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须鼠耳蝠在中国西北三省区新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玲星 樊淬 +5 位作者 卯明乐 欧智布 邓怀庆 肖宁 周江 卢学理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4,共8页
鼠耳蝠属(Myotis)是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属,据统计全球超过126种(Morales et al.,2019)。鼠耳蝠属经历了快速的物种多样化(Platt et al.,2018),长期以来存在分类学争议(Petretal.,20... 鼠耳蝠属(Myotis)是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属,据统计全球超过126种(Morales et al.,2019)。鼠耳蝠属经历了快速的物种多样化(Platt et al.,2018),长期以来存在分类学争议(Petretal.,2016)。草原须鼠耳蝠(Myotis aurascens)是从须鼠耳蝠(Myotis mystacinus)独立出来的一个种(Tsytsulina et al.,2012),其模式产地在弗拉季高加索,以往的调查显示该种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国、韩国和黑山(Benda,2004;Tsytsulina et al.,2012;Kim et al.,2015),Benda和Paunovi?(2016)随后认为该种在从地中海东南部向东扩展到欧洲草原、高加索山脉及东亚的北部地区呈连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须鼠耳蝠 新疆 青海 宁夏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原退化现状及建议
2
作者 刘凯 蔡佩云 +2 位作者 朱永平 王凯 张雅宁 《草学》 2022年第1期83-85,共3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青海省草原退化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治理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草原退化 治理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永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132-133,共2页
为加强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管理,采用GPS定位、文献跟踪、资料收集、现地鉴定、数码拍照等方法,开展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树名木资源共有23株,全部为古树,没有名木,以青杨、柳树、国槐、青扦等树种居多。... 为加强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管理,采用GPS定位、文献跟踪、资料收集、现地鉴定、数码拍照等方法,开展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树名木资源共有23株,全部为古树,没有名木,以青杨、柳树、国槐、青扦等树种居多。古树名木中一级保护的有6株、二级保护的有6株、三级保护的有11株。古树名木资源全部以散生状态分布在乡村,权属全部为集体所有。古树名木资源中生长势为正常株的有8株、衰弱株的有11株、濒危株的有4株。古树名木生长环境为良好的有3株、中等的有18株、差的有2株。古树名木树龄分布为108~1008年,平均为336年;树高分布为6~42m,平均为19m;胸围/地围分布为127~870cm,平均为388cm;平均冠幅分布为5~26m,平均为14m。最后提出了有关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乐都区 古树名木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沙棘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生云 逯亚玲 +1 位作者 连欢欢 马晓林 《青海农林科技》 2023年第3期33-36,71,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青海省沙棘产业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青海省沙棘资源保护利用、产业发展以及制约发展的因素等,为今后青海省沙棘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沙棘 产业 影响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林业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延德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2期64-65,共2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发展林业,并且重视建设高原生态文明。本文主要分析青海林业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可行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青海林业 高原生态文明 积极作用 发展对策 重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6
作者 佘欢 李鹏 +5 位作者 王孝康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张泽宇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7-326,共10页
[目的]分析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而动态评估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并基于最优参数... [目的]分析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而动态评估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并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气候、植被、地形、土壤和社会经济因子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性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差和较差为主,占总面积的60%以上。20 a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面积增加较多的为中、良和优。(2)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差等级生态环境区面积最大,渭河流域73.43%的区域处于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区,增加区面积达1.21×10^(5) km^(2);研究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的区域面积不断增大,减少的区域面积不断减少,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优生态环境质量区域总体仍沿东南-西北方向倾斜分布。[结论]降雨量、高程、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坡度的分布规律优化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2000—2020年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7
作者 佘欢 李鹏 +5 位作者 王孝康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张泽宇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6-295,316,共11页
[目的]探究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成因,为该地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NPP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1)20... [目的]探究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成因,为该地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NPP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1)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双双减小;三江源地区主要以草地为主,其次是水域和林地。20 a间植被覆盖度基本呈现平稳增加的趋势,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保持服务能力指数呈现N形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26.13%,水土保持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分布较为一致,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重心始终在玛沁县的西部,水土保持能力向西北方向增大且多方向外延,工程实施效果显著。(3)植被覆盖度、地均GDP、放牧强度对于水土保持服务影响较大。植被覆盖度与地均GDP、年平均降雨、放牧强度等多个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均较强。[结论]三江源地区应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森林保育和修复大力提升森林蓄积量;采取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地、围栏封育、补播等措施对生态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服务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三江源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佘欢 李鹏 +3 位作者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4期61-67,共7页
采用InVEST模型及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V_(ES)(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三江源地区V_(ES)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地利... 采用InVEST模型及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V_(ES)(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三江源地区V_(ES)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大,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研究区以草地为主,其次是水域和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较小。②三江源地区V_(ES)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治多县增幅最大、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降幅最大;V_(ES)等级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等级一般的县域较多,等级好的县域数量有所减少。③考虑空间关联性因素后,地均GDP和植树造林均呈正向直接效应,放牧强度呈负向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当量因子法 空间杜宾模型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冬措毛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3期128-129,共2页
青海地区作为我国沙化土地分布的重点省份之一,防沙治沙是青海各族人民群众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本文从青海地区沙化土地实际情况着手,系统阐述了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并提出了几点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实践应用要点,以期为青海地区防沙治沙提... 青海地区作为我国沙化土地分布的重点省份之一,防沙治沙是青海各族人民群众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本文从青海地区沙化土地实际情况着手,系统阐述了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并提出了几点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实践应用要点,以期为青海地区防沙治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沙治沙 造林技术 措施 应用要点 青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永良 《青海农林科技》 2019年第2期51-53,89,共4页
本文根据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划定了保护区的总体布局,确定建设内容,进行效益评价,展望规划效果,为保护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孟达自然保护区 布局 建设内容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野外调查报告
11
作者 崔志伟 李鹏 +6 位作者 马建业 肖列 李琛阳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李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7,共12页
[目的]现场调查三江源区土壤侵蚀状况,旨在为该区域今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组在2023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分3组分别前往青海省的果洛州、玉树州、海南州和黄南州,对上述区域的林地、草地、农田、裸地、道路、河流岸坡、山... [目的]现场调查三江源区土壤侵蚀状况,旨在为该区域今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组在2023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分3组分别前往青海省的果洛州、玉树州、海南州和黄南州,对上述区域的林地、草地、农田、裸地、道路、河流岸坡、山区沟谷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草地的土壤侵蚀类型最为复杂,受到风蚀、水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等多营力侵蚀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其水土流失严重。此外,高原鼠害对草地破坏可能是草地侵蚀发生另一重要因素;乔木林地常在林下出现侵蚀细沟,但是由于工程护坡的作用下,发生侵蚀风险整体偏小;灌木林地所在坡面的坡脚处,受到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的影响较大,侵蚀风险较大;农田虽然分布面积较少,但是在田埂部分发生轻度的水蚀;对于裸地,细沟侵蚀较为剧烈,水土流失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在道路两侧,边坡侵蚀较为严重,工程开挖导致草皮破坏,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滑塌,出现较大的裸露面,为水蚀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导致部分区域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侵蚀沟网。[结论]青海省三江源区域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多样,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局部区域水土流失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亟需开展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在该区域加强土壤侵蚀基础研究,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布设,智能化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域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特征评估和等级区划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法伟 李红琴 +7 位作者 李文清 王军邦 仪律北 罗方林 张光茹 王春雨 杨永胜 李英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593-5602,共10页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核心单元,准确评估其土壤碳氮特征是区域生态功能认知和分区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54个样点调查数据,结合高程、坡度、坡向及2000—2018年的年均气温、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等生态因子,采用增强回归...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核心单元,准确评估其土壤碳氮特征是区域生态功能认知和分区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54个样点调查数据,结合高程、坡度、坡向及2000—2018年的年均气温、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等生态因子,采用增强回归树模型研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表层(0—3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密度的空间格局和等级区划及储量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SOC密度和TN密度分别为(5.41±3.12)kg/m^(2)(平均值±标准差,下同)和(0.57±0.27)kg/m^(2),其空间变异均主要受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影响。澜沧江源园区和黄河源园区SOC和TN密度分别为(9.39±0.89)kg/m^(2)和(0.92±0.09)kg/m^(2)、(8.26±2.33)kg/m^(2)和(0.80±0.20)kg/m^(2),约为长江源园区的2倍。SOC和TN密度等级在澜沧江源园区呈现出中心高周围低的特征,在黄河源园区和长江源园区分别表现出从北到南和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降低的格局。三江源国家公园SOC储量和TN储量分别为0.60 Pg和0.06 Pg,其中澜沧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的储量占比分别约为20%、20%和60%。三江源国家公园SOC储量和TN储量均主要集中在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二者累计占比约为90%,是区域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和管理规划的重点对象。研究结果可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功能评估和分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有机碳 表层土壤全氮 归一化植被指数 等级区划 三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性质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魏晶晶 秦瑞敏 +11 位作者 张中华 李永良 邓艳芳 马丽 苏洪烨 佘延娣 常涛 周宸宇 杨旭芹 邵新庆 孙建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35-3045,共11页
为探究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铁卜加、河南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轻、中、重度退化高寒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加剧,植被群落优势... 为探究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铁卜加、河南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轻、中、重度退化高寒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加剧,植被群落优势种由莎草科为主逐渐转变为杂类草为主;植被高度、盖度、地上-地下生物量逐渐减小;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Pielou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土壤含水量、全碳、有机碳、硝态氮含量明显减小且土壤pH值逐渐偏弱碱性,促使土壤养分含量不断流失,贫瘠化加剧;经相关系数矩阵图分析,退化草地群落植被生物量受土壤含水率和氮含量变化影响较为严重。总之,高寒草地退化接替过程中,杂类草逐渐占植物群落组成的主导地位,土壤含水率和氮含量变化是致使这2个地方草地退化的关键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不同退化程度 植物功能群 土壤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4类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延锋 仪律北 +6 位作者 张法伟 马文婧 李红琴 王春雨 罗方林 杨永胜 李英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以祁连山东段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灌丛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沼泽草甸(帕米尔苔草沼泽草甸)和草甸草原(西北针茅草甸草原)4类重要草地为对象,基于2011年植被生长季(6~9月)涡度相关观测系统连续监测的CO_(2)通量和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 以祁连山东段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灌丛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沼泽草甸(帕米尔苔草沼泽草甸)和草甸草原(西北针茅草甸草原)4类重要草地为对象,基于2011年植被生长季(6~9月)涡度相关观测系统连续监测的CO_(2)通量和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LAI),比较研究CO_(2)通量及群落光合特征参数与LAI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季中嵩草草甸的LAI和碳汇强度分别为2.76m^(2)/m^(2)和694.13gCO_(2)/m^(2),显著高于其他3类草地类型。灌丛草甸碳汇强度居中(662.98gCO_(2)/m^(2)),但LAI最小(1.66m^(2)/m^(2)),草甸草原碳汇强度次之(524.40gCO_(2)/m^(2)),沼泽草甸碳汇强度最小(460.77gCO_(2)/m^(2))。4类草地的逐日生态系统CO_(2)净交换(Net ecosystem CO_(2)exchange,NEE)均主要受控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逐日NEE、GPP、生态系统总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S)均与LAI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沼泽草甸和灌丛草甸的逐日GPP及NEE对LAI的敏感度极显著高于嵩草草甸和草甸草原(P<0.001),但不同草地类型间逐日RES对LAI的敏感度无显著差异。嵩草草甸的饱和光合速率和生态系统暗呼吸速率相对最大,平均分别为0.89和0.22mgCO_(2)/(m^(2)·s),但与其他3类草地无显著差异。草地类型间群落光合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异主要受控于LAI(P<0.01),与草地类型和生长阶段关系较小。因此,LAI和草地类型通过影响总初级生产力、呼吸强度和群落光合特征,共同调控着高寒草地的碳收支。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东部区域碳汇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CO_(2)通量 叶面积指数 总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总呼吸 光合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南麓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红琴 王卓权 +7 位作者 张法伟 仪律北 郭小伟 李以康 林丽 曹广民 李英年 周华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141,146,共8页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高寒草甸是主要植被类型但其水源涵养功能有待准确量化。以祁连山南麓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4—2018年的植被生长季(6—9月)土壤体积含水量的长期观测数据,探讨了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高寒草甸是主要植被类型但其水源涵养功能有待准确量化。以祁连山南麓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4—2018年的植被生长季(6—9月)土壤体积含水量的长期观测数据,探讨了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土壤现实持水量与最小持水量之差)和水文调节功能(有效水源涵养量的时间变化速率)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0—100 cm年均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为(44.3±8.7)mm(平均值±标准差,下同),呈现出双峰型的季节趋势,最高峰和次高峰分别为6月下旬的(57.8±14.4)mm和9月中旬的(59.2±15.7)mm。浅层(0—20 cm)、中层(20—60 cm)和深层(60—100 cm)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占比分别为53.1%,34.9%和12.0%,土壤有效含水源涵养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为对数衰减(R^(2)=0.82,p<0.001)。增强回归树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土壤温度,尤其是5 cm土壤温度,二者呈现出显著负相关。不同深度的年均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和土壤黏粒比例显著负相关(R^(2)=0.99,p=0.004)。根系区(0—40 cm)年均土壤吸湿速率和脱湿速率分别为(0.21±0.02)mm/h和(0.22±0.02)mm/h,t检验的结果表明除了0—5 cm之外,根系区土壤脱湿速率显著大于吸湿速率。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土壤吸湿和脱湿速率的显著环境驱动因子。因此,土壤温度是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和水文调节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维持土壤的低温是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保育和提升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矮嵩草草甸 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 土壤吸湿速率 土壤脱湿速率 增强回归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氏原羚警戒行为和生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若爽 石建斌 +8 位作者 刘定震 沈心晨 王庆庆 徐雪飞 郭冬生 董世魁 张毓 何玉邦 吴永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9-488,共10页
野生动物在面对自然胁迫(例如捕食者)和人为胁迫(例如道路交通)时,有可能产生能够影响动物个体健康和生存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升高糖皮质激素浓度和增强警戒行为是哺乳动物应对捕食风险时在生理和行为上最常见的两种反捕食响应。动物的... 野生动物在面对自然胁迫(例如捕食者)和人为胁迫(例如道路交通)时,有可能产生能够影响动物个体健康和生存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升高糖皮质激素浓度和增强警戒行为是哺乳动物应对捕食风险时在生理和行为上最常见的两种反捕食响应。动物的反捕食策略权衡了对反捕食响应和其他生命活动的投入,以在个体生存和繁殖间寻求最大适合度。本研究以分布于青海湖流域部分区域的成年雌性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损伤取样法采集其新鲜粪便样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粪样中的皮质醇含量;结合焦点动物全事件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进行行为取样,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不同胁迫对雌性普氏原羚粪便糖皮质激素代谢物(FGMs)和警戒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雌性普氏原羚野生种群中,FGMs和主要警戒行为指标在产羔期高于交配期,繁殖状态是影响FGMs和警戒行为的主要因素(F=39.162,P<0.001)。与捕食者和草原围栏相比,公路和铁路交通对普氏原羚生理应激的影响更大(F=87.482,P<0.001),人类活动是导致雌性普氏原羚FGMs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日益增多的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未来保护工作中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矛盾中寻求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引起决策者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粪便糖皮质激素 警戒行为 人为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子与西宁市人工青杨林年高生长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永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210-212,共3页
为了解气候变化影响和植被生长响应的耦合效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近10年西宁市主要气候因子与人工青杨林年高生长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影响存在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503%,主成分1(年平均气温、年均最低气温、3—5月降... 为了解气候变化影响和植被生长响应的耦合效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近10年西宁市主要气候因子与人工青杨林年高生长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影响存在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503%,主成分1(年平均气温、年均最低气温、3—5月降雨量)的贡献率为68.592%,主成分2(年均最高气温、年均相对湿度)的贡献率为11.911%。因此,选定主成分1和主成分2作为分析气候因子对人工青杨林年高生长量影响的主要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温度和水分是影响西宁市人工青杨林年高生长量的两大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青杨 人工林 年高生长量 相关性分析 西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冬措毛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9期81-82,共2页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十分严重,为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务必落实防沙治沙造林工作。文章在造林技术介绍的基础上,客观总结防沙治沙必要性,重点探究新形势下防沙治沙技术应用的路径。
关键词 防沙治沙 造林技术 应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传晓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3期60-60,80,共2页
近年来,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进一步促进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以及节能减排型社会的发展,推进了对林下经济模式的深入研究与探索。本文初步概述了林下经济模式,提出了其产业发展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下经济模式 产业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云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永存 《种子科技》 2022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川西云杉木材耐用、坚韧、易于加工,广泛用于荒山造林、工业制造等领域,为保证树种数量,提高种植质量,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文章阐述了川西云杉常见病虫害有苗木立枯病、顶芽锈病、云杉落叶病、小蠹虫、短喙象甲等,以此为基础,结合... 川西云杉木材耐用、坚韧、易于加工,广泛用于荒山造林、工业制造等领域,为保证树种数量,提高种植质量,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文章阐述了川西云杉常见病虫害有苗木立枯病、顶芽锈病、云杉落叶病、小蠹虫、短喙象甲等,以此为基础,结合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提出优化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云杉 常见病虫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