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2021年度新建水土保持工程固碳效益估算
1
作者 王延秀 段荣薇 +3 位作者 王芳 戚忠 卢琳 王小康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将水土保持纳入碳交易体系,是实现生态补偿、促进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气候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需要,但目前在小尺度范围水土保持固碳效益测算方面的技术支撑还存在不足。为此,在已有固碳效益测算技术的基础... 将水土保持纳入碳交易体系,是实现生态补偿、促进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气候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需要,但目前在小尺度范围水土保持固碳效益测算方面的技术支撑还存在不足。为此,在已有固碳效益测算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不同立地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固碳效益分析简易模型,以评估小尺度范围内水土保持工程的固碳效益。评估结果表明,青海省2021年度新建水土保持工程总固碳效益为44731 t/a,其中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固碳效益40443 t/a,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固碳效益1139 t/a,淤地坝固碳效益3149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效益 碳汇 新建工程 水土保持 青海省 2021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刚察县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王玺圳 曾建青 +2 位作者 徐荣 韩帅 戚忠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34-37,41,共5页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结合土壤侵蚀因子空间数据,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计算青海省刚察县水土流失面积,分析评价全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刚察...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结合土壤侵蚀因子空间数据,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计算青海省刚察县水土流失面积,分析评价全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刚察县水土流失整体呈面积、强度“双下降”趋势,水土流失面积由2011年的1985.50 km ^(2)下降至2022年的1803.79 km ^(2),侵蚀强度整体由高逐步向低转化;②人为扰动用地、农村道路、裸土地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应重点关注;③2022年人为扰动用地水土流失面积达14.02 km ^(2),水土流失发生率为82.08%,高于全省平均值4.33个百分点,需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④近年来,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22年共有439.04 km ^(2)的区域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面积达到7527.26 km ^(2),然而县域生态环境仍然很脆弱,未来刚察县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仍然很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影响因素 刚察县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燕 曾立青 +1 位作者 杨晓珍 白桦锐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自2018年起,青海省开始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2018—2021年青海省扰动面积>1 hm^(2)、需现场复核的疑似违法违规扰动图斑9695个、扰动面积为115796.20 hm^(2),现场复核后,实际扰动图斑9694个、扰动面积为115796.20 hm^(... 自2018年起,青海省开始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2018—2021年青海省扰动面积>1 hm^(2)、需现场复核的疑似违法违规扰动图斑9695个、扰动面积为115796.20 hm^(2),现场复核后,实际扰动图斑9694个、扰动面积为115796.20 hm^(2),其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简称“海西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南州”)、西宁市、海东市扰动面积大;生产建设项目实际扰动图斑4465个、扰动面积70784.41 hm^(2),涉及生产建设项目数量2655个、项目类型33类,其中海西州、海东市和西宁市涉及项目数量多,海西州、海南州和海东市扰动面积大;海西州、海南州、西宁市、海东市,其他行业、公路工程、露天非金属矿、房地产工程和加工制造类生产建设项目应作为现阶段及今后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的重点关注区域和对象,重点监管“是否造成水土流失、是否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切实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另外,总结了遥感监管工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遥感监管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首次开展典型淤地坝工程“体检”
4
作者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3期60-60,共1页
为深入贯彻水利部和青海省政府关于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4月,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联合大通县水保站、西安黄河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大通县景阳沟小流域6座典型淤地坝安全运行情况进行风险隐患检测调查,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青海省 体检 安全度汛 风险隐患 淤地坝 检测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十三五”期间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5
作者 董晓玲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1年第1期45-45,共1页
经初步统计,2016—2020年青海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90.14km^(2),为《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近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6000km^(2))的1.33倍。“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多举措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 经初步统计,2016—2020年青海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90.14km^(2),为《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近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6000km^(2))的1.33倍。“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多举措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治理开发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集约型 规模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 青海省 成效显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青海省同仁市NDVI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佳 高云飞 +2 位作者 刘伟伟 党恬敏 曾建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2,共8页
[目的]研究地处黄土高原最西端,与青藏高原接壤的青海省同仁市植被时空动态变化,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回归、Hurst指数,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了同仁市2000—2... [目的]研究地处黄土高原最西端,与青藏高原接壤的青海省同仁市植被时空动态变化,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回归、Hurst指数,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了同仁市2000—2019年NDVI动态变化特征,对NDVI与土地利用和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并对NDVI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1)2000—2019年同仁市NDVI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027/10 a。NDVI高值区域增加明显,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山区,NDVI值介于0.8~1的区域由2000年的388.63 km^(2)增加到2019年的1066.92 km^(2)。(2)NDVI上升的区域为2925.21 km^(2),占全市面积的84.42%,广泛分布在隆务河谷地区和周围山区,其中林地626.13 km^(2),草地2094.11 km^(2)。(3)NDVI值下降的区域为539.79 km^(2),占全市面积的15.58%,少部分分布在隆务河河谷地区,大部分在西部和南部山区。以同仁市冻融侵蚀海拔下限3583 m为界,海拔3583 m以上区域NDVI下降的面积占全市NDVI下降总面积的70.93%。(4)未来NDVI值持续上升的区域占全市面积的79.17%,持续下降的区域占13.13%。[结论]过去20 a,同仁市NDVI整体上升,高覆盖度植被面积明显增加,NDVI下降区域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未来同仁市NDVI整体上将持续上升,但仍有部分区域存在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动态 同仁市 海拔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研究
7
作者 曹雪峰 王玺圳 +2 位作者 曾立青 行仙峰 徐荣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9期54-57,60,共5页
水土保持率是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基于青海省2000—2020年逐年MODIS-NDVI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最小二乘法,逐像元拟合21 a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预测2050年园地、林地、草地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 水土保持率是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基于青海省2000—2020年逐年MODIS-NDVI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最小二乘法,逐像元拟合21 a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预测2050年园地、林地、草地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判定土壤侵蚀状况。以青海省2019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为基础,将水土流失、土地利用、海拔、地形、植被覆盖度数据叠加分析,结合园、林、草地土壤侵蚀预测结果,以及相关规划,确定青海省205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可完全治理、可以完全治理和不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最终确定青海省远期水土保持率目标值。结果表明:青海省2050年水土保持率目标值为79.70%,不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08704.04 km^(2),不可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32707.51 km^(2),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20748.21 km^(2);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林草地和耕地,其中林草地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9367.96 km^(2),耕地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012.02 km^(2);青海省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应当重点针对林草地和耕地,同时进一步加强人为扰动用地水土流失的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远期目标值 水土保持率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典型县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王娜 岳本江 +2 位作者 党恬敏 曾立青 刘伟伟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90-91,93,共3页
为了给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助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基于遥感解译资料和调查、统计资料,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的青海省同仁市水土流失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仁市水土流失面积2011年为1075... 为了给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助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基于遥感解译资料和调查、统计资料,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的青海省同仁市水土流失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仁市水土流失面积2011年为1075.73 km^(2),到2022年下降为999.31 km^(2),水土流失强度由极强烈以上逐步向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转变,造林、种草、封育、梯田、水平阶等水土保持措施成效明显;同仁市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耕地上,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铁路公路工程等的建设对同仁市造成一定范围的人为扰动用地,须重视对人为水土流失治理的监管;同仁市植被覆盖面积较大,近年来虽然植被覆盖度有所提高,但是高海拔地区存在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的区域;随着全球变暖,同仁市高海拔地区冻融侵蚀呈现加剧趋势,冻融侵蚀造成的植被退化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 同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不移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坚决扛起保护水土资源政治责任 被引量:1
9
作者 闫晓丽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9期13-15,共3页
青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近年来,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构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严格落实水... 青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近年来,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构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科技支撑水平迈上新台阶。下一步,要抢抓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导向,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持续遏制增量、消减存量,完善水土保持政策制度、基础支撑和工作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全省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生态 水土资源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奋力推进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迈入新境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万全 董晓玲 戚忠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9期65-67,共3页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努力的新方向。一年来,源区各级政府及水...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努力的新方向。一年来,源区各级政府及水利水保部门积极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勇于探索,积极打造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升级版,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三江源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植被指数的青海高原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健赟 丁圆圆 +2 位作者 杜梅 缪晓星 杨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3期41-44,I0001,共5页
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环境因子,青海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在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明确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气候驱动机制,利用1982—2015年青海高原地区的气温、降水量... 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环境因子,青海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在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明确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气候驱动机制,利用1982—2015年青海高原地区的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等气候因子和遥感植被指数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在0.01置信水平下显著相关,且与平均气温是正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为负相关关系;气温升高、风速降低、降雨量增加是青海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改善的主要气候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遥感植被指数 青海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盆地黄土区草本植物边坡电阻率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迎宵 何伟鹏 +9 位作者 丁晓英 詹俊 胡夏嵩 刘昌义 缪晓星 王延秀 卢海静 邢光延 李华坦 张培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7-488,共12页
为研究高寒干旱-半干旱环境黄土区种植不同类型草本植物边坡土体电阻率与其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电阻率数值反映边坡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特征,在西宁盆地长岭沟流域自建试验区选取未种植裸坡以及种植生长期为3年的垂穗... 为研究高寒干旱-半干旱环境黄土区种植不同类型草本植物边坡土体电阻率与其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电阻率数值反映边坡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特征,在西宁盆地长岭沟流域自建试验区选取未种植裸坡以及种植生长期为3年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um Linn.Gaertn.)、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边坡共5种类型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边坡土体密度、含水率、含根系与不含根系土体直剪试验,对比不同草本植物根系对边坡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二维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建立不同边坡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土体电阻率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与未种植裸坡相比较,种植老芒麦边坡上层(0~10 cm)土体含水率增幅最大为26.53%;种植高羊茅边坡上层(0~10 cm)土体平均密度降幅最大为18.30%;种植垂穂披碱草边坡上层(0~10cm)土体黏聚力附加值最大,且为未种植裸坡的2.75倍。(2)5种类型边坡的电阻率受根系分布和边坡位置因素的共同影响,电阻率随着深度增加逐渐降低。4种草本边坡坡面以下0~20cm处土体电阻率均较裸坡大,该深度为根系分布大致范围。(3)5种边坡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与电阻率数据之间存在拟合方程式(相关系数R2为0.48~0.77),且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边坡土体黏聚力c与电阻率间的相关性相对最高,相关系数R2为0.765。上述研究结果反映出可通过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反映边坡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及边坡土体中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可为研究区及其周边地区采用植物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干旱-半干旱环境 西宁盆地 二维电阻率层析成像 边坡土体电阻率 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Pearson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矿山排土场边坡产流产沙特征
13
作者 刘亚斌 庞景豪 +7 位作者 梁燊 余冬梅 史兴萍 李国荣 缪晓星 王延秀 朱海丽 胡夏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分析高寒金属矿山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为排土场人工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高效合理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德尔尼铜矿恢复期为2~15 a范围内的7个矿山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高寒金属矿山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为排土场人工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高效合理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德尔尼铜矿恢复期为2~15 a范围内的7个矿山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降雨试验获取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坡面产流产沙和径流水动力学特征指标,并进一步分析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和径流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排土场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相对复杂,随机性强,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坡面单位面积产流率和产沙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排土场边坡坡面单位面积累积产流量与恢复年限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单位面积累积产沙量和侵蚀泥沙平均体积直径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大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侵蚀泥沙平均体积直径与恢复年限呈显著性幂函数关系(p<0.05);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大产流时间呈线性函数增大趋势(p<0.05)。各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径流流态以层流为主,且均属于缓流。随着恢复年限的逐渐增大,坡面径流雷诺数和径流剪切力呈显著性的指数函数降低和线性函数降低趋势(p<0.05);而径流流速和弗劳德数与恢复年限未体现出显著性的函数关系。总体而言,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排土场坡面径流冲蚀和挟沙能力降低。不同恢复年限排土场边坡坡面单位面积累积产沙量、径流速度和雷诺数与坡度呈显著性高度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寒矿区排土场经人工植被恢复后,坡面抗侵蚀能力随恢复年限的增长呈向好趋势;植被未完全返青的情况下,坡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和径流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程度高于植被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金属矿山 排土场 产流产沙特征 径流水动力学特征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年限对高寒金属矿山排土场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庞景豪 梁燊 +7 位作者 刘亚斌 李国荣 朱海丽 胡夏嵩 史兴萍 尚卿 缪晓星 王延秀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目的]研究恢复年限对高寒金属矿山排土场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为深入探讨高寒矿山排土场植物演替趋势,优化高寒矿山排土场植物恢复工艺方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德尔尼铜矿恢复期为1~12 a范围内的10... [目的]研究恢复年限对高寒金属矿山排土场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为深入探讨高寒矿山排土场植物演替趋势,优化高寒矿山排土场植物恢复工艺方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德尔尼铜矿恢复期为1~12 a范围内的10个矿山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调查排土场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性,并进一步调查土壤化学特性,明确了排土场Patrick丰富度指数等4个α植物多样性指数以及全氮等8个土壤化学特性指标与恢复年限的关系。[结果]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大,天然植物不断侵入,排土场植物的科、属、种数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各年限排土场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排土场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大呈幂函数增长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恢复年限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均符合二次函数关系。随着排土场恢复年限的增大,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幂函数增长趋势;pH值呈逐渐降低趋势。排土场植物4个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速效磷和pH值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恢复期为12 a时,试验区排土场植物仍处于演替发展阶段,未达到稳定状态;排土场植物演替和土壤养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建议矿区排土场植物恢复选用高氮高磷低钾型缓释复合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金属矿山 排土场 人工恢复植物 植物多样性指数 土壤化学特性 植物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柠条锦鸡儿单根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川 梁燊 +5 位作者 刘亚斌 朱海丽 李国荣 胡夏嵩 缪晓星 王延秀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4-192,共9页
[目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地区最为广泛的护坡和水土保持灌木之一,开展该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为定量评价该种植物固土护坡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根径为2.33~9.16 mm的... [目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地区最为广泛的护坡和水土保持灌木之一,开展该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为定量评价该种植物固土护坡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根径为2.33~9.16 mm的中龄期柠条锦鸡儿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单根拉伸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断裂模式和不同根径级别条件下,柠条锦鸡儿单根抗拉力学特性的差异性及其与根径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单根断裂破坏模式及其应力—应变特征。[结果]柠条锦鸡儿单根存在周皮断裂和整体断裂2种断裂模式,2种断裂模式单根抗拉力和单根抗拉强度分别在(2,4],(4,6]和(6,8]mm以及(6,8]mm根径级别条件下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断裂模式不同根径级别之间,4个单根抗拉力学特性指标差异程度各不相同。周皮断裂和整体断裂模式条件下,单根抗拉力随着根径的增大分别呈指数函数和幂函数增长趋势;单根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极限延伸率随着根径增大而降低。2种断裂模式的产生取决于单根受拉伸作用时,周皮、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维管组织的应力状态;对应的单根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应变硬化及周皮(断裂)破坏4个阶段。[结论]在采用单根拉伸试验来获取木本植物根系单根抗拉力学特性指标时,有必要考虑根径和断裂模式对单根抗拉力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柠条锦鸡儿 单根拉伸试验 力学特性 断裂模式 应力—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对黄土边坡产流产沙与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伟鹏 胡夏嵩 +8 位作者 刘昌义 缪晓星 王延秀 付江涛 卢海静 邢光延 赵吉美 杨馥铖 刘亚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6,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草本植物对黄土边坡产流产沙与抗剪强度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高寒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效防治因降雨诱发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方法]在西宁盆地长岭沟流域自建试验区,选取垂穗披碱草(... [目的]探讨不同草本植物对黄土边坡产流产沙与抗剪强度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高寒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效防治因降雨诱发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方法]在西宁盆地长岭沟流域自建试验区,选取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um)3种优势草本植物为试验供试种,开展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与室内直剪试验,分析了模拟降雨条件下6种不同类型植物边坡坡面产流产沙及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特征。[结果]在模拟降雨条件下,草本植物能显著抑制坡面产流产沙,阶梯形边坡相对直形边坡能显著降低坡面产流产沙,且随着草本生长期增加坡面产流产沙显著降低,生长期为2 a的种植垂穂披碱草阶梯形边坡坡面累积产沙量较垂穂披碱草直形边坡降幅为79.68%,生长期为1 a的种植垂穂披碱草阶梯形边坡平均产沙率较阶梯形未种植裸坡降低幅度最大为86.27%,表明种植垂穂披碱草阶梯形边坡有效抑制坡面的产流能力相对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降雨使边坡土体平均含水率增大,导致边坡浅层土体黏聚力降低;与直形边坡相比较,模拟降雨后阶梯形边坡黏聚力c值降低幅度较小,其中种植垂穂披碱草阶梯形边坡较降雨前降低幅度为19.25%,表明垂穂披碱草阶梯形边坡其增强边坡土体强度效果相对最显著。[结论]垂穗披碱草阶梯形边坡表现出相对更显著的抑制边坡水土流失和提高边坡浅层土体抗剪强度,起到增强边坡土体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寒旱环境 植物边坡 产流产沙 抗剪强度 根—土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措并举 综合施策 不断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
17
作者 李万全 伊峰 +1 位作者 段荣薇 许绍娟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9期73-75,共3页
青海省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位于青海省境内南部和东部地区,主要涉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4个行政区。受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该区依然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 青海省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位于青海省境内南部和东部地区,主要涉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4个行政区。受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该区依然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在青海省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扎实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多措并举,为维护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助力区域群众脱贫致富、构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一个时期,青海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贡献水土保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源涵养区 水土保持成效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盆地黄土区坡形及植被类型对坡面土壤入渗影响
18
作者 杨馥铖 李姜瑶 +8 位作者 余冬梅 刘昌义 缪晓星 王延秀 胡夏嵩 卢海静 付江涛 闫聪 何伟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40,共11页
为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草本植物护坡机理,选取西宁盆地长岭沟流域自建试验区,通过设计2种不同坡形和选取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的3种草本植物,采用野外试验区人工模拟降雨方法,首先分析了坡面土壤水文参数(土壤入渗、坡面土... 为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草本植物护坡机理,选取西宁盆地长岭沟流域自建试验区,通过设计2种不同坡形和选取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的3种草本植物,采用野外试验区人工模拟降雨方法,首先分析了坡面土壤水文参数(土壤入渗、坡面土体含水量)分布变化,进而探讨了影响种植草本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因素与特征,最后对坡面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模型模拟与评价。结果表明:种植垂穗披碱草阶梯形边坡产流时间相对最晚,直形裸坡阶段产流量最大,其最大阶段累积径流量在降雨试验40~45 min时,为17730 mL;2种坡形边坡坡面平均稳定入渗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阶梯形种植垂穗披碱草边坡(0.519 mm/min)、直形垂穗披碱草边坡(0.423 mm/min)、直形老芒麦边坡(0.422 mm/min)、直形细茎冰草边坡(0.318 mm/min)、阶梯形裸坡(0.321 mm/min)和直形裸坡(0.192 mm/min),且种植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边坡土体含水量在地表以下0—50 cm增幅相对最高,说明种植草本有助于边坡土体内部水分入渗。在此基础上,采用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进行坡面土壤水分入渗模拟,结果表明直形边坡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以Horton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的拟合效果相对较为理想;阶梯形边坡则以Horton模型得到的土壤水分入渗拟合效果相对最优;最后,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区内边坡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质与植被覆盖度,且土壤有机质与初始入渗率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为0.986),植被覆盖度与稳定入渗率间则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2)为0.997)。研究结果对于科学有效防治高寒半干旱区水土流失以及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及坡形水土保持能力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环境 西宁盆地 黄土区 植被护坡 土壤入渗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