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贵德县热水泉干热岩体地质-地热地质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森琦 吴海东 +9 位作者 张杨 宋健 张林友 许伟林 黎敦朋 李胜涛 贾小丰 付雷 李旭峰 冯庆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1605,共15页
贵德县热水泉干热岩体平面上呈半椭圆形展布于NNW向区域性新街断裂带组分的热光断裂之西,面积约122km2。ZR1孔钻探结果表明:干热岩体上部为具自封闭盖层性质的中温水热型地热田,2800~3050m属相对完整或隔水的次高温花岗岩体,3050.68m深... 贵德县热水泉干热岩体平面上呈半椭圆形展布于NNW向区域性新街断裂带组分的热光断裂之西,面积约122km2。ZR1孔钻探结果表明:干热岩体上部为具自封闭盖层性质的中温水热型地热田,2800~3050m属相对完整或隔水的次高温花岗岩体,3050.68m深处温度为151.34℃,进入干热岩段。干热岩体热储为侵位于233.2~222.3Ma的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等。具正花状构造结构的新街-瓦里关走滑挤隆构造带为区域性控热导热构造,并对干热岩体的就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基于大地电磁测深、高分辨率重力异常、电阻率与Rayleigh波群相速度线性反演,以及地质综合分析认为,以壳内部分熔融层供热为主,地幔热流供热、沿走滑断裂带上升的晚期小熔体与双倍地壳U、Th、K等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为叠加热源,一并构成的复合型热源,是热水泉干热岩体最有可能的热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地质 干热岩 花状构造 热源机制 贵德县热水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4·14玉树地震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小花 李小林 +2 位作者 赵振 汪恩福 李万花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5-696,共12页
青海省玉树县Ms7.1级地震不仅造成了玉树县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房屋变形破坏,而且还引发了地质灾害、地貌景观损毁、含水层结构破坏及地下水流场发生变化、地表破裂、岩土体物性指标改变等地质环境破坏现象。野外调查分析表明:(1)玉树... 青海省玉树县Ms7.1级地震不仅造成了玉树县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房屋变形破坏,而且还引发了地质灾害、地貌景观损毁、含水层结构破坏及地下水流场发生变化、地表破裂、岩土体物性指标改变等地质环境破坏现象。野外调查分析表明:(1)玉树地震地质环境破坏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地震地表破裂,山体松动拉裂和振动压密裂缝等地裂缝,地震液化以及文物、地貌景观破坏;(2)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着手,包括崩塌分布特征,滑坡分布特征,泥石流分布特征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分布特征,分析论述玉树4.14地震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统计数据表明玉树4.14地震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范围与发震断裂地表断裂长度及发震断裂上、下盘关系密切;(3)以地震断裂地表破裂结构面为线性参照物,结合地震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破坏表现形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密度将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三级,借以寻求拟定相应有效的地震地质作用下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应急排(调)查及治理工作范围和技术思想;(4)玉树地震活动带沿线古地震滑坡发育,且多呈抛撒状。通过对玉树地震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对制定抗震救灾工作方案及抗震加固措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玉树 地震地质作用 地质环境破坏 地震地质灾害 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Ⅱ-3型地热勘查中的应用:以青海同仁盆地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何胜 汪万录 +1 位作者 赵文强 潘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67-3575,共9页
地热能是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的焦点。选择青海同仁盆地开展地热物探勘查实践。首先以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划分断裂构造、隐伏岩体范围,圈定地热异常靶区。对其中的M3靶区进行了大比例尺地球物理探测和钻... 地热能是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的焦点。选择青海同仁盆地开展地热物探勘查实践。首先以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划分断裂构造、隐伏岩体范围,圈定地热异常靶区。对其中的M3靶区进行了大比例尺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查证。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组合(主要利用微动探测法并在电磁干扰较小的地段补充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基本查明了同仁盆地地热勘查类型为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彼此存在成生关系、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的Ⅱ-3型,为后续在该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探测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地面高精度磁法 地热 同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那陵郭勒河西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高精度磁法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沈贵春 都忠卫 +1 位作者 张先福 曹成刚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93-297,共5页
那陵郭勒河西地区处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该地区为荒漠戈壁景观,地表无岩石、矿化出露,覆盖较厚,一般为150~300m。通过高精度磁法测量并对磁异常钻孔验证,在深部发现较好的铁多金属矿体,初步了解了地质特征。铁... 那陵郭勒河西地区处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该地区为荒漠戈壁景观,地表无岩石、矿化出露,覆盖较厚,一般为150~300m。通过高精度磁法测量并对磁异常钻孔验证,在深部发现较好的铁多金属矿体,初步了解了地质特征。铁多金属矿为矽卡岩型矿床,磁法工作在该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地球物理特征 高精度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湟水流域二级阶地细粒沉积物矿物组成特征及其沉积古气候
5
作者 唐书君 赵文强 +4 位作者 杨庆坤 贾君 马强 陈惠娟 赖海青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湟水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二级阶地孢粉组合和热释光年代学显示了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特征,但针对沉积物矿物学方面的研究尚处空白。激光粒度分析指示样品主要为含黏土粗粉砂—极细砂,具有分选性好、极正偏特征,小于63μm的颗粒明显... 湟水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二级阶地孢粉组合和热释光年代学显示了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特征,但针对沉积物矿物学方面的研究尚处空白。激光粒度分析指示样品主要为含黏土粗粉砂—极细砂,具有分选性好、极正偏特征,小于63μm的颗粒明显高于现代河流沉积物中悬移物质总体含量,概率累积曲线具有二段式特征,缺少推移总体。扫描电镜下石英颗粒形状多样,表面结构复杂。沉积物X-射线衍射(XRD)成分分析指出碎屑含量占比平均在61.2%左右,主要为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碳酸盐矿物为方解石,含量约18.6%;铁氧化物(针铁矿)含量极低,约1.4%;黏土矿物含量约17.9%。依据沉积物搬运距离与粒径变化关系,推测沉积物应该经历了风成+河流的二次搬运过程。石英及长石比值(Q/F)平均为3.0,代表沉积物成分成熟度较低。黏土矿物(Chl+It)/(Sme+Kln)含量比值平均为7.7,远高于陕西渭河盆地中新统至上新统沉积物(相对暖湿环境),指示了研究区在晚更新世Q_(3)阶段应处于干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物质来源 砂岩 湟水河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极化法在青海省河卡种羊场农牧找水勘查中的应用
6
作者 苌有全 何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337-6338,共2页
通过对激发极化法在青海省河卡种羊场农牧找水实例中的分析、总结,阐明了该方法在农牧找水难地区寻找地下水的优缺点,揭示了该方法在农牧区寻找地下水的良好应用前景,为农牧区找水提供了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技术支撑。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 农牧找水 富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肯德可克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敏 赖健清 +1 位作者 马秀兰 曹德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59-2670,共12页
青海省肯德可克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柴达木南缘弧后裂陷构造带中的火山盆地。结合矿床地质成矿条件,通过现场调查,对矿区典型的岩浆岩、围岩及矿石进行了化学全分析、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及铅同位... 青海省肯德可克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柴达木南缘弧后裂陷构造带中的火山盆地。结合矿床地质成矿条件,通过现场调查,对矿区典型的岩浆岩、围岩及矿石进行了化学全分析、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及铅同位素分析,总结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查明物质来源,探讨矿床成岩、成矿机制。结果表明:矿区岩体富钠,为钙碱性岩,来源于深部,后期发生混染,为壳幔混合来源。围岩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成岩过程有海水参与,矿床具热水喷流沉积特征。各类矿石铅同位素的Ⅳ值介于9.45~9.75之间,具有深源铅和壳源铅特征。铅同位素特征参数示踪、铅构造模式示踪和△β-△y图解示踪的结果表明:铅来源受岩浆作用影响,主要为壳幔混合铅。岩浆岩、围岩及矿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肯德可克多金属矿床形成过程受海水影响,具热水喷流沉积特征,成岩成矿物质来源深部,受多源混染影响;矿床演化史漫长,从早期热水喷流沉积到的晚古生代的构造一岩浆活动,深化及扩大了成矿体系,晚期热液活动又对矿床进行了叠加改造,具多因复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铅同位素 肯德可克 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不同大蒜品种对硒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洋 张荣 +1 位作者 董高峰 孙小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30,共2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青海省两个主栽大蒜品种(紫皮大蒜和白皮大蒜)不同器官中硒含量和硒吸收累积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硒肥使两种蒜鳞茎中的硒含量、硒吸收累积量明显提高;施硒与否,两种大蒜鳞茎均达到富硒水平。紫皮大蒜鳞茎...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青海省两个主栽大蒜品种(紫皮大蒜和白皮大蒜)不同器官中硒含量和硒吸收累积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硒肥使两种蒜鳞茎中的硒含量、硒吸收累积量明显提高;施硒与否,两种大蒜鳞茎均达到富硒水平。紫皮大蒜鳞茎中的硒含量、硒吸收累积量均高于白蒜。收获后不同器官中硒吸收累积量表现为鳞茎>叶>茎>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贵德扎仓寺地热成因机理及开发利用建议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小林 吴国禄 +7 位作者 雷玉德 李重阳 赵继昌 白银国 曾昭发 赵振 张珊珊 赵爱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本文通过卫星热遥感影像及航磁、重力异常的宏观性解译热异常空间分布特征,野外实地调查温泉的出露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青海省贵德扎仓寺温泉的热源通道、入渗通道,从而讨论其成因机理和开发利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扎仓寺温泉泉... 本文通过卫星热遥感影像及航磁、重力异常的宏观性解译热异常空间分布特征,野外实地调查温泉的出露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青海省贵德扎仓寺温泉的热源通道、入渗通道,从而讨论其成因机理和开发利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扎仓寺温泉泉口温度为93.5℃,与当地气压有关;大气降水和热水沟上游沟谷水为补给源,近东西向张裂为入渗通道,中三叠统砂板岩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γδ25)接触变质带为径流通道(热储层),中三叠统砂板岩为盖层,北北西向热光断裂(F1)为热源通道,属断裂-深循环地热类系统类型;径流通道(热储层)温度可达136.0℃,具备蒸汽发电示范背景条件,而F1断裂带附近2 000m深度温度可达195.0℃,具备干热岩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仓寺温泉 地热成因机理 开发利用 干热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银兵 倪忠云 +5 位作者 欧阳渊 袁材栋 陈馨熠 王东 刘晶晶 刘洪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生态地质环境从生态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发展而来,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与环境类承载力结合形成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表征环境能够承受的人类活动阈限。国内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分为200... 生态地质环境从生态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发展而来,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与环境类承载力结合形成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表征环境能够承受的人类活动阈限。国内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分为2000年以前的准备阶段、2000—2010年探索前进阶段、2011年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实施和重大生态地质环境事件影响了承载力的研究方向。生态地质环境子系统和系统的承载力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较多、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次之、社会经济环境承载力研究相对较少,系统承载力研究处于不断整合之中。已有研究在学科交叉融合、耦合机制、模拟预测模型集成和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响应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应坚持系统观,统合子系统和系统两个尺度,从拓展学科纵深关联、深化多维耦合机制、发展集成模拟预测模型、面向国家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将研究推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承载力 耦合机制 模型集成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郑长远 张启兴 +4 位作者 贾君 田成秀 石维栋 辛元红 尚小刚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37-145,共9页
以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为契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的方式,提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指标体系,最终划定本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定性的基础上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定量化分析长江源头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 以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为契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的方式,提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指标体系,最终划定本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定性的基础上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定量化分析长江源头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得出影响本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为动植物环境的改变,进而揭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为今后研究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及其合理发展做出了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生态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祁泽学 汪生斌 +2 位作者 王强民 肖勇 温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7-978,共12页
【研究目的】格尔木市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是青藏高原上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随着各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及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的建成,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查明其地下水资源量对工矿企业及钾肥生产基地的运行至关重要。【研究... 【研究目的】格尔木市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是青藏高原上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随着各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及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的建成,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查明其地下水资源量对工矿企业及钾肥生产基地的运行至关重要。【研究方法】基于资料收集、动态长观、钻孔抽水试验等手段,采用补给量总和法以及排泄量总和法结合数值模拟等方法,评价了区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及允许开采量。【研究结果】格尔木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199.8×10^(4) m^(3)/d,允许开采量为100×10^(4) m^(3)/d。【结论】格尔木地区存在百万吨级的地下水源,6座水源(已建/在建/规划)规划开采量达百万吨时,地下水有充足的补给保证,可持续稳定开采。最终提交了B+C级地下水储量100×10^(4) m^(3)/d的百万吨级地下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允许开采量 数值模拟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格尔木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贵德盆地扎仓沟花岗闪长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梓衡 韩世炯 +1 位作者 曹成刚 韩英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7-195,共19页
青海贵德盆地广泛发育印支期花岗岩,但缺乏其深部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来源的研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形成背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贵德盆地扎仓沟地区钻孔ZR2花岗闪长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 青海贵德盆地广泛发育印支期花岗岩,但缺乏其深部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来源的研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形成背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贵德盆地扎仓沟地区钻孔ZR2花岗闪长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225.3±1.3)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特点。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表现出中等Eu负异常(δEu=0.59~0.9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花岗闪长岩的ε_(Hf)(t)值为-7.70~0.22,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747~1243 Ma,表明贵德盆地扎仓沟地区花岗闪长岩为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熔融混合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中花岗闪长岩的构造背景为阿尼玛卿—勉略洋闭合后的同碰撞至碰撞后伸展的过渡构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花岗闪长岩 扎仓沟 贵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青海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保护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二军 王延伦 +2 位作者 张文 史立群 丛殿阁 《中国矿业》 2021年第11期50-55,共6页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重要地学研究价值,是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本文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公园开发、保护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进行动态分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重要地学研究价值,是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本文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公园开发、保护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进行动态分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为旅游开发、科普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地质公园遗迹保护缺失、地学文化挖掘力度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当前旅游发展新形势下,旅游行业进入新时代,地学旅游得到新倡导,乡村振兴提出新思路,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矛盾、旅游市场的更新迭代、地质公园的受众群体多元化影响的新挑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以保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健全基础服务设施与管理制度、规范地质公园建设、健全旅游配套设施和景区服务、开发精品地质科普旅游路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助力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 SWOT分析 地质遗迹 青海互助 开发利用 地质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西宁地热田成因分析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振 于漂罗 +3 位作者 陈惠娟 罗银飞 赵东阳 边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3-810,共8页
笔者通过对西宁地热田已有钻探资料和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结合近几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分析了西宁地热田的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地温场及水文地球化学的特征,阐述了西宁地热田主要以大地热流为热源—低热导率岩层聚热—深循环逐渐加... 笔者通过对西宁地热田已有钻探资料和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结合近几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分析了西宁地热田的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地温场及水文地球化学的特征,阐述了西宁地热田主要以大地热流为热源—低热导率岩层聚热—深循环逐渐加热受迫对流机制—构成控水控热,具有以盆地传导型面状热储为主,兼有断裂对流型带状热储特征。同时,采用热储法对西宁地热田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评价,该地热田内热储中储存的热量9.343×1014k J,利用平均布井法计算出该地热田每年开采热量为1.12×1012k J,折合标准煤3.78×104t,按地热田规模分级为中型低温地热田。初步摸清了西宁地热田分布规律以及资源量,为西宁地热田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地热田 成因分析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在青海民和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寇丽娜 边疆 +2 位作者 张婷婷 赵文强 王浩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地质灾害区域易发性评价对于当地政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具有深刻意义。论述了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原理及其在民和县地质灾害区域易发性中的应用。综合使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信息量法的定量评价功能,统计评价因子图层内... 地质灾害区域易发性评价对于当地政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具有深刻意义。论述了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原理及其在民和县地质灾害区域易发性中的应用。综合使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信息量法的定量评价功能,统计评价因子图层内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实现信息值的计算,完成区域易发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县境内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4.0%;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3.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2.7%。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合,评价结果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和县 地质灾害 易发性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干热岩资源类型及典型地热模式 被引量:13
17
作者 雷玉德 童珏 +3 位作者 杨占梅 杨绍康 刘毅 李小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青藏高原发生强烈的隆升,青海省地质构造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特殊的地质作用下,印支—燕山期以来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全省,并造就了挽近期活动构造的展布变化及青海省特有的地热地质条件... 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青藏高原发生强烈的隆升,青海省地质构造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特殊的地质作用下,印支—燕山期以来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全省,并造就了挽近期活动构造的展布变化及青海省特有的地热地质条件。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现干热岩资源类型成因模式分析,结合青海省地热地质背景、干热岩资源类型、分布规律等,简要分析了不同类型干热岩资源特征,重点分析讨论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和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干热岩资源地热模式,比较不同干热岩资源形成机制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勘查、开发青海省干热岩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地热资源 干热岩 地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丹霞地貌的地质地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跃海 于亮 刘红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6-128,共3页
青海东部诸多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广泛分布着陆生红色碎屑岩地层。受构造活动影响,在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景观,从形态上初步可分为"陡崖式"、"象形式"、"宫殿式... 青海东部诸多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广泛分布着陆生红色碎屑岩地层。受构造活动影响,在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景观,从形态上初步可分为"陡崖式"、"象形式"、"宫殿式"和"蜂窝式"等几种类型。青海东部丹霞地貌景观资源丰富,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试图通过对掌握的丹霞地貌景观的地质地貌特征的阐述,说明青海东部丹霞地貌景观的地学研究价值、景观资源保护价值和旅游科普价值,以期从加强地质地貌学研究的角度促进旅游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碎屑岩 丹霞地貌 地质地貌特征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同仁地区存在干热岩资源的可能性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童珏 雷玉德 +3 位作者 贾君 李云 毋远召 秦光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7,共7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省同仁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热地质条件优越,出露有水温46. 6℃的曲库乎温泉和82. 2℃的兰采温泉。高精度地面磁法资料显示,同仁县东侧的加吾乡地区,新近系地层下隐伏有高放射性的侵入岩体。通过对区域热构造背...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省同仁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热地质条件优越,出露有水温46. 6℃的曲库乎温泉和82. 2℃的兰采温泉。高精度地面磁法资料显示,同仁县东侧的加吾乡地区,新近系地层下隐伏有高放射性的侵入岩体。通过对区域热构造背景条件的分析,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断层的解译发现,该岩体系受区域带状热源所在的瓦里贡山-多禾茂走滑挤隆构造带控制而侵入就位的。综合分析认为,同仁县加吾乡地区发育有断层传导热和放射性热源共同供热的干热岩资源,系干热岩资源进一步勘查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仁地区 干热岩 高精度磁法 放射性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地下水位上升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银飞 胡亚净 +3 位作者 张永善 杨群 许伟林 张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6,共5页
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因为地下水位上升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区计算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定量讨论地下水上升原因,结合研究区水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定性讨论地下水位上升原因。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 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因为地下水位上升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区计算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定量讨论地下水上升原因,结合研究区水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定性讨论地下水位上升原因。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下水位上升主要原因是修建防渗堤坝使堤内地下水排泄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上升 补给量与排泄量计算 民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