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都兰县一次大到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石秀云 陈宏松 刘成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5期193-195,234,共4页
利用常规资料、FY-2E气象卫星云图及各物理量场产品,从环流特征、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特征等对都兰县2014年7月20—21日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主要受巴湖分裂短波槽携带... 利用常规资料、FY-2E气象卫星云图及各物理量场产品,从环流特征、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特征等对都兰县2014年7月20—21日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主要受巴湖分裂短波槽携带冷空气自新疆东移南下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此次大到暴雨的水汽源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湿度场上形成了中下层湿、上干的不稳定层结;此次大到暴雨过程均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大到暴雨发生前高空风向随高度顺转,为暖平流,较小的风切变有利于产生强降水;对流层中低层大气不稳定,为此次大到暴雨过程提供了不稳定的能量条件;大的降水一般出现在云系移动方向前方区的不稳定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卫星云图 都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1961—2008年雪灾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晓宁 李林 +2 位作者 刘彩红 王发科 李兵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5期332-337,共6页
利用青海高原45个气象站1961—2008年冬季(10月至翌年2月)和春季(3—5月)积雪深度资料,按照DB63雪灾标准分类的等级,并结合实际灾情研究了青海高原雪灾时空尺度、强度及发生频次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来青海高原除了特大雪灾发生频... 利用青海高原45个气象站1961—2008年冬季(10月至翌年2月)和春季(3—5月)积雪深度资料,按照DB63雪灾标准分类的等级,并结合实际灾情研究了青海高原雪灾时空尺度、强度及发生频次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来青海高原除了特大雪灾发生频次变化趋势不明显外,其他等级的雪灾发生频次年际变化均呈现上升趋势。青海高原南部的玉树、果洛、黄南南部、海南南部及海西东部地区是雪灾发生的高频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东部地区极少发生雪灾。雪灾发生频次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8年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雪灾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7年柴达木盆地南缘24节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许学莲 李存莲 +2 位作者 张亚珍 许圆圆 曹雪枫 《青海农林科技》 2020年第2期32-35,共4页
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2008-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逐日资料,分析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24节气内的变化,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作为24节气主要分界线,并选取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四个物候性节气为代表,采用线性趋势... 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2008-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逐日资料,分析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24节气内的变化,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作为24节气主要分界线,并选取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四个物候性节气为代表,采用线性趋势法进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柴达木盆地南缘平均气温和降水量24节气变化明显,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大寒气温最低;立夏日照最大,小暑日照最小,立夏至白露日照波动较大;芒种降水达最达值,大雪达最小值。立春、立秋、清明、小满节气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立夏、立冬、惊蛰、芒种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立春、惊蛰节气日照时数长期变化不明显;立夏、立秋、立冬、芒种节气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清明、小满节气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立春、立冬、立夏、惊蛰、清明节气平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立秋、芒种节气呈下降趋势。柴达木盆地南缘各站平均气温在立春节气中均呈显著升温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节气 气候特征 柴达木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