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28
1
作者 石丽娜 赵旭东 韩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78,共4页
遥感技术比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台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遥感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固体废弃物污染监测、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以及生态植被变化等各个方面。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和生态... 遥感技术比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台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遥感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固体废弃物污染监测、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以及生态植被变化等各个方面。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和生态植被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环境监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卫星CCD与Landsat TM影像质量及生态监测应用比对研究——以青海湖区域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永顺 董贵华 +3 位作者 赵旭东 王勇 张晓明 葛劲松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3,共5页
针对环境卫星CCD影像,结合影像质量评价、专题制图、土地利用/覆被解译以及常用植被指数构建,以青海湖区域为例,与Landsat TM影像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在与TM影像质量评价参数比较中,TM影像较优,而环境卫星影像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针对环境卫星CCD影像,结合影像质量评价、专题制图、土地利用/覆被解译以及常用植被指数构建,以青海湖区域为例,与Landsat TM影像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在与TM影像质量评价参数比较中,TM影像较优,而环境卫星影像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对地物判译中,环境卫星影像色彩稍暗淡,但对大多数地物解译判读的边界更清晰;环境卫星覆盖度大,区域制图的优势非常明显;生态监测定量遥感常用的植被指数比较中两种数据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卫星CCD影像 质量评价 土地利用/覆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门协作模式下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窦筱艳 姜虹 +1 位作者 陈珂 钟丹丹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4期5-7,共3页
阐述了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的背景及意义。通过分析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多部门协作模式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多部门协作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运维模式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韩福财 《绿色科技》 201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介绍了青海省水质自动监测的发展过程,分析了青海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及分布,结合青海省的经济情况、地域特征,提出了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地表水 自动监测 运行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颖 钞振华 +2 位作者 杨永顺 徐维新 马赫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1-860,共10页
由于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内生态环境的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大幅下降,流域生态安全问题严重。本研究利用2002-2010年的MODIS NDVI产品、青海湖流域气象数据、流域社会数据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 由于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内生态环境的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大幅下降,流域生态安全问题严重。本研究利用2002-2010年的MODIS NDVI产品、青海湖流域气象数据、流域社会数据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数据,结果显示:1)2002-2008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植被退化面积是植被恢复面积的2倍以上。2008-2010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之后,恶化形势有所缓解,恶化面积减少至与植被恢复面积持平。2)实施治理工程之后,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仍处于退化状态,甚至有恶化趋势。天峻县和共和县分别有3 415.36和2 324.57km2地区出现警戒状态,分别占当地陆地面积的25%和38%。较严重的是,海晏县有284.98km2地区的生态安全处于重度危险状态,占当地陆地面积的18%,剩余地区都处于轻度危险状态。根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评价研究,提出了减缓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行性措施和改进环境治理规划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生态环境评价 PSR模型 MODIS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草地土壤有机质与砷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杜岩功 崔骁勇 +3 位作者 许庆民 韩道瑞 郭小伟 曹广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9,共6页
测定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土壤有机质与砷含量,并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分布于3.0%~6.0%之间,约占样本总数的68%,超过7%的样品比例约为4%;土壤砷含量主要集中在0~10mg/kg之间,... 测定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土壤有机质与砷含量,并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分布于3.0%~6.0%之间,约占样本总数的68%,超过7%的样品比例约为4%;土壤砷含量主要集中在0~10mg/kg之间,约占样本总数的50%,含量超过30mg/kg的样品比例为20%。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46,P<0.05),线性拟合方程为y=-0.042x+4.87(R2=0.11,P<0.05);土壤砷含量与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块金效应为43.98%,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土壤砷含量的空间相关性强,块金效应为23.94%。土壤有机质和砷含量在大尺度上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土壤有机质 克里格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 被引量:6
7
作者 石丽娜 赵旭东 +4 位作者 倪天茹 杨永顺 窦筱艳 韩德辉 白志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0-223,共4页
为了解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于2005-2009年在黄河源设7~13个断面,对黄河源地表水中18项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含量偏高,略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超... 为了解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于2005-2009年在黄河源设7~13个断面,对黄河源地表水中18项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含量偏高,略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超标主要是由黄河源特殊的自然条件引起,不属于外源人为污染;5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氟化物、铜、锌、六价铬、镉、汞、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浓度限值。总体而言,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良好,未受到人类活动的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黄河源 地表水质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土地资源TM影像解译标志库的建立
8
作者 刘宇 李志强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9年第4期40-41,共2页
三江源地区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暖等气候原因,其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研究基于GIS和RS技术,通过TM影像,结合本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对其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提取,建立... 三江源地区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暖等气候原因,其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研究基于GIS和RS技术,通过TM影像,结合本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对其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提取,建立了6大类24小类个三江源地区土地资源解译标志库,可用于今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遥感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土地资源 TM影像 解译标志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中气态和颗粒态总氟化物分析方法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阴琨 刀谞 +2 位作者 陈珂 王雅雯 朱红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2,共6页
对双层磷酸氢二钾浸渍滤膜采集-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环境空气中1、24 h气态和颗粒态总氟化物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方法采用小流量采集(24 h采样流量为16.7 L/min,1 h采样流量为50 L/min),解决了现有方法在样品采集上的问题,优化了样品... 对双层磷酸氢二钾浸渍滤膜采集-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环境空气中1、24 h气态和颗粒态总氟化物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方法采用小流量采集(24 h采样流量为16.7 L/min,1 h采样流量为50 L/min),解决了现有方法在样品采集上的问题,优化了样品制备中超声提取和静置方法。采样体积为3、24 m^3时,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0.06μg/m^3,测定下限分别为2.0、0.24μg/m^3。实际样品测定,采样1 h时,加标回收率为87.9%~109%;采样24 h时,加标回收率为80.2%~99.3%,平行样测定的精密度为0.3%~2.9%,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滤膜采样 气态和颗粒态 环境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冬季PM2.5和PM10手工与自动监测现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窦筱艳 王静 +6 位作者 赵雪艳 陈珂 叶景春 钟丹丹 王婉 杨文 白志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6-164,共9页
为研究PM_(2.5)和PM_(10)手工与自动监测仪器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冬季)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为期34 d的监测比对实验。PM监测数据表明:手工监测数据之间都有差异,除了受监测滤膜种类的影响,还存在监测仪器间... 为研究PM_(2.5)和PM_(10)手工与自动监测仪器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冬季)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为期34 d的监测比对实验。PM监测数据表明:手工监测数据之间都有差异,除了受监测滤膜种类的影响,还存在监测仪器间的系统误差。石英滤膜的PM监测数据都高于聚丙烯滤膜,尤其是PM_(2.5)更为明显,偏高近1/4;石英滤膜与聚丙烯滤膜的PM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M_(10)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7。自动监测数据之间进行了同期比对研究,发现TEOM1405DF(微振荡天平法)和APM-2(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较低,BAM-1020(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最高;而Grimm(光散射法)的PM监测值居中。BAM1020配备动态加热系统(DHS),其PM监测数据比没有配备DHS的APM-2偏高40%。基于PM监测比对研究,建议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加密对各监测仪器的运行维护,并加强长期观测以全面评估PM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手工监测 PM自动监测 监测比对 回归分析 监测仪器的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玛多县湿地变化监测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永顺 钞振华 +2 位作者 宣勇 张晓明 赵旭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39-1043,共5页
以玛多县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10年Landsat TM数据比较分析了谱间关系法、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修正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及非监督分类4种分类方法提取湿地信息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在较大显著湿地区域,4种方法信息提取的准确度都比较... 以玛多县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10年Landsat TM数据比较分析了谱间关系法、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修正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及非监督分类4种分类方法提取湿地信息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在较大显著湿地区域,4种方法信息提取的准确度都比较高;在海拔4 500m以上且地形复杂地区,MNDWI方法的精度明显高于其他3种方法,达到86%;在中部地势较低区域,MNDWI方法不如NDWI方法的准确度高,但优于谱间关系法及非监督分类方法。总体来说,MNDWI方法能很好地将云和地形对湿地信息提取的影响降到最低,筛选最佳湿地信息提取方法有助于保护青藏高原湿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玛多县 LANDSAT TM MNDWI 谱间关系法 NDWI 非监督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晓娟 朵海瑞 《青海农林科技》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青海湖近30多年来耕地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为今后动态监测、合理利用以及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耕地 动态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北部一次臭氧污染过程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窦筱艳 高海鹏 +5 位作者 陈珂 张志军 徐珣 李明戈 陶金花 陈良富 《中国环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1期46-54,共9页
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卫星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7月25日~8月3日青海东北部的臭氧超标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7月26日开始各站点臭氧浓度逐渐升高,并在7月30日至8月2日期间出现持续性大范围区域性臭氧超标,区域平均浓度较月平均高出... 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卫星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7月25日~8月3日青海东北部的臭氧超标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7月26日开始各站点臭氧浓度逐渐升高,并在7月30日至8月2日期间出现持续性大范围区域性臭氧超标,区域平均浓度较月平均高出20.9%.一方面,该时段区域地面辐射较强,气温显著上升,各站点平均增温超过10℃,有利于臭氧光化学反应生成,且地面一直处于弱风状态,扩散条件较差,造成污染物累积;另一方面,7月26日~31日区域垂直方向下沉气流加强,相对湿度降低,臭氧浓度明显增加,峰值阶段有55.7%站点浓度超过了170μg m^(-3).区域上空出现明显的对流层顶臭氧向近地面的垂直传输作用,是直接导致臭氧超标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 青海 气象条件 垂直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14
作者 李晶莹 杨永顺 《新疆农垦科技》 2013年第7期65-66,共2页
参照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的模型内涵,综合考虑地形地貌、降水、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本研究综合应用3S技术,通过多源数据辅助分析、专业解译人员实地踏勘,对项目区土壤侵蚀变化进行监测,使得土壤侵蚀的最终的解译结果更为精确,为生... 参照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的模型内涵,综合考虑地形地貌、降水、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本研究综合应用3S技术,通过多源数据辅助分析、专业解译人员实地踏勘,对项目区土壤侵蚀变化进行监测,使得土壤侵蚀的最终的解译结果更为精确,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水中痕量呋喃丹、甲萘威及阿特拉津 被引量:28
15
作者 王超 高海鹏 +2 位作者 李婷 吕怡兵 滕恩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7-1571,共5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水中痕量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色谱流动相和紫外检测条件、固萃小柱和上样速度、滤器材质等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实验方案。水样以5~10 mL/min的速度上样,采用Bond Elute Plex...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水中痕量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色谱流动相和紫外检测条件、固萃小柱和上样速度、滤器材质等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实验方案。水样以5~10 mL/min的速度上样,采用Bond Elute Plexa固相萃取小柱富集,二氯甲烷洗脱。洗脱液经浓缩和重溶后,过尼龙滤膜,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为222 nm,流速为0.4 mL/min。在优化条件下,1.5 min内可对3种化合物实现基线分离。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在0.1~2.0 mg/L范围内的线性系数均大于0.999,其仪器精密度(n=9)分别为1.7%、0.2%和0.7%,方法检出限(S/N=3)分别为0.04、0.003、0.004μg/L。在高、低水平加标浓度下,方法回收率为74%~94%。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和检出限低等优点,可用于同时分析水体中痕量的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丹 甲萘威 阿特拉津 超高压液相色谱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积雪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黄晓东 郝晓华 +2 位作者 杨永顺 王玮 梁天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3,共9页
积雪在全球水文和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积雪监测已有40多年的研究历史,在雪盖制图、雪深反演、冰雪反照率等方面发展了一系列的算法及产品。其中,光学遥感以其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在积雪监测中得到了非常广... 积雪在全球水文和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积雪监测已有40多年的研究历史,在雪盖制图、雪深反演、冰雪反照率等方面发展了一系列的算法及产品。其中,光学遥感以其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在积雪监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对地观测系统(Earth Observation System,EOS)的发展,以及国产环境卫星的陆续升空,越来越多的遥感数据被应用于积雪监测,遥感技术势必在积雪监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模拟地球辐射平衡、地表水文研究、全球变化等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 积雪制图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质谱联用测定沙棘种子中游离脂肪酸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娜 索有瑞 +3 位作者 韩丽娟 索有芳 王宁 尤进茂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6,共4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2-(11-H-苯-a-咔唑)乙基对甲苯磺酸酯(BCETS)作为柱前荧光标记试剂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脂肪酸定量分析方法,并考察了该方法的分析性能。结果表明,方法表现出了较好的重现性和加标回收率,检测限在0.42~1.82ng/mL之... 建立了一种利用2-(11-H-苯-a-咔唑)乙基对甲苯磺酸酯(BCETS)作为柱前荧光标记试剂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脂肪酸定量分析方法,并考察了该方法的分析性能。结果表明,方法表现出了较好的重现性和加标回收率,检测限在0.42~1.82ng/mL之间。该方法已被成功的用于青藏高原沙棘种子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种子中富含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总脂肪酸的85.01%。不饱和脂肪酸中,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6.01%、30.86%和1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脂肪酸 柱前衍生 HPLC-FLD-AP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杜岩功 崔骁勇 +3 位作者 葛劲松 赵旭东 任杰 王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4,共6页
选择三江源区针茅草原和高山嵩草草甸6处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了该地区高寒草地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达日县和曲麻莱县高寒草甸物种丰富度较高,分别为20种和15种;兴海县、玛多县和唐古拉山乡草地物种丰富度较低,均为... 选择三江源区针茅草原和高山嵩草草甸6处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了该地区高寒草地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达日县和曲麻莱县高寒草甸物种丰富度较高,分别为20种和15种;兴海县、玛多县和唐古拉山乡草地物种丰富度较低,均为8种,杂多县物种数最低,仅有5种(P>0.05)。2)达日县和曲麻莱县物种多样性最高,分别为2.74和2.27;唐古拉山乡和杂多县最低,约为1.5;兴海县和玛多县针茅草原物种多样性均为1.87左右。唐古拉山乡和曲麻莱县均匀度指数稍低,分别为0.76和0.84,其余各县均匀度指数均较高。多样性指数与物种数极显著相关。3)聚类分析发现杂多县和曲麻莱县高山草甸首先被归为一类,接着将唐古拉山乡合为一类;然后依次是兴海县短花针茅草原和达日县高寒草甸,玛多县紫花针茅草原在最后被聚合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高寒草地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OES法测定两种肋柱花21种矿质元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园园 孙菁 +5 位作者 王延花 周玉碧 叶润蓉 邓娟 彭敏 卢学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用ICP-OES方法测定肋柱花的矿质元素,分析比较两种肋柱花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为肋柱花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硝酸-微波消解样品,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大花肋柱花和肋柱花中21种矿质... 【目的】用ICP-OES方法测定肋柱花的矿质元素,分析比较两种肋柱花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为肋柱花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硝酸-微波消解样品,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大花肋柱花和肋柱花中21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大花肋柱花中检出21种矿质元素,肋柱花中检出18种矿质元素,Se、Mo、Cd未检出.此外,两者均具有较高的Ca、Mg、Fe元素含量,Co在两种肋柱花的含量差异最大,Tl相差最小.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9 0~1.000 0之间,检出限低于0.0040mg/kg,加标回收率在88%~106%之间,RSD在0.20%~4.31%.【结论】ICP-OES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可适用于两种肋柱花矿质元素的测定;两种肋柱花的矿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肋柱花 肋柱花 矿质元素 ICP-O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路存 陈桂琛 +1 位作者 刘荣堂 聂学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3种鼢鼠Mospalaxspp.1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核苷酸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通过与仓鼠亚科其他啮齿动物的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将鼢鼠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3种鼢鼠Mospalaxspp.1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核苷酸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通过与仓鼠亚科其他啮齿动物的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将鼢鼠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同时识别了鼢鼠中一系列保守序列,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选用普通田鼠Microtus rossiaemeridionali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鼹鼠Nannospalaxehrenbergi为外类群,采用NJ和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鼢鼠中控制区基因适于系统发育分析,根据分子系统学、形态学的结果初步认为高原鼢鼠M.baileyi和甘肃鼢鼠M.cansus达到了种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