫色悬钩子对脂肪细胞代谢的潜在机制,为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MCI中压色谱柱分离制备紫色悬钩子提取物。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及试剂盒检测分析细胞的脂质积累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腺苷5′-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磷酸化的AMPK(p-AMPK)蛋白的表达。结果当紫色悬钩子提取物的质量浓度≤100 mg·L^(-1)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Fr.2、Fr.3、Fr.4、Fr.5可降低细胞中脂质的积累(P<0.05)。Fr.1低剂量组(10 mg·L^(-1))和Fr.4的高剂量组(100 mg·L^(-1))可以减少细胞中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含量,降低PPARγ、C/EBPα,升高p-AMPK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紫色悬钩子提取物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蛋白,抑制PPAR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细胞中脂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悬钩子提取物 3T3-L1脂肪细胞 脂质积累 脂质代谢 PPARΓ 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味诃子利尿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郑良璐 王刚 吴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十八味诃子利尿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2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糖尿病肾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给药组,灌胃给... 目的探讨十八味诃子利尿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2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糖尿病肾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2周,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24 h PRO)、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胱抑素C(Cys-C)、β2微量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果糖胺(FRA)水平,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 PRO、Scr、BUN、UA、Cys-C、β2-MG、RBP、TG、TC、LDL、FRA水平均升高(P<0.05,P<0.01),HDL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24 h PRO、Scr、BUN、β2-MG、TG、LDL、FRA水平均降低(P<0.05,P<0.01),HDL水平升高(P<0.01),UA、Cys-C、TC、RB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十八味诃子利尿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味诃子利尿丸 糖尿病肾病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活种子不同休眠状态内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瑞丽 胥生荣 张金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5-814,共10页
为了探寻羌活种子不同休眠阶段内生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差异性,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分别对羌活种子不同休眠状态(形态生理双重休眠状态(GSA)、形态休眠解除状态(GSB)、生理休眠解除状态(GSC))细菌微生物16S V5+V7区域和真菌微生物ITS1... 为了探寻羌活种子不同休眠阶段内生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差异性,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分别对羌活种子不同休眠状态(形态生理双重休眠状态(GSA)、形态休眠解除状态(GSB)、生理休眠解除状态(GSC))细菌微生物16S V5+V7区域和真菌微生物ITS1-IF区域的扩增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较内生真菌丰富。内生菌群落种类在门水平上类似;在属水平上,从GSA到GSB阶段,内生菌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GSB到GSC阶段,内生菌群落种类相似。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从GSA到GSB再到GSC阶段,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增大后直到种子生理休眠解除变化不变,而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在种子整个休眠解除过程中变化不大。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从GSA到GSB再到GSC阶段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而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从GSA到GSB发生显著变化后直到种子生理休眠解除,群落结构变化不大。LEfSe分析发现内生细菌共有37个差异丰富的分类学分支(a=0.01,LDA≥2.0),内生真菌则无。本研究明确了羌活种子不同休眠状态内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差异性,丰富了羌活种子内生菌资源信息,对进一步研究利用微生物方法促进羌活种子休眠解除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种子休眠 内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野生宽叶羌活根际土壤微环境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
作者 胥生荣 马瑞丽 +3 位作者 田国鹏 祁焕华 徐吉媛 韩梅花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4-191,共8页
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野生宽叶羌活药材形成对土壤环境的响应特性,明确土壤环境在宽叶羌活不同生长年限的差异,以不同生长年限野生宽叶羌活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研究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宽叶羌活对根围土壤... 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野生宽叶羌活药材形成对土壤环境的响应特性,明确土壤环境在宽叶羌活不同生长年限的差异,以不同生长年限野生宽叶羌活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研究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宽叶羌活对根围土壤孔隙度的影响主要在土层0~40cm深处,5年生地块平均土壤孔隙度减小至对照的88.56%,对土层50~100cm处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在土层0~50cm处变化显著,前3年根围土壤含水量逐年增大,达到对照的105.59%,土层60cm以下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且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下降,从对照到5年生地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41.75%,其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51.78%,颗粒有机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18.30%,活性有机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24.42%,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21.76%,微生物量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47.31%;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3年生和5年生土壤间差异不显著,活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2年生和3年生土壤间差异不显著。随着生长年限增长,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脱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呈显著升高的变化趋势。随着株龄增大,叶片表观量子效率显著减小,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均显著增大;叶片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减小,非光化学淬灭系数表现显著增大,综合分析表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活性和部分土壤酶及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微环境对根系生物活性的影响作用增大,根系生存环境的变化影响植株对土壤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植株叶片同化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宽叶羌活药材质量和品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宽叶羌活 有机碳 土壤酶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慢性炎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慧祯 童丽 +2 位作者 陈秀萍 李永平 孙文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项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建立PCOS-IR模型...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项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建立PCOS-IR模型。按照每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共28 d。借助HE染色对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黄体生成素(L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睾酮(T)进行定量,通过相关公式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游离雄激素指数(FAI)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卵巢组织黄体、正常卵泡少见,闭锁卵泡数增多,闭锁卵泡内见大量的颗粒细胞核固缩、崩解,颗粒层细胞被挤压至边缘,排列无序,见大量囊样扩张卵泡,且大鼠血清FINS、FBG、HOMA-IR、CRP、LH、T及FAI水平显著升高(P<0.01),SHBG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观察组卵巢中黄体量增多,囊泡及闭锁卵泡减少,颗粒层细胞规律排列,尤其联合组各级卵泡数量及发育接近正常,未见囊样改变的卵泡,且大鼠血清FINS、FBG、HOMA-IR、CRP、T、FAI、L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SHBG水平升高(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改善PCOS-IR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IR)及慢性炎症状态,该疗法方便简洁、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慢性炎症 C反应蛋白 游离雄激素指数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井穴放血对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梦馨 王超 +3 位作者 童丽 洒玉萍 任延明 李永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09-2517,共9页
目的探讨井穴放血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临床使用井穴放血防治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提供有效靶点及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实验组,实... 目的探讨井穴放血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临床使用井穴放血防治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提供有效靶点及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模型组(Model组)、井穴放血组(Bloodletting acupuncture at jing-well points组,BAJP组)、非穴位放血组(Bloodletting acupuncture at nonacupoint组,BANA组),每组15只。低压氧舱减压至6000 m海拔高度,将各实验组大鼠低压低氧处理72 h复制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大鼠模型。入舱前7天,BAJP组大鼠按照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的顺序点刺放血,每天1次;BANA组大鼠每日剪尾尖放血,两组放血量均为15-20μL。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神经元细胞内线粒体损伤及自噬体形成情况;TUNEL观察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表达水平;PCR检测AKT、mTOR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Control组相比,急性高原低氧(Acute high-altitude hypoxia,AHH)大鼠海马组织CA1区变性坏死椎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线粒体肿胀、自噬体出现、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数量增加;经过井穴放血治疗后,AHH大鼠各种脑损伤表现均得到缓解;非穴位放血对AHH大鼠脑损伤无明显改善作用。②Western blot检测AHH大鼠海马组织内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相较于Control组大鼠明显下降(P<0.01),经过井穴放血治疗后,3个分子磷酸化水平进一步下降(P<0.01),非穴位放血治疗未对这些分子的磷酸化水平产生显著影响(P>0.05),AKT、mTOR 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趋势。结论井穴放血可以对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具有穴位特殊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改善线粒体生理,增强机体抗细胞凋亡、耐缺氧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脑损伤 井穴放血 线粒体自噬 PI3K/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作用机制及关键microRNA筛选研究
7
作者 吕李飞 杨如意 +2 位作者 赵成周 贾守宁 祁永福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1期81-91,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益气活血方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核心物质和作用机制,筛选出其关键的microRNA,为中医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提供数据与方向。方法通过TCMSP和ETCM数据库筛选益气活血方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益气活血方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核心物质和作用机制,筛选出其关键的microRNA,为中医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提供数据与方向。方法通过TCMSP和ETCM数据库筛选益气活血方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NCBI数据库、OMIM数据库获取HAPC疾病靶点;Venny在线平台进行交集靶点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及R语言、Cytoscape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构建“靶点-通路”网络模型,借助Autodock Vina进行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采用TargetScan和miRDB数据库对核心基因进行microRNA预测。结果共筛选出方药潜在活性成分143个和330个药物靶点;得到方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潜在作用靶点34个;核心靶点为AKT1、ALB、VEGFA、IL6、NOS3,主要参与的关键通路为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baicalein-NOS3的对接分值最低,结合效果好;进一步得出miR-15b-5p、miR-4307、miR-29a-3p等关键调控microRNA。结论初步揭示了益气活血方干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作用机制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