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颜增霞 张鹏莉 +3 位作者 吕杰 陈俊 李淑霞 贾建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9-44,50,共7页
【目的】探讨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植物群落特征的基本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以及高寒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及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 【目的】探讨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植物群落特征的基本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以及高寒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及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08-16-19进行野外调查,首先在冷、暖季放牧草地内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各拉1条50 m的样线,然后沿着样线摆放100个50 cm×50 cm的大样方,再将每个大样方细分为4个25cm×25 cm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出现的植物种,统计植物种数,采用β-二项分布模型进行数据解析,计算冷、暖季放牧草地植物种的出现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空间异质性指数。【结果】(1)检验结果表明,冷、暖季放牧草地的主要组成植物种对β-二项分布模型具有很好的吻合性。(2)冷季放牧草地的总物种数比暖季放牧草地多6种,冷季放牧草地大样方内的平均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极显著高于暖季放牧草地。(3)在暖季实施围栏封育的冷季放牧草地,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等优质牧草增加,而在暖季放牧草地,草地退化的标志性植物鹅绒萎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车前(Plantago asiatica)成为主要优势种,物种多样性降低。(4)冷季放牧草地的群落整体空间异质性高于暖季放牧草地。【结论】在暖季实施围栏封育而在冷季进行放牧利用的冷季放牧草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增加,优质牧草种类增加,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应尽量避开牧草的生长季节而实行冷季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草地 β-二项分布 物种多样性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源县黄牛改良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2
作者 杨葆春 田万德 靳青湖 《黄牛杂志》 2005年第6期67-68,共2页
湟源县黄牛改良工作主要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经过了试验、推广、发展和提高几个阶段.到2003年底,全县共11个乡镇,有11个改良站点,黄牛存栏3.19万头,其中改良牛1.41万头,占黄牛总数的44%,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 黄牛改良 湟源县 现状 改良工作 改良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源县奶牛养殖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
3
作者 杨文伟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7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奶牛养殖业 湟源县 畜牧业 自然灾害 经济结构 经济效益 结合部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牦牛和黄牛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
4
作者 李增慧 张祯 李正春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3年第4期23-23,共1页
采用碘比色法对青海 5 0头牦牛和 42头黄牛的唾液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青海牦牛和黄牛唾液淀粉酶活性分别为 89 2 6IU L和 115 0 2IU L。青海黄牛的唾液淀粉酶活性非常显著地高于牦牛 (P <0 0 1)。
关键词 青海牦牛 黄牛 唾液淀粉酶 酶活性 碘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维生素缺乏神经病症的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洁 《畜禽业》 2009年第12期57-59,共3页
维生素是维持家畜健康与正常生长发育、繁殖所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它们主要是作为辅酶参与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家畜的日粮中维生素长期供给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就会导致维生素的缺乏症,本文病例由于维生素B缺乏导致仔猪临床上出现以痉挛... 维生素是维持家畜健康与正常生长发育、繁殖所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它们主要是作为辅酶参与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家畜的日粮中维生素长期供给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就会导致维生素的缺乏症,本文病例由于维生素B缺乏导致仔猪临床上出现以痉挛、转圈、抽搐为主症的疾病,经主要以补充维生素(以B族维生素为主)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维生素 神经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寨牧场实施冬季驱虫效果好
6
作者 杨启成 孙占青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3年第4期7-7,共1页
关键词 家畜 寺寨牧场 冬季 驱虫 伊维菌素干混悬剂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的防治
7
作者 铁永安 《山东畜牧兽医》 2008年第8期31-31,共1页
母猪在产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刺激会引起产后缺乳。这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等几方面引起,在临床上及为常见,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产后最易发生无乳综合征,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会给养猪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关键词 无乳综合征 产后缺乳 母猪 规模化养猪生产 防治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