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水对沼生栎种子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乔孝禄 马青江 +2 位作者 赵婷婷 孙海燕 李淑娴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2,共3页
研究了失水对沼生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沼生栎种子初始含水量为38.0%,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种子发芽率逐渐下降,当含水量降低至9.0%时,种子发芽率迅速下降为0%;在失水过程中,种子中的POD活性和CAT活性... 研究了失水对沼生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沼生栎种子初始含水量为38.0%,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种子发芽率逐渐下降,当含水量降低至9.0%时,种子发芽率迅速下降为0%;在失水过程中,种子中的POD活性和CAT活性持续下降,失水21d时分别较对照下降了50.8%、21.1%;各失水阶段,MDA含量均较对照有一定的上升,但在失水后7d达到最大,失水过程中,14d时MDA含量相对较低;失水过程中,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1d时,相对电导率较对照上升了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生栎 顽拗性种子 脱水耐性 种子含水量 种子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欢种皮结构及其与吸水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丽 代松 +3 位作者 马青江 邓先静 朱铭玮 李淑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共9页
【目的】研究合欢种皮结构及其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子的吸水机制,为硬实性种子休眠的解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合欢种子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染色法和凡士林密封试验,探究... 【目的】研究合欢种皮结构及其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子的吸水机制,为硬实性种子休眠的解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合欢种子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染色法和凡士林密封试验,探究合欢种皮结构对吸水的影响。【结果】合欢种子的种皮具有不透水性,采用始温60、70、80℃的热水浸种处理均能有效解除其硬实性,但种子生活力随热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合欢种子呈不规则的扁椭圆形,种皮坚硬,黄褐色,背腹面各有一条向外突出且长轴与种子侧缘平行的椭圆形棱。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椭圆形棱是种皮表面的一道较宽的裂痕。合欢种子种皮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层、栅栏层、骨状石细胞层、厚壁细胞层、薄壁细胞层。种子表面有许多大小、形状及深度不同的裂缝。种孔和种脊紧闭,种脐被致密的蜡质所覆盖,维管束由种脐开始平行于种皮表面向其深处延伸。热水处理后,种孔开启,种脊处细胞开裂,种脐处的蜡质减少。凡士林密封实验发现,解除硬实性后,种子各部位均可吸水,但子叶末端区域的吸水量始终最低。吸水4h时,种脐部位的吸水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后中间部位吸水加快,吸水至24h,种脐部位和中间部位的吸水率差异不显著,均高于子叶末端部位,该差异趋势一直保持至种子吸水饱和。苯胺蓝染色发现,种皮有3种吸水途径:水分最先由种脊进入种皮并沿其内的维管束移动;随后种孔和种脐处也有水分进入;水分还可以透过表皮层,但没有继续向内穿过栅栏层进入种子内部。TTC染色发现,种子的胚根端最先吸水并被染成红色,随后水分由胚根端向种子另一端即子叶末端迁移,在同一水平位置水分由子叶侧缘向中间渗透。【结论】解除合欢种子硬实性的最佳方法是始温70℃的热水处理5min。种脊是合欢种子的初始吸水部位,随后水分也由种孔和种脐进入种胚,并由胚根端向子叶末端迁移。种皮的栅栏层、明线、厚壁细胞层、覆盖于种脐表面的蜡质层和填充于种皮维管束中的蜡质可能均与合欢种子的硬实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 吸水机制 种皮结构 TTC染色 苯胺蓝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