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以青海海东乐都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有靖 刘长礼 +5 位作者 彭红明 王秀艳 孙伟超 阿慧娟 李楠 徐得臻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6-1127,共12页
【研究目的】针对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因地下空间利用引发的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农田生态区土地盐碱化、城镇生态区建筑破坏等生态地质安全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探索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在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基础上,开... 【研究目的】针对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因地下空间利用引发的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农田生态区土地盐碱化、城镇生态区建筑破坏等生态地质安全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探索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在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地质钻探、岩土工程测试、抽水试验、生态地质观测等研究。运用水文地质等理论方法,分析了生态地质安全风险的成因机理。【研究结果】提出了人居、农田和林草等3类生态系统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评价了海东乐都区生态系统地质安全风险。地下空间利用现状情景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引胜沟口、岗子沟口、峰堆沟口及其地下水影响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城镇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Ⅰ、Ⅱ级阶地低洼地带;如再沿湟水河岸建地下铁路情景下,高风险、中风险区比地下空间现状情景下有所扩大。【结论】此3类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很有效。两种情景下都会诱发3类生态系统的地质安全风险,后一情景下造成的风险更高,影响的范围更大。需对重点地带适时监测,并运用地下水疏排技术等措施防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地下空间利用 地下水位埋深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贵德扎仓寺地热成因机理及开发利用建议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小林 吴国禄 +7 位作者 雷玉德 李重阳 赵继昌 白银国 曾昭发 赵振 张珊珊 赵爱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本文通过卫星热遥感影像及航磁、重力异常的宏观性解译热异常空间分布特征,野外实地调查温泉的出露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青海省贵德扎仓寺温泉的热源通道、入渗通道,从而讨论其成因机理和开发利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扎仓寺温泉泉... 本文通过卫星热遥感影像及航磁、重力异常的宏观性解译热异常空间分布特征,野外实地调查温泉的出露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青海省贵德扎仓寺温泉的热源通道、入渗通道,从而讨论其成因机理和开发利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扎仓寺温泉泉口温度为93.5℃,与当地气压有关;大气降水和热水沟上游沟谷水为补给源,近东西向张裂为入渗通道,中三叠统砂板岩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γδ25)接触变质带为径流通道(热储层),中三叠统砂板岩为盖层,北北西向热光断裂(F1)为热源通道,属断裂-深循环地热类系统类型;径流通道(热储层)温度可达136.0℃,具备蒸汽发电示范背景条件,而F1断裂带附近2 000m深度温度可达195.0℃,具备干热岩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仓寺温泉 地热成因机理 开发利用 干热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祁泽学 汪生斌 +2 位作者 王强民 肖勇 温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7-978,共12页
【研究目的】格尔木市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是青藏高原上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随着各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及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的建成,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查明其地下水资源量对工矿企业及钾肥生产基地的运行至关重要。【研究... 【研究目的】格尔木市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是青藏高原上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随着各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及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的建成,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查明其地下水资源量对工矿企业及钾肥生产基地的运行至关重要。【研究方法】基于资料收集、动态长观、钻孔抽水试验等手段,采用补给量总和法以及排泄量总和法结合数值模拟等方法,评价了区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及允许开采量。【研究结果】格尔木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199.8×10^(4) m^(3)/d,允许开采量为100×10^(4) m^(3)/d。【结论】格尔木地区存在百万吨级的地下水源,6座水源(已建/在建/规划)规划开采量达百万吨时,地下水有充足的补给保证,可持续稳定开采。最终提交了B+C级地下水储量100×10^(4) m^(3)/d的百万吨级地下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允许开采量 数值模拟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格尔木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西宁地热田成因分析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振 于漂罗 +3 位作者 陈惠娟 罗银飞 赵东阳 边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3-810,共8页
笔者通过对西宁地热田已有钻探资料和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结合近几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分析了西宁地热田的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地温场及水文地球化学的特征,阐述了西宁地热田主要以大地热流为热源—低热导率岩层聚热—深循环逐渐加... 笔者通过对西宁地热田已有钻探资料和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结合近几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分析了西宁地热田的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地温场及水文地球化学的特征,阐述了西宁地热田主要以大地热流为热源—低热导率岩层聚热—深循环逐渐加热受迫对流机制—构成控水控热,具有以盆地传导型面状热储为主,兼有断裂对流型带状热储特征。同时,采用热储法对西宁地热田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评价,该地热田内热储中储存的热量9.343×1014k J,利用平均布井法计算出该地热田每年开采热量为1.12×1012k J,折合标准煤3.78×104t,按地热田规模分级为中型低温地热田。初步摸清了西宁地热田分布规律以及资源量,为西宁地热田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地热田 成因分析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在青海民和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寇丽娜 边疆 +2 位作者 张婷婷 赵文强 王浩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地质灾害区域易发性评价对于当地政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具有深刻意义。论述了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原理及其在民和县地质灾害区域易发性中的应用。综合使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信息量法的定量评价功能,统计评价因子图层内... 地质灾害区域易发性评价对于当地政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具有深刻意义。论述了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原理及其在民和县地质灾害区域易发性中的应用。综合使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信息量法的定量评价功能,统计评价因子图层内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实现信息值的计算,完成区域易发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县境内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4.0%;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3.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2.7%。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合,评价结果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和县 地质灾害 易发性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干热岩资源类型及典型地热模式 被引量:13
6
作者 雷玉德 童珏 +3 位作者 杨占梅 杨绍康 刘毅 李小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青藏高原发生强烈的隆升,青海省地质构造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特殊的地质作用下,印支—燕山期以来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全省,并造就了挽近期活动构造的展布变化及青海省特有的地热地质条件... 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青藏高原发生强烈的隆升,青海省地质构造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特殊的地质作用下,印支—燕山期以来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全省,并造就了挽近期活动构造的展布变化及青海省特有的地热地质条件。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现干热岩资源类型成因模式分析,结合青海省地热地质背景、干热岩资源类型、分布规律等,简要分析了不同类型干热岩资源特征,重点分析讨论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和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干热岩资源地热模式,比较不同干热岩资源形成机制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勘查、开发青海省干热岩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地热资源 干热岩 地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同仁地区存在干热岩资源的可能性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童珏 雷玉德 +3 位作者 贾君 李云 毋远召 秦光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7,共7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省同仁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热地质条件优越,出露有水温46. 6℃的曲库乎温泉和82. 2℃的兰采温泉。高精度地面磁法资料显示,同仁县东侧的加吾乡地区,新近系地层下隐伏有高放射性的侵入岩体。通过对区域热构造背...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省同仁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热地质条件优越,出露有水温46. 6℃的曲库乎温泉和82. 2℃的兰采温泉。高精度地面磁法资料显示,同仁县东侧的加吾乡地区,新近系地层下隐伏有高放射性的侵入岩体。通过对区域热构造背景条件的分析,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断层的解译发现,该岩体系受区域带状热源所在的瓦里贡山-多禾茂走滑挤隆构造带控制而侵入就位的。综合分析认为,同仁县加吾乡地区发育有断层传导热和放射性热源共同供热的干热岩资源,系干热岩资源进一步勘查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仁地区 干热岩 高精度磁法 放射性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地下水位上升原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银飞 胡亚净 +3 位作者 张永善 杨群 许伟林 张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6,共5页
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因为地下水位上升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区计算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定量讨论地下水上升原因,结合研究区水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定性讨论地下水位上升原因。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 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因为地下水位上升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区计算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定量讨论地下水上升原因,结合研究区水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定性讨论地下水位上升原因。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下水位上升主要原因是修建防渗堤坝使堤内地下水排泄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上升 补给量与排泄量计算 民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Ⅱ-3型地热勘查中的应用:以青海同仁盆地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何胜 汪万录 +1 位作者 赵文强 潘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67-3575,共9页
地热能是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的焦点。选择青海同仁盆地开展地热物探勘查实践。首先以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划分断裂构造、隐伏岩体范围,圈定地热异常靶区。对其中的M3靶区进行了大比例尺地球物理探测和钻... 地热能是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的焦点。选择青海同仁盆地开展地热物探勘查实践。首先以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划分断裂构造、隐伏岩体范围,圈定地热异常靶区。对其中的M3靶区进行了大比例尺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查证。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组合(主要利用微动探测法并在电磁干扰较小的地段补充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基本查明了同仁盆地地热勘查类型为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彼此存在成生关系、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的Ⅱ-3型,为后续在该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探测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地面高精度磁法 地热 同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土壤封存水H、O稳定同位素揭示的青海东部岩溶发育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查希茜 彭红明 +3 位作者 毛绪美 叶建桥 董亚群 李翠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4,234,共9页
青海东部岩溶发育受青藏高原隆升和古气候变化的影响。岩石风化成壤过程中的大气降水被封存在风化土壤中,由于黏土渗透性极低,黏土矿物之间毛细力阻止后续大气降水的直接驱替,风化土壤保留了当时大气降水的部分信息。在青海东部岩溶发... 青海东部岩溶发育受青藏高原隆升和古气候变化的影响。岩石风化成壤过程中的大气降水被封存在风化土壤中,由于黏土渗透性极低,黏土矿物之间毛细力阻止后续大气降水的直接驱替,风化土壤保留了当时大气降水的部分信息。在青海东部岩溶发育地区采集17组风化土壤样品,利用真空-低温水样提取装置提取土壤中的封存水,根据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温度效应,计算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温度,构建温度变化曲线,并根据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降雨量效应,利用δD值定性评估各地质历史时期的降雨量,构建降雨量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风化土壤封存水的δD和δ^(18)O具有统一的来源,受蒸发作用和氧同位素交换的影响;自元古代到新生代,青海东部地区温度和降雨量波动频繁,冷热干湿交替;元古代和古生代岩溶未发育,中生代时期岩溶发育不充分;新生代是青藏高原快速隆升时期,也是青海东部岩溶发育的主要时期,新生代时期青海东部逐渐变冷,降雨量逐渐增加,新生代各阶段岩溶发育方式不同,由化学溶蚀作用转变为物理风化作用,总体降雨量不大,水动力条件不足,岩溶发育的强度和深度不大,青海东部的岩溶形态多以小型溶洞、涌水岩溶裂隙为主。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东部岩溶水资源的演化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土壤 封存水 同位素 岩溶发育 青藏高原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极化法在青海省河卡种羊场农牧找水勘查中的应用
11
作者 苌有全 何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337-6338,共2页
通过对激发极化法在青海省河卡种羊场农牧找水实例中的分析、总结,阐明了该方法在农牧找水难地区寻找地下水的优缺点,揭示了该方法在农牧区寻找地下水的良好应用前景,为农牧区找水提供了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技术支撑。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 农牧找水 富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生态脆弱区水平衡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杨绍康 曹祥会 +3 位作者 赵振 郑跃军 彭红明 刘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2,共11页
定量识别水平衡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是进行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为探究高寒生态脆弱区的水平衡动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以2001~2020年青藏高原腹地巴塘河流域水文显著变化期为研究时段,综合应用多源遥感等数据并结合气... 定量识别水平衡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是进行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为探究高寒生态脆弱区的水平衡动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以2001~2020年青藏高原腹地巴塘河流域水文显著变化期为研究时段,综合应用多源遥感等数据并结合气象站点、水文站点等观测数据,对流域降水、蒸散发与径流等水循环要素的水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近20 a来,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呈现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年增加率分别为10.94 mm/a和0.111亿m^(3)/a;而蒸散量也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不显著,年均增加率为8.27 mm/a。②从水平衡角度来看,2001~2020年降水-蒸散量差值以0.32 mm/a的速率增加,这与流域地表径流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一致,表明流域整体可用水量上升;2001~2020年整个流域的多年降水-蒸散量差值平均值为178.02 mm,东南部地区降水-蒸散量差值较高,西北部地区较低;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降水-蒸散量差值为正值,介于0.009亿~6.767亿m^(3)之间。③非生物因素中,蒸散量(ET)与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13;生物因素中,ET与植被覆盖具有高度相关性;在非生长季节,ET主要受到气象因子的影响,而在生长季主要受植被的影响。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天然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79.55%和20.45%,表明径流主要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高寒生态脆弱区水资源科学管理以及水平衡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衡 降水 蒸散发 径流 多源遥感 归因分析 巴塘河流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秃鹰搜索算法的瑞雷面波频散曲线反演
13
作者 何胜 苏世杰 +2 位作者 姚振岸 毕升博 卜凯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针对使用传统粒子群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等全局优化算法进行频散曲线反演时存在早熟收敛、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将秃鹰搜索算法应用于频散曲线反演研究中。通过对多个典型地质理论模型和美国怀俄明地区的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使用传统粒子群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等全局优化算法进行频散曲线反演时存在早熟收敛、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将秃鹰搜索算法应用于频散曲线反演研究中。通过对多个典型地质理论模型和美国怀俄明地区的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秃鹰搜索算法在瑞雷面波频散曲线反演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稳定性和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面波 频散曲线反演 全局优化 秃鹰搜索算法 阿基米德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马海盐湖深层富钾卤水电性结构特征及其赋存规律研究
14
作者 何胜 苏世杰 武超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柴达木盆地马海盐湖深层卤水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相带差异,导致储卤层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明显。为准确获取深层富钾卤水的分布特征和赋存规律,采用大地电磁法对马海盐湖富卤地区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马海盐湖深部富卤地层与非卤地层具... 柴达木盆地马海盐湖深层卤水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相带差异,导致储卤层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明显。为准确获取深层富钾卤水的分布特征和赋存规律,采用大地电磁法对马海盐湖富卤地区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马海盐湖深部富卤地层与非卤地层具有明显的电阻率差异,0.8Ω·m可作为富卤层位与非卤层位的区分标志;马海地区高矿化度卤水多分布在高程2600~1600 m的细砂、粉细砂、粗砂、砾砂互层中,过渡层为泥质砾砂、含黏土的粉砂,含水层顶板及隔水层为黏土,深部新近系砂质泥岩中无深层卤水赋存;研究区的深层卤水为松散岩类承压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呈东西向分布于第四系中、下更新统的冲洪积相沉积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性结构 深层卤水 大地电磁法 马海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泊尔M_s 8.1级地震活动构造及次生地质灾害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武新宁 易俊梅 +2 位作者 周淑丽 殷志强 徐永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4,共8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M_s 8.1级地震,诱发了较大面积的崩塌、滑坡灾害。笔者通过遥感构造解析和野外实地调查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地区活动构造以NWW向挤压逆冲断裂最为显著,从南到北大致可分南、中、北三个...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M_s 8.1级地震,诱发了较大面积的崩塌、滑坡灾害。笔者通过遥感构造解析和野外实地调查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地区活动构造以NWW向挤压逆冲断裂最为显著,从南到北大致可分南、中、北三个带,中带由众多短小、密集的逆冲断裂构成一个网络状断裂带,是这次M_s 8.1级地震的发震断裂;(2)喜山中段NNE—SN向横张断裂将该地区分割成几个东西向块体,吉隆—樟木近南北向断裂带控制了这次强震的余震分布;(3)本次地震引发了至少445处地震崩塌、滑坡、堰塞湖以及融雪形成的泥石流灾害,这些灾害主要分布在NWW向发震断裂的北侧上盘,受发震断裂控制,其中面积超过2.4×10~4m^2的地震滑坡有30处;(4)中国境内的NNE—SN向深切河谷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带,而这些河谷多为公路沿线和村镇居住地,应成为重点防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 Ms8.1级地震 活动构造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水氢氧同位素控制因素识别与定量计算:以青海贵德盆地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戴蔓 蒋小伟 +3 位作者 罗银飞 张鸿 雷玉德 童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0-427,共8页
氢氧同位素在地热水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对地热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控制过程通常缺少全面认识。本文以贵德盆地周边两条断裂带上五处温泉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地热水之间的水化学差异和热储温度差异,建立了不同地热水... 氢氧同位素在地热水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对地热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控制过程通常缺少全面认识。本文以贵德盆地周边两条断裂带上五处温泉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地热水之间的水化学差异和热储温度差异,建立了不同地热水的水岩反应程度与氢氧同位素是否偏离大气降水线的关系。在前人识别并定量出扎仓寺地热水存在冷水混合作用的基础上,借助冷水混合比例估算了冷水混合和水汽分离引起的氢氧同位素的变化幅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氧漂移”规律恢复了扎仓寺地热水在发生水岩反应前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本文关于三个过程对氢氧同位素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其他地区地热水的氢氧同位素成因,从而加深对地热水循环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氢氧同位素 水岩反应 水汽分离 扎仓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MODIS和Landsat数据的青海湖流域典型区NDVI重构与年内最大值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芳 王广军 +3 位作者 杜海波 李萌 梁四海 彭红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9,共12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能够较准确表达出植被覆盖和生长状况,对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已成为研究全球、国家或区域植被生长的重要方式。针对当前NDVI时序产品空间分辨率不高,难以应用于小尺度的精细研究,以及利用Landsat不同时相NDVI评估生...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能够较准确表达出植被覆盖和生长状况,对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已成为研究全球、国家或区域植被生长的重要方式。针对当前NDVI时序产品空间分辨率不高,难以应用于小尺度的精细研究,以及利用Landsat不同时相NDVI评估生态环境质量受植被季相和年际变化影响较大等问题,首先基于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融合MOD09Q1和Landsat数据,对植被年内生长季NDVI数据进行预测插补,之后利用Logistic模型重构2001-2020年植被生长季NDVI曲线,通过引入MODIS逐日NDVI数据确定NDVI年内最大值日期,逐像素求解出最优的Landsat NDVI年内最大值,并将其应用于青海湖流域布哈河附近局部典型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评估。结果表明:1)融合MODIS和Landsat数据的Landsat NDVI年内最大值求解结果在3倍中误差以内的占98.5%,求解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2)利用Landsat NDVI年内最大值进行植被生长状况评估,能弱化Landsat数据因时相差异引起的误差;3)研究区植被NDVI年内最大值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点,年际变化整体先降低再增加,植被生长状况呈向好趋势;高寒嵩草、杂类草草甸NDVI年内最大值呈减少趋势且波动剧烈,应是青海湖流域监测的重点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LANDSAT NDVI年内最大值 时空融合算法 LOGISTIC模型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地区地热水环境中钢材腐蚀性能及防腐措施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振 秦光雄 +3 位作者 耿松鹤 陈惠娟 晁嘉豪 张亮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8-1690,共13页
【研究目的】西宁地区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水矿化度高、腐蚀性强,限制了地热能的高效开发,提出安全经济有效的综合井筒防腐措施,是有效利用高矿化度地热资源的基础和关键。【研究方法】本文针对西宁地区典型地热水样进行采集化验... 【研究目的】西宁地区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水矿化度高、腐蚀性强,限制了地热能的高效开发,提出安全经济有效的综合井筒防腐措施,是有效利用高矿化度地热资源的基础和关键。【研究方法】本文针对西宁地区典型地热水样进行采集化验,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开展了金属挂片腐蚀实验,评价了在开放环境中回灌井筒条件下的钢材腐蚀风险,判断了腐蚀类型,分析了腐蚀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地热水回灌防腐建议。【研究结果】西宁盆地地热水具有较强腐蚀性,主要腐蚀成分为溶解氧、Cl^(-)、SO_(4)^(2-)、H^(+)等,可对碳钢造成均匀腐蚀、台状腐蚀及少量点蚀,主要腐蚀产物为Fe O(OH)及Fe_(3)O_(4);沿回灌井筒向下碳钢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腐蚀规律与地热水性质、温压场、水流速及混入井筒的溶解氧等都有关系。【结论】通过拟合碳钢腐蚀实验数据,建立经验方程,利用该经验方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一致性较好。可从防腐管材选择、回灌水预处理、回灌工艺参数优化等角度,采取安全经济有效的综合井筒防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回灌 挂片实验 腐蚀速率 氧气腐蚀 防腐措施 地热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乌兰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可开采潜力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振 陈惠娟 +1 位作者 秦光雄 祁泽学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6,共7页
针对青海乌兰盆地面临的以水定产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乌兰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情况,评价其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潜力,基于乌兰盆地地下水赋存规律,结合勘查结果和拟建水源地开采布局等情况,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数学模型。... 针对青海乌兰盆地面临的以水定产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乌兰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情况,评价其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潜力,基于乌兰盆地地下水赋存规律,结合勘查结果和拟建水源地开采布局等情况,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乌兰盆地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8.5万m^(3)/d,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小于0.4,开采程度低,综合分析认为乌兰盆地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评价 水文地质条件 可开采潜力 乌兰盆地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天峻新关角隧道涌排水水源识别与量化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红明 袁有靖 +3 位作者 李铜邦 董高峰 刘毅 巴瑞寿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70,共11页
涌排水严重影响隧道施工与运行安全,查明隧道涌排水的来源,是隧道防水止水重要科学依据。青海天峻新关角隧道南北洞口处的地下水排水量分别为10021,60877 m^(3)/d,两者存在近50000 m^(3)/d的差异,涌排水量大,且来源不明。基于水文地质... 涌排水严重影响隧道施工与运行安全,查明隧道涌排水的来源,是隧道防水止水重要科学依据。青海天峻新关角隧道南北洞口处的地下水排水量分别为10021,60877 m^(3)/d,两者存在近50000 m^(3)/d的差异,涌排水量大,且来源不明。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分别采集了新关角隧道隧址区内大气降水、不同类型地下水和隧道出口涌排水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样品测试结果显示:新关角隧道北出口涌排水ρ(TDS)为0.44 g/L,^(2)H和^(18)O均值为-52.7‰,-8.3‰;南出口涌排水ρ(TDS)为0.85 g/L,^(2)H和^(18)O均值为-54.8‰,-8.5‰,隧址区基岩裂隙水ρ(TDS)为0.32~1.22 g/L,^(2)H和^(18)O均值为-55.77‰,-8.61‰;岩溶水ρ(TDS)为0.28~0.43 g/L,^(2)H和^(18)O均值为-50.92‰,-8.13‰,冻结层上水ρ(TDS)为0.26~0.48 g/L,^(2)H和^(18)O均值为-45.5‰,-7.6‰。对比分析认为:新关角隧道北出口涌排水主要来源于岩溶水,岩溶水占比为63%~80%,基岩裂隙水占20%~37%;新关角隧道南出口涌排水主要源于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占72%~88%,岩溶水占比12%~28%。涌水来源识别与水量,可为后期监测站点优化设置及隧道运行期止水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混合比 涌排水来源 新关角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