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北祁连成矿带原特提斯洋俯冲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1
作者 王旭辉 郎兴海 +5 位作者 叶紫枫 陈庚户 董维财 王登科 向佐朋 李善财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4-1605,共22页
松树南沟金矿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中部, 目前发现有东、西两个矿床, 金资源量分别达中型和大型规模。尽管其为青海北祁连成矿带上的重要金矿床, 但其研究极为薄弱, 矿床地质特征不清, 矿床成因类型存在较大争议, 严重阻碍了矿区下一步矿... 松树南沟金矿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中部, 目前发现有东、西两个矿床, 金资源量分别达中型和大型规模。尽管其为青海北祁连成矿带上的重要金矿床, 但其研究极为薄弱, 矿床地质特征不清, 矿床成因类型存在较大争议, 严重阻碍了矿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和找矿突破。为了查明松树南沟矿区东、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 指导矿区勘查工作部署, 本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精细编录的基础上, 进行了系统岩矿鉴定和能谱分析。研究表明: 西矿床主要赋存于晚奥陶世石英闪长斑岩及其接触带附近的上奥陶统扣门子组玄武安山岩中, 蚀变类型为钾化、青磐岩化和绢云母-绿泥石化, 金矿化主要产于钾化和青磐岩化蚀变带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磁铁矿、黄铁矿以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黝铜矿, 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石英-黄铜矿-斑铜矿脉中, 少部分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西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其属于斑岩型金矿床。东矿床主要产出于上奥陶统扣门子组晶屑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与玄武安山岩中, 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化, 局部发育绢英岩化;金属矿物主要包括方铅矿、低铁闪锌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及少量银金矿, 金主要以自然金和少量银金矿的形式产于碳酸盐-石英-多金属脉中, 少部分产于碳酸盐-石英-黄铁矿脉中;东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其属于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结合上述地质特征和已有的地质年代学结果, 本文认为东、西矿床构成一个晚奥陶世(~455Ma)斑岩-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其形成与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作用诱发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是目前特提斯成矿域发现的最古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这一认识为在北祁连成矿带乃至整个特提斯成矿域寻找与原特提斯洋俯冲作用相关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提供了重要的找矿方向, 有助于深化对区域成矿规律和古生代斑岩成矿作用的认识, 也为矿区和区域下一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南沟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北祁连成矿带 早古生代 斑岩型金矿 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各玛龙银多金属矿床M1磁异常综合物探找矿潜力分析
2
作者 邓发云 裴有生 +2 位作者 胡音箫 王小成 沈领兄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6,共11页
各玛龙银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目前处于普查阶段。矿区内已发现8条含矿蚀变带和圈定27条银多金属矿体,目前累计估算银推断资源量银320.4 t,金0.5 t,铅+锌1 229.47 t。矿区东南角存在1处1∶10 000地磁异常M1,区内已发现... 各玛龙银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目前处于普查阶段。矿区内已发现8条含矿蚀变带和圈定27条银多金属矿体,目前累计估算银推断资源量银320.4 t,金0.5 t,铅+锌1 229.47 t。矿区东南角存在1处1∶10 000地磁异常M1,区内已发现的含矿蚀变带围绕M1磁异常呈环状分布,M1磁异常与成矿的关系一直未受重视。本次通过磁法、激电、可控源测深等物探方法运用,通过面上、垂向元素、矿化、蚀变分带的分析,认为M1磁异常是由深部隐伏的花岗闪长斑岩体引起,该岩体为地表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和热液来源,M1磁异常具备寻找斑岩型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各玛龙 银多金属矿床 找矿预测 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都兰县开荒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姜海伦 罗先熔 +5 位作者 高文 郑超杰 黄文斌 刘文 马忠贤 陶志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8-145,共8页
青海省都兰县开荒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柴板块南缘,东昆仑造山带中段,雪峰山—布尔汗布达金、钴、铜成矿带内。为在开荒地区实现找矿突破,于研究区内开展了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以527件水系沉积物样品数据为基础,采用元素的变... 青海省都兰县开荒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柴板块南缘,东昆仑造山带中段,雪峰山—布尔汗布达金、钴、铜成矿带内。为在开荒地区实现找矿突破,于研究区内开展了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以527件水系沉积物样品数据为基础,采用元素的变异系数、富集系数、浓集比率对Au、Ag、As、Sb、Cu、Pb、Zn、W、Mo 9种元素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分析各元素在空间上的富集规律及其成矿潜力,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对研究区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表明:Au在研究区内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其他元素的成矿潜力较小;通过R型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确立了研究区内与Au成矿有关的元素组合为Au-As-Sb-Pb;运用衬度异常方法在研究区内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KH1靶区与KH2靶区内的Au、As、Sb、Pb异常套合性较好,并且在KH1靶区内发现了白金沟金矿体。由于KH2靶区与KH1靶区内的各元素套合性及成矿地质条件极为相似,故认为KH2靶区也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分析结果对于在研究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工作及相关成矿预测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水系沉积物测量 多元统计分析 衬度异常法 成矿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群力铁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想平 刘万顺 +2 位作者 袁克全 石延林 吕文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1-293,共13页
青海群力铁矿床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中西段的祁漫塔格结合带的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铋、铅、锌、铜、银成矿带野马泉矿集区内,是青海省著名的铁多金属矿成矿富集区之一。前人对该区基础地质... 青海群力铁矿床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中西段的祁漫塔格结合带的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铋、铅、锌、铜、银成矿带野马泉矿集区内,是青海省著名的铁多金属矿成矿富集区之一。前人对该区基础地质和成矿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该区成矿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热液型,其次为斑岩型,成矿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但一些铁矿的成因尚不明确。笔者通过对群力铁矿矿床地质特征、混合岩化特征、矽卡岩特征、矿体赋存特征、矿床成矿类型和成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群力铁矿不是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成矿,而是赋存于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混合岩化片麻岩夹大理岩系透辉石透闪石矽卡岩中,是片麻岩在混合岩化作用叠加热液交代作用下形成的层状矽卡岩成矿,其矿体规模与层状含矿矽卡岩规模呈正相关,与围岩界线较明显,具有远离岩体矿化富集、靠近岩体贫化的特征,形成的矿体多为盲矿体,向西侧伏特征明显,向更深部仍有含矿矽卡岩分布,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特征 潜力分析 群力铁矿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三江北段白马海印支期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微量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志华 马忠贤 +4 位作者 蔡成龙 于小亮 安朝 裴有生 张彬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12,共14页
白马海花岗岩位于青海三江北段下拉秀弧后前陆盆地内,侵位于早元古代宁多群(Pt_(1)N),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44.7~243.4 Ma。为探讨三江北段玉树地区的构造演化,本文对白马海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微量进行... 白马海花岗岩位于青海三江北段下拉秀弧后前陆盆地内,侵位于早元古代宁多群(Pt_(1)N),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44.7~243.4 Ma。为探讨三江北段玉树地区的构造演化,本文对白马海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微量进行测试分析。主量元素特征和岩石类型研究表明,白马海岩体岩石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分异指数和固结指数显示岩体具有较高分异程度,同时氧化物-lgSI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岩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围岩混染;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相关判别图解显示岩体形成于俯冲汇聚环境下的大陆地壳重熔结晶。综合研究认为,在岩体形成时的中三叠世早期,金沙江洋盆的俯冲消减即将结束,“硬碰撞”造山随即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北段 白马海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微量元素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北段保梭色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6
作者 陶志华 李渊 +3 位作者 马忠贤 蔡成龙 裴有生 张彬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2-801,共20页
三江复合造山带造山过程具有长期性、多期性特点。本文从保梭色花岗岩体锆石U-Pb同位素、锆石微量元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初步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背景及其在三江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意义。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的两件锆石的U... 三江复合造山带造山过程具有长期性、多期性特点。本文从保梭色花岗岩体锆石U-Pb同位素、锆石微量元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初步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背景及其在三江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意义。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的两件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49.61±0.74)、(48.48±0.59)Ma。进一步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发现:岩浆源区残余斜长石较少,残留相中以角闪石为主,并出现了石榴石,锆石饱和温度计估计岩浆起源温度应>800°C,岩浆应起源于高温高压状态的下地壳基性火成岩部分熔融;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围岩混染作用和斜长石、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保梭色岩体属于深熔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U-Pb同位素年龄为本区碰撞造山提供了时限约束,即大约50 Ma,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虽然还未结束,但岩体所处的金沙江地区已进入后碰撞伸展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造山带 后碰撞 高钾钙碱性 Ⅰ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花垣李梅铅锌矿田构造沉积岩相与断裂控矿特征
7
作者 薛长军 吕古贤 +1 位作者 吕承训 高伟利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李梅铅锌矿床是我国重要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通过对该区域控矿构造特征、地层序列及沉积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花垣断裂在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同沉积断层对矿床的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寒武系清虚洞组的... 李梅铅锌矿床是我国重要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通过对该区域控矿构造特征、地层序列及沉积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花垣断裂在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同沉积断层对矿床的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寒武系清虚洞组的含矿沉积岩相被归类为枢纽带碳酸盐岩体系,其中主要岩相为藻礁灰岩,相应的微相包括台地边缘滩相与藻礁相。研究表明,藻灰岩中的裂隙构造发育明显,矿化作用较强,尤其在网状小构造高度发育的区域,通常形成富集的铅锌矿体。综合认为,矿床的成矿过程受到构造因素及藻礁相、相邻浅滩相的严格控制。研究成果为区域铅锌矿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垣断裂 同沉积断层 构造-沉积岩相 李梅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花垣铅锌矿藻灰岩相层状角砾岩地质特征与矿化阶段划分 被引量:3
8
作者 吕承训 高伟利 +3 位作者 张达 苗强军 孙月 薛长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40-1751,共12页
湘西花垣MVT型铅锌矿的资源储量巨大,成矿前景好。研究区内层状藻灰岩相是主要预测方向,矿化角砾岩是进一步找矿的重要标志,但是如何判别层状角砾岩的含矿特征尚需深入研究。通过对花垣铅锌矿进行研究,探讨角砾岩成矿过程,分析不同成矿... 湘西花垣MVT型铅锌矿的资源储量巨大,成矿前景好。研究区内层状藻灰岩相是主要预测方向,矿化角砾岩是进一步找矿的重要标志,但是如何判别层状角砾岩的含矿特征尚需深入研究。通过对花垣铅锌矿进行研究,探讨角砾岩成矿过程,分析不同成矿阶段角砾岩的地质特征,根据对角砾和胶结物的观测与分析,划分了不同矿化阶段的角砾岩。①成矿前角砾岩:该类角砾岩不含矿,其中角砾与胶结物均无矿化现象出现,以似层状和条纹状角砾岩为主要类型;②成矿期角砾岩:该类角砾中含矿,其中角砾与胶结物均出现明显的矿化现象,以网脉状含矿角砾岩、斑脉状含矿角砾岩、细脉状含矿角砾岩和侵染状含矿角砾岩为主要类型;③成矿后角砾岩:该类角砾岩含少量矿化,其中角砾多有矿化现象,而胶结物无矿化或较弱矿化,以不规则网脉状角砾岩为主。角砾岩矿化阶段的判别对于构造岩相地质找矿及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型铅锌矿 藻灰岩相 层状角砾岩 角砾和胶结物 矿化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花垣铅锌矿田成矿构造系统与成矿规律 被引量:7
9
作者 高伟利 吕古贤 +2 位作者 薛长军 吕承训 苗强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59-1772,共14页
湘西花垣铅锌矿田发育典型的层控型铅锌矿床,找矿潜力巨大。该区在矿床成因、控矿因素等方面存在不同认识,主要观点有密西西比河谷型、沉积型、成岩期后改造型和盆源低温热液型4种观点。通过构造测量解析和古应力场恢复,分析了构造与成... 湘西花垣铅锌矿田发育典型的层控型铅锌矿床,找矿潜力巨大。该区在矿床成因、控矿因素等方面存在不同认识,主要观点有密西西比河谷型、沉积型、成岩期后改造型和盆源低温热液型4种观点。通过构造测量解析和古应力场恢复,分析了构造与成矿的关系,划分出成矿前构造主压应力近似垂直层面,成矿期构造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北北西,成矿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北北东向;成矿期构造形成了矿田内李梅平缓背斜、渔塘背斜,并在藻灰岩层内形成各类含矿角砾岩、裂隙系统,这些裂隙为热液与藻灰岩中富含的有机质发生化学反应提供了丰富的反应界面,是铅锌矿液富集的主要原因。成矿后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受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了北东走向的大型走滑正断裂带,对加里东期成矿期赋矿褶皱造成破坏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垣铅锌矿田 构造期次划分 构造控矿 古应力场 共轭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安多县多才玛矿区强研磨性地层孕镶金刚石钻头使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海声 汪洪民 +4 位作者 刘鹏 张俊才 高元宏 康鑫 穆元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3-1483,共11页
多才玛矿区位于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任务量重、施工要求高、难度大,采用现场调研法和室内试验分析法分析孕镶金刚石钻头使用效果。通过研究分析得到:多才玛矿区岩石的研磨性为5~6级,可钻性为7~8级,地层破碎程度为Ⅲ~Ⅳ级。“NQ”系... 多才玛矿区位于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任务量重、施工要求高、难度大,采用现场调研法和室内试验分析法分析孕镶金刚石钻头使用效果。通过研究分析得到:多才玛矿区岩石的研磨性为5~6级,可钻性为7~8级,地层破碎程度为Ⅲ~Ⅳ级。“NQ”系列孕镶金刚石钻头在多才玛矿区施工时的最优钻压在8~11MPa之间,最优转速在1.41~2.35m/s之间。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两种典型的非正常钻进过程发现,在高转速、低钻压的条件下是新鲜的金刚石面无法出刃导致机械钻速低,在高转速、高钻压的条件下发生烧钻,胎体直接与岩体接触导致机械钻速低。孕镶金刚石钻头的金刚石平均出刃高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钻头的寿命和机械钻速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头 钻压转速 机械钻速 金刚石 出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水溶氦气资源的发现及富集机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晁海德 陈建洲 +5 位作者 王国仓 赵维孝 蔡廷俊 李吉庆 李青 谢菁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73,共13页
通过采集、测试柴达木盆地卤水井、温泉水样品,以及氦源岩及其生氦强度研究,梳理水溶性氦气分布特征,总结成因,探究富集机理,以期了解柴达木盆地水溶性氦气资源现状,并拓展氦气藏勘探、研究的新思路。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氦源岩是多元... 通过采集、测试柴达木盆地卤水井、温泉水样品,以及氦源岩及其生氦强度研究,梳理水溶性氦气分布特征,总结成因,探究富集机理,以期了解柴达木盆地水溶性氦气资源现状,并拓展氦气藏勘探、研究的新思路。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氦源岩是多元的、开放的,除花岗岩外,侏罗纪、石炭纪泥页岩是潜在的生氦母岩,且侏罗纪泥页岩生氦强度最大,志留纪二长花岗岩次之,石炭纪泥页岩最低;以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为主要聚集层的水溶性氦气分布于柴中断裂以北区域,且存在北、中、南3条控氦断裂带;柴达木盆地水溶性氦气基本为壳源型氦气,幔源氦仅占0.005%~0.42%;水溶性氦气成藏的关键在于“生、运、储”,其中泥页岩、中酸性岩体是氦气潜在生成母源,地下水、断裂提供运移载体及通道,油砂山组、狮子沟组提供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氦气 氦源岩 生氦强度 富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