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荒漠草地主要藜科牧草的生态地理特征及其饲用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海群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8-20,23,共4页
青海黎科植物约17属50种,它们的产地及生态地理分布各市相同,反映了青海藜科植物区系的丰富性。在荒漠草地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藜科植物有11属40种,其中有的起建群作用,有的为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这些牧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青海黎科植物约17属50种,它们的产地及生态地理分布各市相同,反映了青海藜科植物区系的丰富性。在荒漠草地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藜科植物有11属40种,其中有的起建群作用,有的为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这些牧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是该区放牧家畜的主要饲草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科 生态地理特征 饲用价值 荒漠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小水电站冬季运行的可行性调查
2
作者 杨芳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1995年第7期39-41,共3页
青海省高寒缺氧,冰害给小水电站的冬季运行带来许多困难,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现有小水电站冬季运行的状况,着重总结了各种冬运方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在高寒地区小水电站冬季运行的可行性结论和今后进一步探讨的... 青海省高寒缺氧,冰害给小水电站的冬季运行带来许多困难,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现有小水电站冬季运行的状况,着重总结了各种冬运方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在高寒地区小水电站冬季运行的可行性结论和今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站 冬季运行 冰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曲麻莱地区高寒草甸牧草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国胜 李希来 《中国草地》 CSCD 1992年第3期48-51,共4页
本文从气象学角度探讨了青海省曲麻莱地区高寒草甸牧草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牧草生长季和生育期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型,找出了影响该地区高寒草甸牧草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对科学地安排畜牧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牧草 生长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野外扣笼条件下草原毛虫对食物的选择 被引量:16
4
作者 严林 刘振魁 +1 位作者 梅洁人 兰景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57-268,共12页
1990~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定量研究了该地区重要的牧草害虫一门源草原毛虫在野外扣笼供食条件下的食物选择和利用,以及不同虫口密度对幼虫选择自然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该虫可... 1990~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定量研究了该地区重要的牧草害虫一门源草原毛虫在野外扣笼供食条件下的食物选择和利用,以及不同虫口密度对幼虫选择自然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该虫可取食约44种植物,隶属12科31属,喜食食物主要由禾草类和莎草类的16种植物组成;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毛虫食物谱植物种类逐渐增多;随着扣笼内幼虫密度的增加,幼虫的食物谱逐渐增大,出现食物谱泛化;毛虫对食物的利用表现出粗消化率较高、食物转化率低的特点;在供饲的四种喜食植物中,毛虫对小嵩草的利用和转化率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草原毛虫 食物谱 食物选择 食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叶鲜重速测青贮玉米地上生物量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得贤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8-70,共3页
研究了苗期(4叶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白马牙玉米(Zeamays)每层叶鲜重与单株地上生物量(鲜重或干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叶序,则苗期的第2~3层叶、拔节期的第4层叶和灌浆期的第4~6层叶的叶... 研究了苗期(4叶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白马牙玉米(Zeamays)每层叶鲜重与单株地上生物量(鲜重或干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叶序,则苗期的第2~3层叶、拔节期的第4层叶和灌浆期的第4~6层叶的叶鲜重分别与相应生育时期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可分别用以快速估测该生育时期的单株地上生物量(鲜重或干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青贮玉米 叶鲜重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牙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叶形系数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得贤 傅杭仙 《青海农林科技》 1995年第1期14-17,共4页
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的白马牙玉米(ZeamaysL,)的叶形系数(K),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玉米的K值是不一样的,幼苗期较大,以后逐渐减小,呈抽穗期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后,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K=0.7566)。可用统一的叶... 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的白马牙玉米(ZeamaysL,)的叶形系数(K),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玉米的K值是不一样的,幼苗期较大,以后逐渐减小,呈抽穗期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后,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K=0.7566)。可用统一的叶形系数0.75(t=0.6003<t_(0.05)=2.306)进行功能叶的叶面积测定。同株玉米各叶位K值变化从根部叶向上,稍增大,然后平稳在一定水平上,至最上几层叶又急剧减少,选功能叶以不包括上部的几片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牙玉米 叶面积 叶形系数 生育时期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遗传上改变奶牛乳汁组成的可能性和前景
7
作者 杨长锁 《甘肃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4-26,共3页
在多数西方国家,奶牛改良主要在于提高牛的产奶量,而很少注意乳汁的组成。但最近几年来,过去那种传统的奶产品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奶中的高脂可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因此,奶牛的乳汁组成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而... 在多数西方国家,奶牛改良主要在于提高牛的产奶量,而很少注意乳汁的组成。但最近几年来,过去那种传统的奶产品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奶中的高脂可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因此,奶牛的乳汁组成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奶牛的乳汁组成不理想,能否从遗传上加以改变?本文着重讨论乳脂、乳蛋白和乳糖3大主要乳成分的遗传变异,以便得到广泛应用的准确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汁 遗传 乳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藏羚羊上发现的中国第四种皮蝇
8
作者 庞程 蔡进忠 +8 位作者 高兴春 李春花 曹杰 徐梅倩 刘生财 黄燕 朱顺海 Chantal BOULARD 何国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99-1102,共4页
对于从可可西里藏羚羊上采集到的藏羚羊皮蝇Hypoderma sp.3龄幼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其在伪头、第10腹节上的刺、气门板形态上与中国现有记录的3种皮蝇(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有着明显的区别。对藏羚羊皮蝇的线粒体COI基因种属... 对于从可可西里藏羚羊上采集到的藏羚羊皮蝇Hypoderma sp.3龄幼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其在伪头、第10腹节上的刺、气门板形态上与中国现有记录的3种皮蝇(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有着明显的区别。对藏羚羊皮蝇的线粒体COI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研究表明,其与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对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88.1%,87.8%和88.8%。据此认为采自藏羚羊的此种皮蝇可能为中国境内又一皮蝇新种或新记录种,为中国第四种皮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羊 皮蝇 牛皮蝇 纹皮蝇 中华皮蝇 形态学 CO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胡卢巴属植物的核型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祁如虎 《中国草地》 CSCD 1997年第4期52-54,共3页
对藏青胡卢巴、齿荚胡卢巴和胡卢巴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技术进行的核型分析表明,三种植物的核型分别为2n=2x=16=2M+14m(2SAT)、2n=2x=16=4M+10m+2sm、2n=2x=16=4M+10sm+2st... 对藏青胡卢巴、齿荚胡卢巴和胡卢巴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技术进行的核型分析表明,三种植物的核型分别为2n=2x=16=2M+14m(2SAT)、2n=2x=16=4M+10m+2sm、2n=2x=16=4M+10sm+2st,分属于1A、2A和3A类型,演化程序可能为藏青胡卢巴→齿荚胡卢巴→胡卢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卢巴属 核型分析 演化 牧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