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WAT模型在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佳盛 温军 郭凯先 《河北农机》 2025年第8期115-117,共3页
作为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工具,SWAT模型依托其流域尺度过程的模拟能力与模块化参数配置体系,在水文循环解析及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领域已实现工程化应用。本研究系统评估SWAT模型在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的应用效能。通过... 作为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工具,SWAT模型依托其流域尺度过程的模拟能力与模块化参数配置体系,在水文循环解析及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领域已实现工程化应用。本研究系统评估SWAT模型在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的应用效能。通过解析模型的水文-水质耦合机制与技术特性,结合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规律、污染源空间解析、防控方案设计等多维度应用场景,论证了该模型对提升流域污染治理科学决策的关键支撑作用。理论分析表明,SWAT模型在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中具有稳定的模拟精度,其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可有效优化模型率定过程,显著提升污染预测的可靠性。本研究还揭示了模型应用存在基础数据时空分辨率不足等技术瓶颈,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多源数据同化、贝叶斯参数优化等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湟水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尤李俊 陈建宏 +5 位作者 韩赟 李润杰 赵霞 黄佳盛 冯琪 杨占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4-128,共5页
研究了青海省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18-2018)中的评价指标作为一级指标,结合民和县实际情况,选取、分析了影响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的14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各评价指标权... 研究了青海省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18-2018)中的评价指标作为一级指标,结合民和县实际情况,选取、分析了影响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的14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了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①对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影响较大的8个指标分别为水质净化与消毒设施(备)配套率、实际供水能力、水质达标率、自来水普及率、水源保证率、取水时间/距离达标率、水质监测能力和供水保证率;②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民和县农村饮水状况得分为76.1335,表明民和县农村饮水处于安全状态。同时,还提出了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水源保护等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态的察汗乌苏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元梅 郭凯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6,共4页
为解决察汗乌苏河流域灌溉高峰期河道断流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以区域综合缺水量最小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优先考虑河道内生态需水量2 743.1万m^3,河道外生态需水量1 859.6万m^3,在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的可供... 为解决察汗乌苏河流域灌溉高峰期河道断流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以区域综合缺水量最小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优先考虑河道内生态需水量2 743.1万m^3,河道外生态需水量1 859.6万m^3,在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的可供水量配置方案,从而寻求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平衡点,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维持河道生态健康和保护下游湖泊湿地生态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水资源配置 察汗乌苏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农抗旱宝”在青海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湟水河乐都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邢永军 王霞玲 郭凯先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19,共5页
为研究“耕农抗旱宝”在青海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小麦、油菜和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耕农抗旱宝”施用量22.5 kg/hm^2(A1)、“耕农抗旱宝”施用量30kg/hm^2(A2)和不施用“耕农抗旱宝”(CK)共3个处理,在青海省湟水河乐都[CD1... 为研究“耕农抗旱宝”在青海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小麦、油菜和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耕农抗旱宝”施用量22.5 kg/hm^2(A1)、“耕农抗旱宝”施用量30kg/hm^2(A2)和不施用“耕农抗旱宝”(CK)共3个处理,在青海省湟水河乐都[CD1]海东农业生态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其对土壤容重、耕作层土壤含水率、不同生育期形态特征、产量等的影响。研究表明:“耕农抗旱宝”对土壤容重、水分、作物生长特性、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有一定有利影响: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能提高土壤保水、储水能力;最佳保水能力下的施用量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小麦、马铃薯株高(株幅)在22.5 kg/hm^2时最高,油菜株高在30 kg/hm^2时最高,径粗在不施用“耕农抗旱宝”时最大;小麦和油菜产量在30 kg/hm^2时最高,分别为7 761.08、3 763.88 kg/hm^2,较对照组增产分别为20.6%、11.4%;马铃薯产量在22.5 kg/hm^2时最高,为52 859.78 kg/hm^2,较对照组增产9.3%,综合考虑,适量的“耕农抗旱宝”可在青海农业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农抗旱宝” 容重 土壤水分 生长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民和县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格局动态分析
5
作者 冶晓铮 张金旭 候智国 《农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研究青海省民和县近20年景观分布规律及其土地利用程度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青海省民和县作为研究对象,选用2000、2010、2020年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基于GlobeLand30分类系统,构建分类体系,并通过土地类型转移矩阵得... 为研究青海省民和县近20年景观分布规律及其土地利用程度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青海省民和县作为研究对象,选用2000、2010、2020年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基于GlobeLand30分类系统,构建分类体系,并通过土地类型转移矩阵得到20年来研究区各景观类型面积及其变化情况,最后利用Fragstats4景观分析软件选取9个主要景观指标,对民和县的景观格局进行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面积增加最多的是人造地表,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耕地转化为人造地表的趋势尤为明显;(2)草地和耕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湿地破碎化程度较小;(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整体上升,土地利用效果明显。进行景观生态格局动态分析对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的作用,可为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和县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动态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柴达木盆地大格勒灌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与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
6
作者 刘得俊 赵显昊 赵厚祯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149-155,172,共8页
为了探析农田精准灌溉中土壤水分监测点的空间关系,确定土壤水分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以柴达木盆地大格勒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莫兰指数工具和空间插值方法,在灌区大田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试验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规律,探... 为了探析农田精准灌溉中土壤水分监测点的空间关系,确定土壤水分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以柴达木盆地大格勒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莫兰指数工具和空间插值方法,在灌区大田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试验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规律,探索试验区土壤水分监测点的合理空间布局和数量。根据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土壤水分监测点应布设在土壤含水率平均值的位置,土壤监测深度应控制在0~40 cm,监测点的间距应控制在299 m左右。该研究结果可为该灌区土壤水分监测点的布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大格勒灌区 土壤水分 监测 优化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提水系统在青海牧区供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凯先 李亮 +2 位作者 侯诗文 胡伟 刘文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1-185,共5页
为明晰太阳能提水设备在青海牧区供水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利用太阳能供水模式,建立牧区太阳能供水试验点,在野外试验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太阳能深井提水设备、太阳能浅井直流水泵提水设备、太阳能蓄电池提水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结... 为明晰太阳能提水设备在青海牧区供水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利用太阳能供水模式,建立牧区太阳能供水试验点,在野外试验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太阳能深井提水设备、太阳能浅井直流水泵提水设备、太阳能蓄电池提水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显示,无蓄电池提水设备在7、8月的日提水量最高,12月日提水量最低,有蓄电池设备输出特性稳定,实现了连续三天不储能,保证供水需求的标准。设备供水保证率分别为91.5%、92.3%、95.7%,可满足青海牧区用水户全年的供水需求。该研究可为青海牧区推广清洁能源供水提供理论依据,对保障牧区牧民安全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提水 青海牧区 牧区供水 供水保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干旱区草原光伏提水灌溉模式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连利叶 李润杰 刘得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7-150,共4页
青海省因其独特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光伏提水技术开发潜力巨大。为了解决青海边远、无电牧区的草地灌溉及人畜饮水问题,通过已有的研究项目和成果,总结、提炼出四种适宜青海高寒干旱区草原光伏提水灌溉模式及其技术指标。同时,分析了光伏... 青海省因其独特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光伏提水技术开发潜力巨大。为了解决青海边远、无电牧区的草地灌溉及人畜饮水问题,通过已有的研究项目和成果,总结、提炼出四种适宜青海高寒干旱区草原光伏提水灌溉模式及其技术指标。同时,分析了光伏提水灌溉技术在青海牧区的推广应用情况与取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适宜青海草原光伏提水灌溉模式主要包括集雨灌溉模式、地表水灌溉模式、浅井提水灌溉模式、中深井灌溉模式;与柴油发电系统相比,光伏提水系统可节约柴油量337.5 t,二氧化碳减排量1032.75 t,节省标准煤491.77 t;相比传统灌溉,可节约水量55.56%,增产20%~45%。光伏提水灌溉技术提高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提水 高寒干旱 草原 灌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引水式小水电生态-发电协同优化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元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以湟水河流域的湟乐水电站为例,基于自然水流范式计算河道内适宜生态流量和生态基流,以生态流量为主要约束建立径流引水式小水电生态-发电协同优化模型,利用NSGA-Ⅱ算法得到引水发电流量的Pareto解,研究成果对指导径流引水式小水电的生... 以湟水河流域的湟乐水电站为例,基于自然水流范式计算河道内适宜生态流量和生态基流,以生态流量为主要约束建立径流引水式小水电生态-发电协同优化模型,利用NSGA-Ⅱ算法得到引水发电流量的Pareto解,研究成果对指导径流引水式小水电的生态调度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结果表明:滑动t检验法诊断西宁水文站年径流量时间序列的突变点是2000年,经还原后得到1956—2000年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41.3 m^(3)/s;适宜生态流量在年内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展布的同期比分别是0.60、0.41和0.42,达到了“极好”标准;以传统Tennant法“一般”标准确定的非汛期生态基流为4.13 m^(3)/s、汛期生态基流为12.4 m^(3)/s;采用生态-发电协同优化模型计算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湟乐水电站的年发电量为634.29×10^(4)kW·h,枢纽下泄流量均满足减水河段生态流量需求;多年来水条件下湟乐水电站等效减排6 323.9 t CO_(2),电站的减排生态效益为188.45×10^(4)元,发电经济效益为134.47×10^(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引水式小水电 生态流量 协同优化 湟乐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春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连利叶 贺康宁 +2 位作者 李润杰 温军 张金旭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4-37,共4页
以春小麦高原448、高原437、高原602和阿勃为供试品种,采用L16(43)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水分下限(田间持水量的50%、60%、70%和CK)和施肥量(0、105、210和315 kg/hm^2)下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因素水平对春小麦产... 以春小麦高原448、高原437、高原602和阿勃为供试品种,采用L16(43)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水分下限(田间持水量的50%、60%、70%和CK)和施肥量(0、105、210和315 kg/hm^2)下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因素水平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其中,产量表现为品种高原448、高原437>高原602、阿勃,水分下限CK≥60%、70%>50%,施肥210 kg/hm^2≥105 kg/hm^2、315 kg/hm^2≥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高原448≥高原437≥高原602≥阿勃,水分下限50%、60%、70%>CK,施肥105 kg/hm^2、210 kg/hm^2、315 kg/hm^2>0kg/hm^2。为了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试验的最优组合为春小麦品种高原448,控水水分下限在60%或70%,施肥条件21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春小麦 水肥耦合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水干流西宁段河流健康评价模型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鹏全 吴元梅 +2 位作者 张丽娟 杨旭亮 苏志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5,共7页
为识别河流健康状况和揭示河流受损成因,基于河长制工作任务构建了五方面29项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赋分标准与权重,提出了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将其应用于湟水西宁段河流健康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准则层指标水资源保... 为识别河流健康状况和揭示河流受损成因,基于河长制工作任务构建了五方面29项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赋分标准与权重,提出了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将其应用于湟水西宁段河流健康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准则层指标水资源保护60分,水环境治理65分,水生态修复54分,水污染防治35分,水域岸线管理63分,评价区域河流健康综合得分56分,评价等级为Ⅲ级,属亚健康水平,达到黄色预警。河长应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对该段河流进行保护、修复、治理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河长制 层次分析法 湟水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保水剂施用量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霞玲 郭凯先 +1 位作者 黄佳盛 苑冬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29,共5页
为研究“耕农抗旱宝”对柴达木地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选出在其种植过程中的最佳施用量,本试验以马铃薯“青薯6号”为供试材料,以施用不同量(22.5、27、31.5kg/hm^2)“耕农抗旱宝”为试验组,以不施用“耕农抗旱宝”为对照组,在青海省香... 为研究“耕农抗旱宝”对柴达木地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选出在其种植过程中的最佳施用量,本试验以马铃薯“青薯6号”为供试材料,以施用不同量(22.5、27、31.5kg/hm^2)“耕农抗旱宝”为试验组,以不施用“耕农抗旱宝”为对照组,在青海省香日德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其对马铃薯土壤含水率、不同生育期形态特征、叶绿素、脯氨酸、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大,在“耕农抗旱宝”施用层,同层土壤含水率降幅表现为对照组>试验组;施用“耕农抗旱宝”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施用量为31.5kg/hm^2时,有利于马铃薯地上部分的积累;施用量为22.5kg/hm^2时,植株的光合效率最高;施用量为27kg/hm^2时,叶片脯氨酸含量最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随“耕农抗旱宝”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用量为27kg/hm^2时,产量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组高13.2%、52.26%。综合考虑,“耕农抗旱宝”施用量取27kg/hm^2时最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积累和节水效益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耕农抗旱宝”施用量 土壤水分 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混凝土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及其特性试验设计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元梅 郭凯先 贾海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2-125,共4页
随着国家"海绵城市"战略的推进,生态混凝土在城市绿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讨论了生态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价值。为了研究骨料粒径、水灰比、骨胶比和橡胶粉集料含量等因素对生态混凝土抗... 随着国家"海绵城市"战略的推进,生态混凝土在城市绿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讨论了生态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价值。为了研究骨料粒径、水灰比、骨胶比和橡胶粉集料含量等因素对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透水系数、抗冻性和抗腐蚀性等指标的影响,基于正交试验挑选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该方法适合于多因素影响下生态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可为实际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海绵城市 试验设计 多因素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灌水器渗灌管出水均匀度试验--毛细透排水带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霞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1,45,共4页
以排水带作为渗灌系统灌水器,在不同的水头压力、渗灌管距水箱出水口的距离和出水历时条件下,通过实验室内试验,测量不同因素下渗灌管上每个灌水器的出水量,再利用均匀度公式,分别计算不同因素下渗灌管的出水均匀度,在完成室内试验后又... 以排水带作为渗灌系统灌水器,在不同的水头压力、渗灌管距水箱出水口的距离和出水历时条件下,通过实验室内试验,测量不同因素下渗灌管上每个灌水器的出水量,再利用均匀度公式,分别计算不同因素下渗灌管的出水均匀度,在完成室内试验后又做了相应的大田试验,分析灌水速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渗灌管上每个灌水器的出水量不尽相同,水箱压力水头和渗灌管距水箱出水口的距离对出水量影响明显,但对其出水均匀度影响不明显;随着供水水头的增大,均匀度也有所增大,但并非按比例增长;随着渗灌管离水箱出水口距离的增大,均匀度有所减小;渗灌管总出水量与时间不成线性关系;灌水速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灌 渗灌管 排水带 出水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巴隆地区枸杞滴灌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得俊 李润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2期117-118,199,共3页
[目的]探讨科学、高效的柴达木枸杞施肥、灌水模式。[研究]以3年生红枸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柴达木地区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灌水量对枸杞产量的影响大于施肥量,但是过多的施肥量和灌溉量并不利于枸杞产量的增加,中肥(607.50... [目的]探讨科学、高效的柴达木枸杞施肥、灌水模式。[研究]以3年生红枸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柴达木地区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灌水量对枸杞产量的影响大于施肥量,但是过多的施肥量和灌溉量并不利于枸杞产量的增加,中肥(607.50 kg/hm^2)和中水灌溉施肥(5 010.00 m^3/hm^2)组合为该试验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可取得较高的枸杞产量。[结论]为柴达木地区枸杞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滴灌 水肥耦合 柴达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干旱区冬暖式日光温室辣椒灌溉制度的拟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凯先 温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316-318,共3页
在高寒干旱区冬暖式节能型日光温室滴灌技术模式条件下,通过试验了解辣椒全生育期的需水变化规律,考察不同的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灌水次数对辣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开展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试验确定了适用于青海高寒干旱区日光温室... 在高寒干旱区冬暖式节能型日光温室滴灌技术模式条件下,通过试验了解辣椒全生育期的需水变化规律,考察不同的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灌水次数对辣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开展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试验确定了适用于青海高寒干旱区日光温室辣椒节水高效的滴灌灌溉制度,高产灌溉制度为灌水次数23次,灌水总定额4 500 m^3/hm^2,各生育期灌水定额依次为泡地水900 m^3/hm^2、发芽期375 m^3/hm^2、幼苗期375 m^3/hm^2、初花期300 m^3/hm^2、结果期450 m^3/hm^2、采摘期2 100 m^3/hm^2;经济灌溉制度为灌水次数27次,灌水总定额4 020 m^3/hm^2,各生育期灌水定额依次为泡地水900 m^3/hm^2、发芽期360 m^3/hm^2、幼苗期360 m^3/hm^2、初花期300 m^3/hm^2、结果期450 m^3/hm^2、采摘期1 650 m^3/hm^2。研究体现了节水技术和增产的优势,为青海省黄河流域地区和湟水河流域地区应用冬暖式节能型日光温室滴灌技术模式条件下的灌溉需水量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滴灌 灌溉制度 高寒干旱区 日光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与思考——以格尔木两大灌区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严小功 朱晓雯 庞欢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第3期62-66,共5页
针对农业用水紧张、田间灌溉粗放、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格尔木两大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例,分析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为今后农业水价改革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格尔木 农业水价 改革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透排水带渗滤取水对比试验
18
作者 陈建宏 郭凯先 +3 位作者 黄佳盛 杨占云 严尚福 李润杰 《农业工程》 2018年第5期77-80,共4页
通过环形毛细透排水带渗管、立式毛细透排水带渗管和普通PVC渗管的渗滤取水试验,对比了在不同反滤层环境下3种渗管的集水能力和滤净能力。结果表明,在单一均质反滤层条件下,立式毛细透排水带渗管能同时兼顾集水和滤净性能,取水效果达到... 通过环形毛细透排水带渗管、立式毛细透排水带渗管和普通PVC渗管的渗滤取水试验,对比了在不同反滤层环境下3种渗管的集水能力和滤净能力。结果表明,在单一均质反滤层条件下,立式毛细透排水带渗管能同时兼顾集水和滤净性能,取水效果达到最优。并首次提出新型毛细透排水带渗管可用于傍河取水的渗渠取水工程,研究成果对毛细透排水带在渗渠取水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透排水带 反滤层 渗渠取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地区不同栽培年限麦宾草对黑土滩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丽 马玉寿 +4 位作者 王彦龙 李世雄 景美玲 施建军 温军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2期7-13,70,共8页
为研究麦宾草种植后对黑土滩土壤的修复作用,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年限的麦宾草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并计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为研究麦宾草种植后对黑土滩土壤的修复作用,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年限的麦宾草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并计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土壤团聚体结构,探讨麦宾草的种植对黑土滩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在7.14~7.99间,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容重(BD)在0.98~1.44 g·cm^-3间,呈降低趋势;土壤碳(SOC)、土壤全氮(TN)和土壤含水量(SM)在不同种植年限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全磷(TP)在种植麦宾草后降低,黑土滩样地最高,为1.07g·kg^-1;全钾(TK)随着种植年限先增加后降低,种植第二、三年分别为23.61 mg·kg^-1和22.25 mg·kg^-1;速效氮(NH4+-N、NO3--N)显著增加,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无显著差异;土壤团粒指数(ELT)有减小趋势;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在不同种植年限间无显著差异。麦宾草栽培的2~4年间对黑土滩土壤容重、团聚体稳定性、速效养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要全面深入的讨论麦宾草对黑土滩土壤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需要从更长的时间尺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宾草 土壤团聚体 祁连山区 团粒指数 土壤性质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3种地形高寒草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分布特征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32
20
作者 温军 王晓丽 王彦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8-497,共10页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盐基离子在维持土壤养分和缓冲土壤酸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不同地形高寒草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盐离子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深入认识高寒草地土壤特性及其离子运动过程。以长江源区高寒草地为研...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盐基离子在维持土壤养分和缓冲土壤酸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不同地形高寒草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盐离子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深入认识高寒草地土壤特性及其离子运动过程。以长江源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阴坡、滩地和阳坡3个不同地形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钾钙钠镁离子的分布规律,并初步探讨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江源区高寒草地不同坡向、不同土层的土壤全盐量TDS(%)为0.08%-0.20%,阳离子交换量CEC为19.68-74.33 cmol·kg^(-1),且阴坡高寒草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阳坡和滩地的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基本呈现Ca^(2+)>Mg^(2+)>K^+>Na^+,符合一般规律。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呈现阴坡大于滩地和阳坡的规律,在20-40cm土层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与交换性Ca^(2+)和盐基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2;P=0.03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pH、SOC和NH_4^+-N 4个因子进入CEC的模型,NO_3^--N、pH和TN 3个因子进入Ca^(2+)的模型,AK、AP、土壤含水量3个因子进入K+的模型,只有土壤NO_3^--N进入Na+的模型,但这些土壤因子都未能进入模型解释Mg^(2+)的变化。综上,长江源区高寒草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在不同坡向有明显差异,且均呈现阴坡大于滩地和阳坡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阳离子交换量 盐基离子 离子饱和度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