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祁连县野生小叶杨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更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134-136,共3页
基于样方法、实测法、遥感法和无人机航拍法,完成青海省祁连县野生小叶杨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祁连县野生小叶杨资源总面积为1 578.21 hm^2、总株数为367 852株、总蓄积量为91 422.453 3 m^3。资源分布以盖度0~5%和20%~30%为主,... 基于样方法、实测法、遥感法和无人机航拍法,完成青海省祁连县野生小叶杨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祁连县野生小叶杨资源总面积为1 578.21 hm^2、总株数为367 852株、总蓄积量为91 422.453 3 m^3。资源分布以盖度0~5%和20%~30%为主,面积占83.35%、株数占71.07%。资源在草地中分布面积最大,占40.82%,但有林地株数最大,占67.91%;有林地和疏林地面积合计占56.21%,株数合计占94.97%。资源分布面积以散生为主,占58.02%,但株数以优势分布为主,占91.38%;资源分布在保护区外面积和株数均占82.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小叶杨资源 资源调查 祁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德令哈市野生柽柳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7期113-115,123,共4页
[目的]调查评价青海省德令哈市野生柽柳资源。[方法]采用样带法、实测法、遥感法和无人机航拍法等调查青海省德令哈市野生柽柳资源。[结果]德令哈市野生柽柳资源总面积53 397.68 hm2,总株数(丛数) 8 752 167株(丛)。资源分布以盖度5%~10... [目的]调查评价青海省德令哈市野生柽柳资源。[方法]采用样带法、实测法、遥感法和无人机航拍法等调查青海省德令哈市野生柽柳资源。[结果]德令哈市野生柽柳资源总面积53 397.68 hm2,总株数(丛数) 8 752 167株(丛)。资源分布以盖度5%~10%和20%以上为主,面积占91.11%、株数(丛数)占93.53%。资源主要分布在灌木林地和草地,草地分布面积较大,占71.70%,但株数(丛数)以灌木林地较大,占66.68%。资源分布面积以散生分布为主,占47.65%,但株数(丛数)以伴生分布为主,占66.12%。资源分布在保护区内面积和株数(丛数)均占63.00%以上。[结论]青海省德令哈市野生柽柳资源主要分布在灌木林地和草地,以盖度5%~10%和20%以上为主,面积分布主要在草地,多呈散生状态分布,株数(丛数)分布主要在灌木林地,多呈伴生状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柽柳资源 资源调查 青海省 德令哈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兴海县野生小叶杨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静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5期105-107,共3页
基于样方法、实测法、遥感法和无人机航拍法等,完成了青海省兴海县野生小叶杨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兴海县野生小叶杨资源总面积为414.07 hm^2、总株数为17 391株、总蓄积量为65 655.949 5 m^3。资源分布面积以盖度0~5%为主,占总面... 基于样方法、实测法、遥感法和无人机航拍法等,完成了青海省兴海县野生小叶杨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兴海县野生小叶杨资源总面积为414.07 hm^2、总株数为17 391株、总蓄积量为65 655.949 5 m^3。资源分布面积以盖度0~5%为主,占总面积70.36%;株数分布以盖度5%~10%为主,占总株数79.74%。资源分布以疏林地为主,占总面积64.50%、占总株数72.96%。资源面积分布以散生状态为主,占70.36%,但株数分布以伴生状态为主,占79.74%。资源分布以保护区内为主,占总面积50.42%、占总株数94.45%、占总蓄积量9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海县 野生小叶杨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型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33
4
作者 丁绍兰 杨宁贵 +3 位作者 赵串串 杨乔媚 王湜 董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以青海省黄土丘陵区1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植被和林型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氮、磷、钾)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其林下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肥力状况变化。结果表明,混交林林下土壤容重的平均值最小... 以青海省黄土丘陵区1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植被和林型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氮、磷、钾)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其林下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肥力状况变化。结果表明,混交林林下土壤容重的平均值最小,而林下土壤毛管孔隙度的平均值最大,说明混交林林下土壤表层疏松多孔,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荒山荒坡,不同林分类型中华北落叶松林下土壤的氮元素含量最高,而磷钾含量相对偏少,青杨林林下土壤的磷元素含量最高,而氮钾含量相对偏少,白桦—糙皮桦—祁连圆柏—云杉混交林(5∶2∶2∶1)林下土壤的钾元素含量最高,而氮磷含量相对偏少。综合比较而言,混交林能很好地促进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增加,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水源涵养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蚀影响因子的贡献率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根行 王湜 +3 位作者 赵串串 杨乔媚 杨宁贵 董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02-1406,共5页
以青海乐都县峰堆乡小流域6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用钢钎法测定了年侵蚀模数,根据土壤砂粒、粉粒、粘粒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求算可蚀性K值,进行年侵蚀模数与植被盖度、坡度、K值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标准化处理,来确定相对贡献率,探讨了... 以青海乐都县峰堆乡小流域6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用钢钎法测定了年侵蚀模数,根据土壤砂粒、粉粒、粘粒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求算可蚀性K值,进行年侵蚀模数与植被盖度、坡度、K值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标准化处理,来确定相对贡献率,探讨了3个指标对侵蚀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盖度增加侵蚀沟年侵蚀模数明显降低,沟蚀量对植被盖度的敏感度有随盖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沟蚀量有随坡度和可蚀性K值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植被盖度、坡度和K值变化对峰堆小流域沟蚀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6.97%、7.12%和25.91%,可见沟蚀量受植被盖度的影响要大于坡度和K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沟蚀 植被盖度 坡度 可蚀性K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黄土丘陵区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有效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串串 宋枘泽 +3 位作者 孟汉龙 赵巧玉 安若兰 董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2,117,共5页
对青海省黄土丘陵区土壤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的有效态微量元素铁、铜、锌、硼均属较高变异,有效锰属于中度或高度变异。从土系来看,黑褐土、黑钙土的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达到丰富... 对青海省黄土丘陵区土壤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的有效态微量元素铁、铜、锌、硼均属较高变异,有效锰属于中度或高度变异。从土系来看,黑褐土、黑钙土的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达到丰富级(高),灌淤土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均远低于临界值。从土壤分层来看,其变异系数变化不大。灌木林地土壤微量元素相对缺乏,仅有效硼达丰富级,混交林地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达到中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微量元素 有效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8,共4页
基于野外采样、定点观测和室内实验,研究了青海省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效应。结果表明,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相同林龄(8a)的不同退耕还林模式(5种)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微生物总量大小顺序为:云杉桦树混交>桦树>云... 基于野外采样、定点观测和室内实验,研究了青海省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效应。结果表明,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相同林龄(8a)的不同退耕还林模式(5种)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微生物总量大小顺序为:云杉桦树混交>桦树>云杉沙棘混交>云杉>沙棘>农田;土壤容重和pH值大小顺序为:云杉桦树混交<桦树<云杉沙棘混交<云杉<沙棘<农田;土壤持水性大小顺序为:云杉桦树混交>沙棘>桦树>云杉>农田;土壤可蚀性K因子大小顺序为:沙棘<云杉桦树混交<云杉沙棘混交<桦树<云杉<农田;缓解日温变化效应顺序为:云杉桦树混交>桦树>云杉沙棘混交>沙棘>云杉>农田,土壤微生物总量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细菌占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流域 退耕还林 土壤效应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森林资源评价 被引量:18
8
作者 董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27-5728,5751,共3页
基于青海省森林资源现状,从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管理水平和生态功能4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青海省森林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匀、生态功能潜力巨大的特点,提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青海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2种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单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孟延山 孟俐君 +3 位作者 王静洁 罗艳 代丽梅 谭欣悦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2,共8页
为评估青海省森林生物量,按照不同径级,采用全收获法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与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的生物量进行分析。利用胸径(D)、树高(H)、胸径-树高(D 2 H)、D-H作为变量建立两个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选... 为评估青海省森林生物量,按照不同径级,采用全收获法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与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的生物量进行分析。利用胸径(D)、树高(H)、胸径-树高(D 2 H)、D-H作为变量建立两个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选择决定系数(R 2)、残差平方和(SSE)、平均绝对偏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PE)作为选择最优模型的检验指标。结果显示:(1)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总生物量实测值分别为8.35-944.36kg/株和13.07-568.11kg/株;青海云杉各器官的生物量相对分配百分数分别为干(50.99±9.65)%、叶(9.43±5.26)%、枝(12.65±4.46)%和根(26.93±6.59)%,祁连圆柏各器官的生物量相对分配百分数分别为干(48.74±9.69)%、叶(7.29±2.11)%、枝(15.23±8.07)%和根(28.74±6.41)%;(2)2个树种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均呈现显著线型关系(P<0.001),拟合方程系数青海云杉为0.3311,祁连圆柏为0.3371;(3)随着径级的增加,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各器官的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百分数则呈现不同的变化。其中,青海云杉干的分配百分数总体呈波动状态,叶和枝的分配百分数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根的分配百分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祁连圆柏干的分配百分数总体呈波动状态,叶的分配百分数呈线性下降趋势,枝的分配百分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根的分配百分数总体呈波动状态;(4)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总体上均以D-H为自变量的模型为各器官的最优模型,其总生物量最优模型分别为W=5.945D 2.540 H-1.465和W=1.282D 1.250 H 0.4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祁连圆柏 生物量 分配格局 异速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贵南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建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5,117,共5页
基于遥感监测、现地踏查、样地与样线调查、问卷调查,研究了青海省贵南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结果表明:2014年贵南县荒漠化土地面积3 691.81 hm^2,沙化土地面积99 131.41 hm^2,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35 418.62 hm^2;与2009年相比,5... 基于遥感监测、现地踏查、样地与样线调查、问卷调查,研究了青海省贵南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结果表明:2014年贵南县荒漠化土地面积3 691.81 hm^2,沙化土地面积99 131.41 hm^2,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35 418.62 hm^2;与2009年相比,5年间荒漠化面积净减少1 154.38 hm^2,其中中度面积减少516.11 hm^2,重度面积减少786.02 hm^2,极重度面积减少59.88 hm^2;5年间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 467.52 hm^2,其中中度面积减少768.55 hm^2、重度面积减少601.29 hm^2、极重度面积减少1 301.83 hm^2;5年间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减少5 035.82 hm^2,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态势,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土地 沙化土地 防沙治沙 贵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门源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建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56,70,共4页
基于遥感监测与样地调查,采用直接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对2014年青海省门源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门源县湿地资源面积14 754.01hm2,其中自然湿地占97.77%、人工湿地占2.23%,分为4类6型,河流湿地>沼泽湿地... 基于遥感监测与样地调查,采用直接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对2014年青海省门源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门源县湿地资源面积14 754.01hm2,其中自然湿地占97.77%、人工湿地占2.23%,分为4类6型,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湖泊湿地;2)门源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43 752.966 9万元,其中供给功能价值为40 466.678 0万元、调节功能价值45 571.197 6万元、文化功能价值14 146.808 7万元、支持功能价值43 568.281 7万元,调节功能>支持功能>供给功能>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价 门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党晓鹏 蔡延玲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5期91-100,共10页
采用青海省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青海省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8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041.38亿元/a,其中提供林产品42.89亿元/a,... 采用青海省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青海省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8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041.38亿元/a,其中提供林产品42.89亿元/a,涵养水源608.70亿元/a,固土保肥244.42亿元/a,固碳释氧596.57亿元/a,积累营养物质186.59亿元/a,净化大气环境198.33亿元/a,生物多样性保护1114.28亿元/a,森林游憩49.60亿元/a。为提升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出转变经营方式,提高森林质量,强化森林保护,确保森林健康发展,实施林种结构改造,优化生态服务功能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涵养水源 固碳释氧 固土保肥 生物多样性保护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延玲 党晓鹏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分析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对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包含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类型;管理体制... 分析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对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包含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类型;管理体制存在生态保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问题严重,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庞杂交叉甚至矛盾,土地权属复杂混乱等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由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转变;服从大局,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尊重自然法则,实现严格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统一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林业和草原部门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退耕还林工程监理工作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青芳 王洪海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6期59-61,共3页
简述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实施工程监理的必要性、必然性,对退耕更还林工程监理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监理 质量控制 投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青海省综合生态系统的治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得红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第3期17-20,共4页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为我国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其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脆弱,呈现不断退化趋势;需要构建生态建设的微观主体,重视综合生态系统的治理。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 退化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区玉树州湿地生态质量评价
16
作者 刘建军 宋岷洧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5,共4页
基于遥感监测、样地与样线调查以及定点观测,研究了青海省三江源区玉树州湿地资源现状;基于Delphi专家咨询法和AHP分析法,评价了青海省三江源区玉树州湿地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青海省三江源区玉树州湿地类型分为3类8型,湿地资源面积... 基于遥感监测、样地与样线调查以及定点观测,研究了青海省三江源区玉树州湿地资源现状;基于Delphi专家咨询法和AHP分析法,评价了青海省三江源区玉树州湿地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青海省三江源区玉树州湿地类型分为3类8型,湿地资源面积为2 634 425.02hm2,全部为自然湿地,湿地面积大小顺序按类型分为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按县域范围分为治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称多县>玉树市>囊谦县;青海省三江源区玉树州的治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称多县湿地生态质量为优,玉树市、囊谦县湿地生态质量为一般,总体来说,玉树州湿地生态质量为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 三江源 玉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门源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应研究
17
作者 汪海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6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青海省门源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生态效益。[方法]以撂荒地作为对照,通过野外采样、定点观测、室内试验,研究青海省门源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应。[结果]青海云杉+白桦、白桦、青海云杉林负氧离子浓度分别为2 216、2 077、... [目的]研究青海省门源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生态效益。[方法]以撂荒地作为对照,通过野外采样、定点观测、室内试验,研究青海省门源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应。[结果]青海云杉+白桦、白桦、青海云杉林负氧离子浓度分别为2 216、2 077、1 907个/cm^3,平均为撂荒地的1.86倍;负氧离子寿命分别为15.63、14.67、13.46 min,平均为撂荒地的1.96倍;PM_(2.5)浓度分别为40.99、45.63、50.90μg/m^3,平均为撂荒地的0.65倍;土壤容重分别为1.21、1.24、1.26 g/cm^3,平均为撂荒地的0.80倍;土壤总孔隙度分别为52.39%、51.69%、50.24%,平均为撂荒地的1.24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7.56%、7.15%、6.51%,平均为撂荒地的1.43倍;土壤有机质分别为3.09%、2.87%、2.67%,平均为撂荒地的1.42倍;土壤表层日较差分别为8.89、9.00、9.06℃,平均为撂荒地的0.80倍。[结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应高低顺序为青海云杉+白桦、白桦、青海云杉、撂荒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县 退耕还林模式 服务功能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门源县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
18
作者 董旭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森林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基于青海省门源县森林资源的现状,提出了门源县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措施。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森林可持续经营 门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退耕还林工程经验和问题思考
19
作者 刘青芳 《南方农业》 2014年第07X期100-101,共2页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工(草)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大的工程。青海省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生态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以粮代赈、个体承包&q...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工(草)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大的工程。青海省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生态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总体要求,2000年,青海省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历时15 a,对比政策的落实情况,造林种草、封山育林效果,反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阶段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开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造林种草 反思 经验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与发展思路
20
作者 孟延山 《青海农林科技》 2019年第1期43-45,83,共4页
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是2018年1月2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纳入试点的三个林场之一,新组建的青海湟水规模化林场包括西宁市... 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是2018年1月2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纳入试点的三个林场之一,新组建的青海湟水规模化林场包括西宁市区及所辖3县,海东市所辖4县的22个林场。发展规模化林场的核心就是要将原来林地分散、面积不大的林场合并,通过转换现有国有林场林地资源和委托管理、租赁等多种形式,形成面积大、级别高,便于集约化管理的大型林场。本文围绕国有林场在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形势下,如何进行森林资源建设、管理;建立造林绿化激励、抚育管护激励;改变投融资方式、放活林地使用权等体制的创新机制,使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成为森林优质高效、管理科学规范、基础设施完备、民生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林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林场 建设内容 自然条件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