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鲑鳟鱼网箱养殖生物安全管理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简生龙 赵娟 《科学养鱼》 2018年第9期54-55,共2页
青海地处三江源区的特殊生态地位,决定了在保护好渔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冷水鱼养殖是青海特色。青海可供冷水鱼养殖利用的水面有60多万亩,特别是黄河干流大中型电站建设形成的水面有50余万亩,水体洁净、水质优良,冬季常年不封... 青海地处三江源区的特殊生态地位,决定了在保护好渔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冷水鱼养殖是青海特色。青海可供冷水鱼养殖利用的水面有60多万亩,特别是黄河干流大中型电站建设形成的水面有50余万亩,水体洁净、水质优良,冬季常年不封冻,是鲑鳟等冷水鱼天然生息繁衍之地、国内外公认的养殖鲑鳟鱼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鲑鳟鱼 管理经验 生物安全 青海 可持续发展 冷水鱼 生态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休闲渔业的发展与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简生龙 《科学养鱼》 2015年第9期76-78,共3页
青海水产养殖面积64.85万亩,其中各类水库57.4万亩(沿黄大中型水库53.4万亩、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盆地中小型水库共4万亩)、池塘1.15万亩、湖泊(可鲁克湖)6.3万亩。全省水产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海南州、黄南... 青海水产养殖面积64.85万亩,其中各类水库57.4万亩(沿黄大中型水库53.4万亩、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盆地中小型水库共4万亩)、池塘1.15万亩、湖泊(可鲁克湖)6.3万亩。全省水产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海南州、黄南州、海北州等地的4市13县,共有水产养殖场134家,其中从事综合性休闲渔业的养殖场109家,占全部养殖场的81%;全省有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26家,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渔业 水产养殖场 水产养殖面积 可鲁克湖 中小型水库 示范场 黄南州 中型水库 水域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水生生物状况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申志新 简生龙 《青海农林科技》 2012年第3期37-40,共4页
三江源区水生生物与其它陆生动物、水禽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保持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高原鱼类是三江源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科研和人文价值。阐述了三江源区分布的水... 三江源区水生生物与其它陆生动物、水禽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保持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高原鱼类是三江源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科研和人文价值。阐述了三江源区分布的水生生物基本状况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今后开展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水生生物 生存状况 濒危物种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对鱼类资源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简生龙 《青海农林科技》 2012年第2期44-46,共3页
分析了水电站等涉水工程对青海黄河上游鱼类资源造成的影响,论述了目前对鱼类资源保护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今后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黄河 水电站 鱼类资源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渔业生态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简生龙 《科学养鱼》 2018年第3期13-14,共2页
长江正源为沱沱河,北源为楚玛尔河,南源为当曲,共同组成长江江源水系。长江源在三江源区中所占面积最大,产水量最多,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与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等生态功能。
关键词 长江源区 保护现状 渔业生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 楚玛尔河 三江源区 水源涵养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囊谦段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燕琴 申志新 +1 位作者 刘玉婷 李柯懋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7,共8页
2011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对澜沧江囊谦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澜沧江囊谦段浮游植物共计4门、57种(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33种(属),占总种类数的57.9%;其次是绿藻门,为13种(属),占22.8%,蓝藻门10种(属),占17.5%,... 2011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对澜沧江囊谦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澜沧江囊谦段浮游植物共计4门、57种(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33种(属),占总种类数的57.9%;其次是绿藻门,为13种(属),占22.8%,蓝藻门10种(属),占17.5%,甲藻门仅检到1种,占1.8%。夏秋两季澜沧江囊谦段均以喜低温的硅藻为主,绿藻、蓝藻种类秋季多于夏季,甲藻仅在夏季出现。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75.0%,种类有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异极藻(Gomphonem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席藻(Phormidium sp.)。浮游植物数量为13.26×104~375.59×104个/L,平均数量99.36×104个/L;生物量为0.0445~1.9972mg/L,平均0.4915mg/L。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均以硅藻最高,分别占总数量的61.2%和总生物量的71.3%。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高,均值分别为2.24、0.48;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体现了贫营养型河流的特征,水域环境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囊谦段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龙羊峡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4
7
作者 申志新 王国杰 +3 位作者 李柯懋 简生龙 陈燕琴 关弘弢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6,共7页
龙羊峡上游是黄河重要的鱼类资源分布区,是目前黄河上游仅有的几个鱼类生态保护相对完好的区域,基本未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基于2009-2013年连续多次调查,研究了黄河龙羊峡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河龙羊峡上游... 龙羊峡上游是黄河重要的鱼类资源分布区,是目前黄河上游仅有的几个鱼类生态保护相对完好的区域,基本未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基于2009-2013年连续多次调查,研究了黄河龙羊峡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河龙羊峡上游调查到土著鱼类10种,隶属于1目、2科、7属,全部为中层和底栖鱼类,其中洄游性鱼类5种、定居性鱼类5种。各采样点渔获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渔获产量和规格以扎陵湖较高,多样性以羊曲和班多较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羊峡上游 鱼类资源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燕琴 申志新 刘玉婷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9,共8页
于2013年春季(3月)和秋季(8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7门64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5种(属),占39.1%;其次是绿藻门19种(属),占29.7%;蓝藻门12种(属),占18.8%;金藻门和甲藻门各3种属,分别... 于2013年春季(3月)和秋季(8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7门64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5种(属),占39.1%;其次是绿藻门19种(属),占29.7%;蓝藻门12种(属),占18.8%;金藻门和甲藻门各3种属,分别占4.6%;裸藻门和隐藻门各1种属,分别占1.6%。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星杆藻(Asterionel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席藻(Phormidium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锥囊藻(Dinobryon sp)、衣藻(Chlamydomona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实球藻(Pandorina sp)13种,其中硅藻门7种,占优势种类的53.8%。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秋季(8月)高于春季(3月),2季均以硅藻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平均密度25.33×104个/L,平均生物量0.0732 mg/L,硅藻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70.7%和77.9%,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现存量表现为秋季(8月)高于春季(3月)。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2.21,Pielou指数平均值0.73,Marggalef指数平均值0.66,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Marggalef指数秋季(8月)略高于春季(3月),Pielou指数春季(3月)高于秋季(8月)。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燕琴 申志新 刘玉婷 《青海农林科技》 2012年第2期10-15,60,共7页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水系 格尔木河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