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湟水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2
1
作者 唐文家 陈毅峰 丁城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7-313,共7页
于2008—2010年对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青海省湟水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对渔业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和鱼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湟水流域有鱼类36种,隶属于4目8科26属,鲤形目鱼类为主要类群,有2科19属25种,鲑形... 于2008—2010年对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青海省湟水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对渔业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和鱼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湟水流域有鱼类36种,隶属于4目8科26属,鲤形目鱼类为主要类群,有2科19属25种,鲑形有3科4属6种,鲈形目有2科2属4种,合鳃鱼目有1科1属1种,其中土著鱼类有14种,外来鱼类有22种;湟水流域土著鱼类呈现出个体小型化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不高,水域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及外来鱼类物种的入侵,对湟水鱼类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此,提出了保护湟水渔业资源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 大通河 鱼类资源 外来鱼类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黑河上游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文家 赵霞 张妹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7-482,共6页
于2010年5月对青海省黑河上游水生生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39种,其中硅藻门25种,占64.10%,绿藻门7种,占17.95%,蓝藻门6种,占15.39%,隐藻门1种,占2.56%;浮游植物数量为23.63~137.66万个/L,平均为91.30万个/L,生物量为0.1796... 于2010年5月对青海省黑河上游水生生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39种,其中硅藻门25种,占64.10%,绿藻门7种,占17.95%,蓝藻门6种,占15.39%,隐藻门1种,占2.56%;浮游植物数量为23.63~137.66万个/L,平均为91.30万个/L,生物量为0.1796~1.0841 mg/L,平均为0.7306mg/L。采集到浮游动物3类13种,其中原生动物5种,占38.46%,轮虫7种,占53.85%,桡足类1种,占7.69%;浮游动物数量为1.52~11.22个/L,平均为6.06个/L,生物量为0.0076~0.0957 mg/L,平均为0.0353 mg/L。采集到鱼类4种,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为新增补记录。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0.5247,香农-纳威生物多样性指数(H)为0.7887,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水生生物 鱼类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澜沧江水系水生生物资源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6
3
作者 唐文家 崔玉香 赵霞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8,共9页
2007-2011年对青海澜沧江上游水系的香曲、扎曲、子曲、巴曲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53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别为13.85×104~34.20×104个/L、4.75×104~38.00×104个/L、22.17×... 2007-2011年对青海澜沧江上游水系的香曲、扎曲、子曲、巴曲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53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别为13.85×104~34.20×104个/L、4.75×104~38.00×104个/L、22.17×104~206.93×104个/L,相应的生物量为0.2197~0.3489mg/L、0.1316~0.2456mg/L、0.1597~1.1260mg/L;浮游动物24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动物数量分别为2.7~4.8个/L、1.1~26.6个/L、0.69~19.49个/L,生物量为0.0080~0.0720mg/L、0.0106~0.0564mg/L、0.0003~0.0165mg/L;底栖动物采集到16种;鱼类采集到6种,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为优势种,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高;初步探讨了渔业资源的变化,分析了其资源受威胁的因素,提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澜沧江水生生物资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澜沧江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长江源区2005—2012年地表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鲁子豫 马燕 +3 位作者 李志强 李建莹 李生寿 祁佳丽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3-56,62,共5页
利用2005—2012年青海长江源区地表径流7个监测断面连续8年的地表水监测数据,分析长江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海长江源区各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区域地表水水质状况整体为优,水质为一级清洁;地表... 利用2005—2012年青海长江源区地表径流7个监测断面连续8年的地表水监测数据,分析长江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海长江源区各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区域地表水水质状况整体为优,水质为一级清洁;地表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DMn、NH3-N和TP;地表水中元素浓度基本处于背景值状态,人类影响极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水质 变化趋势 长江源区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退牧还草工程绩效评价——以天峻县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聂学敏 李俊忠 +1 位作者 李志强 张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1978-1979,1984,共3页
退牧还草工程是典型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关系到牧民的贴身利益。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出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相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多元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退牧草... 退牧还草工程是典型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关系到牧民的贴身利益。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出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相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多元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退牧草地的管理等方面对退牧还草工程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退牧还草 绩效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生物结皮发育特征及其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小娟 张莉 +7 位作者 张紫萍 王冬 李英年 李茜 宋明华 李以康 周华坤 杨永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生物结皮发育特征及其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以三江源泽库高寒草甸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原生植被、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及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生物结皮的优势种、盖度、厚度、容重及其对土... 为了明确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生物结皮发育特征及其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以三江源泽库高寒草甸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原生植被、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及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生物结皮的优势种、盖度、厚度、容重及其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程度泽库高寒草甸生物结皮以苔藓结皮为主,其优势种为土生对齿藓。原生植被至轻度退化阶段,生物结皮盖度、厚度无显著变化。至中度退化阶段,生物结皮容重无显著变化,其盖度、厚度分别较轻度退化样地分别下降74.85%,35.49%(p<0.05)。至重度阶段,生物结皮完全消失。(2)生物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蒸发过程无显著影响。覆盖和移除生物结皮处理初始入渗速率分别为0.20,0.22 mm/s,二者稳定入渗速率均为0.03 mm/s;覆盖和移除生物结皮处理平均土壤日蒸发量分别为1.79,1.78 mm/d。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其他生物结皮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程度 高寒草甸 生物结皮 发育特征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宁夏枸杞园土壤碳库特征及枸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芳 张妹婷 +2 位作者 马丽萍 马佳伟 南雄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共5页
通过3年田间定位的枸杞灌溉试验,分析了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方式对旱区枸杞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枸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影响整体呈现出提升的作用,碳库管理指数高于漫灌处理,尤其是0~10和10~20cm表层土壤中易... 通过3年田间定位的枸杞灌溉试验,分析了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方式对旱区枸杞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枸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影响整体呈现出提升的作用,碳库管理指数高于漫灌处理,尤其是0~10和10~20cm表层土壤中易氧化态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12.99%和18.67%,且在120~140cm土层易氧化态有机碳有明显累积,提高幅度达到38.17%。采用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模式,枸杞总产量无明显差异,但滴灌模式下水生产率较漫灌提高112.12%,且果实等级率也有所提高。因此,针对研究区域枸杞生产管理现状,通过滴灌模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质量提升,培肥枸杞果园土壤,能够满足生长需求,对实现长期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漫灌 土壤碳库特征 枸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斑裸鲤人工繁育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唐文家 赵淑梅 +1 位作者 袁军 张妹婷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0,共2页
花斑裸鲤(GymnocypriseckloniockloniHer—zenstrein),又称大嘴湟鱼、大嘴鱼、花鱼、豹子鱼等,在分类上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境内黄河上游水系和青海格尔木河水系。
关键词 花斑裸鲤 人工繁育技术 裂腹鱼亚科 格尔木河 黄河上游 湟鱼 鲤形目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大河家水电站建成后水生生物变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帅 毛旭锋 +1 位作者 唐文家 李全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0-144,148,共6页
以大河家水电站水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大河家水电站建成前后(2014和2018年)水生生物的变化情况,探讨水电站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中鱼类、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水电站建成后(2... 以大河家水电站水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大河家水电站建成前后(2014和2018年)水生生物的变化情况,探讨水电站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中鱼类、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水电站建成后(2018年),调查发现的鱼类种类较建设前(2014年)减少约40%,且外来物种有增加的趋势;浮游植物种类较电站建设前减少52.7%,平均密度增加约22.3%,平均生物量减少约21.1%;浮游动物种类减少30.4%,平均密度增加约58.2%,平均生物量增加约64.4%。大河家水电站建成后,水生生物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水电站对水生生态的影响,还需要长期监测和研究,期望本次研究能为水电建设的水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大河家水电站 水生生物 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