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高海拔地区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邓威 赖淏 +6 位作者 吴婧 吴勇刚 翟健梁 毛楠 师长春 陆福洋 熊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7-1441,共5页
综述了高原地区典型气候条件(冻融、盐蚀、强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及其耦合作用)对SBS改性沥青的损伤机制,探讨了高原特殊气候条件下SBS改性沥青耐久性提升手段。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耐久性高于基质沥青,然而SBS改性沥青在高原地区的耐久... 综述了高原地区典型气候条件(冻融、盐蚀、强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及其耦合作用)对SBS改性沥青的损伤机制,探讨了高原特殊气候条件下SBS改性沥青耐久性提升手段。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耐久性高于基质沥青,然而SBS改性沥青在高原地区的耐久性仍存在局限性。通过对现有研究总结发现,聚烯烃弹性体(POE)及橡胶颗粒(CR)应用可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耐久性,有利于提高SBS改性沥青在高原地区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SBS 沥青混合料 耐久性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泥微粉-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永清 倪勇军 +3 位作者 李芳芳 郭伟龙 曹轩豪 关博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5,共10页
为了探究尾泥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提高提锂尾渣资源利用率,利用提锂过程中产生的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复掺后部分替代水泥,对尾泥微粉-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掺适量提锂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对复合胶... 为了探究尾泥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提高提锂尾渣资源利用率,利用提锂过程中产生的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复掺后部分替代水泥,对尾泥微粉-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掺适量提锂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对复合胶凝体系流动性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复掺提锂尾泥微粉与适量粉煤灰部分替代水泥使得复合胶凝体系早期抗压强度略有降低,后期强度有明显增长。复掺5%(质量分数)提锂尾泥微粉与10%(质量分数)粉煤灰试验组的90 d抗压强度达到55.15 MPa,相比对照组提高了9.75%;复掺提锂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在水化后期能够有效发挥复合活性效应与填充效应,促进水化产物生成并使其填充到大孔中,增加水泥浆体中毛细微孔(<10 nm)的比例,从而细化水泥浆体孔隙结构,提高体系致密度,宏观上表现为抗压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泥微粉 粉煤灰 流动度 抗压强度 孔结构 水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基人造集料影响因素及成型机制分析
3
作者 赵有南 闫人伟 +4 位作者 张太庆 翟新明 王昊宇 邓威 熊锐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99-4106,4139,共9页
煤矸石经煅烧处理后呈现良好的力学性能,具备烧制成集料的潜力。研究了煤矸石/长石的不同配比、成型压力及煅烧温度对集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灰熵法对各影响因素显著性进行了分析;借助SEM及XRD对集料微观形貌与晶相组成进行了探究。... 煤矸石经煅烧处理后呈现良好的力学性能,具备烧制成集料的潜力。研究了煤矸石/长石的不同配比、成型压力及煅烧温度对集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灰熵法对各影响因素显著性进行了分析;借助SEM及XRD对集料微观形貌与晶相组成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与煅烧温度均对集料物理性能影响显著;煤矸石比例过高降低了体系中液相含量及液相黏度,且煅烧产生的气体无法逸出导致集料内部形成较多孔隙及微裂纹,劣化了集料力学特性,而提高长石粉比例及煅烧温度有利于晶体成核;随着钾钠霞石熔融,K+、Na+含量增加并与[AlSiO 4]结合形成钾长石与钙长石,促进集料内部结构密实。本研究可为促进煤矸石的精准消纳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长石 人造集料 晶相组成 物理性能 成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微生物灌入法修复砂浆效果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倪勇军 李文荣 +4 位作者 宋维昌 张生华 李军 田乾 关博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8-486,533,共10页
为解决低温环境下常用微生物生长活性降低而导致对混凝土的修复能力减弱的问题,本文采用灌入法研究了嗜温和耐寒细菌及两者组合在室温和低温下对砂浆裂缝的修复效果,并通过对比修复前后砂浆试件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对不同细菌和矿化液组... 为解决低温环境下常用微生物生长活性降低而导致对混凝土的修复能力减弱的问题,本文采用灌入法研究了嗜温和耐寒细菌及两者组合在室温和低温下对砂浆裂缝的修复效果,并通过对比修复前后砂浆试件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对不同细菌和矿化液组合的修复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细菌对砂浆裂缝的修复效果与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活性相关,与嗜温的巴氏芽孢杆菌fwzy14相比,耐寒短杆菌A779在常温和低温下均具有较强的生长活性,因此在试验温度下表现出更强的修复能力。当以硝酸钙作为钙源时,A779可以通过有氧呼吸和硝酸盐还原两种方式代谢,可以在裂缝深处缺氧区域生长代谢,从而对裂缝进行深度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微生物修复 低温 耐寒短杆菌 灌入法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洛石/水镁石纤维复合改性HEC-P(AA-AMPS)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5
作者 张太庆 王占旭 +3 位作者 许文 翟新明 陆福洋 熊锐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94-2599,共6页
采用水溶液法,以埃洛石和水镁石纤维为改性剂,羟乙基纤维素(HEC)为骨架,与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磺酸(AMPS)共聚合成了埃洛石/水镁石纤维-HEC-P(AA-AMPS)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在5 mL AA为定量下,当HEC、AMPS、埃洛石、... 采用水溶液法,以埃洛石和水镁石纤维为改性剂,羟乙基纤维素(HEC)为骨架,与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磺酸(AMPS)共聚合成了埃洛石/水镁石纤维-HEC-P(AA-AMPS)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在5 mL AA为定量下,当HEC、AMPS、埃洛石、水镁石纤维掺量分别为0.53,1.50,0.20 g和0.1 g时,所制得高吸水树脂在去离子水、自来水、0.9%NaCl溶液和饱和Ca(OH)2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401.2,135.5,59.6,65.1 g/g。此外,制备样品在600℃的热解残留提升了18.68%,在50%形变量下最大正应力从5.74 N增加到了8.05 N,力学强度同样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埃洛石 水镁石纤维 改性 吸水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内养护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陆福洋 翟新明 +4 位作者 赖淏 翟健梁 师长春 关博文 熊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69-3174,共6页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超吸水性树脂(SAP)应用于内养护混凝土抗冻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SAP种类及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SAP合成方法、吸释水原理、额外引水量设计方案,探讨了SAP粒径、掺量、合成方法及额外引水量等因素对混凝土抗...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超吸水性树脂(SAP)应用于内养护混凝土抗冻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SAP种类及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SAP合成方法、吸释水原理、额外引水量设计方案,探讨了SAP粒径、掺量、合成方法及额外引水量等因素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总结了SAP内养护混凝土的研究要点,并展望了SAP内养护混凝土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发适用于特种环境下的SAP材料、建立不同环境下的额外引水量模型、掺杂自愈合生物菌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 超吸水性树脂 SAP内养护 额外引水 抗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抗离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明军 翟新明 +3 位作者 邸文锦 翟健梁 关博文 熊锐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45-2655,共11页
针对现有的水泥稳定碎石离析评价方法难以精准评价混合料离析的情况,本文通过室内离析试验定量分析5种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抗离析性能,并引入形状离析系数L与筛分离析系数Seg,定量划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离析程度。结果表明... 针对现有的水泥稳定碎石离析评价方法难以精准评价混合料离析的情况,本文通过室内离析试验定量分析5种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抗离析性能,并引入形状离析系数L与筛分离析系数Seg,定量划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离析程度。结果表明:与水泥剂量4%(均为质量分数)相比,水泥剂量5%的混合料抗离析性能大幅度提升,且水泥剂量5%和水泥剂量6%的混合料抗离析能力相差不大,因此更推荐5%的水泥剂量;当混合料的4.75 mm通过率为35%和40%时,混合料内部能形成强有力的力链结构,抵抗集料在下落过程中的离散趋势,且水泥剂量为5%和6%混合料的离析等级总保持在无离析和轻微离析状态,表现出优异的水泥稳定碎石抗离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室内离析试验 抗离析性能 形状离析系数 筛分离析系数 离析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