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三江北段莫海拉亨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铅同位素组成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善平 黄青华 +3 位作者 李小雪 陈静 任华 白宗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莫海拉亨铅锌矿地处三江北段成矿带北缘的结多弧后前陆盆地,含矿层位主要为下石炭统杂多群碳酸盐组,赋矿地层及北西西向断裂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等。对研究区铅同位素研究显示,铅石矿μ多为9.27~9.... 莫海拉亨铅锌矿地处三江北段成矿带北缘的结多弧后前陆盆地,含矿层位主要为下石炭统杂多群碳酸盐组,赋矿地层及北西西向断裂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等。对研究区铅同位素研究显示,铅石矿μ多为9.27~9.77,μ平均值小于9.58,ω平均值为39.99,铅同位素组成具有正常铅演化特征;铅石矿206Pb/204Pb一般为18.51~18.92,208Pb/204Pb平均为38.64,具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特性;在Zartman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中,铅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演化的特征。由上所述,莫海拉亨铅锌矿主要赋存于厚-巨厚层状碳酸盐岩中,且成矿与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反映研究区Pb来源于上地壳含矿建造,赋矿地层或次级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或找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北段 莫海拉亨 Pb锌矿床 地质特征 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都兰地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占玉 张永胜 +4 位作者 李华 钟良燕 于德利 刘光莲 石天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4-1001,共8页
青海省都兰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祁漫塔格-都兰构造岩浆带中,发育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本文基于详细的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总结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提出主要找矿标志。认为该类矿... 青海省都兰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祁漫塔格-都兰构造岩浆带中,发育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本文基于详细的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总结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提出主要找矿标志。认为该类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花岗质侵入岩与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和石炭系地层接触带及外接触带部位,中-晚三叠世是主要成矿期,滩间山群或石炭系碳酸盐岩或含钙、镁质成分较高的泥砂质沉积建造、印支期中酸性花岗岩、磁异常、NW或NE向断裂构造是区域上最佳的矿产预测要素组合,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 矿床地质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青海都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卡而却卡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东生 古凤宝 +3 位作者 张海兰 苏生顺 钟良燕 刘光莲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发现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前期在以矽卡岩型找矿的过程中,发现了斑岩矿化信息,近年来,斑岩成矿的事实渐趋清晰,通过对晚三叠世斑岩体的分布及深部断面的剖析,显示斑岩体为一复式小岩株。含...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发现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前期在以矽卡岩型找矿的过程中,发现了斑岩矿化信息,近年来,斑岩成矿的事实渐趋清晰,通过对晚三叠世斑岩体的分布及深部断面的剖析,显示斑岩体为一复式小岩株。含矿的花岗闪长斑岩及相关的石英闪长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点,表明成矿构造环境与东昆仑中—晚三叠世底侵岩浆作用有关,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为东昆仑成矿带寻找斑岩型矿床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卡而却卡 斑岩型铜矿 蚀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区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8
4
作者 丰成友 王雪萍 +6 位作者 舒晓峰 张爱奎 肖晔 刘建楠 马圣钞 李国臣 李大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06-1817,共12页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较为典型的兼具正接触带矽卡岩亚型和外接触带矽卡岩亚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笔者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地质特征解剖和高精度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化主要产于侵入...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较为典型的兼具正接触带矽卡岩亚型和外接触带矽卡岩亚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笔者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地质特征解剖和高精度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化主要产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不同时代地层间的断裂带或不整合面及不同岩性界面,自成矿岩体内部向外具有明显的金属矿化与蚀变分带。利用锆石LA-ICP-MS和SHRIMP U-Pb法,获得成矿花岗闪长岩体和二长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35.4±1.8)Ma(n=24,MSWD=1.7)和(219.2±1.4)Ma(n=11,MSWD=0.83);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石和矽卡岩型钼矿石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25.0±4.0)Ma(n=7,MSWD=0.24)和(230.1±4.7)Ma(n=5,MSWD=0.12),厘定矿区成岩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综合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区印支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和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为区域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 锆石U-PB测年 RE-OS同位素测年 同位素 虎头崖 祁漫塔格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97
5
作者 丰成友 王松 +2 位作者 李国臣 马圣钞 李东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5-678,共14页
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不仅是一个特征显著的构造-岩浆岩带,而且也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对该区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组成研究,并探讨了成矿意义。结果表明,本区中... 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不仅是一个特征显著的构造-岩浆岩带,而且也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对该区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组成研究,并探讨了成矿意义。结果表明,本区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均系准铝质到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晚三叠世花岗岩具有更高的K2O/Na2O比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中等初始锶比值和偏负的εNd(t)值表明它们主要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深熔或重熔,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发育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的中三叠世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30~237Ma,大多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的晚三叠世高分异富钾花岗岩形成于204~228Ma,表明大约240Ma祁漫塔格主造山已由挤压转入伸展并伴有幔源岩浆活动,晚三叠世后演化到后碰撞阶段;中晚三叠世花岗岩与本区密集产出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时空与成因关系密切,具有重要找矿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中-晚三叠世 后碰撞 祁漫塔格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野马泉铁锌矿床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和金云母Ar-Ar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建楠 丰成友 +4 位作者 何书跃 裴荣富 李大新 瞿泓滢 白生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8-1170,共13页
青海野马泉铁锌矿床地处祁漫塔格山与柴达木盆地之间的盆山结合部位,是矽卡岩型铁锌多金属矿床。矿体均呈隐伏?半隐伏状产出、具多期次强烈岩浆活动叠加等特征。长期以来,有关野马泉铁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和成矿时代众说纷纭,制约了... 青海野马泉铁锌矿床地处祁漫塔格山与柴达木盆地之间的盆山结合部位,是矽卡岩型铁锌多金属矿床。矿体均呈隐伏?半隐伏状产出、具多期次强烈岩浆活动叠加等特征。长期以来,有关野马泉铁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和成矿时代众说纷纭,制约了对该矿床成因机制的认识及进一步的矿产勘查工作。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和矿床地质特征解剖,开展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探讨了成矿构造环境。铁锌矿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围岩地层的外接触带,发育石榴子石、透辉石、金云母、绿帘石等矽卡岩化作用。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成矿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229.5±2.2 Ma(n=22,MSWD=1.3);采用Ar-Ar分步升温法获得与磁铁矿共生的金云母坪年龄为222.0±1.3 Ma(MSWD=0.41)、等时线年龄为222.4±2.5 Ma(MSWD=1.4),证实野马泉铁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成矿岩体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为I-A过渡型花岗岩,具有高SiO_2,高K_2O/Na_2O,低P_2O_5,低Sr高Yb的特点。结合区域其他多金属矿床最新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认为野马泉矿床形成于东昆仑地区海西?印支造山旋回晚期、由碰撞向后碰撞转换的地质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金云母Ar-Ar年龄 野马泉铁锌矿床 祁漫塔格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多金属矿区花岗斑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晓飞 李智明 +5 位作者 贾群子 宋忠宝 陈向阳 张雨莲 李东生 舒晓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9-765,共17页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沿区域主构造线北西西向展布。虎头崖多金属矿区内的花岗斑岩产于东西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结合部位,呈岩枝状产出。斑晶的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普通角闪石。对该花岗斑岩进行了全...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沿区域主构造线北西西向展布。虎头崖多金属矿区内的花岗斑岩产于东西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结合部位,呈岩枝状产出。斑晶的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普通角闪石。对该花岗斑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同时对虎头崖矿区内的典型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相学研究。花岗斑岩的里特曼指数δ为1.56~2.16,具有高硅、高钾、低铝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Nb负异常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略右倾的海鸥型,Eu负异常特征明显,具有A2亚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与花岗斑岩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岩浆源区、形成环境。因此,该花岗斑岩与花岗岩构成的酸性侵入体为同一岩浆源区,形成于东昆仑造山带后碰撞伸展环境中的花岗质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32.7±1.8)Ma(MSWD=1.3,n=22)的岩体侵位年龄,表明东昆仑在印支期进入陆内造山末期,大规模的岩浆事件引起祁漫塔格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祁漫塔格 虎头崖 锆石U-PB定年 A_2亚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野马泉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忠宝 张雨莲 +9 位作者 贾群子 陈向阳 江磊 何书跃 李金超 杨涛 全守村 张晓飞 栗亚芝 唐卓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06-2013,共8页
青海东昆仑复合造山带西段的祁漫塔格地区是一个特征显著的侵入岩浆构造带,同时也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野马泉铁铜多金属矿是该区较为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该矿区与野马泉铁铜矿床有关的... 青海东昆仑复合造山带西段的祁漫塔格地区是一个特征显著的侵入岩浆构造带,同时也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野马泉铁铜多金属矿是该区较为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该矿区与野马泉铁铜矿床有关的花岗闪长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26±2Ma;该结果与前人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的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石和矽卡岩型钼矿石的等时线年龄一致,因此本文厘定野马泉矿区成岩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铁铜矿床 中—晚三叠世 LA-ICP-MS锆石U-PB年龄 花岗闪长岩 野马泉 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祁漫塔格矿带虎头崖矿田构造控矿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渭 杨兴科 +3 位作者 王守良 江万 于恒彬 何虎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234,共13页
虎头崖矿田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和整装勘查区内。笔者在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矿田构造角度探讨了该区矽卡岩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矿田内主要的构造特征进行总结,认为区内构造活... 虎头崖矿田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和整装勘查区内。笔者在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矿田构造角度探讨了该区矽卡岩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矿田内主要的构造特征进行总结,认为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从华力西期—燕山期至少有5次构造运动。对矿田内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对成岩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作了详细分析,并初步分析了区内各级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和影响。认为:①近东西向断裂、褶皱和北东东向及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布矿)构造,属成矿期构造,控制了各个矿床的空间分布;②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次级断裂以及接触带构造,属成矿期的容矿(储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分布;③在矿田内近南北向断裂对岩石和矿体产生了改造作用,认为是成矿后构造;④自印支期以来,主要有两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矿床;⑤找矿构造标志:矿体受侵入岩接触带和近东西向及北东东向构造控制明显,在断裂构造复合部位、不同岩性接触部位,均是成矿有利部位。这些认识将进一步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部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 虎头崖矿田 矿田构造 矽卡岩 构造控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矽卡岩型矿床花岗质岩石矿物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姚磊 吕志成 +5 位作者 于晓飞 庞振山 李永胜 江万 李东生 刘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94-2306,共13页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是我国近些年来的重点找矿地区之一。本文对区内与虎头崖矿床I矿带(Fe)、野马泉矿床(Fe)、虎头崖矿床VI矿带(Zn)和卡而却卡矿床B区(Cu)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开展了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虎头崖矿床I...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是我国近些年来的重点找矿地区之一。本文对区内与虎头崖矿床I矿带(Fe)、野马泉矿床(Fe)、虎头崖矿床VI矿带(Zn)和卡而却卡矿床B区(Cu)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开展了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虎头崖矿床I矿带的斜长石以奥长石为主(An15.0-24.1);虎头崖矿床VI矿带的斜长石主要为钠长石和奥长石(An8.7-20.8);卡而却卡矿床B区的斜长石主要是中长石(An33.8-42.2);野马泉矿床的斜长石主要为奥长石和中长石(An26.2-48.4)。角闪石为典型的钙角闪石,其中,虎头崖矿床I矿带的角闪石属铁浅闪石;卡而却卡矿床B区的角闪石为镁角闪石和铁角闪石。各矿床(带)的黑云母普遍富Fe、Ti、F、Cl,属典型的铁黑云母。矿物学特征显示,各矿床(带)的黑云母结晶于相似的高氧逸度条件下,但在结晶温度和挥发份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黑云母的结晶温度和氧逸度特征与各矿床类型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知,岩浆结晶的温度和氧逸度可能不是控制本区矽卡岩矿床成矿作用类型的主要因素。黑云母的挥发份组成与各成矿元素间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其中,以Fe为主的虎头崖矿床I矿带和野马泉矿床的岩浆流体特征基本一致,表现出相对富Cl、贫H2O、F的特点;以Zn为主的虎头崖矿床VI矿带的岩浆流体相对富F贫H2O、Cl;以Cu为主的卡而却卡矿床B区的岩浆流体相对富Cl、H2O贫F,说明岩浆流体不同的挥发份组成可能与不同的矿床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综合地质特征和矿物学特征可知,岩浆流体的挥发份组成可能是控制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矽卡岩矿床成矿作用类型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祁漫塔格 矽卡岩矿床 花岗质岩石 矿物学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尖顶山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秉芳 林文山 +5 位作者 白建海 赵海霞 李建亮 任华 白宗海 付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4-193,共10页
尖顶山天青石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矿体主要产于上新统狮子沟组上段含碳钙质泥岩及灰岩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以原生天青石矿石为主,品位较高,连续性好。含矿砂岩ΣREE值较低,平均为42.73×10^(-6),LREE/HREE平均为6.... 尖顶山天青石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矿体主要产于上新统狮子沟组上段含碳钙质泥岩及灰岩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以原生天青石矿石为主,品位较高,连续性好。含矿砂岩ΣREE值较低,平均为42.73×10^(-6),LREE/HREE平均为6.48;δEu平均为0.94,δCe平均为0.98;La/Yb-REE图中含矿岩石投点于沉积岩区,显示成矿物源具有多来源性特征;天青石矿的形成可能与深层地下卤水及盆地周缘陆缘碎屑物质富矿流体的补给紧密相关,表明该矿床成因可能具有陆源碎屑化学沉积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顶山 天青石 稀土元素 成矿物源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鄂拉山地区三叠系洪水川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善平 李永祥 +6 位作者 潘彤 白宗海 王瑾 舒树兰 李小雪 张志青 赵海霞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鄂拉山岩浆岩地处东昆仑、西秦岭、南祁连造山带交汇部位,内部结构复杂,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构造结和矿集区之一。海相火山岩出露广泛,岩石类型主要由杏仁状玄武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质角... 鄂拉山岩浆岩地处东昆仑、西秦岭、南祁连造山带交汇部位,内部结构复杂,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构造结和矿集区之一。海相火山岩出露广泛,岩石类型主要由杏仁状玄武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质角砾凝灰熔岩及英安岩、流纹岩等组成,以火山地层、夹层状、透镜状等形式赋存于洪水川组索拉曲砂岩、幸福村细浊积岩、河卡山粗浊积岩中,属海相喷发环境的产物。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与岛弧钙碱性安山岩平均化学成分相似,δEu平均为0.75,显示为弱负异常,(La/Sm)N、(Gd/Yb)N值平均分别为5.09、1.76,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程度显著,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且富集。Ba、Rb、Th元素强烈富集,Ti、Cr等元素较亏损。Th×Ta/Hf2值在0.029~0.162,平均为0.079,具有陆缘火山弧的特性。由上所述,洪水川组火山岩产于碰撞后的拉伸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拉山岩浆岩带 构造结 火山岩 拉伸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卡尔却卡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0
13
作者 李东生 张占玉 +3 位作者 苏生顺 郭世珍 张海兰 奎明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39-244,共6页
青海省格尔木市卡尔却卡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卡尔却卡铜钼矿是近年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中型矿床,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矿区北西部具有斑岩成矿的特征,矿区中部具有典型矽卡岩成矿的特征。卡尔却卡矿区共圈出铜锌钼多金... 青海省格尔木市卡尔却卡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卡尔却卡铜钼矿是近年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中型矿床,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矿区北西部具有斑岩成矿的特征,矿区中部具有典型矽卡岩成矿的特征。卡尔却卡矿区共圈出铜锌钼多金属矿体64个,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斑岩成矿的事实为今后在东昆仑成矿带找矿拓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却卡 地质特征 斑岩型 矿床成因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鸭子沟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舒树兰 何书跃 +1 位作者 李彬 刘永乐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2期62-72,共11页
鸭子沟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新近发现的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笔者基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找矿前景。该矿床产出2种矿化类型:一种为矽卡岩型铜铅锌矿,矿体主要产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与滩间山群大理... 鸭子沟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新近发现的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笔者基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找矿前景。该矿床产出2种矿化类型:一种为矽卡岩型铜铅锌矿,矿体主要产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与滩间山群大理岩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中;另一种为产于印支期花岗斑岩中的斑岩型铜钼矿。通过对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分析,表明与矽卡岩型矿化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及与斑岩型成矿密切相关的钾长花岗斑岩均属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基于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 找矿前景 鸭子沟 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查干尕诺地区中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小林 曾小平 +2 位作者 甘承萍 张得鑫 于小亮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0,共10页
查干尕诺地区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中东部,该区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侵入于白沙河组中,且从花岗闪长岩到二长花岗岩,岩石中SiO_2(65.22%~72.42%)含量逐渐增高,Al_2O_3(14.90%~16.79%)、CaO(1.97%~4.20%)和Mg... 查干尕诺地区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中东部,该区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侵入于白沙河组中,且从花岗闪长岩到二长花岗岩,岩石中SiO_2(65.22%~72.42%)含量逐渐增高,Al_2O_3(14.90%~16.79%)、CaO(1.97%~4.20%)和MgO(0.61%~2.00%)逐渐降低;里特曼指数介于1.41~2.02,K_2O+Na_2O全碱含量为5.04%~8.8%,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中等(∑REE=69.78×10^(-6)~148.9×10^(-6)),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右倾,为轻稀土富集型,基本无Eu异常;岩石中Rb、Th等强烈富集,Nb、Zr、Ce、Ta、Hf等富集一般,Y弱亏损。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46.8±1.7)Ma,时代为中三叠世。以上特征表明,本区的中酸性侵入岩属Ⅰ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该期花岗岩类含大量暗色微粒包体,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的证据。说明中三叠世该区构造处于洋壳俯冲结束—碰撞开始的转变期。该套侵入岩的发现对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的构造岩浆带研究及发展演化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查干尕诺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沱沱河地区楚多曲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邹公明 李世金 +2 位作者 李良 钱烨 李连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56-263,共8页
青海省沱沱河地区楚多曲铅锌矿为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脉状产出,主要受控于切割碳酸盐岩地层的陡倾断裂。通过对系统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 青海省沱沱河地区楚多曲铅锌矿为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脉状产出,主要受控于切割碳酸盐岩地层的陡倾断裂。通过对系统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60~220℃,盐度w(NaCl)为8%~10%,密度为0.90~0.95g/cm3,具有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估算成矿压力为11~13MPa,深度为1.1~1.3km,属浅成深度。成矿流体δD为-96.4‰~122.1‰,δ18 OH2O值为2.1‰~9.5‰。综合区域构造背景、铅锌矿体形成特点、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石组构等相关信息,认为楚多曲铅锌矿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该认识可极大拓展青海省沱沱河地区铅锌矿的找矿潜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中低温热液脉型 楚多曲铅锌矿床 沱沱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喀雅克登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生顺 吴正寿 +5 位作者 舒晓峰 李东生 张勇 张大明 王磷 罗晓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7,共11页
青海省格尔木市喀雅克登铁多金属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喀雅克登铁多金属矿是近几年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小型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矿区共圈出铁锌多金属矿体39条,其中矿体规模相对较大的有8条,矿体长度在50~620m,厚度... 青海省格尔木市喀雅克登铁多金属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喀雅克登铁多金属矿是近几年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小型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矿区共圈出铁锌多金属矿体39条,其中矿体规模相对较大的有8条,矿体长度在50~620m,厚度在4.45~16.95m,Zn的平均品位在2%~3%,WO3的平均品位在0.097%~0.16%,估算锌资源量为5.11万吨,矿区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型成矿特征,并具有热液成矿的特点,深部具有热液型钨钼找矿前景,热液成矿事实为东昆仑找矿拓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雅克登 铁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青海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兴海县满丈岗地区金矿找矿前景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华 杨启安 +3 位作者 张大明 李恒恒 张海青 杨钻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329,共7页
探讨青海省兴海县满丈岗地区金矿找矿方法及前景。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工程验证成果入手,分析了Au、Sb、Bi、Zn、Hg、W等异常元素的分布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满丈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探讨青海省兴海县满丈岗地区金矿找矿方法及前景。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工程验证成果入手,分析了Au、Sb、Bi、Zn、Hg、W等异常元素的分布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满丈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化探异常范围广泛、强烈,勘查证实化探异常为矿致异常,金矿资源潜力巨大。该区有效找矿方法组合为地质-化探扫面-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工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满丈岗 金矿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马尼特地区晚三叠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小林 康波 +2 位作者 甘承萍 保善斌 王维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51,共11页
马尼特地区位于东昆仑阿尼玛卿成矿带,为确定该区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笔者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间为(206.8±1.7)Ma(MSWK=0.50),属于晚三叠世。岩石... 马尼特地区位于东昆仑阿尼玛卿成矿带,为确定该区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笔者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间为(206.8±1.7)Ma(MSWK=0.50),属于晚三叠世。岩石SiO_2含量为57.17%~68.55%,Na_2O、K_2O含量分别为3.31%~5.39%和1.52%~3.37%,全碱ALK=5.19%~7.24%,铝饱和指数A/CNK=0.93~1.25,属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具弱负Eu异常。岩石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不相容元素(U、Th),不同程度亏损Nb、Ta、Ti、P等元素的特征。以上特征表明,岩石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结合岩石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岩石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推测其属于东昆仑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碰撞后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晚三叠世 地球化学 马尼特地区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铁矿时空分布、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爱奎 马生龙 +6 位作者 刘光莲 刘智刚 刘军培 张勇 杨鸿 刘永乐 孙非非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54,共14页
依托青海省矿产地质志研编项目,在收集矿产勘查、科研成果资料以及调研典型矿床的基础上,对青海省铁矿时空分布、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青海省铁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和三叠纪,自北向南成... 依托青海省矿产地质志研编项目,在收集矿产勘查、科研成果资料以及调研典型矿床的基础上,对青海省铁矿时空分布、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青海省铁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和三叠纪,自北向南成矿时代由老变新,空间上主要分布于祁连、东昆仑构造带,祁连构造带以产出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床为特色,东昆仑构造带主要产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和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2)将青海省铁矿床划分为九个矿床成矿系列;3)厘定了青海省主要类型铁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认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产于大陆边缘,寒武纪—奥陶纪及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产于大陆裂谷、岛弧或弧后盆地,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产于碰撞-后碰撞造山带;4)概述了九个系列矿床成矿特征,建立了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4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时空分布特征 成矿系列 成矿模式 铁矿床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