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广英 李红颖 +2 位作者 王凌青 江峰 冯朝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04-2616,共13页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探究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对于青海省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1980-2018年8个时期的土地利...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探究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对于青海省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1980-2018年8个时期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方法,揭示青海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程度及空间迁移,并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与23种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是青海省年变化率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且整体上呈现出变化程度愈加剧烈的趋势,在1990-1995年和2015-2018年面积下降,而在1995-2015年5个时段面积不断增加。青海省6种土地利用类型在2015-2018年和2000-2005年时期变化较为剧烈,其中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类型,两者之间互相转换也较为活跃。整体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递增的趋势,表明研究时期内青海省土地利用朝着愈加活跃的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指出,青海省在研究时期内朝向城镇聚落发展的方向发展。人口、GDP、建筑业、工业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管理政策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不断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城镇化率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导致青海省草地和林地面积下降的主要因素,也是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因子。研究结果为青海省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及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土地利用程度 人类活动 城镇化 社会经济发展 土地管理 青藏高原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调研及分析
2
作者 马巍 纳云 +5 位作者 刘陆 李娜 郭一楷 葛劲松 陈荣志 丁大虎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1期46-48,共3页
该文通过调研走访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海东市平安区、海东市乐都区、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六个县(区),结合当地基本情况、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水质水量等信息,总结分析青海省典... 该文通过调研走访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海东市平安区、海东市乐都区、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六个县(区),结合当地基本情况、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水质水量等信息,总结分析青海省典型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加快推进青海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农村生活污水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离子改性类水滑石吸附磷酸根的研究
3
作者 刘思见 范荣桂 +3 位作者 刘猛 纳云 马巍 陈荣志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154,共8页
镁铝类水滑石(MgAl-LDH)的层间阴离子交换是其吸附磷酸根的主要作用机理,增强层间离子交换作用,有望实现对磷酸根的高效去除。采用铁离子对MgAl-LDH改性制备铁镁铝类水滑石(FexMgAl-LDH,x为铁离子浓度,mmol/L),用来吸附溶液中的磷酸根... 镁铝类水滑石(MgAl-LDH)的层间阴离子交换是其吸附磷酸根的主要作用机理,增强层间离子交换作用,有望实现对磷酸根的高效去除。采用铁离子对MgAl-LDH改性制备铁镁铝类水滑石(FexMgAl-LDH,x为铁离子浓度,mmol/L),用来吸附溶液中的磷酸根。结果表明,Fe50MgAl-LDH在pH为3.0~8.0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受共存离子干扰较小,循环再生性能良好;Fe50MgAl-LDH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为53.47 mg/g,且对磷酸根的吸附速率〔0.12 g/(mg·min)〕是MgAl-LDH的2.4倍;对磷酸根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结合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对类水滑石材料吸附磷酸根进行机理研究,表明Fe50MgAl-LDH对磷酸根优异的吸附性能主要是由于层间离子交换能力及配体交换作用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类水滑石 铁离子改性 吸附磷酸根 层间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城市群大气氨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津建 李广英 +1 位作者 张元勋 何跃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13-2121,共9页
为了掌握青海东部城市群内大气氨的排放来源及排放特征,搜集并整理了各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利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2017年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大气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①青海省东部城市群2017年氨排放量为44.92×10^(3)t,排放强度为2.... 为了掌握青海东部城市群内大气氨的排放来源及排放特征,搜集并整理了各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利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2017年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大气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①青海省东部城市群2017年氨排放量为44.92×10^(3)t,排放强度为2.80 t km^(2).②农业源是区域内最大的氨排放源,其中畜禽养殖和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81.07%和7.12%,绵羊、奶牛和肉牛的氨排放量较大.③湟中区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氨排放量较高,占总排放量的53.7%,城中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区、湟源县、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主要氨排放源均为畜禽养殖源.④污染源分布受地形地势影响,多沿湟水流域分布,同时也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研究显示,大气氨排放源以畜禽养殖源为主,且集中于湟中区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部城市群 排放清单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合成方法的类水滑石对磷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纳云 马巍 +4 位作者 李娜 刘陆 刘猛 刘思见 陈荣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6,共7页
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类水滑石其结晶度、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该文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类水滑石(LDH-H和LDH-C),研究了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共存离子等对吸附磷酸根的影响,拟合了吸附动... 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类水滑石其结晶度、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该文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类水滑石(LDH-H和LDH-C),研究了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共存离子等对吸附磷酸根的影响,拟合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结果表明:LDH-H在pH为3~6时性能更为稳定;LDH-H和LDH-C对磷酸根的吸附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属于单层化学吸附;LDH-H的吸附速率是LDH-C的7.2倍,两者对应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1.003 mg/g和22.179 mg/g;低浓度的共存离子(Cl^(-)、NO_(3)^(-)、CO_(3)^(2-)和SO_(4)^(2-))对LDH-H和LDH-C吸附磷酸根的影响较弱。结合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能谱对吸附前后的材料表征结果,LDH-H吸附性能优于LDH-C的原因在于其层间离子交换作用更强。该研究可为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开发高效除磷吸附剂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共沉淀法 水热法 吸附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改性生物炭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磷的高效去除 被引量:1
6
作者 纳云 马巍 +2 位作者 李娜 刘陆 陈荣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8,共8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通过与铁盐混合共热解制得铁改性生物炭(BC-Fe)。通过SEM、XRD、XPS和比表面积分析(BET)等表征手段探究了改性生物炭的形貌和结构特性。同时,吸附实验研究了该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性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通过与铁盐混合共热解制得铁改性生物炭(BC-Fe)。通过SEM、XRD、XPS和比表面积分析(BET)等表征手段探究了改性生物炭的形貌和结构特性。同时,吸附实验研究了该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性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铁改性的BC-Fe21具有最优异的磷酸盐吸附能力,在pH为5~11的范围内均展现出较好的除磷效果,说明BC-Fe21具有广泛的pH适应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7)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8),说明BC-Fe21的对磷的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层化学吸附,且其最大理论吸附量为45.57 mg/g;共存阴离子实验表明SO_(4)^(2-)、NO_(3)^(-)对BC-Fe21的吸附性能影响较小,而HCO_(3)^(-)的影响明显。XPS与Fe浸出实验表明BC-Fe21表面稳定存在的Fe^(Ⅱ)/Fe^(Ⅲ)物种是水体磷酸盐去除的主要贡献者,其主要通过与磷酸盐的直接配位作用去除水体中的磷。本研究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削减和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磷吸附 生物炭 铁改性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关海钢 刘燕 +1 位作者 陈浩 郭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3期81-84,共4页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商洛市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总GDP、非农业GDP、耕地面积等主要指标,对2005—2014年商洛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变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商洛市耕地面积在此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城市化...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商洛市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总GDP、非农业GDP、耕地面积等主要指标,对2005—2014年商洛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变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商洛市耕地面积在此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对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该研究旨在为商洛市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缓解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地矛盾紧张局面,并且为商洛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耕地面积 相关性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