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拉陵灶火钼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42
1
作者 陈静 谢智勇 +4 位作者 李彬 李善平 谈生祥 任华 张启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3-824,共12页
拉陵灶火钼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矽卡岩-斑岩型矿床。本文对矿区内与斑岩型矿化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拉陵灶火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42.6±3.4Ma,外围细粒花岗闪长岩... 拉陵灶火钼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矽卡岩-斑岩型矿床。本文对矿区内与斑岩型矿化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拉陵灶火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42.6±3.4Ma,外围细粒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50.4±4.0Ma,岩体为多期侵入体,成矿年龄与内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能很好的吻合;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含矿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到钾玄岩系列,其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源区经历了明显的流体交代,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示,该期花岗岩类含大量暗色微粒包体,具有明显的岩浆底侵和混合的证据。区域上,中三叠世正处于洋壳俯冲结束向碰撞造山开始转换的阶段,可以很好的解释源区发生过俯冲板片流体的交代富集作用,而壳幔物质混合的产生机制应与俯冲板片的断离作用有关。洋壳拆沉作用是一种快速的主动的拆沉,与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爆发的地质事实吻合。同时,该成矿岩体显示壳幔混合成因及较高的分异程度,是成钼矿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壳幔相互作用 拉陵灶火钼多金属矿床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坑得弄舍多金属矿床Pb-Zn与Au-Ag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颜 付乐兵 +5 位作者 王凤林 魏俊浩 管波 谭俊 杨宝荣 汪殿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0-493,共14页
坑得弄舍为近年在东昆仑成矿带内发现的大型Au-Ag-Pb-Zn多金属矿床,但该矿床富Pb-Zn与富Au矿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备受争议。鉴于此,本文以这两类矿体作为研究对象,对矿化、蚀变、流体包裹体等特征开展对比研究,并对Au、Ag、Pb、Zn等成矿元... 坑得弄舍为近年在东昆仑成矿带内发现的大型Au-Ag-Pb-Zn多金属矿床,但该矿床富Pb-Zn与富Au矿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备受争议。鉴于此,本文以这两类矿体作为研究对象,对矿化、蚀变、流体包裹体等特征开展对比研究,并对Au、Ag、Pb、Zn等成矿元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矿区矿体从北到南具有富Pb-Zn→富Au的变化趋势,两者之间为逐渐过渡关系,对应的围岩蚀变组合从硅化-绿帘石化向重晶石化-大理岩化-硅化转变。另外,矿区内富Pb-Zn矿石的结构构造指示其为热水沉积成因并叠加后期改造,而富Au矿石的结构构造则指示其为热液成因。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区内富Pb-Zn矿石对应的成矿流体具有低温(集中于150~170°C)、中低盐度(1.74%~10.11%NaCl_(eqv))的特征,富Au矿石对应的成矿流体显示中低温(集中于130~250°C)、中低盐度(0.35%~10.24%NaCl_(eqv))的特征。矿区内成矿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Pb与Zn、Au与Ag元素含量之间均具有较好相关性(相关系数r>0.25),Au与Pb、Zn元素含量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r<0.15),但当Au品位较高时,Au与Pb元素之间相关性相对增强,这可能与后期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有关。综上,坑得弄舍多金属矿床应存在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Pb-Zn成矿期,主要形成Pb-Zn矿体,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海水的混合,具有热水沉积成因特征;晚期为Au-Ag成矿期,主要形成Au-Ag矿体,同时对早期Pb-Zn矿体有一定的叠加改造作用,并产生Pb、Zn的再富集,具有热液成因特征,晚期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源于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流体包裹体 相关分析 热水沉积 叠加改造 坑得弄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