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1
1
作者 戴升 申红艳 +2 位作者 李林 王振宇 肖建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格尔木等1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水文、植被等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柴达木盆地出现了以气温上升、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沙尘暴日数减少、潜...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格尔木等1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水文、植被等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柴达木盆地出现了以气温上升、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沙尘暴日数减少、潜在蒸散量下降、湖泊水位显著上升和植被覆盖率增加为主要特征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事实;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高空水汽不断增加和黑碳气溶胶浓度增加是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主要气候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转型 暖干 暖湿 气温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气雷达回波外推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平 李生辰 +2 位作者 肖建设 徐亮 靳世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9,I0001-I0004,共11页
利用天气雷达体扫基数据,对其强度数据做了回波外推运算。在成熟的COTREC(Continuity of Tracking Radar Echo by Correlation vectors)和质心跟踪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傅立叶相位分析技术计算"亚像元"速度,得到外推后的回波数... 利用天气雷达体扫基数据,对其强度数据做了回波外推运算。在成熟的COTREC(Continuity of Tracking Radar Echo by Correlation vectors)和质心跟踪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傅立叶相位分析技术计算"亚像元"速度,得到外推后的回波数据和图像,根据Z-R关系得到外推回波的雨强分布。通过将计算与不计算"亚像元"速度的外推回波与实况回波、外推所得雨强分布与PUP的1小时降水量(OHP)产品和自动雨量站记录分别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常计算"亚像元"速度的外推要比不计算的准确度更高,并且外推所得1小时降水量比OHP的可信度更大。在各种降水类型的天气过程中,对该技术进行了多次检验,结果证明是适用的,能对TREC技术起到一定改进作用,且其外推所得雨强分布在短时临近降水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REC 傅立叶相位分析 质心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仑滴定法测定六氟磷酸锂中微量水分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士涛 马培华 +3 位作者 邓小川 吴素霞 王相文 孙建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7,70,共3页
基于与卡尔-菲休试剂的反应用库仑滴定法测定了六氟磷酸锂中的微量水分。对同一试样的不同进样量(0.5~5.0mL共10份)按所提出方法对其水分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在26.3~27.9μg·g^-1之间,平均值为27.4μg·g^-1,相对... 基于与卡尔-菲休试剂的反应用库仑滴定法测定了六氟磷酸锂中的微量水分。对同一试样的不同进样量(0.5~5.0mL共10份)按所提出方法对其水分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在26.3~27.9μg·g^-1之间,平均值为27.4μg·g^-1,相对标准偏差为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滴定法 卡尔-菲休试剂 水分 六氟磷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头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监测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凤霞 伏洋 +1 位作者 李林 肖建设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97-2303,共7页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4年的TM卫星影像数据研究表明,近10a来,黄河源头玛多县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剧烈,主要表现为沼泽、滩涂、河流、湖泊等湿地萎缩干涸,所占比例持续减少,表明水源涵养力减弱。同时,沙地、盐碱地和不宜林草荒地等劣质...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4年的TM卫星影像数据研究表明,近10a来,黄河源头玛多县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剧烈,主要表现为沼泽、滩涂、河流、湖泊等湿地萎缩干涸,所占比例持续减少,表明水源涵养力减弱。同时,沙地、盐碱地和不宜林草荒地等劣质土地的增加使天然草地破碎化程度加大;而天然草地、林地和宜林草荒地比例持续增加,说明在21世纪初以来的暖湿化气候背景下,黄河源头—玛多县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态势。分析认为气温、降水、蒸发、冻土等自然因素,以及超裁过牧、滥采乱挖和草地鼠害等人类活动是导致黄河源头生态环境变化的共同驱动因素,其中又以气候因子为主导,与冻土环境及水文条件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头 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发育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晓渊 马丽 +8 位作者 张中华 张骞 郭婧 周秉荣 邓艳芳 汪新川 王芳 佘延娣 周华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689-3700,共12页
为合理利用高寒草甸资源,探讨近年来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的影响,以青海省甘德县高寒草甸为例,基于牧业气象站1976—2006年的气象资料和1994—2006年的牧草观测资料,分析了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和物候期等群落特征以及当地气温... 为合理利用高寒草甸资源,探讨近年来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的影响,以青海省甘德县高寒草甸为例,基于牧业气象站1976—2006年的气象资料和1994—2006年的牧草观测资料,分析了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和物候期等群落特征以及当地气温、降雨等气象因素的年际变化趋势,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总体呈年均气温和平均地温上升、年降水量下降的"暖干化"趋势,牧草盖度高度增大,产量减少,整体观测水平下的牧草物候期推迟。(2)牧草的高度、盖度及产量对不同气候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牧草高度与盖度对温度因子的变化更敏感,牧草产量对水分因子的变化更敏感。平均地温和相对湿度越高,牧草高度越高,产量越多。(3)不同牧草的物候期受不同气象因子的影响,变化趋势也不相同。从整体水平上看,牧草物候期对温度因子更敏感,温度越高,物候期越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群落特征 物候期 气候因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牧区天然牧草产量形成的气候模式 被引量:22
6
作者 颜亮东 张国胜 李风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8-11,共4页
根据我国北方牧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探讨了天然牧草产量形成的气候条件模式。经计算,该模式基本上显示了北方牧区自然植被的分布状况及合理利用下牧草的实际收获量,可为响应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山川秀美的北方牧区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国 北方牧区 天然牧草 产量形成 气候 模式 草地 分布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长季降水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李帅 刘琪源 +4 位作者 董世魁 肖建南 武胜男 周秉荣 李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23-4031,共9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整体上呈现暖湿化的趋势,相比于年际之间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外,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气候变化模式的差异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更重要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尚不充分。以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甸为...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整体上呈现暖湿化的趋势,相比于年际之间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外,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气候变化模式的差异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更重要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尚不充分。以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年至2017年17年的野外观测数据,包括优势植物紫花针茅的高度、多度以及生物量、次优势物种洽草的生物量,结合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通过线性回归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生长季/非生长季不对称气候变化对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物种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部年均温和年降水在过去的17年间显著增加,呈现暖湿化的趋势,但是非生长的降水却变化不明显;2)紫花针茅的高度、多度以及生物量在过去17年没有显著的趋势,但是洽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显著减少;3)非生长降水结合紫花针茅的高度、多度以及洽草的生物量稳定性促进了紫花针茅的生物量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以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稳定性 生长季 非生长季 不对称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垂穗披碱草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雷占兰 周华坤 +3 位作者 刘泽华 徐维新 魁武 李发录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8,共9页
基于1976~2007年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基准气候站气象资料和1994~2006年高寒草甸中优势牧草垂穗披碱草生育期和产量的观测资料,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垂穗披碱草生育期间产量与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2007年甘... 基于1976~2007年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基准气候站气象资料和1994~2006年高寒草甸中优势牧草垂穗披碱草生育期和产量的观测资料,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垂穗披碱草生育期间产量与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2007年甘德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5℃/10a;降水量表现为微弱下降趋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5.71mm/10a。随着气候的变化,垂穗披碱草的整个生育期延长。垂穗披碱草的返青期、成熟期和枯黄期都呈现延迟趋势,其中枯黄期延迟趋势显著;抽穗期和开花期均呈提前的趋势。返青期与9月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6(P<0.05),与3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77(P<0.05),其他气象因子与返青期相关性均不显著;垂穗披碱草开花期与6月降水量正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24(P<0.05),与4月降水量呈负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55(P<0.05);垂穗披碱草抽穗期、成熟期和枯黄期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系数较低,都未达到显著水平。限制垂穗披碱草产量积累的主要因素是生长季(4~9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其无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P<0.01)、0.794(P<0.01);气温变化对牧草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有的年份如2005年和1994年,当气温和降水量都较高时垂穗披碱草产量出现峰值。回归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降水对垂穗披碱草产量的影响大于气温,但生长季(4~9月)降水和气温合理的匹配也是影响垂穗披碱草产量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高寒草甸 气候变暖 生育期 产量 气候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