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MSPA和电路理论构建河湟谷地生态安全格局
- 1
-
-
作者
许斌
毛旭锋
李婧梅
唐文家
魏晓燕
-
机构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所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处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70,共10页
-
基金
青海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ZJ-7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0108)。
-
文摘
识别生态源地和重要生态节点,合理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省东北部河湟谷地为研究区,采用MSPA方法并结合生态保护红线筛选生态源地,选取生态源地扩张阻力指标建立生态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基于生态源地和生态阻力面识别生态廊道、生态夹点等生态网络元素,基于生态源地—阻力面—生态网络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河湟谷地生态源地面积9182.19 km^(2),占研究区面积35.29%,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南部山区;(2)生态廊道共155条,总长度为1731.73 km,其中重要生态廊道22条,主要分布于湟水河谷两岸,长度377.20 km;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区主要沿生态廊道分布,面积分别为171.57 km^(2)和1878.27 km^(2);(3)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区在海拔3500 m以下区域主要受耕地和草地制约,3500 m以上区域以草地为主。河湟谷地生态安全格局被湟水河谷割裂明显,湟水河谷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区域,宜在湟水河谷择地培育生态用地以增强生态廊道连通性;增加研究区冰川和永久积雪保护范围,保持林地面积,同时加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研究结果以期为河湟谷地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安全优化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MSPA
电路理论
河湟谷地
-
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MSPA
Circuit theory
Hehuang Valley
-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P90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